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有些主家還很高興?

新大風歌


農村主家辦喜事,客人隨禮200元,全家到場吃喝,主家還很高興嗎?其實,這只是個表面現象,裡面的內容很複雜。

農村辦酒,不管是哪類酒,都要擇個日子,有個長達一至半月的準備工作。把遠近的三親六戚三朋四友通知個遍,某月某日我處辦酒了,到時恭候大駕光臨哦。

一切準備就緒,那一天到來,寨上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動,有廚藝的青壯年男子殺豬宰牛,婦女兒童洗刷鍋瓢碗盞,喜氣洋洋,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一般來說,農村辦酒要吃三餐,(隔晚攏客,次日還有兩餐,正席一般在下午三點舉行,這正席是最豐盛的。在我的家鄉,正席這餐,要有二十多碟菜數,硬菜(指肉類)佔80%以上,配菜也相當齊全。

上面講了許多鋪墊,現在轉入正題,不能跑了''禮金''這個主要話題。提問中的''隨禮200元,全家到場吃喝,主家反而很高興'',真的是這樣嗎?

小編家住農村,我附近的幾個自然村寨,80%以上都是同姓家族,寨上有喜酒,我都被安排在收禮處收禮金,對收禮非常熟悉。

主家準備一個收禮薄,是登記各方來客禮金禮物的。一般來說,各方來客的禮金有多有少,視內親還是一般親來定,不是千篇一律的200元。內親的禮金禮品是相當大的,比如說,姑媽家嫁女,當舅舅的外家送禮最多。我們這裡有戶人家,舅舅送給姐姐嫁女除給沙發電視洗衣機外,還給了12000元的禮金,物質現金加起來就是20000多元,這還不夠,還給外娚女準備了從頭到腳的衣服。

至於一般的親戚朋友,所送的禮金,根據和主家的關係親密程度,有的送幾千的,幾百的,一般關係的大都送1至200元。送禮沒有規定,隨意,一臺酒下來,主家大概收入100000左右,也有的人家親戚朋友少收個4至50000元,一般都收個7至80000元。

其實,農村辦酒席是虧本的,為什麼呢?因為是地方風俗形成,家家有酒都要辦,你不辦別人會認為你沒有本事嘲笑你,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人家借錢都要辦,為的是爭個臉面。到頭來負債累累,三年五載都還不清。

現在,政府提倡,農村酒席儘量少辦儉辦,農民群眾是歡迎的!


都勻貓頭鷹


我說說我自己老媽去世時的事情吧。

早年間,我和弟弟就都出外某生了,弟弟後面事業有成,發展的不錯,他結婚後就接父母去城裡生活了,我呢,也長期在弟弟所在地打工,也就多年沒回過老家去。

前六七年,父母年齡大了,弟弟的孩子也不小了,父母就提出要回農村老家養老,不幸的是父母回老家沒半年老媽就突然去世……

老媽是在春節後的正月初五去世的,按道理春節還沒過完呢!所以在給老媽辦理喪事期間,我們每天都是宴請全村所有的男女老少,只要人家能上門來,我們都會熱情的招待。因為我們做兒女的常年都不會留在老家,所以在老媽下葬那天,我們所有前來為我老媽送行的鄉親和親朋好友準備了禮品,而村裡的人每家無論來了多少,好像統一給我們都送五十元的禮金,我們給準備的禮品是床上用品(批發價六七十元)

因為現在的農村,雖然沒城市發展的好。但一般人家也不是吃不起飯,所以人家給你面子才會上門來的,如果不給你面子,可能就是酒肉備的再好,人家也不一定會上門來吃呢!

正所謂禮輕人意重!不管人家給多少禮金,能上門就是給主人面子,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好好招待呢?!





