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关系不好,母亲立遗嘱把财产给亲戚了,亲戚不来照料,子女还必须尽赡养义务吗?

Echo行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位母亲真够直率的,常言道“父母一心都为儿女”这位母亲是与子女有多大的仇恨不能解开的。想必也是子女做的事伤透了这位老母亲的心,否则也不会如此的绝情。但是不管母亲把遗产给谁,作为子女的那点孝心还是要尽的,你总不能没有财产就不尽孝啊!你到底是为了尽孝而尽孝,还是为了财产和名声来尽孝的?

其实双方都有不太对的地方,母亲的做法有点过分,但是,这样的决定想来也不是一时脑热做出来的,还是子女没有照顾好老人导致的。我觉得,即便如此,作为子女的还是应该去照看老人的,毕竟老人立的遗嘱还是可以更改的。我不想说什么,她毕竟是你母亲,不要管财产给谁,你作为子女就得照顾老人。

抛开现在遗嘱上的财产不讲,在你小时候母亲可曾对你有养育之恩,你与你母亲的关系是什么时候开始恶化的,是因为母亲不爱你吗?回去想想,母子之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只有找出问题所在,才能缓解母子关系,只有母子关系缓解了,才能去更好的赡养老人,老人也会重新立遗嘱的。

明明自己有儿子,老人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养老送终的。说到底还是骨肉亲,所以,作为子女先去认错,多去看看母亲,回忆回忆儿时,慢慢的去打开老母亲的心。毕竟,那份遗嘱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你是真的想要好好赡养老人,就不要想考虑遗嘱和别人的眼光。毕竟,嘴长在别人身上,你怎么做都挡不住悠悠众口。只有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就好。


阳光路上的行者


母子关系不好,原因很多,但往往是客观原因少,主观原因多。

客观原因是什么,比如,母亲曾经打伤过祖辈这一类事件。这样的事件,生活中绝少发生。主观原因,就是双方沟通问题,比如,母亲明明是关心你,你却觉得烦。长此以往,关系不好。

所以,母子关系不好,往往是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式严重不对造成的。建议你,耐心的跟母亲沟通几次,双方一定能达成谅解的。母亲这种立遗嘱,把财产给亲戚的行为,显然是赌气。

亲戚,也不可能好意思要。所以,先沟通。

然后,回到问题本身。母亲,确实有权力处置自己的财产,不管是送人,捐了,还是扔了,都是一种权利。

这跟你尽赡养义务无关,就算一分钱财产也没有,你也得赡养啊。

亲,法律只规定的赡养义务,没规定,长辈必须把财产,留给小辈。


董江波


这位母亲够率性、够有性格,殊不知,这也是一种作死的行为。就算母子关系不好,也没有必要如此绝情,先立遗嘱把财产给了亲戚。

当然,如果亲戚足够的好,能够照顾自己,倒也未尝不可。可是,亲戚又只拿遗嘱(记住:是遗嘱,不是遗产),不尽照顾之能。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谁也无法保证,只要儿子能够尽孝心,总有一天,这位母亲还会修改遗嘱。所以立遗嘱把财产给亲戚,更有可能的是想教训一下儿子。

可是,这样的教训,也未免太绝情了点,太狠了点。搞不好,就会鸡飞蛋打。所以,奉劝这位母亲,收回遗嘱,改善与儿子的关系,别像仇人一样。真的把遗产给了亲戚,儿子就算不将其抛弃,在照顾过程中不尽心,也是会的,何必去恶化母子关系呢?

对儿子来说,不管母亲怎么过分,还是以孝待之,让任性的母亲去后悔吧。


谭浩俊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骂人、除了骂这对母了、也想骂那个亲戚!

即然母亲有财产何不雇一个保姆到家去照顾老人家呢。

把财产给了亲戚、又让亲戚照顾母亲,在道理上是说得通的,但实际上行不通,因为亲戚关系扯上了金钱,更是剪不断、理还乱,到最终是把亲戚得罪、互相埋怨、连亲戚也不亲了。


依我个人意见是你把亲戚已经照顾你母亲的工钱先算一下、结清了、甚至可以多给一些钱,让遗属作废;你请个保姆去照顾你母亲,你可以当监护人。即然你母子关系不好,已经闹到这个程度自己去照顾也不行的,母子两人一相见肯定是互相拌嘴,看到对方就互相埋怨、很头痛的。

可以花高一些的工资、请上一个脾气性格好一点的保姆,她还会在你们母子间给你们互相说一些好话,到时你母子关系也会缓和融恰些,这样你母亲也能过个幸福的晚年。子承膝下,她老人家也能安心的走,你也算尽了孝道,将来你自己也不至于后悔,最终家里的财产也还是留给你本人的。


"母子连心"虽然在世时会互相埋怨,如果还让你亲戚继续照顾你母亲,将到你母亲离开人世后,很多人就能指着你脊梁骨骂你,那个滋味一定是不好受的。

当你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无论你怎样后悔也是与事无补,乘现在还有机会弥补且行且珍惜吧!


