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少年的你》命途多舛。

幾次三番經歷改檔又撤檔,起初以為又是宣傳手段,可當正兒八經的上映後,看了

十分鐘左右便知原因。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小北(易烊千璽飾演)和陳念(周冬雨飾演),兩個苦難的少年用自己的方式捍衛世界。

電影以活在陰溝裡的揭露,突出了依然仰望星空的主題,不拘泥於形式、不消費假大空的口號,這樣的好電影值得多說。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易烊千璽贏了,其他流量輸了。

大島渚說過:“無論在任何體制下,青春都是極其傷身的。”

所以我們看到了易烊千璽在電影裡做了很多小鮮肉不敢做的事。

犯罪、抽菸、臉髒,衣服破、演混混、拍吻戲、蓄鬍子、開黃腔、無精修,住亂地方、剃大光頭……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他不是天賦型演員,卻在《少年的你》裡交出了超出預期很高的“答卷”。

說神級演技過於誇張,稱之為中等水平綽綽有餘,無論是與周冬雨的對手戲還是大特寫,他都立住了。

可能他的年齡是他演這類青春電影的優勢,但我們也看到了其他流量在青春偶像劇裡的辣眼睛。

如陳學冬的痴呆、歐陽娜娜的加油、吳亦凡的菩薩、鹿晗的數學、鄭爽的左呼呼、右呼呼、楊洋的油膩、李易峰的面癱、楊穎的瞪眼……

有優勢卻不會利用優勢的流量比比皆是,易烊千璽是其中的聰明者。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以目前的情形看,《少年的你》大爆已成定局,由此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流量會不會死灰復燃?

鹿晗慘案讓流量衰亡的警鐘敲響,差點關上了這扇大門,二代流量的出現,又推開了一點點。

尤其是肖戰、王一博等人,藉助龐大的粉絲基數,讓《陳情令》成為8分神劇,讓《誅仙》在差評之下票房過四億。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其實,仔細一品,就會發現這些數據根本站不住腳。

流量市場已經過了上升期和金牛期,逐漸走向平穩,《誅仙》的票房只不過是讓背後的資本看到了流量可以成為成熟產品的跡象。

他們才不會一味的篤信數據和流量,但也會讓藝人“活得”久一點,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

只要多注意一些就會發現,一代流量普遍沒有熬過三年就開始走下坡路,二代流量大都難以出圈。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而《少年的你》與他們不同,依靠質量出圈,這也是易烊千璽與他們本質上的差別。

這對易烊千璽是好事,今年也是他轉變較大的一年。

《這就是街舞2》的先褒後貶,《長安十二時辰》的中立不黑,到《少年的你》好評如潮,他似乎已經完成了從一個偶像成為一個演員的初次轉身。

所以答案很明顯,流量不會死灰復燃。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曾國祥贏了,其他國產青春片輸了。

自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就進入了青春片氾濫的局面。

隨之而來的便是千篇一律的狗血,我紋身、抽菸、酗酒,但我是個好孩子,我是我自己的主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電影裡,在溫暖懷舊的柔光濾鏡下,一張張無辜清澈的臉龐,演繹著破碎的、疼痛的、全世界與我為敵的撕逼青春。

他們的青春總是充滿了戲劇性的故事,在故事裡說著不鹹不淡的矯情話,情節推動全靠毫無邏輯的打、罵、哭、笑。

一個人幾秒鐘可以辦完的事兒硬是被拉長到一小時以上,過度美顏的青春片,大家都長得一個樣,完全失去了青春必不可少的眾生相。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可十幾年前,我們的青春片並不是這樣的。

電影裡他們有當代年輕人的朝氣,也有喪氣,卻沒有自命成熟的倦怠感,如朝氣的天花板《陽光燦爛的日子》,喪氣的金字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這些青春片都有質感,有厚度,而非如今的空淡乏味。

在他們的青春裡可以找到我們的影子,那些美化的青春只會讓我們明白,原來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們有的只是青春痘。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當我們以為國產青春少年片就這樣了的時候,曾國祥帶著《少年的你》來了,8.6分雖有虛高但卻實在。

因為他以痛苦的方式撕開了青春的真實面,這是很多導演都不敢冒險的題材,話題性很高但風險同樣巨大。

國產類型片需要這樣的打破常規者,也只有曾國祥們多了,華語電影才能百花齊放,我們的電影才會有改變國家、社會及人的屬性。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在香港電影導演都對大陸文化很難產生共情的情況下,這位出生於香港電影輝煌時期,長大於香港電影沒落時期的曾國祥,見證了傳奇的隕落。

他對轉變的敏感性與審度感比老一輩強得多,日漸式微的港式警匪片和逐漸強大的大陸主旋律不是他所能堅持和掌控的,所以他以類型片入手。

前一部《七月與安生》是同性,這部《少年的你》是校園霸凌,可以說他的青春片都是噱頭為主,但他也把噱頭完成了紮實了成品。

這就是他勝過其他國產青春片的地方。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我們是怎麼長大的?

