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员为何警告世界性通胀风险?

央行研究员为何警告世界性通胀风险?

“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的拐点问题,以及危机以来全球性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我们应当警惕可能出现的世界性通货膨胀。”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王宇在2019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研究员的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我也多次写过有关全球货币政策的问题,虽并未触及到通货膨胀,但思考根源大致相同。

阐述两大核心角度分别是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和全球通胀关系,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

美元指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指数经历了三个完整的贬值周期和两个完整的升值周期,美元强弱直接影响大宗商品走势,而大宗商品直接影响着通货膨胀;以及我们重点多次讨论过的以美国为首的央行过度货币宽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

央行研究员为何警告世界性通胀风险?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其实就是美元与黄金为基础金汇兑本位制破产,这是人类自金本位到金汇本位尝试的又一失败,人类货币体系全面进入信用时代。

其中提到的三个完整的贬值周期分别为,1971年—1980年,1985年—1995年,2001年—2008年,最后一个周期二次探底时间是2009年。

而两个完整的升值周期分别为,1980年---1985年,1995—2001年。

三个完整的贬值周期,基本上都是持续10年左右;两个升值周期分别为5-6年时间,而最近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

无论是从最低点的2008年算起,还是从二次探底成功的2009年算起,都超过了10年,与过去两次上升周期5、6年时间来对比,显然要长了很多。

为什么美元这一周期为何持续这么长?

显然人为干预市场经济因素更多,主要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超长时间的量化宽松,以及本轮加息周期的不断反复。

尤其是2018年美元指数一度出现开始转换成贬值周期之时,2018年5月美元企稳诱因特朗普贸易政策,造成资金避险回流美国,美元持续走强,依然让美股持续维持高位。

而年底美股崩盘一度到了技术性熊市,特朗普运用敦促美联储降息以及贸易壁垒短期缓和,美股再次回升。

央行研究员为何警告世界性通胀风险?

我们再认真观察美股,相对应的美元重要的升值、贬值时间窗口,都迎来美股的牛熊转换。

重要的时间窗口,如1995年6月,美国股市展开波澜壮阔的行情,2001年,美股熊市调整,2008年4月,又是美股的熊市大幅下跌。

所以,美元的重要升值和贬值时间窗口同业也对股市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影响世界金融体系。

因为今天我们主要聊通胀,股市就相对减少篇幅。

同样,大宗商品的走势同样受美元指数影响。我们上文提到了,这波美元周期与过去很大不同在于政策干预更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动调控,这就是西方信赖的凯恩斯主义。而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是这么认为的,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所以,通货膨胀是发生在经济周期末端,而本轮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体,基本上也快到了本轮经济周期的末端,反证就是经济周期末端开始加息,加息到尾声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央行研究员为何警告世界性通胀风险?

那我们再以美股为例,货币政策是这样的,如上图。

也就是说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尤其是经济亢奋的时候不断加息,来用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而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不断刺激经济,以防经济过度低迷,货币政策一张一弛,才是对经济有真正的调节意义。

而经济周期末端都要伴随着通货膨胀出现,通过加息,市场上货币减少,货币更加值钱抑制物价,从而调节通胀。

大宗商品在经济周期末端上涨也是这样一个原理,因为是在经济周期末端,之前的货币量投放过多,而造成货币不值钱而物价值钱,囤积商品更具有保值作用,这样会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经济过热加息甚至都显得杯水车薪,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一旦经济环境不好,美元开始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升值,同样也是造成通胀的重要诱因。

著名的事件是2008年次贷危机到来的时候,并不影响国际原油有一波像样的大涨,并且刷新历史新高,目前依然眺望的147美元/桶。

央行研究员为何警告世界性通胀风险?

那接着,问题就来了。

人类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的生物,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投资者,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无所不用其极。

既然加息周期反向代表了一轮经济周期的结束,那么本轮美联储加息从2015年年底,到2018年,加息周期显然已经接近末端,所以我们看到2018年下半年美股一度崩盘,各大指数均步入技术性熊市。

特朗普急了,为啥急我们也给大家分析过,因为2020年大选之前倘若美股崩盘他连任胜算概率大幅降低,所以特朗普从他个人角度出发是不允许美股暴跌的。

特朗普采取措施上文我们提到了,所以美股于是稳住了,美国经济数据好看了。

但正如美国投资机构分析的那样,政策的刺激只能让经济周期迟到,不可能缺席。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新讨论的原因。

前面说的经济周期末端往往伴随着通胀出现的,而过去末端通过不断加息有抑制作用,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衰退还没来就提前打了兴奋剂,而一旦这个兴奋剂----降息,对市场无效的时候,经济衰退怎么办?

过去,降息都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使用的,比如美股暴跌的时候使用,而当前经济没有那么糟糕就使用了,而当经济糟糕的时候又不能加息,一旦通胀发生央行将无计可施,甚至产生恶性通胀。

很多国家货币政策是盯紧美联储的,也就是说世界多数国家跟随美联储在经济衰退到了之前提前降息,后面的通胀可能成为更为棘手的问题。这也是开头研究员所担心的问题,我也有同感,深表关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