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棒棒》老金怎么样了?现在重庆还有棒棒吗?

大恒的VLOG


重庆棒棒还是有的,最戏剧的霍得转在拍小视频,三德子养鸡去了


流浪的老顽童


看了纪录片,当时看到老金没再露面,也以为他死了。

但现在看了书,感觉老金90%没死。

说说理由。目前大家普遍认为老金死了的线索:1老金纪录片之后没有音信2老金电影仪式没出席3中秋团聚饭也没一起吃。

当时我也觉得老金死了,因为觉得老金应该跟大家有交情,不可能脱离自力巷的老哥们,他后来没出现,很可能真死了。后来看过书才知道,老金90%没死,因为老金的性格。

在书里看后,得出一下理由。

1、老金为什么不跟自力巷其他人联系?老金是一个很傲慢,情商低或者根本不屑人情世故。到什么程度,老金老甘约好两周吃一次肉,有次刚吃完没两天老金提议又吃肉,老甘没同意,老金自己买了肉煮了吃,俩人坐一张桌子上,老金吃的嘴冒油,老甘委婉的说自己米饭太干咽不下去,想让老金给点汤,老金连汤都没给,吃完老金锅里还剩下好几块肉和汤,老金提醒说这些他晚上回来继续吃。老甘可以说是老金患难朋友,可惜老金是铁石心肠。包括书里一些细节都展现出,老金跟自力巷里面的人没交情,而且他本身也不住在自力巷,只是冬天淡季吃饭跟老甘搭伙而已。

2、老金为什么继续找老甘?自力巷被拆以后,跟老金搭伙的老甘后来也回老家了,老金其实只跟老甘有点交情,所以老甘走了,老金也就脱离自力巷纪录片里面的小团体了。老金最后跟老甘分米之后,也是彼此有些隔阂,况且俩人交情有限,老金找老甘搭伙,完全是因为淡季时候找个吃饭糊口的地方。

3、老金为什么不在自力巷周边出现了?自力巷是老金一个栖身之地,是冬天淡季时候能吃饭的地方。后来自力巷被拆了,而美食城因为有流浪人员偷手机,也不让他去捡剩饭了,瓶子又很少,又没了自力巷搭伙的老甘,所以老金可能找新的生存之地了。

4、何苦为什么一直没有邀请老金?何苦后来说老金离开解放碑了,回老家了,或者废品生意了。我觉得何苦没必要信口胡说,老金应该是没死的,因为死了的话何苦没必要骗大家,因为老金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主角,何苦也跟老金没有太多交情,唯一的交情可能就是何苦请老金在美食城吃了一份石锅拌饭。何苦可能当时邀请老金了,但老金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低情商,可能懒得去。

5、老金为什么对《最后的棒棒》这个纪录片没有任何感情?因为老金是个要面子的人,在过年的时候吹牛有家人,后面说自己在海南做生意,包括帮老甘出头,都能看出这个人比较会吹,在自己圈子里还是比较要面子的。可是呢何苦拍摄出名后,对老黄等棒棒来说是纪录了他们的艰苦奋斗品质,对河南来说何苦帮了他好几次,何苦是他心中最好的两个朋友之一,他感激何苦,所以也卖何苦的面子。但对老金来说,是一个耻辱,他在片子里面就是一个流浪乞丐,捡瓶子,吃剩饭,纪录片火了以后,我想老金一定觉得很没有面子,因为片子里面他还真是没有一点正面形象,既不想棒棒那么吃苦,也不像河南那样单纯有趣,而是斤斤计较,看**、吃剩饭、还是个不思进取的流浪汉,他应该对何苦、对大家有种恨,或者感到没面子而生气。所以像什么聚会、什么首映仪式他肯定不去,因为这个片子里他真的没一点好。

6、何苦也交代了老金后来的归宿,应该也是听别人说的,当然什么儿子上大学,拿到补偿款这些不一定是真的,因为老金爱吹牛,可能在离开解放碑的时候,跟身边的人又吹牛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老金还活着,他只是不留恋自力巷,去到别的地方生活了。






金鱼Jinyu


最后的棒棒,记录的是一群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所限,辛苦的赚钱、养活自己,老黄是条主线,虽然一开始和何苦约定,只教技术,不给工钱,但一个月的时间,他还是坚持把两人的收入平分给何苦,刚开始以为是有摄像机记录了他们每天的工作,他不好意思“独吞”力钱,但后来老杭回来,为了照顾老杭多赚钱,老黄在有活的时候,刻意的躲开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老黄的真善良;而老杭虽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他能冒着危险,从危房里帮老黄把行李“偷”出来,可以看到老杭的仗义;河南虽然好赌,用个谎言骗骗何苦借给他钱,但河南不偷不抢、爱读书看报学习,最后还追着把钱还给了何苦,可以看出来河南做人有原则;老甘呢更是靠自己的力气帮人摆摊收摊,虽然收入不高,还是记着给河南带稀饭;大石虽然是二房东,但他出身棒棒,有情有义,河南欠了那么多房租,依旧不忍心轰走他,等等这些,无一不是记录了大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那位老金呢?形容他的一句话:浑身包浆!没有收入来源了,宁肯选择拣食剩饭,也不去做棒棒出力,帮老甘一次忙,就想让人家念他一辈子好,把他找出来干嘛?告诉大家,好吃懒做不求上进?


餐具除渍净小二


重庆的棒棒生存与离死其实就算在重庆也没有人去关注他们,因为他们成了这个社会最边缘,最底层,最没有人知会的一群即将消失的从业者。

棒棒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兴盛于九十年代,最高峰时多达十万之众。它是由四川或重庆区县来到主城区的农村青壮年男性组成。生存方式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报酬,可谓一分钱一分血汗,大多数生活极其简朴,只为挣钱养活自己和农村那一家人。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少数奸诈的黑棒棒,看人来决定费用,能多要绝不少要,甚至坑蒙拐骗之徒。这部分人心里由于自卑,所以挣着城里人钱却心里仇恨,心态不健康。

如今三十多年了,当初那些个陆陆续续从事棒棒行业的人要么返乡,要么在城市已立足,还有些人已到六七十岁仍然待在这个城里从事这份卑微而又越来越吃力的行业。叫他们返乡,他们却已不适应农村生活了,在城市里没有别的手艺却能勉强吃饱喝足。就这样干一天算一天,管它明天怎么样?再过几年恐怕棒棒这个行业就会消失了,因为他们实在太老了,干不动了。这种特殊职业只能存在于老一代重庆人的记忆中了。


年年有渝3


有棒棒,只不过现在都挣得了。不像以前,只不过还是打牌时候不接活


星星点炮


重庆的棒棒,历史的过客。往往故人勾起'沉淀的记忆。

繁荣的车市,自驾车带走高端的用户。京东、拼多多等快递业,分流了中青年群体。各种面市的带轮手拉架子车给年老群落带来了方便。

各种网约车给棒棒最后一击。送大小件,驾驶员自己也充当搬运。

大街小巷,棒棒已是往事留存在脑海中的记忆。

棒棒不成气候,但无绝迹。偶尔,还能寻觅其蛛絲馬跡。靠运氣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