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子奪嫡出大亂,為何乾隆的六個兒子個個都無心奪嫡?

黑色幽默下的盛世花開


這個還得是雍正的功勞!

<strong>

當年雍正從九子奪嫡中勝出,深感這爭儲至瘋狂,於是設立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一來,諸位皇子都沒有了攻擊目標,談不少上爭鬥了。

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隆得諸位皇子和康熙那時候沒得比,他們熬不過老爸啊!早亡的阿哥們:

二阿哥永璉,為乾隆皇帝與此生摯愛富察皇后所生,永璉自降生起便集萬千寵愛與一身,乾隆皇帝更是對永璉愛護有加,永璉7歲就被乾隆秘密立為儲君,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永璉9歲時染病身亡。乾隆皇帝特意下旨,永璉的葬禮一律按照太子的規矩辦,可以說永璉的死是乾隆皇帝一生都無法癒合的傷口。

七阿哥永琮,為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二子,永琮的眉眼相貌和乾隆極為相似,孝聖憲皇后更是稱讚永琮的相貌和乾隆小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乾隆有意立永琮為儲君,但是魔咒一般的死亡降臨在了永琮身上,年僅兩歲的永琮染上天花,不治身亡。

五阿哥永琪,永琪天資聰穎,性情溫純,能文能武,孝順懂事,乾隆對永琪十分偏愛,一向嚴厲的乾隆對永琪從未吝嗇過讚賞,一度是乾隆心目中儲君的最佳人選,只可惜永琪體弱多病,無福消受這份天大的榮光,年僅26歲便匆匆離開了人世。 小燕子命苦啊!
大阿哥永璜,永璜的平庸使他註定不會進入乾隆皇帝的鈦合金法眼,況且永璜不僅平庸,情商也實在令人堪憂。

富察皇后的葬禮上,永璜不但沒有表現出悲痛的深情,反而一副懶懶散散,吊兒郎當的樣子,乾隆皇帝一氣之下狠狠的斥責了永璜一頓,或許是奶的太狠了,永璜不久便因病去世。

三阿哥永璋,永璋是一位最不起眼的阿哥,活著的時候沒有存在感,死後乾隆皇帝也沒怎麼傷心,永璋和上述幾位皇子一樣,都沒有活過30歲,完全沒有爭儲的機會。

乾隆皇帝89歲才過世,這些阿哥們在乾隆皇帝正值壯年時便去世了,如果連乾隆都活不過,這幾位阿哥們何談爭權呢?
被過繼的阿哥們:

天資一般的四阿哥永珹和六阿哥永瑢,分別被乾隆皇帝過繼給了履親王、質郡王,一旦被過繼出去,就意味著他們將永遠沒有權利再競爭儲位,所以他們二人乾隆皇帝親手pass掉了。

乾隆皇帝討厭的阿哥們: 八阿哥永璇,永璇為人癲狂,行為乖謬,胸無大志且不學無術,乾隆皇帝一早便把永璇打發出宮外分府當官,一般來說被分府的阿哥便不再有爭奪儲位的條件了。

十一阿哥永瑆,永瑆沒有為君的胸懷,他天性陰沉,持家苛虐,不善於和別人結交,但是永瑆的野心很小,永瑆是一位藝術家,喜歡書畫歌舞,對政治一竅不通。

十七阿哥永璘,永璘是乾隆的小兒子,繼承了乾隆皇帝風流成性的性格,永璘因為個人行為不檢點,曾屢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責罵,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乾隆皇帝不喜歡永璘,所以根本沒有人支持永璘爭儲,即便永璘有爭儲的心,他也沒有那麼實力和資本。

十二阿哥永璂,他的生母是愛好剪頭髮的繼後,俗話說“河邊起火殃及池魚”,繼後被乾隆廢掉之後,永璂便成為了乾隆皇帝眼中的“透明人”。

最後就只剩下不好也不壞的十五阿哥永琰了,他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所以說,並不是沒有阿哥和永琰爭權,而是他的哥哥弟弟們死的死,傻的傻,完完全全不具備威脅性,

況且乾隆皇帝向來乾剛獨斷,只到過世之前還掌握著大清最高權力,乾隆面前誰敢政權奪嫡?

