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前,迎前,迎前,擊球時迎前!重要的問題說三遍

所謂“迎前”是針對擊球時“等球”的現象而提出的改進辦法。從字面上可以看出,等球是指擊球過程中身體或動作處於被動的狀態,沒有與球的運行對接起來,出現脫節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動員身體主動參與運動不夠,還沒有掌握擊球的基本規律和特定的節奏、節律要求。對業餘球手來說,主要是由於缺乏專業指導而又缺乏實踐體驗而出現的動作毛病。

我們知道,乒乓球是對抗性的項目,凡是對抗性強的項目都需要雙方的主動參與,如果一方被動,就會讓對手抓到機會,“等球”就屬於被動的範圍。可能的情況是,對方回球短,或來球的速度不快,球不往前走時,你一等,就失去了回擊的最好時機,不僅留給了對手足夠的應對時間,而且也為自己使用技術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回擊的威脅。如果身體協調性和使用技術的能力不強,由此將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目前,在強調和重視力量和旋轉的情況下,更要注意克服“等球”的現象。

怎麼樣“迎前”,首先要建立主動的意識,只有當你具備主動意識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在即刻情況下動員身體參與運動。主動表現在你要將自己真正的投入到運動中去,也就是使自己的運動狀態與比賽中球運行的狀態保持一致,通俗點說就是“逢快則快,逢慢則慢”,能夠調節自己的擊球節奏,使身體與動作始終與球的運行狀態保持和諧。比如,來球是弧圈,速度快,旋轉強,那麼你必須也要適應對方的來球速度,搶時間,在球上升期反擊,無論你採用快帶還是對拉,你都必須搶到最佳的擊球點,這一個過程,就是主動的過程,而主動,就表現在你能動員身體的各個部位去搶到這個點,那麼,用“迎前”這兩個字就概括了動作的基本特點,它包括身體的適度前傾,腿部從後向前的瞪伸,前臂與上臂向前揮擊,身體的整個重心向前上的轉移。

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情況下都能充分的動員身體的各個部分來參與“前迎”的動作,充分動員身體參與迎前擊球往往是在獲得更加主動進攻的情況之下,比如在下旋來回中先於對方上手、先於對方拉起後連續進攻、出現高球等機會球、主動相持的情形下等等。

我們強調的“迎前”,主要是針對對方下旋來球情況下有等球現象來說的,顯然,這與主動搶先上手的意識有關,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意識不到位而出現的。在水平提高到一定階段時,你想繼續提高,增強自己的實戰能力和實際運用技術戰術的效果,主要途徑是從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意識入手。意識是摸不著的思維,但確是看得到的表現,當然,建立意識與提高技術之間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般來說,你有什麼樣的技術,就會去思考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戰術,技術與戰術的充分發揮,就會看出你具備了什麼樣的意識,再好的意識沒有技術戰術作為支撐也是實現不了的。因此,不能“迎前”,首先我們看看自己是不是還存在著不能爭取主動的技術缺陷,如果排除,那麼,你就從進攻意識上去反思一下。不管是什麼球手,應該明白乒乓球運動的制勝規律是什麼?你如何利用制勝規律來充分的發揮自己現有的技術水平,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你打的球會讓自己都感到沒有一點道理。

“迎前”也可以是局部的,也就是說並不要求所有情況下都動員全身去“迎前”,與等球一樣,機械的教條的看待“迎前”,同樣也是片面的,或者說是錯誤的。“迎前”有迎前的必備條件,比賽中攻防轉換決定了你不可能永遠處在主動的位置上,當你被動的時候,非要逼著自己去“迎前”,這就適得其反。任何情況下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你被動的時候,你要思考的是通過什麼手段來使被動轉為主動,一般情況下是通過落點的調動。那麼,被動情況有沒有迎前的動作呢?我看也是存在的,被動情況下的迎前主要是通過手臂的功能來實現的,這也就是我說的局部迎前。通過對高水平選手的比賽觀察,我們可以知道這一點,這裡就不再展開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