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网络上受欢迎的总是“阴谋论”,觉得什么都应该是“背后有鬼”,所以在空袭珍珠港这个事情上很多网友还是倾向于美国所谓的“苦肉计”。但是这些所谓“苦肉计”很多方面是经不起推敲的,或许说美国人当时确实是在等一个参战的机会,甚至说确实嗅到了日本会在太平洋进行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行动,但是突然造成这么惨重的伤亡和损失确实是美国没有预料到的。

大家总是站在现在的立场以及已知战争结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是美国人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假设美国是真的搞“苦肉计”,但是1941年的美国人知道后来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翻盘吗?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搞这么大的“苦肉计”完全是在进行一场没有未来的豪赌,只要稍有差池就有崩掉整个太平洋的危险。我们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某国想要教训日本,但是没有理由,为了达成目的搞一个苦肉计,先让日本先把某国在太平洋方向的三大舰队主力全部消灭,然后以这个借口参战???这不是“苦肉计”,这是脑子有问题,为了找借口参战先让对方把自己的主力干掉??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正在遭受空袭的珍珠港


我们把这个问题谈的具体一点:

第一个问题:航空母舰到底在哪。

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一共拥有3艘航空母舰

CV-3“萨拉托加”号:1941年1月返回美国本土西海岸大修改造。1941年12月7日当天还在圣迭戈接收舰载机大队。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第二天)启程开往珍珠港,12月15日抵达珍珠港。当时“萨拉托加”号还搭载了部署在瓦胡岛的陆战队VMF-221中队14架F2A战斗机。

CV-2"列克星顿”号:1941年12月5日前往中途岛运送陆战队VMSB-231中队18架SB2U俯冲轰炸机。12月7日当天“列克星顿”号位于中途岛东南500海里处。

CV-6“企业”号:1941年11月28日前往为可到运送陆战队VMF-211中队12架F4F-3战斗机。12月7日当天“企业”号距离珍珠港80海里。但是我们要注意:“企业”号原本计划于12月6日(最晚7日)返回珍珠港,只是因为半道遇到风暴减速航行(总不至于美国人的苦肉计连风暴都制造出来了吧)。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1941年在圣迭戈的CV-2“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1934年CV-3“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1939年CV-6“企业”号航空母舰

所以很显然,美国对于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调动并不是刻意为了规避所谓“日本空袭”,甚至如果按照美国的正常计划,空袭珍珠港时“企业”号应该在港内遭到轰炸才对,风暴帮“企业”挡了一枪而已。至于“萨拉托加”的调动是在11个月前的事情,当时日本连珍珠港计划都没制定出来。而"列克星顿”号的出港完全是因为“企业”号可以在6号返回珍珠港,这样就能保证珍珠港内有1艘航空母舰可以随舰队调动。问题就是出现风暴上,这导致“企业”号回港了耽误了半天的时间才导致了珍珠港内出现了航空母舰的短时间空缺,而日本空袭时刚好遇到了这个空缺,所以造成了“美国把航母刻意调走”的错觉。

第二个问题:珍珠港事件时航空母舰到底是什么地位。

很多朋友看到了二战的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马里亚纳海战还有二战后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和冲突,知道航空母舰是舰队的核心。然而珍珠港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年底,在那个年代航空母舰并不作为舰队核心来使用,战列舰仍然是大舰队作战的主力,所以根本不存在美国将作为“主力”的航空母舰提前调走用于反攻这种说法。

从1936年-1940年期间,美国批准了2艘“北卡罗来纳”级、4艘“南达科他”级6艘“衣阿华”级共12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同期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只有6艘,数量只有战列舰的一半。虽然美国在1940年6月批准了《海军扩军法案》并在1941年多次追加包括11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建造数量,但是至1941年12月7日时,美国海军的现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数量为17:7,正在建造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为15:11。也就是说当时美国仍然以战列舰作为海军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不是航空母舰,至少没有明确航空母舰一定会作为舰队核心。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至空袭珍珠港时美国海军现役及正在建造的舰艇数量

而在20年代-40年的几次“舰队问题”演习中得出了一些对航空母舰比较“不友好”的结论,这体现了当时美国的“航空兵派”和“水面舰艇”派之间的一些矛盾。比如1928年“舰队问题9”演习

“航空兵已经在舰队里找到了位置,其角色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但是关于‘舰问九’的分析尚无力动摇以下结论:战列舰才是海军命运的终极裁判者。”

1930年“舰队问题11”演习

“虽然空战技术的进步和空中舰队的优异性能在刚刚结束的演习体现无疑,海军军官们仍指出,厚甲重炮的战列舰,这种唯一能够在给予打击的同时承受住打击的军舰,仍是舰队的中流砥柱,她们在未来多年内将一直存在,除非因为国际条约而在万国海军中一同废止。”