<strong>


白話歷史君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話說康熙的兒子那叫個頂個的優秀,就那九個大頭娃娃,擱滿清那個時期那都能把皇帝這差事當個差不離。可惜啊,康熙這一傢伙全自己個生下來了,這事弄的,臨到了晚年選繼任者的時候,發現這幫大頭娃娃開始起內訌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雖然沒死人,但也殺了個人仰馬翻的。

後來雍正接手的時候,把這些個弟弟們恨的牙癢癢,下手就有點子黑了,這就造成了宗室裡邊的人就不待見雍正,後來雍正一死,可勁的黑這雍正。

就連後來上臺的乾隆都極力相仿他的爺爺康熙,把雍正很多好端端的政策一腳丫子都踹到了犄角旮旯裡待著去了。

所以啊,乾隆也在玩命的活,爭取和自己個爺爺一較高下,這一傢伙就活成了扒拉老頭子,生生的把自己個兒子都給耗的差不離。

所以啊,您想要從乾隆的手裡扒拉那皇位,您第一步先得比乾隆活的長一點才成,就這一點達不到,您啥也不用想了,洗洗睡吧,該幹嘛幹嘛去吧,這事也不用你來摻和了。

就因為這一點,有些人認為滿清的完蛋,就是因為乾隆這老頭子活的太久了一點,過頭了!把他壽命給雍正勻一點,心許滿清還能好點。

當然您要是這麼說,他也不能說不對,乾隆活的太久,把自己個的兒子生生的耗死了,但他不是全部。

要知道康熙的兒子,那是個頂個的優秀,而乾隆的兒子就沒聽過有幾個優秀的,為嘛會這樣呢?

很簡單,乾隆的教育出了問題,這貨壓根就是貪圖享樂的二世主,至於教育兒子的事,基本上就是散養,能長成啥樣就啥樣,壓根就沒在這事上操心過。

回頭瞅瞅康熙的兒子,一旦成年,那肩膀上啥事都得擔著點,所以這就造成了後邊這幫兒子的能力那沒得說。

您回頭瞅瞅乾隆的兒子,就算是嘉慶當了皇帝,他這當太上皇的可一點撒手的意思都沒有,還在親力親為,您就說把嘉慶這皇帝能有多大出息?

好吧,事就是這麼個事,咱把乾隆這些個大頭兒子們拉出來溜溜,大傢伙也就知道原因了。

遛一遛

首先出場的是,活了一輩子愣是沒有熬過乾隆的兒子們。

老二永璉。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問了:“你這人說話咋這麼不著調啊!人都是從老大開始說,你一傢伙就整到老二去了,老大那去了,要知道老大他也沒有熬過乾隆不是!”

這您就不懂了吧,乾隆一輩子三次秘密立儲,頭一個立的就是老二,咱不跟老二說,跟誰說去!

那麼老二為嘛能被立為繼承者呢?這和滿清那立嫡長子的制度有關。因為老二那是乾隆的最愛富察氏皇后所生,也就是那孝純賢皇后所生。

那沒跑啊,所以這永璉就成了太子,當然這事外人不知道,都寫到了那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邊,就等著乾隆咔一死,把東西拿出來這永璉就可以正式的繼位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這永璉九歲那年整了個感冒,話說這病就是個小病,一般人調理調理也就過去了,結果就這一下子就爬下了,沒抗住死了。

這傢伙把個乾隆疼的呦,回頭就把那紙片子取出來,大傢伙才知道這太子是人家永璉。

老七永琮

後來那孝純賢皇后爭氣又生了老七永琮。這不用俺說了吧,這太子是永琮。所以乾隆又悄摸兮的寫了個紙片子藏到了正大光明匾的後邊收起來了。

可這老七永琮也是個沒有福氣的主,一歲八個月就走了,就是個出痘,沒扛過去。

乾隆又把那紙片子取了出來,大傢伙都知道了原來這太子是永琮。

咱接著說老大永璜

這人的媽媽是潛邸侍妾,她這身份不高,死了以後才被乾隆追了個皇貴妃。

所以他這人和太子這位置壓根就沒有啥聯繫。但他這輩子和這太子的位置卻糾纏的可以。

那孝純賢皇后死了倆兒子,身體基本也垮了。而乾隆整了個東巡,她也跟著去了,結果就這麼一趟下來,這就傷風了,按說這是小病,一般人沒注意,這一傢伙就成了大病,這孝純賢皇后就完蛋了。

