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来自外太空吗?

科学探索菌


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来自外太空吗?根据我们目前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很有可能,但这并不是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首先我们要知道构成生命的元素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问题很关键。

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在地球上有一个关于生命进化的神奇故事,其进化的证据就被编码在每一个生命体的核糖核酸序列中,在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

虽然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但是很可惜,第一个可以被称为“活着的”有机体到底是怎么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是在地球上创造的吗?它是从地球形成时就存在的物质,还是在我们星球早期被小行星、彗星和原行星撞击时带到这里的?或者,生命是否起源于其他地方,在某个太空发射的“生命炮弹”上,然后在地球上播种了生命?

目前根据我们对行星和恒星形成的了解,所有以上的说法都是有可能的。以下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认为的原因。

在宇宙中我们发现了复杂的有机分子

上图是银河系中心的多波长合成图。这是一个充斥着恒星诞生和死亡的地区,富含着大量的可以形成像行星和太阳系的重元素。

但是我们在这个区域不只是单独找到了丰富的元素。在星际空间中,这些元素也组合成了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复杂有机分子。

它们是多环芳香烃,在上图中呈现出了怪异的、绿色的、朦胧的辉光,并且在光谱上显示出了非常详细的细节。(环芳香烃不是真正的绿色;这是红外波段下成像出来的假色。)而且这些环芳香烃和其他复杂的有机分子,包括氨基酸、糖和甲酸乙酯在星际空间中大量存在。

当地球形成于我们太阳系的原行星盘时,这些元素、分子和化合物很可能存在于所有的空间中:在地球上、小行星和彗星上,以及组成我们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原行星上。

现在我们知道,在我们太阳系这个特定的例子中,这些有机分子导致了复杂生命的出现和发展。

我们仍然没有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引发了这一切,以及地球上的有机分子从何而来?

有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有机分子是小行星或彗星带来的,这确实很有可能,也符合我们的科学认知。但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在宇宙中,我们已经观察到了大量的恒星群,以及它们周围的世界,其中一些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中许多行星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如果这些行星世界在我们认为的“宜居带”内,那么这些行星中很有可能存在复杂的生命。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小行星在一个星球进化复杂生命的过程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有助于还是有害于各个星球中的生命。一方面,受到小行星的撞击会给生态系统带来新的有机物和物质,并能摧毁当时的顶尖生物,为新物种的突变和填补生态位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如果频繁的被小行星撞击可能会频繁地造成一个星球上生命的毁灭,而且可能会创造一个不适合生命存在的“灾难世界”,如果是这样的话,生命永远不会在这个星球上发生进化,或者会彻底毁灭这个星系孕育生命的可能。

科学家分析了太阳系外恒星系中的恒星,以及发现的520颗巨型行星,90颗已知的恒星和尘埃带(与太阳系小行星带一样),并将这些数据与运行的太阳系形成模拟进行比较。科学家想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在外太阳系中有多少恒星系存在一个离母恒星足够远的冰冻小行星带,但这些小行星又非常接近一个气态巨行星,以致于小行星会被抛向恒星系的内部?

当科学家将模拟结果与数据进行比较时,他们发现了以下结果。

他们发现像我们太阳系中特定位置的小行星带只有4%的恒星系才会出现,可以说非常罕见的!大多数情况下,要么气态巨行星向内移动得太快,破坏或摧毁了潜在的小行星带,这样会给内岩石行星带来频繁的小行星撞击,要么小行星带形成得离“冰冻线”太远,不会给内岩石行星带来小行星撞击。

但是以上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生命要素必须是外小行星带来的,没有和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小行星带也不一定就不存在生命。

总结:生命可以来自外太空,也可以不是

生命确实发生在了地球上,我们有生命进化的历史。但是,除非我们在其他地方发现复杂的生命,或者对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起源有更深的理解,否则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太阳系中发现的条件就适合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创造复杂的生命。

根据我们的观察,有4%的恒星系有类似于我们太阳系的小行星带结构,这只能说明这些恒星系中的内岩石行星有更大的几率能诞生生命,这些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但这还不足以说明没有小行星的作用,其他行星就不可能出现生命。


量子科学论



猜想与反驳


对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科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环境中,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

比如曾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在上世纪初就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提出了“泛种论”。他认为,宇宙中遍布着许多携带生命种子的彗星和小行星,这些小型天体就像蒲公英传播种子那样在35亿年前把生命的种子播撒到了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化繁殖。

之后,戈尔德对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观点:“定向胚种论”。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宇宙中更高一级的智慧生物有意在地球上投放了生命种子而诞生。这一观点得到了英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诺奖得主克里克(双螺旋结构发现者)的认同。

