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对比海外其他基金市场,尤其是美国的基金市场,国内基金市场目前来看值得挖掘的空间还很大,基金用户量级还有待开发。

根据最新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公募基金的规模有13.84万亿,但货币基金占了7.34万亿。

换句话说,货币基金占了大头。

为什么买股票基金的人这么少呢,仅仅是因为不信任吗,问题的根源在哪?

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出在哪里?

我觉得应该出在这几点上:

一、散户多于专业机构,负面消息传播

在A股中,散户的数据占了绝大多数,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们的股市波动程度更大,所以去散户化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散户在投资中,情绪化造成的业绩波动和亏损,目前对股票市场中一赚二平七亏的印象还是存在的。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散户,这一点跟欧美的股票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股市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机构。

A股市场这几十年以来,整体上牛短熊长的形式,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多少收益,负面消息传播,很多小百投资人就不愿意尝试了。

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出在哪里?

二、基金赚钱效应差,管理水平低

这是国内基金市场的一个通病,本来大家进入基金市场就是为了赚钱的,但很多投资人买了几年都亏不少。

不过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不管赚不赚钱,管理费照样是要收的,这一点就很坑了,旱涝保收,投资人的业绩不影响个人收入,它的投资积极性会弱不少。

试想,如果买一只基金,只有在牛市或普涨行情下才有收益,干嘛还要买它呢,不如直接买市场龙头股。

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出在哪里?

三、波动大,承担不了亏损,又无法坚持长期投资

大家都知道,股票类基金的底层资产就是A股的股市,所以它的波动性很大。

A股大多数是熊市,牛市时间很短,而权益资产一般很难短时间就能盈利,尤其是基金这种以定投方式。

比如2017年买金融和白酒的投资人,收益应该都不错,但2018年肯定全线亏损。

如此情况下,在2018年底很多人承受不了亏损,都开始清仓了,随即错过了2019年年初的超级大反弹。

急于赚快钱,不想长期持有投资,很多人宁愿今天买明天卖,也不愿意持有几个月时间。

最后,买基金我们一直常说,尽量使用3~5年的闲置资金,如果短期内需要动用这笔钱,就不要买股票基金。

一方面,短期内的波动会影响本金;另一方面,一旦损失可能会对使用情况有影响。

如果想买股票基金,一定要认清所买产品,然后再决定。

虽然基金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它们也会跌。一旦市场环境变好,它们就能获得比货币基金更高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