話說這人走了以後,咋也的走走儀式不是,這永璜就在這儀式上表現的不夠傷感。得,這一傢伙把個乾隆氣的不行,破口大罵。

取消了他的立儲資格。其實就他這身份,立儲不立儲的壓根就和他沒有多少關係。

但這事他氣不過啊,得,兩年後生生的給憋死了,死的時候二十三歲,被乾隆追了親王。

咱接著說著老三永璋

話說這永璋在乾隆的眼珠子裡也是個沒有存在感的人,而且他也是因為在孝純賢皇后的儀式上表現的不夠悲傷,被乾隆掐著脖子的罵,一腳丫子也從立儲的名單中給踢了出去。

他死的時候是二十六歲,被乾隆追了個郡王。您自己個瞅瞅這追的帽子,要不說他在乾隆的眼珠子裡是個透明人呢?

老五永琪

這人聰明,老二和老七死了以後,乾隆打算立他為太子,就這猶猶豫豫的功夫,想把這事寫下弄到正大光明匾的後邊的時候,也走了,二十六歲。

您瞅瞅這事弄的。

還有老十二永璂

這是那位剪頭髮皇后的兒子,因為他母親這事,在乾隆的眼跟前也是個透明人。但就算不是透明人他也沒有熬過乾隆,死的時候是二十四歲。

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六

這幾個娃都還沒機會長大,就沒了。這上邊的都是沒有熬過乾隆的。

咱在說說,乾隆感覺自己個能生養,又過繼出去的。

老四永珹和老六永瑢,這倆人基本就和乾隆沒啥瓜葛了,不提也罷。

老八永璇

這位是乾隆所有兒子中最長壽的一個,活了八十七歲都活到了道光朝了。可這人天天的喝酒,整個就是一個酒鬼,而且腳丫子還有毛病,這讓乾隆很生氣,所以這人壓根就沒有進入到乾隆的眼珠子裡,所以離那皇位差著十萬八千里。

老十一永瑆

就這位,您和他玩個藝術這不錯,一代書法大師啊,但您要是和他談別的,壓根就不幹興趣。也活到了道光朝,七十有二啊!

您瞅瞅,不喜歡或壓根和皇位不沾邊的這都活的好。

老十七永璘

這貨不學好,他老子乾隆其他的手藝都沒學到手,把乾隆的風流學了個一塌糊塗,瞅見個美人,這就控制不住自己個。

就這位洗洗睡吧,皇位和他就沒啥關係,他自己個也不喜歡。

這就剩下老十五永琰,也就是嘉慶帝了,這也不用爭搶啥的了。

總的來說,乾隆活的太久把自己個兒子個熬死了,再有不懂的培養自己個的娃當皇帝,所以就出現了這麼個局面。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不請自來。

首先說,康熙與乾隆都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皇帝。但是康熙朝出現了九子奪嫡,而乾隆朝的皇子並沒有明顯的奪嫡行為,一大原因在於制度的完善。

康熙皇帝在位之時,正值滿漢文化融合的關鍵時期。康熙在促進滿漢文化融合的同時,他還要擺明態度告訴朝內外的漢人,自己不但吸收漢族文化,而且自己要比漢人還要精通漢文化。尤其是在培養皇子方面,他不但立了皇二子胤礽為太子,同時也竭盡心力的培養自己的皇子們。那麼,在沒有制度保證的情況之下,太子被廢之後,諸皇子都希望能得到皇位,他們也有能力面對康熙晚年混亂的朝局。在明處的皇長子、皇八子,在暗處的皇三子,皇四子。他們有能力,有野心,而康熙皇帝顯然沒有想到事態會發展到如此程度,因此在康熙五十年之後,他也默許了諸皇子奪嫡,而對外宣稱自己已有人選。(時至今日,我們無法判定康熙默定的繼承人是誰。)

