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麼?教育是喚醒而不是灌輸雕刻

韓愈在其《師說》中給老師下過一個定義:“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自古以來,大凡為人師者,似乎都是在兢兢業業地做著傳授道理、講授知識的工作。

孩子在家裡,父母教;進了學校,老師教。苦口婆心,孜孜不倦,從做人,到學習,到生活,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可謂周到詳盡,盡心盡力。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喚醒而不是灌輸雕刻

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在言傳方面可謂下足了工夫。

如果讀一讀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一書,應該對我們別有啟發。

雅思貝爾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精神的培育、靈魂的安頓”,是“精神的契合,靈肉的交流”。

他認為教育的過程是立足於人與人之間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分享。

他認為教育的方法有三個層次:第一種是經院式的僵化傳授與訓練。第二種是教育和紀律。第三種是蘇格拉底式的存在之交流。

雅思貝爾斯形象地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喚醒而不是灌輸雕刻

比如說,我們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應該如何如何,不能如何如何,可是孩子們卻感受不到施教者身教的榜樣示範作用。舉個例子,我常在一些學校看到,老師們整天要求學生讀書學習,可是校園之內,卻總是看到老師們刨手機、玩電腦、諞閒傳的身影。我的孩子回家告訴我,老師在教室裡盯著我們做作業,要求我們努力讀書學習,可是她自己卻偷偷地趴在講桌上玩手機。十年前我的一位鄰居,對孩子的學習盯得非常緊,要求非常嚴,回家即學習,閒暇就做題。如此要求孩子,可是做父母親的卻整天在麻將桌上快活。

再比如說,課堂之上只有老師滔滔不絕地“授業”,灌輸現成的所謂標準答案,師生之間沒有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和共同分享。

這些實際上就是雅思貝爾斯所說的“一種與心靈相隔離的活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一棵樹不能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無法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無力喚醒另一個靈魂。師生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合作、參與與分享,孩子們的精神未能得到生長,內在的生長力無法喚醒,探索求知的責任感無法激發,孩子自我教育和自我實現無法兌現。於是乎只能依靠強制性的灌輸、空洞乏味的說教,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如果我們無法用我們自己的靈魂喚醒孩子的靈魂,那麼我們教育的實效是要大打折扣的。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喚醒而不是灌輸雕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