虽然从1929年的“舰队问题9”演习成功让航空母舰从仅仅作为侦查辅助工具走上了前台,也开始出现航空母舰独立作战演习的几次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演习结果。但是考虑到早期航空技术的不足,技术性能落后的舰载机在30年代早期并不能对战列舰构成致命威胁。而且当时仅有的3艘航空母舰在数量上也够不成对战列舰编队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航空母舰如何编队问题、两派的思想理念斗争问题,直到1937年“舰队问题18”演习中还是将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组成一个捆绑编队的“半特混舰队”。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1929年美国仅有的3艘航空母舰:“兰利”、“列克星顿”、“萨拉托加”

虽然到1941年美国下了11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订单,但是考虑到当时战列舰订单也增加至15艘,所以只是认为航空母舰订单数增加一方面是平衡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数量、另一方面是美国意识到与日本在航空母舰方面可能会出现军备竞赛的下风。

所以11艘“埃塞克斯”的订单这并不能证明美国当时已经将航空母舰正式确立为海军的主力和核心。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CV-9“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 1942年12月服役

从造价来看,1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造价只有“阿拉斯加”大型巡洋舰的51%,是“蒙大拿”级战列舰的19%,仅与“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造价差不多。但是如果美国早早的将航空母舰作为核心,那么有了“物美价廉”的“埃塞克斯”后为什么还要坚持要将“阿拉斯加”完成建造?

而“蒙大拿”的建造计划也一直坚持到1943年才正式取消?这从侧面印证了美国至少在1941年甚至是1942年初期一直没有确立航空母舰为核心的问题。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被取消的“蒙大拿”舰模型

所以我们说,在1941年的美国海军中,航空母舰至少不作为舰队的核心存在且当时的战列舰地位确实要高于航空母舰。如果要珍珠港时确实要调走主力的话,那么应该也是将战列舰调走而不是航空母舰。

所以将“航母不在港内”就断定是美国故意调走的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这与当时美国的海军的思想存在矛盾。

第三个问题:如果这是美国的“苦肉计”代价有多大

其实核心问题已经讨论完了,但是我们再继续从这个“苦肉计”到底有多“苦”进一步认证这个问题的正确与否。

实际上,在1941年12月7日空袭珍珠港中一共有8艘战列舰,其中“俄克拉荷马”、“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西弗吉尼亚”、“内达华”被击沉;“马里兰”、“田纳西”中等伤害;“宾夕法尼亚”轻伤。这样看来当时在珍珠港内的战列舰无一幸免,“亚利桑那”和“俄克拉荷马”是永久性损失,其他的战列舰虽然也开始维修和打捞,但是最快的也是1942年才重新投入服役。也就是说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是没有主力使用,只能利用当时仅有的4艘航空母舰(由大西洋舰队调来“约克城”号进行补充)维持太平洋地区的局势。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遭受攻击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该舰阵亡官兵1147名 永久沉没

除了8艘战列舰的全部受伤或沉没之外,太平洋舰队还损失了超过2500名经验丰富的官兵,这是一笔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美国这是拿自己的在太平洋上的全部“家当”在给日本当“诱饵”,这可能吗?如果美国想要参战的话那么更应该的是把自己的主力保留下来而不是给日本“送人头”,在之后的珊瑚海海战中美国还将“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损失,这就等于当时太平洋上只剩下3艘航空母舰可以使用,面对拥有至少10艘舰队级航母、11艘战列舰的日本联合舰队很有可能把自己输掉。这种“苦肉计”未免也太“苦”了吧,已经与“参战”的意图向背,如果连主力的送掉还美国人还打什么呢?在1941年敢主动放弃战列舰那么美国人可能是真疯了。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遭受重创的“列克星顿”号

其实美国想要参战没必要将自己的胳膊“砍掉”,这个代价太大了。参考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无限制潜艇战”和美西战争“缅因”号装甲巡洋舰在哈瓦那沉没,其实对美国来说想要参战借口不必于这么的“兴师动众”,这简直就是在拿自己在整个太平洋的利益当借口。贡献出2艘战列舰甚至重巡洋舰以及几百名官兵就足够让美国对日全面开战。

珍珠港是美国的“苦肉计”?其实航空母舰不在港内真只是意外而已

ACR-1“缅因”号装甲巡洋舰


所以对于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其实很多都是站在现在我们已知历史的前提下去考虑的,站在那个年代谁会知晓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呢?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站在已知的立场去评价当时的决策,就像以前写过一篇中途岛海战南云的决策问题,其实站在我们现在已知海战结局的角度去考虑南云确实指挥的太没有“远见”了,甚至会骂他是“废物”,但是如果把你放在1942年中途岛战场你会比南云做出更有实力的决定而翻盘吗?显然在密码泄露且不知道美军是怎么个情况的前提下没有几个人会做的比南云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