最終,皇四子奪得大位。為了避免當年九子奪嫡一事重演,雍正創制了秘密立儲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諸皇子的行為。使得他們都有成為皇帝的希望,但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去構陷兄弟,結交大臣甚至篡位自立。

到了乾隆朝,有了秘密立儲制度,乾隆的皇子們,做事不敢太張揚。這也使得乾隆朝晚期,並沒有出現大部分皇子奪嫡的情況。

再者來說,乾隆朝之所以能夠得以順利的實現權力的交接,大部分原因是乾隆活的時間太長,他的很多兒子都先於他去世了。乾隆一共有十七個兒子,十個兒子都先他而去,這在客觀上也減少了奪嫡的困難程度。再加上皇四子和皇六子又被乾隆過繼了出去,這基本上也沒有幾個皇子可以供他選擇了。

首先看皇八子永璇,這是個藝術家。喜歡寫字畫畫,對於政治不感興趣,再加上有足疾,因此被排除。

皇十一子永瑆,比永璇還喜歡寫字。他在當時被人們稱之為書法四大家之一。如此一人,乾隆自然也看不上。而且,永瑆還有一個性格上的缺陷,就是摳門。家裡邊一匹馬死了,他都下令今天不開飯了,吃馬肉。這在當時朝中,幾乎淪為笑話。

皇十二子永璂,這名字看過《還珠格格》的朋友們應該熟悉。他的母親是那拉氏皇后,由於他的母親最終斷髮出家,所以他也沒有了做皇帝的資格。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的小兒子。也是最不成器的兒子。從小不喜歡讀書,尋花問柳倒是一把好手。乾隆也知道這孩子是個扶不起來的天子,因此也不管他。乾隆五十四年,曾經大封王爵,八子、十一子、十五子都封王,而永璘只封了貝勒。永璘自此也知道,與皇位無緣,因此他也對別人說,我當不上皇帝,日後皇帝把和珅的宅子賜給我,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永琰做皇帝之後,還真的把和珅的一半宅院賜給了永璘。

最後只剩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他是乾隆的眾多兒子裡面最沒有性格的一位,正是因為沒有性格,因此能做到認真讀書,唯命是從,循規蹈矩。乾隆對他談不上滿意,但是也挑不出來太大的毛病。正因為此,永琰最終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乾隆為了確保權力能夠平穩的過度,提前退位。

實際上,對比康熙和乾隆兩朝,從皇子問題上就能看到王朝末路的影子了。康熙朝天下初定,他的孩子們都有上進心,都希望能夠治國平天下。而到了乾隆朝,他的兒子們,更多的是寄情山水,尋花問柳,儼然一副王朝末世的樣子。


月曉YB


在清朝的歷史上面,感覺總是會有聊不完的話題出現。就比如一直都被大家稱之為精彩大戲的九龍奪嫡,康熙也算是一個風流多情的人物了,他的皇子就有35個,不過成功活到了成年的只有24個。在這些皇子當中,共有九個人參加了那一場皇位的爭奪之戰。古時候人們都希望兒子多一點,這樣能夠壯大家族,皇室當中其實也是這樣,他們希望自己生下的兒子夠多,這樣能夠挑選一個合適的繼承王位,而其餘的又幫補著,這樣就能延續王朝。但這樣的想象是好的,可現實卻是這樣殘酷的,生下的皇子多了,有能力的多了,可是皇位卻只有一個,誰都想要做那個至高無上的人,自然,最後就引發了九龍奪嫡的問題。因為這些有能力的皇子都不希望寄人餘下,都不希望做執行命令的人,而是希望做發號命令的人。



乾隆也是一位多情的皇帝,他一共生下了17個皇子,成功長大的有十個。但是為什麼乾隆去世的時候,卻沒有皇子奪位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乾隆太能活了,在他死的時候,他就只剩下四個兒子還活著,而乾隆死的時候,還有20個兒子。而且乾隆在選了嘉慶做皇帝的時候,自己身體還硬朗,所以他都一直還掌控著權利,只是退位給這個兒子當皇帝,但他實際上做了太上皇,仍然掌控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有皇子生出了什麼別樣心思,也沒辦法和乾隆鬥,自然一個個都乖乖的聽從安排。


合肥歷史


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不是去分析乾隆還有幾個兒子活著,這些兒子有什麼樣的能力,先要搞清楚的是,康熙後期為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的狀態,九子奪嫡看起來主角是皇子,其實是朝中的各個勢力集團之間的相互爭奪,每個集團拉一個或者幾個皇子出來當“頭”,然後去爭自己這個集團的利益,皇子們只不過是朝中各個利益集團選中的代言人罷了。所以乾隆後期沒有九子奪嫡,不是乾隆的兒子不行,而是乾隆的大臣不行!

