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鸬鹚捕鱼

是汉族劳动人民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

鸬鹚捕鱼这项传统行业日渐衰落。

桂林漓江上的鸬鹚捕鱼

你可能会知道

因为我们用的20元人民币上就有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但是

小伙伴们不知道的是

万载也有人用鸬鹚捕鱼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了解一下看看他的故事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

是万载双桥绍江村人,

在锦江河中训练鸬鹚捕鱼

从8岁起就开始跟着爷爷一起养鸬鹚

到他这里已经有三代历史了

如今驯养鸬鹚的人越来越少,

这种传统捕鱼技艺也濒临失传

朱久财也可能会成为万载最后一个鸬鹚驯养人。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万载县锦江流域经过双桥、

高城、康乐、鹅峰等乡镇村落,

大部分河面宽广,村民为了生活训养鸬鹚。

过去,

祖辈们养鸬鹚,大都是用来捕鱼。

那时,万载很多人家里都有船,

每条船上放几十只鸬鹚。

到了捕鱼季节,一眼望去,河里全是鸬鹚。

以捕鱼补贴家用

但现在这种传统的行业已赚不到什么钱了。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鸬鹚12个月大就开始训练,

10岁后视力会出现问题,没法下水了。”

朱久财说道。

8岁开始,朱久财跟着爷爷下河捕鱼。

刚开始他控制不了平衡,

朱久财在小船上摇摇晃晃,

稍不留神就会翻到河里,

一天翻个十几次是家常便饭。

时间长了,他慢慢摸到了门道,

没想到一干就是50多年。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鸬鹚捕鱼时间一般是每年农历十月到次年正月底。

捕鱼开始,朱久财持竿朝船舷一抹,

鸬鹚便“扑通扑通”跃入水中。

鸬鹚飞速游弋,在河里寻找目标,

并不时潜下水去。随着朱久财的口哨声,

鸬鹚们乖巧地完成一个个动作。

“鸬鹚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只有发出抑扬顿挫的口令声,

它们才会专心捕鱼。”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近年来,

随着现代化的捕捞工具与作业方式兴起,

不少传统鸬鹚捕鱼人纷纷转行,

在双桥也只有朱久财一直坚守着这门技艺。

如今,

鸬鹚捕鱼已经被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年龄的增大,

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朱久财最大的心愿。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子女们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

其他来向朱久财学艺的村民也由于

来人的性情品性不适合驯养鸬鹚。

再过几年,朱久财都要“退休”了,

鸬鹚也面临“下岗”。

和鸬鹚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

朱久财和鸬鹚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为鸬鹚的未来担忧,

希望鸬鹚捕鱼能长久传承下去。



他叫朱久财,今年65岁,双桥绍江人,锦江河濒临失传的鸬鹚捕鱼人



鸬鹚捕鱼,

这门技艺里蕴藏着太多的历史信息,

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印记,

希望我们的后来人

不止能在书本和视频中看到这种鸟儿,

更能在门前的小河中,

感受到小河、流水、鸬鹚、渔人

组合起来的诗意画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