在以上两种观点中,“定向胚种论”很有“神创论”的味道,我们就此打住,而“胚种论”则很有科幻的味道。在目前看来,这些论调都是一种大胆的猜想,并没有可靠的物证来证明。我们就当它们是一种科幻吧。


另外还有一种颇为科幻的观点,就是地球的生命来自火星。理由是科学家在疑似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等生命所必须的成分。这颗陨石被怀疑是火星早期遭受了一次猛烈撞击,其中一块碎片被溅到太空,又经过长途跋涉恰巧落到了地球之上。

要知道,如果这颗火星陨石是真的,它必须要满足至少五个低概率的事件:第一,火星必须遭受一次具有足够威力的撞击。第二,火星在遭受撞击时其自身起码要有原始生命存在。第三,撞击产生的碎片正好携带有氨基酸等有机物并且这些物质不被撞击时所产生的高温所破坏。第四,这个碎片要在茫茫太空中准确地飞向地球。第五,这个碎片在撞击地球时,其中的有机成分要在与空气的摩擦和撞击地面时产生的高温里保持稳定。



看来地球想要得到这样一个“宝贝陨石”无疑于天方夜谭。我们还是回到主流科学家的观点里来才是正道。

在当今主流科学家的观点里,地球的生命起源于地球本身。37――39亿年前,地球大气中还没有氧气,它主要由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少量的氮气所组成。其中还包括一些简单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闪电、火山、太阳光照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形成了生命的最基本元素氨基酸。


后来,当一种叫“蓝藻”的多细胞结构出现时,它们开始制造大量的氧气并向水中释放,从而彻底改变了地球的生存环境。而后,地球上的生命便以厌氧和噬氧两种形态开始演化。一部分保守型的生命仍以厌氧的方式演化下去,它们演化至今仍然以小而简单的生命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另一部分生物则在演化过程中,逐渐使用氧气来参与代谢,这使得它们变得物种越来越丰富,个体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最终演化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庞大生物圈。

看都看到这里了,期待朋友们的点赞,关注和评论。


探奇笔记


人类是起源于太空,还是只起源于地球

沪生泉
2018-11-04
关注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人类起源于细胞这是

人类起源于细胞这是肯定的,因为没有细胞,就谈上有猴子了,更谈上有细胞构成的动植物生命体了。

现在能随着风播种的动植物生命体,只有细胞构成的植物生命体,或细菌生命体有可能。比如:花粉是能够随风远距离的播种。

那么,有没有细胞生命体能随着量子生命体(电磁波)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的呢?——因为地球上只有量子生命体(电磁波)能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的。这个问题现在还很能下结论,还得进行取证。

怎么取证呢?

假如月球上能找到细胞生命体,那么,这就说明:细胞生命体是有可能随着量子生命体(电磁波)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的。因此,在月球上寻找细胞生命体,或细胞生命体的残骸,就是一种取证方法。

还有一种取证方法:飞船起飞前,先在船外涂抹一点细菌。等飞船进入太空后,再观察这些细胞菌是否存活。若存活,那么,这就说明:细胞生命体是有可能随着量子生命体(电磁波)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的。

现在已经有证:“同温层芽孢杆菌”通常存活于距离地面20英里(32公里)的高空。当然,此证只能证明此菌能被气流,或分子生命体送上天,却还不能证明细胞生命体能随着量子生命体(电磁波)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的

假如能证明:细胞生命体是有可能随着量子生命体(电磁波)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的,那么,就能证明细胞生命体是持续地在太空,至少在太阳系的太空中穿梭着。如此,地球的细胞生命体很可能有来自太空,如此,人类起源源头就在太空,至少是太阳系的太空。

附:关于生命体说法,可参见我的短文《简述一下生命体说法》。


沪生泉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可能”,而是一定是来自于地外的原因!假如我们将水比之于 生命之源,那么,地球在形成之初便没有大量的水(等同于今天的月球环境,这是因为月球可能本就是地球的一部分),在距今遥远的某一个时刻,一颗富含水元素的外星体与地球发生了碰撞,大量的地球熔岩被抛射到了太空中,其中一块体积最大的炽热熔岩形成了月球,其他物质一部分则成了小行星带物质。

从此,地球表面便有了水和江河湖海(虽然相对于地球体积之占了极少极少的一部分,约1/780),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等待,藻类植物开始出现在了海洋中,单细胞生物拉开了生命的序幕……,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了漫长的酝酿的自然产物。





太极寄畅


科学爱好者来了。

地球生命源于太空的可能性是有的,微乎其微而已,可以忽略。如果生命源于地球之外,跟随陨星陨落到地球,那么它们是在哪里孕育出来的呢?几光年内还有比早期地球更适合的地方吗?它们如何离开母星进入太空?如何在险恶的星际环境中保持生存千万年?或许是另一种途径,“外星人”没事儿播种玩?