乾隆晚年雖然活著兒子不多,但真要奪嫡也不需要太多,有兩三個也就行了,乾隆晚年,除了後來的嘉慶皇帝以外,還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真要搞事情,這點人數是完全夠的,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明成祖的太子明仁宗和漢王,兩個人就搞起來的事情,乾隆晚年可是有四個皇子了,想奪嫡從人數上講是夠了的了。

康熙時代和乾隆時代最大的不同是,康熙時代清朝還沒有完成從軍事貴族政府向平民文官政府的轉型,清朝建國的基本盤是八旗勳貴,也就是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跟清朝皇帝矛盾最大,因為皇帝就是要家天下,是不會跟人分享天下的,所以清朝入關建立以後,順治親政、康熙親政,都是打壓這個集團,康熙搞掉鰲拜,這個集團其實已經大勢已去,但勳貴們雖然權勢大大不行了,但還有一些軟實力在,特別是在朝中還有很龐大的關係網,康熙時代從中央到地方還有一大批軍事貴族掌握著權力,按照歷朝歷代的發展趨勢,他們在開國後三代,必須被皇帝們清除出權力體系的,他們當然是不願意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找到一個皇子扶植他當上皇帝,延續勳貴集團的影響力,是他們惟一可以做的了。

所以這就好理解為什麼到了康熙晚年,太子和八爺都不受康熙待見,太子小時候康熙其實是很喜歡的,但是太子立得早,勳貴集團早就知道了他是下任皇帝,所以在太子身上下的注最多,太子身邊勳貴集團的子孫太多,這是康熙對太子不滿的原因,八爺最得朝臣擁戴,說白了也是勳貴集團看太子不行了,扶植的另一個代理人而已,所以康熙要廢掉太子,因為太子不是他的繼承人,而是勳貴集團的代理人,同理,八爺更是勳貴集團弄出來的八賢王,更不能繼承皇位了,否則康熙從搞掉鰲拜開始的打擊勳貴集團的一生努力就白費了。

在歷史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就不得了了,你有了一群人,也有機會去做一些事,你的才幹才有機會發揮出來,唐太宗的成功,除他自己的才華之外,更重要的是山東世族看中了他,圍在他周圍,跟著他東征西討,建功立業,所以九子奪嫡光有九子還不行,朝中還得有足以能夠和皇權相抗衡的勳貴集團才行。而乾隆時代,勳貴集團已經基本上在政治上被做掉了,因為他們找的兩個代理人,太子也好,八爺也好,都被康熙做掉了。經過雍正的大力打擊,勳貴集團基本上鳥獸散。

乾隆晚期,完全是一幅平民文官政府的氣象,當然這個平民指的不是漢人平民,而是滿人哈,康熙時代是很難想像和珅這樣的人“政治素人”能夠成為權臣的,和珅能上位,實際上已經表明勳貴集團徹底倒臺了,康熙時代的主持朝政的滿人,像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等,無一不是世代勳貴之家,像和珅這樣的人,是很難出頭的。但皇帝就是喜歡和大人這樣的人,因為他沒有家世根基,沒有所謂的權勢基本盤,他能夠權傾朝野,唯一的權力來源是皇帝的支持,所以他們必須是,也只是皇帝的心腹,不能有自己的自留地和小算盤(像和珅這麼聰明的人,他難倒不知道跟嘉慶做好朋友嗎?但他更知道,自己今天跟嘉慶做朋友,明天乾隆就會跟他翻臉,所以這朋友做不得),和大人的選擇,最多也就是有自己搞搞貪汙的選擇,他可沒有選擇跟著那個皇子發大財的權力,這跟勳貴集團想跟皇帝分享權力,要想分紅佔股份,扶植代理人的搞法完全不同的。

所以乾隆時代,所有人都跟著皇帝走,沒有人敢跟著皇子走,皇子身邊根本形成不了小集團或小圈子,皇子們都是孤家寡人,奪什麼嫡!沒有一幫人天天圍著這些皇子,皇子們整天只能讀讀書,吃好喝好,根本沒有機會像康熙末年那樣去搞事情,形成不了自己的勢力,奪嫡也就只能自己私下想想,沒機會也沒能力去真的搞事情,我們自然也就看不到奪嫡的故事了。

所以不是乾隆的兒子無心奪嫡,而是他們有心無力!