沉默不寡言129263386


這個問題不是錢多錢少的事。現在辦婚禮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慶祝,為了熱鬧,我們這邊風俗更差,甚至一個大人領著一群孩子直接坐一個桌,完後再把桌上的剩菜打包帶走,主人還是很高興,擺桌就是讓你們吃的,你吃的越盡興,主家就越高興。

舉例說明,我們這邊辦婚禮,大概要50多桌,請做流水席的來,360塊錢一桌,加上酒加上煙,一桌也就450塊錢左右,結婚當天中午來的基本就是親戚,同學關係近的,晚上來的都是本村的,隨禮這一塊,自然講究個禮尚往來,農村除了至親,一般都隨個50,100就不少了,誰家辦事都有賬本,以後就按著賬本還禮,我家兒子結婚你拿100,你兒子結婚我還回去100,你只要隨了禮,就代表你這個家庭都隨了禮,你一家都來也沒問題,不是誰刻意賺誰的便宜,現在大家也不是那種沒見過酒席的人,有時候一起去湊熱鬧,你看有時候辦婚禮的主家去請的時候都會說一句:家裡人都去啊,熱鬧!去的人多說明主家人緣好,樂意招待你吃好喝好,我老表結婚的時候,就我媽拿了喜錢200元(還禮),我從他結婚的頭一天在他家幫忙,一直吃到本村的人喝喜酒散去,一共在他家吃了三頓,呵呵,現在想想自己臉皮也挺厚的!


寶蓮燈泡1218


辦喜事隨禮200全家都去吃主人家還很高興,這裡就要分真高興跟假高興了,真高興的是因為辦喜事捧場的人越多越好,假裝高興的就是在心裡計算成本了,一桌可以坐10個你們全家都來了就只能坐2家,一家拿200兩家總共才400所以肯定是虧本的。

說到拿紅包其實是個挺頭疼的問題,以前大家都是經濟情況不是很好所以拿的比較少,200元是前幾年最流行的數額,近些年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紅包收就越拿越大,有些家庭因為親戚朋友多要參加的各種紅白喜較多負擔越來越重。

像我們義烏這邊現在拿紅包一般都是500起了,很少會有200的,辦酒席去叫別人赴宴也是說讓對方全家都來,但基本上每家也就出動2個人,除非真的是很熟的那種會全家都去,還有一種是自己村裡隔壁鄰居辦事的,這種在很多情況下是全家都會去的,因為大家都自己你有平時有幾口人在家的,知道來了2個後要是家裡還有一兩個燒頓飯也挺麻煩的,所以看到了還會專門再跑去喊一下,一個是方便第二個就是熱鬧。

尤其是辦喜事來的人越多越吉祥,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主辦方越高興。


義烏小龔


這個問題不是錢多錢少的事。現在辦婚禮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慶祝,為了熱鬧,我們這邊風俗更差,甚至一個大人領著一群孩子直接坐一個桌,完後再把桌上的剩菜打包帶走,主人還是很高興,擺桌就是讓你們吃的,你吃的越盡興,主家就越高興。

舉例說明,我們這邊辦婚禮,大概要50多桌,請做流水席的來,360塊錢一桌,加上酒加上煙,一桌也就450塊錢左右,結婚當天中午來的基本就是親戚,同學關係近的,晚上來的都是本村的,隨禮這一塊,自然講究個禮尚往來,農村除了至親,一般都隨個50,100就不少了,誰家辦事都有賬本,以後就按著賬本還禮,我家兒子結婚你拿100,你兒子結婚我還回去100,你只要隨了禮,就代表你這個家庭都隨了禮,你一家都來也沒問題,不是誰刻意賺誰的便宜,現在大家也不是那種沒見過酒席的人,有時候一起去湊熱鬧,你看有時候辦婚禮的主家去請的時候都會說一句:家裡人都去啊,熱鬧!去的人多說明主家人緣好,樂意招待你吃好喝好,我老表結婚的時候,就我媽拿了喜錢200元(還禮),我從他結婚的頭一天在他家幫忙,一直吃到本村的人喝喜酒散去,一共在他家吃了三頓,呵呵,現在想想自己臉皮也挺厚的!


噢079


農村主家辦喜事,客人隨禮200元,全家到場吃喝,主家還很高興嗎?其實,這只是個表面現象,裡面的內容很複雜。

農村辦酒,不管是哪類酒,都要擇個日子,有個長達一至半月的準備工作。把遠近的三親六戚三朋四友通知個遍,某月某日我處辦酒了,到時恭候大駕光臨哦。

一切準備就緒,那一天到來,寨上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動,有廚藝的青壯年男子殺豬宰牛,婦女兒童洗刷鍋瓢碗盞,喜氣洋洋,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一般來說,農村辦酒要吃三餐,(隔晚攏客,次日還有兩餐,正席一般在下午三點舉行,這正席是最豐盛的。在我的家鄉,正席這餐,要有二十多碟菜數,硬菜(指肉類)佔80%以上,配菜也相當齊全。

上面講了許多鋪墊,現在轉入正題,不能跑了''禮金''這個主要話題。提問中的''隨禮200元,全家到場吃喝,主家反而很高興'',真的是這樣嗎?

