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今天一进办公室,同事说他遇到一件非常无厘头的事情。

他最近在筹划一个纸质书的图书阅读活动。在展示环节,一位专家提问他:到了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有必要使用纸质书吗?我认为电子书是不是可以替代纸质书呢?

同事说,我当时都想骂人了!什么**专家,你活在一线城市,其他小地方的孩子连书都买不起呢,别说电子书了,他们日常用电都有困难。这专家肯定几年没碰过实体书了。

他说完,我没有对这个所谓专家感到很气愤。

接触电子产品以来,它的方便是真的有目共睹。有多少眼界是它所提供,有多少信息是它所传递。专家期待电子产品的普及,本身没毛病。

但是同事的最后一句话同样窜到我脑子里:不管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你有多久没有看书,多久没有学习了?

我内心的思绪转了十八道弯之后得出结论:毕业后再也没看过书,没学过。我是真的吓出一身冷汗。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怎么可能?我内心另一个声音企图为自己平反。

不说每天都看新闻,我手机里的记单词软件还没卸载呢。

就在昨天回家的路上,我还被一个健身教练拉着讲了整整十多分钟身体哪块地方的肌肉叫什么,牢牢掌握了怎样锻炼肱二头肌等知识点...

我怎么可能一点都没学!胡说 !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可是骗别人容易,骗自己难啊。我承认,读书这件事我真的很久没有做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我这直接不走了...

看新闻、刷抖音、逛微博、看直播、听书…我貌似学了很多,但是真的没学到什么…记不住,讲不出,更用不到,面对问题还是一脸懵逼…看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黄庭坚文集》里写: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现在已经完全算“面目全非”了。

而且让我羞耻的事,很多东西,我是打着“学习”的旗号去买的。

比如iPad

买之前我规划好了要怎样开始我的学习计划,买来之后我怒装了十多个游戏和多个视频软件。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至理名言没错了。我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

我安慰自己:放心,很多人和你一样,都没看书。我在网上搜深圳图书馆地址,想着周末去看看书,充充电。

跳出来的是国庆节爆满的新闻。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

搞半天,就我一个人没看书?!

知乎上有个提问:年轻人应该多见世面,那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划算?

有个高赞回答: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邮差而已。

这话我有切身体会。

去杭州西湖玩的时候,有个地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虫二”两个字。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我看到的时候很懵逼,还以为是地名。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阿姨看我很疑惑,和我说:“虫二是風月两个字把外框去掉,它本来的意思是:风月无边,形容风光美好或给人一种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无边无际的舒适感觉,这俩字传言是当年乾隆写的”

emmmmmm

当时就很像街道扫盲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跟文盲之间的对话。

那件事起,我一直觉得旅游之前还是得时刻充实充实自己。

虽然说旅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到现在没办法知道。但是我知道绝对不是去拍一些千篇一律的风景照,给朋友圈换个定位。

那时候的我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时刻充实充实自己都说得出口。与现在这么久书都不碰一下的自己对比起来,真的莫名羞耻。

别嘴硬,在这件事上你和我一样,很久没碰了

我也不想再为自己找“没时间”的借口了。明天起,我得重新拿起书,你要不要一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