只愛潘多拉


首先就是制度上的完善和杜絕了一切可能的篡位奪權與“非法登基“。到雍正時期,封建政治制度已經達到了他的巔峰狀態。已經不會存在任何實際問題了。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諸子爭位。導致康熙兩度廢掉太子。造成康熙晚年最大政治分裂,而雍正繼位。現在依舊眾說紛紜。有鑑於此。雍正才“創造“出秘密立儲的方式。從形式上避免諸子爭位的局面。

乾隆和康熙一樣都在位六十年。而乾隆一朝沒有發生諸子爭位的主要原因在於秘密立儲。再就是乾隆十分長壽。耗死了自己兒子。而且乾隆始終掌控權力。而作為皇子,不可能不對繼位沒有想法。乾隆的十幾個兒子也在明爭暗鬥的想要爭奪皇位,但問題是乾隆身體很好。乾隆自己耗死了自己所立的三個太子。後來幾個皇子大概也死心了。沒人有奪嫡的心思了。

和康熙時代不同,乾隆在位的時候,十幾個兒子只做事,不掌控實際權力。無法結成利益集團。拉攏朝臣。既然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也就無法爭位。乾隆八十九歲駕崩,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最終長大成人的皇子竟然只有六個。原因就是乾隆太長壽,其他兒子都死在乾隆前面。只有六個成人的皇子,即皇六子永瑢,八阿哥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顒琰、皇十七子永璘,皇六子永瑢早年就已經被過繼給了慎靖郡王允禧,就算不過繼。永瑢去世之時,乾隆身體也不錯。

皇八子永璇有腳疾,六根 不全者自然不能被立儲,而永瑆能力,才具都不錯,但自己無心登基,皇十七子永璘為人荒唐,天天無所事事,乾隆也不敢把帝位交予這位皇子。而乾隆選擇面已經是很窄了。也就是說,乾隆兒子飯桶多,廢物多,不像康熙諸子個個精明強幹。也自然野心勃勃。也就產生九子奪嫡。

所以在乾隆諸子中,只有嘉親王永言成為唯一的候選人。嘉慶就算撿了一個大便宜,沒人爭,輕輕鬆鬆就坐上來皇位。特別是自己提前退位,給永言以成長的時間。也就是說,乾隆長壽是沒有產生諸子奪嫡的主要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首要原因就是在康熙時期,康熙很早的時候就確定了太子的人選,但如果選定的接班人是一個文武雙全、英勇有謀的皇子也就罷了,可誰知這個太子偏偏是個不爭氣的主,沒過多久就被康熙廢掉,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過早決定太子的人選,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很有可能有接班人能力不足的情況。而到了乾隆時期,開始轉變成秘密立儲的形式,把誰當成是太子的人選,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這種做法因為沒有明確的攻擊對象,兒子們彼此之間也少了很多明爭暗鬥。

第二點就是乾隆的兒子沒有康熙的多,康熙一生當中一共有35個兒子,乾隆卻只有17個兒子,如果再把成年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的話,康熙符合條件的兒子總共有20個,而乾隆皇帝只有10個兒子。第三點就是乾隆活的時間太長,長到他的一些兒子死在了他的前面,自然失去了參加皇位爭奪的機會,等到他85歲時最終只有4個兒子可以作為太子的候選人,下面我們就逐一分析一下這幾個阿哥參與繼位的可能性。