小編家住農村,我附近的幾個自然村寨,80%以上都是同姓家族,寨上有喜酒,我都被安排在收禮處收禮金,對收禮非常熟悉。

主家準備一個收禮薄,是登記各方來客禮金禮物的。一般來說,各方來客的禮金有多有少,視內親還是一般親來定,不是千篇一律的200元。內親的禮金禮品是相當大的,比如說,姑媽家嫁女,當舅舅的外家送禮最多。我們這裡有戶人家,舅舅送給姐姐嫁女除給沙發電視洗衣機外,還給了12000元的禮金,物質現金加起來就是20000多元,這還不夠,還給外娚女準備了從頭到腳的衣服。

至於一般的親戚朋友,所送的禮金,根據和主家的關係親密程度,有的送幾千的,幾百的,一般關係的大都送1至200元。送禮沒有規定,隨意,一臺酒下來,主家大概收入100000左右,也有的人家親戚朋友少收個4至50000元,一般都收個7至80000元。

其實,農村辦酒席是虧本的,為什麼呢?因為是地方風俗形成,家家有酒都要辦,你不辦別人會認為你沒有本事嘲笑你,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人家借錢都要辦,為的是爭個臉面。到頭來負債累累,三年五載都還不清。

現在,政府提倡,農村酒席儘量少辦儉辦,農民群眾是歡迎的!



重慶流浪哥


因為農村辦酒是真的高興,不是為了賺錢!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隨禮200元全家一起去吃感覺虧本的想法,最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把辦酒看成斂財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真的為了慶祝什麼。

我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誰家辦酒席了,因為那樣就能跟著爺爺奶奶去祠堂裡吃好吃的,各種雞鴨魚肉大菜擺在桌上,都是平常很難吃到的美食,反正每次有酒席的時候我們這些小朋友都會滿桌子亂跑,到處吃好吃的,不僅有正餐,在正餐之後還有好吃的甜點零食,反正那個時候辦酒全村人都是開開心心、高高興興的。而且在辦酒之前村裡的人也會幫忙,幫忙洗菜、幫忙掌勺的,感覺大家是真心再為酒席出力,不想現在就單單只是過去吃一餐飯。

現在的酒席更多的就像人情應付,有點像下館子的味道,來了要給錢,錢給少了別人還會在背後議論。

實際上在過去辦酒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農村比較窮,村民給的錢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應急,就拿結婚來說吧,結婚之後要養家餬口生活壓力跟單身一個人過完全不一樣,所以村裡人給的紅包,在一定程度上來看就算集資作為新婚的夫妻過日子的起步資金。就是為了幫新婚夫婦渡過最初的困難日子,至於以後其他人結婚生子的時候也需要給紅包,也是這個道理,這樣看起來這裡的錢並不是僅僅的經濟意義上的錢,更多時候是混合了人情在裡面的錢,給多給少都代表同樣的心意。

但現在就不一樣的,因為在很多時候已經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擔心結婚生子後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這錢已經沒有人情意義在裡面了,所以才會覺得你給錢給少了,來吃我的酒席就虧了。

當然這也跟很多人喜歡借用各種酒席來跟人拉近關係有關,以前辦酒席是時候請的都是親近熟悉的人,現在很多人辦酒席的時候請的都是一些只見過一兩次的人,那感覺肯定就不一樣。這就跟一家人吃飯與一群不熟悉的同事吃飯一樣,感覺能一樣嗎?沒有感情自然需要用金錢去衡量關係。


樓盤網


其它地方不清楚,說我本身的,2008年廣州城郊,滿月酒,宗祠150席(八人一桌),600一席酒另算,自己村的叔伯兄弟幫忙下廚,好了前提說完了!重點來了!自家親戚一家請不管多少送人情也不看,統統收10塊!老爸朋友最多的那個給了一萬,我老爸拿了一百塊,其它的也是10塊!老媽的工友和朋友好像也收了10塊還是20塊!我的朋友我不管多少我收了每人50塊(晚上還去喝酒唱歌!)人來了就高興,面子到位了!還有就是圖個吉利和氣氛,人情多少真的不重要!掙錢!?你在開玩笑是吧,在網上看到過好幾次,說給人情多了,少了都不高興,不能虧,我草,給多少一開看關係,二來看經濟能力,你沒有裝什麼呢?!


