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人當年遷都美國,大英帝國時代就可以延續下去,你怎麼看呢?

如山望萬物而容萬物


導讀: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按照小編的意見是英國不可能脫離歐洲本土的英倫三島去北美立國去的。英倫三島是英國人經過數百年艱苦經營形成的腹心之地,對英國人來說別的殖民地甚至都可以丟掉但是絕不可能放棄英倫三島。英國一直是個歐洲國家,也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站在英倫三島上實施大陸制衡政策是英國堅定不移的國策,所以不可能放棄本土。英國最繁華、最核心的都在英國本土。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雖然俄羅斯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版圖,但是核心絕對是在歐洲不可能遷都遠東一樣。

英國的核心在歐洲

從英法百年戰爭戰敗,英國民族主義覺醒英倫三島就一直是英國的核心區域。無論是海外擴張還是大陸均衡政策的實行,都是以本土為基礎和根本。君主立憲、工業革命都是在英國首先發生和完成。可以說英國搶先進入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道,在這個基礎上才開始海外殖民擴張。


英國發展成為橫跨五大洲的龐大日不落帝國,海外領土的面積是本土的100多倍。但是無論如何,英國本土始終是最核心的區域。英國的經濟出口、先進技術的交流以及歐洲大陸各國家的溝通協調都需要在歐洲本土舉行。甚至可以說,這個時代世界的中心就在歐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絕對不會遷都到北美殖民地的。


大英帝國時代殖民地都是二等區域,無論從居民素質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與本土相差甚遠

在英國來看,海外殖民地就是商品傾銷的市場和攫取原始資源的產地而已。所以殖民地建設都是湊合就可以,經濟發展程度與本土相去甚遠。況且在殖民地的英國人都是什麼人?犯人、流氓、無賴以及在在工業革命中破產的貧民,說白了殖民地就是在英國本土犯人的流放之地。

所以無論是經濟發展程度還是居民素質都無法與英國歐洲本土相比,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如何能把首都遷到北美?那樣不但沒有達成遷都的目標,連英國的國力都會受到拖累而元氣大傷。


如果英國遷都北美就像完成了自我放逐,類似美國光榮獨立一般放任歐洲的法、德等國肆意發展自己的霸權。這和英國歐洲大陸平衡政策的國策嚴重相悖

英國無論怎麼擴展殖民地,骨子裡就是個歐洲國家。所以歐洲本土是根本,況且自從大英帝國崛起以後,為了維護自己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歐洲大陸採取大陸均衡政策。說白點就是扶植弱小,預防對自己有威脅的國家的崛起。

在七年戰爭和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時代,都是以英國為首的國家集團組織對法國崛起的壓制。結果七年戰爭法國失去了北美和印度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同時反法同盟擊敗了拿破崙把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法國對外擴張的勢頭被強壓,雖然後來法國再次攫取了非洲和印度支那的殖民地但是那都是相對貧瘠的土地了。

德國統一後經濟、軍事實力飛速發展,又稱為英國打壓的對象。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雖然德國被壓制但是英國也因損耗過大而失去了第一強國的寶座。

無論怎麼說,如果英國遷都北美就相當於自我放逐了。放任法德等國肆意崛起而不進行打壓和管理,那麼長期如此的話歐洲很快就會誕生一個強權大國。這絕對不是大英帝國所願意看到的結局,所以從當時的地緣來說歐洲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北美。

英國遷都北美后絕對不會複製美國崛起的傳奇,而是會以更快的速度滑落

可能大家會想如果英國遷都北美,會不會複製美國崛起的傳奇。答案是肯定的,不會。因為美國崛起的條件就是歐洲強國各自為戰,而美國則韜光養晦慢慢發展。雖然在1894年美國的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依然因為偏居遙遠的北美而被歐洲強國選擇性忽略。雖然美國比較強大了,但是當時美國沒有殖民地、軍隊戰鬥力也基本成渣(只能從沒有實行工業化的西班牙手中奪得波多黎各和菲律賓做殖民地)。