八阿哥因為天生殘疾,所以他是不能繼承皇位的,接下來就是十一阿哥了,由於他淡泊名利,只擅長書法,缺少做皇帝具有的出征、謀略等才能,再加上十一阿哥本人對皇位沒有興趣,所以他沒有被選為繼承人,十五阿哥,也就是愛新覺羅·永琰,本來是沒有什麼希望的,可是他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他的哥哥弟弟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任皇位時,他就撿到了一個機會,在他之後的十七阿哥,整日流連於風花雪月,對政事漠不關心,所以乾隆自然不可能把皇位傳給他。

所以最終嘉慶就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局面,在無人爭奪的情況下輕輕鬆鬆的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和乾隆的長壽有很大的關係,在他遲遲沒有宣佈退位的情況下,活著的兒子們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爭奪皇位,最終乾隆帝活活熬死了符合條件的兒子們。


廚房精品生活館


在康熙時期,他的兒子們為了奪取皇位可是大幹了一場,完全不管手足之情,對彼此進行殘害,後來被雍正奪得了帝位,雖然這雍正是當了皇帝,但是卻落得了不好的名聲。所以之後他也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讓自己的兒子重蹈覆轍,直接選了弘曆當繼承人,還為他掃除了所有的障礙。

乾隆皇帝他是比較舒坦的,沒有跟自己的兄弟們有過什麼爭鬥,直接是輕鬆地登上了帝位,所以他對於自己日後皇位是否會引起阿哥們的爭奪也沒什麼感覺,反正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規矩立太子就準沒錯。

不過這乾隆的妃子給他生育的兒子雖多達17個,卻只有6個被順利養大成人。在被養活的那些皇子們中,就屬五阿哥最為出眾,而且也有意讓他繼承皇位,可惜的是這五阿哥比乾隆都去世得早,所以自然是成不了皇帝了。至於乾隆的六阿哥早早地被過繼給了其他皇室撫養,所以他就沒有資格去爭奪皇位了。而乾隆的八阿哥就更命苦了,是個天生殘疾的人。皇帝自然是不會選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畢竟這會讓皇家蒙羞的,古代的皇帝們最看重的就是面子,讓大臣們笑話的事情他們可不會做。

至於十一阿哥,那從小就是隻喜歡舞文弄墨,每天都在那練習著書法,對皇位是絲毫沒有興趣,自然是不會去和其他兄弟爭奪皇位了。而十五阿哥他雖然看起來平庸,當時在那些兄弟們中也算是過得去的,也正是因為他的平庸才讓他有機會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了嘉慶皇帝。最後就是十七阿哥,他跟他皇阿瑪一樣是個多情種,到處留情,這樣每天喜歡去風流場所的人自然是無心做皇帝了,乾隆也不會看重他。

所以說這嘉慶皇帝能坐上皇位那實屬是運氣好,誰讓他的哥哥們要麼短命,要麼就不爭氣呢,也正是因為這樣乾隆的兒子們之間才沒有發生奪嫡的事情。


扶著往事衝


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歷朝歷代,都有皇子皇孫為了帝位不顧父子兄弟情分,自相殘殺的。比如說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明成祖朱棣的“清君側”。

相對於明清之前的血腥政權爭奪史,在明清時通過專制皇權的加強,有了緩解,但是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依然擺脫不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那我們就來仔細說說這“九子奪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究竟有多激烈?

清朝時期的康熙帝是一個高產皇帝,生下的兒子很多,最後有能力競爭皇位的大概有九人,因此人們將康熙兒子爭儲稱為九子奪嫡。

這九個兒子為了誰能繼承皇位明爭暗鬥,手足相殘。大阿哥胤禔自恃是康熙帝的長子,覺得自己應該是太子。但康熙帝立了皇后所生的二阿哥胤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心生不滿。於是設計陷害太子,以他結黨營私、縱容屬下為由,讓康熙帝廢除了胤礽太子之位。但是胤禔急功近利,竟然想讓康熙帝殺了胤礽,這讓康熙帝十分憤怒,斥責他:“不諳君臣之義,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並因此厭棄了胤禔。