蛇蛇蛇蛇我其誰


  這個提問是我們這裡的真實現象,一家設席,全村赴宴,來的人越多,看似主家越高興。

        我這裡農村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設席容易請客難’。試想一下,家裡擺設宴席,沒有人赴宴,該是多麼尷尬的事。可是在農村還真有這樣的事,個別人家過事請不來幫忙的,這樣的人家平時不和鄰居來往,自顧自過日子,別人家有紅白喜事也不幫忙,自私自利,遇到自家有事的時候,很多村民假裝不知道,不去幫忙,當然也不隨禮赴宴。尤其是遇到喪葬的事情,要打墓,要抬靈柩,沒有村民的幫忙是沒法完成的,弄得主家很難堪,只好請村幹部和村裡德高望重的人,出面給村民講情,這樣村民們才會去幫忙。不然事情弄得孤孤零零,冷冷清清,真是太丟人了。

所以說,在農村人緣好,口碑好的人家過紅白喜事,來的村民特別多,人越多說明主家人緣好,在村裡威望高,受村民尊敬,主家當然顯得很高興了。

         不過事後算賬,收的份子錢扣除宴席招待後,有的人家有富餘,有的虧不少。因為份子錢的多少是看客下面的,一看主家的社會地位,二看主家平時給別人隨禮的多少,一般回禮是相等的。社會地位高的人家,平時出手就大方,收到的回禮就重,還有一些沒有收過主家份子的,也會來隨禮,這就造成了事後盈虧各不同的情況。這便是:

         隨禮兩百元,全家來赴宴,

盈虧各不同,主傢俱歡顏。


馬拂雲邊草


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難道說是應該不高興麼?

我來給你說說我家鄉的風俗吧,川渝交界地區,我們那裡辦酒席不是為了掙錢,圖鄉里鄉親來祝賀熱鬧一下,都是送一份禮全家老小都去吃,還提供打包袋,人多就好,高興,怕的是辦的酒席沒人來吃,剩很多。送多少禮不在乎,如果沒本事就別辦酒席。

我記憶裡小時候去哪家吃席送點糧加點錢,完了之後主人家還得回禮,不會讓客人空手而歸,一般糖和錢主人只收一半,給客人回一半,或者把物禮與其他客戶的交換一下回禮,客人就不會感覺是原來送的一樣,還有就是散席時,一個一個的回禮送別。記憶深刻的是隻要我媽在老家過年,她的乾兒子會在初三來給我媽拜年,送點吃的禮物和錢,然後我媽會收下禮物,錢全部會回給他甚至會加倍回他。

2010年前後大家都覺得送東西太麻煩,就都只送錢,50,100,全家上席。但是隻有白事不回禮,其他都回禮一半,後面我們鄰村有家辦喜事,送了禮之後沒有回禮物,我村的小學老師到處去挖苦別人沒回禮,後面他卻成了我們村第個辦酒席不回禮的人了。當然也是因為物價漲了,大家送禮也只有那麼一點。現在就是漸漸的大家不回禮了,改在酒席上每人一個小紅包,6塊10塊12塊的標準,看主人家的經濟能力,我爸之前在老家生活是給別人承建鄉村房的,能掙點現錢,去年的送禮水平也只有200,一般只有我媽一個人去吃,或者加上我爸。大多也只送100。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妹結婚,還有我妹的公公過60大壽,都是自己貼錢辦的。

送禮這事看地方風俗的,你覺得別人佔你便宜了你可以不請,如果你不能承受你可以不辦。

我辦酒請客的原則是:是朋友我就請,送不送、送多少、來多少人不重要,能來我就高興。

我送禮的原則是:我有多大能力、關係深淺送多少禮,嫌我送得少下次可以不請我。

參加酒席的原則是:關係到位的帶全家,關係一般的自己去,關係很一般的禮到人不到,再一般點的人不到禮也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