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岑文本為何沒有被唐太宗選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1178891903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為了紀念對大唐的有功之臣,令人在皇宮中一座叫凌煙閣的小樓畫下二十四位大臣的畫像。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秦瓊。這便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來。

這份名單與官職無關,與爵位也無關,純屬李世民個人對於大唐建國有功之臣的一種榮譽上的褒獎。它既有對入圍者功勞的評估,也摻雜了李世民個人的情感,同時也有一些“你懂的”潛規則在起作用。並不是一份純粹的功勞榜排名。

比如為大唐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兩大柱石元老裴寂、劉文靜就缺席。實在要分析下,可能是因為裴寂主要在幫李世民的父親李淵當差,在貞觀一朝基本是個花瓶,對李世民本人的貢獻值不高。而劉文靜則被李淵以謀反之罪處死。儘管貞觀初年他被平反,但李世民或許有所顧慮,也沒把他放上去。

如果這兩人都沒上榜,那其他任何一個人缺席都不奇怪。

我們再來看岑文本什麼背景。

岑文本原來是大唐敵國——梁國的一箇中書侍郎,主要任務是撰寫詔書、掌管機要。也就是類似秘書長之類的文官。梁國被滅亡後,岑文本在大唐地方與軍隊輾轉赴職,直到貞觀元年,才被調往首都長安,擔任級別並不高的秘書郎,同時到中書省幫工。

但岑文本有個長處,就是思路清晰,文筆優美,能夠勝任並行工作。據說,當時因為中書省的詔書寫作工作繁多,岑文本便同時安排六、七個書僮根據他的口授進行併發寫作。結果不光寫作速度極快,寫作品質也非常有保障。

他這個怪異的能力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所以,在中書省副長官——中書侍郎職務空缺時,李世民便把岑文本提拔了上來。

而凌煙閣列出二十四功臣的貞觀十七年,正是岑文本擔任中書侍郎的這段時間。

可以看出,從敵國投靠過來之後,岑文本長期混的一般,自然也就沒有得到建立大功的機會。同時,在資歷上,他沒有參與過太原起兵,沒有陪同過李世民征戰天下,沒有參與過玄武門之變,甚至也不是十八學士之一。就連當上沒幾年的中書侍郎也都屬於破格提拔。所以他的資歷不僅與二十四功臣沒法比,甚至跟很多沒入圍的功臣也沒法比。

李世民即便非常喜歡他,也沒法強行讓他上位。

不過,凌煙閣列功臣榜的時候,正是岑文本最受李世民信任的時候。一年後(貞觀十八年),岑文本便更進一步,被升為中書令,位居宰相之職。再一年後(貞觀十九年),岑文本在隨同李世民出征高麗時,因操勞過度,得病身亡。他的死,一度讓李世民痛哭流涕,悲痛不已。

約兩百年後,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將凌煙閣的功臣榜進行了又一次擴充。這一次的榜單中,總算有了岑文本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