胤禔眼見自己奪嫡無望,便將由自己母親撫養長大的八阿哥胤禩推舉了出來,希望若是八阿哥胤禩繼位,自己也能夠飛黃騰達。

八阿哥胤禩的確為了帝位也是費勁了心機。但是因為八阿哥生母身份低微,是辛者庫的奴婢,再加上八阿哥與大阿哥胤禔勾結,為了奪嫡私下裡做了不少壞事,這讓康熙皇帝對他十分不喜,還將其關押起來。後來大阿哥被終生囚禁,八阿哥雖然被釋放,但他獨木難支,就又轉投了十四阿哥胤禵的陣營。而與他們對立的正是四阿哥胤禛的勢力。

此時,八、九、十、十四阿哥為一黨,十三、十六、十七和四阿哥為一黨,兩派相爭,勢如水火。

康熙帝在暢春園病逝後,四阿哥胤禛在大臣隆科多的證明下,成為康熙帝屬意的繼承人,來繼任帝位,是為雍正帝。

雍正帝對八爺一黨進行了清算,八阿哥和九阿哥被囚禁至死,連名字都被改成了“阿其那”和“塞思黑”,意為豬和狗。十阿哥被削爵囚禁,但後來被放了出來,算是運氣不錯的了。十四阿哥被派去看守皇陵,也算是結局不錯的了。

這就是歷史上的九子奪嫡事件了。

乾隆帝的的兒子也不少,為什麼就沒有發生類似九子奪嫡的事情呢?

康熙活了將近七十歲,兒子就這麼多了,他的孫子乾隆活了89歲,子嗣也不在少數,據記載,乾隆記錄在冊的兒子一共有十七個。

按照道理來說,這必然是也會上演一場奪儲大戲,但是乾隆的皇位傳承的特別順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乾隆的兒子大多短命,不知道什麼原因,乾隆的好些兒子,活的歲數並不大,好幾個沒長大就死了的,即使不是早逝的,也被乾隆活活熬死了,比如《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在真實歷史上20多歲就掛了。

古代人20多歲就已經是成年人,乾隆的很多兒子也是年輕的時候就剩下的,這些兒子假如活到乾隆要死的時候,也七十多歲了,很難了。

到乾隆決定立儲的時候,八阿哥天生有殘疾,基本與皇位無緣,最終符合條件的也就剩下三個阿哥,分別是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

三人之中,十一阿哥只愛寫詩作文,不喜歡朝堂政事,人生理想就是星辰大海、詩與遠方。什麼帝位,人家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十七阿哥沒什麼大本事,但是卻將他皇阿瑪的風流好色學了個十成十,每日裡尋花問柳,流連於內院之中,滿腦子都是風花雪月,對那個九五至尊的位子提不起一點興趣,更別提去奪嫡了。

所以十五阿哥愛新覺羅·永琰順利勝出,成為了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相對於他的祖宗前輩來說,可謂是十分順利了。

康熙與乾隆的差別在於,康熙的兒子幾乎各個雄才大略,所以才有激烈的爭奪,我們幾乎可以看出,即使不是雍正繼承皇位,而是八阿哥繼承,其效果應該也不會太差,畢竟當時號稱“八賢王”不是蓋的。

雍正就更不用說了,在位期間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制度,為清朝的康乾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而乾隆處處模仿康熙,但是在培養兒子這方面,實在是差距甚遠!我們知道的乾隆的兒子中比較有名的,就是五阿哥永琪,然而更多的是因為瓊瑤的《還珠格格》劇而知道的。

在乾隆的兒子中,也就嘉慶中規中矩,最後熬死乾隆,成功即位了。

PS:如果從制度層面來分析的話,雍正開創的秘密立儲制度,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儲間的爭奪。


史論縱橫


康熙九子奪嫡造成社會大亂,而乾隆皇帝六個兒子為何沒有奪嫡現象?

一,這個與乾隆皇帝長壽有關。“人生七十古來稀”,實在上大清帝國的人平均壽命才四十左右。乾隆皇帝八十九歲才過世,他的兒子怎麼熬啊?太痛苦了!

二,從雍正,乾隆開始,封建王朝帝王集權已經到了巔峰,權力幾乎集中於乾隆手中,諸位阿哥很難染指,怎麼奪嫡啊!

三,乾隆的帝王心術學自康熙,而且還有所發展,他生下的阿哥稍有奪嫡思想就被下詔嚴詞斥責,或被貶,或被趕出京城到地方上去了。還怎麼奪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