電影裡陳念說:“走出去,上了大學我就長大了。”

可我看到的長大卻是這樣的,在妥協、害怕、沉默中被脅迫著長大。

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失去了個性、扔掉了脾氣、忘記了初心。

我們提高了所謂的情商,說著違心的話,做著違心的事,學著違心的假笑,但這一切會被美名其曰為“長大”。

可是,一代人經歷的這些似乎並沒有改變的方法。

家長和學校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在這種馴化下這麼長大,當初的靈氣蕩然無存,當我們為人父母后,又會用著同樣的方法教育下一代。

告訴他們,這樣做,就是懂事。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中國式父母從來沒有站在一個平視的角度去跟孩子交流,他們總是以俯視的姿態去溝通,一種高高在上的行為。

這種教育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平等,如孩子錯了必須道歉,父母錯了卻可以逃避與推脫。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都變得包容了,對萬事萬物不再過多的計較,有些人把它叫做成熟。

其實,這是一種無奈,叫做——算了,也可以稱之為長大,一種學會世俗、圓滑,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的長大。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高考是唯一出路嗎?

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真實的高考百態。

胡小蝶因不堪欺凌和高考壓力選擇跳樓自殺;陳念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從應屆生跳到復讀班;

班級內幾乎看不到歡聲笑語,誰也沒有朋友,還有些人以欺壓來緩解內心的焦慮,老師也在步步緊逼。

這就是高考前,許多人命運轉折的重要環節。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有這樣一組數據和一部紀錄片,與畢業有關,同樣與高考有關。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過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

每一次畢業都會與826356人告別,但最終,都會失散在人海。

每一次畢業前,我們都會覺得只要上了初中就好了,只要上了高中就好了,只要上了大學就好了。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高三是大部分人都會經歷過的階段,我們一生中可能較為公平競爭的時刻,也是學習生涯中文化知識水平最為巔峰的時期。

畢竟白巖松也說過:“當你沒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環時,對於未來,你只能靠自己,高考就是一種。”

然而上了什麼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紀錄片《高三》中好學生因為高考走了出去,在北京北漂,日子過得緊巴巴,孩子將來還得回老家。

差生在當地做電商,生活還算過得去;中等生在城市生存不下去,回到家鄉當了技術工,朝九晚五,時常加班。

其他人,有的出國留學,回國後生活富裕;有的成了公務員,一輩子不愁吃喝;有的繼續著上一代人的辛苦……

每個人的階級並沒有因高考發生太大的變化,大城市留不下來,小地方又回不去,然後漸漸失控最終通往“油膩”。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其實,通過紀錄片中每個人今後的發展,我們能夠知曉,高考只不過是一生中第一次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並非人生的終點。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軌跡和活法,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須堅持,有時候放棄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記得郭德綱對他的徒弟說過一句話:“我可以允許你沒文憑,但我不允許你沒文化。”

上車時有了三六九等,但是下車後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切都可以是從零開始。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校園霸凌

那些霸凌的孩子對被霸凌的孩子都做了什麼?

在胡小蝶自殺後,陳念成了下一個霸凌對象,凳子上被倒紅色液體,排球課上被砸,走在路上被推下樓梯。

甚至追到她家意圖劃破她臉,把一籠子老鼠倒在她家,幸好陳念躲了過去,但是她們又在街道上堵住她,毆打、剪頭髮、扒衣服、拍視頻齊上陣。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可事情發生後,她們的父母又做了什麼?

魏萊不斷作惡後,由於家庭的關係,她總能脫身,但她受到的打擊僅是父親與她一年不說話。

母親在她每每犯錯後,都會以一句“她還是個孩子,肯定是其他人或環境影響的她”搪塞過去。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事實上不止一次證明“她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就是助長惡的樂土,因為犯罪的惡念絕對不能被低估,即使他們看起來天真無邪。

這種觀念下長大的孩子很難成才,大多會成為垮掉的一代。

對於生活,得過且過;對於未來,拉幾把倒;對於夢想,關我屁事;對於成家,要那幹嘛;對於自己,早就絕望。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魏萊想過改正,便去向陳念求和解,但她的原因是,自己不能再復讀否則父親還會不跟她說話。

以她分析,說明她一直是個在父親面前抬不起頭來的孩子,她所做的一切也許就是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存在。

這是可悲的,因為一個孩子如果在父親面前抬不起頭來,那他就很難在這個世界抬起頭來。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就像一隻剛出生就被割的山羊,再也不會漫山遍野地奔跑、發情、鬥爭而是變得溫順、沉默或爆發。

學校要求我們做個好學生,社會要求我們做個好人,長輩要求我們做個好孩子,這些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希望我們變得溫順、聽話。

本質上是想閹割掉我們身上的野性,但他們從來不告訴我們為什麼,所以我們成長的結局大都是兩種,一乖巧,二叛逆。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身為父母的他們或許都忘了,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是他們最好最後的避風港,他們是你最暖最厚的軍大衣,相互依存卻少有干預,可以互相尊重,也可以天馬行空。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影片的結局很好。

它借陳念之口向所有人說:“如果這個世界就這樣了,你還會把孩子生下來嗎?我們只有忍耐,這才是能幫我的方法。”

所以這個世界會好嗎?人間還值得嗎?

電影告訴了我們,會的,因為總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易烊千璽配得上「演員」二字

最後,還想再多囉嗦一句。

雖然周冬雨的角色依然是符合她自身氣質的學生,但她拓寬和挖掘了自己的表演面。

她值得一座影后,單獨的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