先说第一种,陨落。假设一个有生命的星球,一个生存能力超强的物种。一次灾难性的天体撞击事件中,一块带有原始生命的岩石被炸飞,达到逃逸速度飞向宇宙深处,最终撞向地球。早期地球的大气远比现在浓稠,坠落体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足矣气化大多数陨体。即使陨落体够大,没被气化也没有爆炸,落地了,它也从里到外“熟透了”,没有什么生物能在这种温度下存活下来。再即使,它们在高温、撞击下活下来了,想办法穿透了融化又凝固了的坚硬外壳……外面陌生的环境能让它们存活下来吗?


第二种,外星人播种说。这个也不靠谱啊。按照现在的基因研究成果,地球上的生命是有一个共同祖先的。就是说外星人只往这荒芜的原始行星上放了一个单细胞生物,然后就走了……40亿年了也不回来看看成果。他们什么目的?做实验、改造星球,周期太长了吧?想移民?我们是移民?可人类是进化来的啊。没事干做好事?太空航行成本很低吗?

渣以为,还是相信地球吧,她提供了生命形成所需的一切。四十亿年前浑浊的海洋里,一个长链有机分子不断吸收周围的有机物,越来越长,最终复制了一个“自己”。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纯野生科学家


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应该会伴随人类的始终。可能会永远找不到答案。


我们的课本里基本是说生命起源于水里,经过偶然的必然的雷电等化学反应有了氨基酸、单糖等有机物,然后有了单细胞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才有了高级生命。

支持生命来自外太空的假设也大有人在。比如彗星携带了水和基本的有机物,撞到了地球后这些有机物成了生命形成的基础。而且在彗星残核中检测到了有机物。


我认为生命应该是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这是宇宙物质生命演化和存在的基本规律。生命的种子在宇宙中均匀的分布。也许是以量子意识的形态存在。只是人类还无法探测和理解。

这个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不管生命的是来自地球还是外太空。我认为生命都是宇宙中的普遍存在的。


科技未来宇宙奥秘


地球上现有的生物物种都是在地球上进化而来的,这一点无可置疑。

但是促使地球上诞生最初的原始生物的物质,全部来自外太空,这一点也绝对是事实!

因为地球本身就是空间物质随太阳系的形成而凝聚的。

宇宙空间不乏有机物,原始地球早期混沌阶段就吸纳了上一代恒星的各种重元素与大分子遗产,生命就是在有机大分子的基础上经过巧合发生的。进化到高级生命所需要的氮、钠、磷、 硫、钾、钙、铁、锌、硒、碘等元素全部来自外地球形成之前的外太空。

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太空,这话没错。


听松


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目前并无定论,不过学术界一直有几种观点。

一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这是很容易想到的。具体如何起源的,也分为两种观点。一是地球原始大气层不断发生的闪电促成了最原始生命物种的诞生,闪电本身就是能量,而生命的诞生离不开能量,地球上的化学物质通过闪电的作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最原始的生命,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通过电击的方式模拟了这种方式,确实找到了最原始的生命基本物质,比如氨基酸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海洋深处的海底热泉口,一般是火山喷发口,那里有丰富的矿物质,液态水和能量等生命形成的重要物质!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准确地说外太空的陨石彗星携带着嘴原始的生命材料撞击地球,留在了地球上。如果真的是这样,对于人类来说意义深远。因为既然陨石能把原始生命带到地球上,也会带到其他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上,意味着外星人很可能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我们是拥有同样的生命形式!

所以,地球上的生命真的有可能来自外太空,某种程度上人类真的可能是“外星人”,当然并不是像某些人眼里的“外星人”,只是最原始的外星生命通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


宇宙探索


可能性非常低,现在已知的生命还难以活着从外太空降临地球。地球上的生命形态很多,所以不排除一些特别简单的外星生命能够存活下来,只要也是碳基生命,有可能遇到都分辨不出来。对于大多数地球生命,


侣意认为还是在地球中逐渐演化而来的,从最简单的生命形态,到复杂的哺乳类动物,地球的生命之树是有据可循的。人类的外貌形态从古猿人开始都已经变化很大了,对于数量更加庞大、构造更简单的单细胞生命,时间的力量就更大了。

只要还不存在有说服力的证据,侣意就不相信地球的生命来源于外太空。生命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很难有其它落脚之地。而太阳系之外的生命更加不用想来到地球了。从古至今,从陆地到海洋,地球上的生命形态就非常多了,如果深入大洋深处,你就会觉得自己来到外星球了。


生命很精彩,但依旧很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