正是美國心甘情願的做小弟的態度以及不與傳統的歐洲大國衝突,美國才能平靜發展並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實現彎道超車。而英國已經是世界頭號強國,即使遷都北美也藏不住啊。絕對會被後崛起的強國作為挑戰的對象。原因很好理解,槍打出頭鳥唄。你要隱藏就一開始就悄不聲息的,當你已經一鳴驚人還想去韜光養晦那不是掩耳盜鈴嗎?所以一旦英國遷都北美,不但不能複製美國崛起的傳奇,還會因為政治中心偏離歐洲反應不及時而以更快的速度滑落。


小結:

所以無論從那個條件來講,英國都不可能遷都北美。那樣不但對英國的發展無益,更不可能複製美國再次崛起的傳奇。反而深受其害,很有可能會很快失去世界第一強國的頭銜。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我認為假如英國人能有這種先見之明,則不但大英帝國可以延續下去,或者整個世界格局都將會為之一變。

而之所以英國人沒有遷都美國,也許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自傲自大。英國人以大英帝國自居,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日不落帝國的太陽就在英倫三島上懸著,而北美洲不過是化外之地,這個就跟當年我們以中央帝國自居,瞧不上蠻夷一樣道理。

二、缺乏遠見。英國沒有預料到北美洲廣闊天地,資源豐富,有那麼大的潛力。美國後來的發展其實也是各種機緣巧合湊成的,假如沒有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大發戰爭橫財,美國也不可能積累那麼多的財富,從而讓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三、固定思維。即便英國人什麼都想到了,但要他們打破固定思維,把整個國家都來個萬里大遷移,從一個歐洲強國變成美洲新貴,這種巨大的改變恐怕也不是每個英國人都能接受的。

四、故土難離。山好水好當然還是自己家的山水最好,那個遠在天邊的美洲即便再好,那也只能是自己的殖民地,有什麼好的東西從殖民地搬回來就行了,幹嘛要跑到殖民地去受罪呢?

五、世事難料。世界後來的變遷大多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比如美國的獨立,再比如二次世界大戰,再比如各種社會的變更和科技的進步。英國人怎麼也不會預料到在歐洲大陸上會出現一個希特勒,也不會預料到他工業革命的紅利吃不了一萬年。

可能還有很多咱們想也想不到的奇怪原因導致了英國最終還是英倫三島上的那個英國,而沒有成為美洲大陸上的大英帝國2.0版。也很可能最大的一個原因是英國在美國獨立前的這段時期太成功了,假如英國那時也像日本一樣,一直囚在一個小島上,在火山地震的威逼下,天天都盼著走出去,把別人的好地盤都搶回來,則那樣的一個英國一定也會拋棄舊家,建立新家的,新家好,當然就樂意喬遷新居了;舊家好,那又窮折騰什麼呢?不過,也許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英國女王的一個想法:老孃是英國的女王,把家搬到美洲那還是英國女王了嗎?要去你們去,老孃就不去!


蛙眼看天下


〇歷史是已發生的事實,既不能設想,也不能假定。

〇按照提問者的思路,假定1次:英國王室遷都北美洲,且不再返回歐洲。那麼,如今美國土地上會存在個“英美國”,而不是現在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倫3島會有人成立1個新的共和國(不再是王國),或者1分為3:並存英格蘭丶蘇格蘭丶威爾士3個國家。北愛爾蘭歸屬愛爾蘭。








趙凡丁201


你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即使英國首都遷到北美,即使北美的殖民地改名叫做“英國”,最後仍然會獨立,也就是會和歐洲的英國脫離關係,只不過世界上變成兩個“英國”而已,當然兩個英國名字叫法混亂,所以其中北美的那個“英國”就會改名,所以最後和現在沒有什麼區別,畢竟歐洲的英國和北美殖民地距離很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就像哈佛大學就是英國殖民者為了他們的後代享受劍橋大學一樣優質的教育,建造的這所大學,剛開始也叫做“劍橋大學”一樣,最後哈佛就是哈佛,劍橋就是劍橋,不可能是一個大學


宇宙之崖


當年葡萄牙國王就遷都到巴西的,結果本土翻天了,最後遷回來,巴西也丟了。題主可以瞭解一下,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