武夷山独行侠


由于母子关系不好,母亲便把财产通过立遗嘱的方式给了亲戚,我认为这个母亲是不明智的,做事情比较冲动。

母子关系,应该是这个世界是最牢不可破的关系,在中国就算是夫妻关系往往还是要让位于母子关系的。可为什么他们就会母子关系不和呢?有些母亲,非常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种至高无上的形象,喜欢发号施令,在孩子面前说一不二。小时候孩子往往会诚惶诚恐,任何事情都会按照家长说的来做,怕万一做错了给自己惹事来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孩子长大,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就会变得很叛逆,事事与母亲对着干。于是母子之间隔阂越来越深,特别是在结婚以后,脱离母亲独自生活的孩子往往更加不听母亲的话,母亲更加认为孩子讨了媳妇忘了娘。无中生有的指责让孩子更加反感。可她哪些里知道都是因为自己在孩子小时没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母子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和温馨幸福没有在她们心中种下种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由于现在生活富足,做母亲的爱子心切,只要是孩子需要,尽量满足,就算孩子要天上的月亮,母亲也要想办法给他摘下来,养成了孩子只索取不回报的性格。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母亲不能让孩子如愿以偿,孩子便会埋怨母亲。母亲想想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本想让自己将来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可是到头来自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久而久之,互相都产生了怨恨。

其实做母亲的真正的本意不一定是想把财产给亲戚,只是想给自己孩子一个警醒,让孩子自己去后悔。可是这个母亲太高估了人性,有些目光短浅的人认为财产已经到后,不必再费心去做这种没有回报的事情。当一个人毫无利用价值反而成为别人负担的时候,被别人抛弃也就成为了必然。

但是不管怎么说,孩子赡养母亲是法定义务,容不得任何人推辞。从情理来说,母子之间还能有多大恩怨?只要有一方能够放下姿态,另一方又何偿不想重归于好?毕竟是血浓于水,只是面子上的问题而已。

我认为母亲现在最迫切需要做的就是把原来的遗嘱撤销,财产不要给孩子,也不要给亲戚。毕竟老人留一点钱傍身还是有必要的,钱在很多时候比亲人还要亲。话虽然不好听,但理是这么个理。



你每天都很好


该养还养,可能阿兹海默症,我姨妈就是这样,年轻时脾气大,老了脾气古怪,总是疑神疑鬼,怀疑周围的人监听她,包括儿女她都不信任,对着一个陌生人哪怕是滴滴司机都恨不得说银行密码的那种,我觉得她可能是阿兹海默症,但是不敢让她去检查,估计检查了这病也没法治!你把她看成一个没有遗产的病人不就行了,摊上了没办法,也不能不管啊,看在她辛辛苦苦怀孕生产的份上同时又不管怎么说养大了自己,钱不钱的你就当她治病了呗,至少还没饥荒不是,有多少人没了还给儿女留下一屁股债的,这样想是不是好点了?至于亲戚,愿意搭把手就搭把手,不愿意让他滚!钱你特么都拿了还来指手画脚!再啰嗦去你家养老去!


棵开花的树177475824


母亲立遗嘱将财产留给亲戚,而非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是不明智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教授的一句话很经典: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性。

可能由于跟孩子的矛盾很深,难以化解,母亲一气之下做了这个决定。无疑把自己从一个坑推向了更大的坑。

那么:

母亲就应该把遗产或者留遗产给孩子吗?

谁获得遗产谁就应该负责对母亲的照料吗?

留遗产给亲戚,亲戚就能给你善终吗?

理以及法律⚡都没有这样的规定,即便母亲没有给子女留遗产,也应该赡养父母。而对子女以外的人,则要看当时的约定。

而题目中,亲戚获得了遗产,却没有尽到责任,也确实在感情上令人气愤。

①可以跟母亲及亲戚沟通,完善遗嘱,在什么条件下,可获得这份遗产,有法律效力会对亲戚的行为有所约束。

②作为子女既然担心母亲的生活,相信是有感情的,那就发挥好子女的作用,尽可能的对母亲进行照料。

③可以劝说母亲修改遗嘱,将财产生前所用,这样也不会产生矛盾,母亲的生活也会得到改善。

④如果母亲是因为其他原因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对子女的恩怨,则要试图去理解母亲。同时担负起赡养母亲的职责。

试图化解与母亲的恩怨也是必要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家人还是要坐下来共同解决问题。


狮子也冬眠


人们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就像题主所说的这位母亲就是一位极其失败和失职的母亲。

第一,这位母亲不会处理和子女的关系,造成母子关系不好。要知道“母慈子孝”是相互的,母亲不慈和,对子女没有尽到照管义务,又怎么指望子女长大成人后会孝顺呢?不孝顺的子女除了个人人品不佳外,也与父母教育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这位母亲盲目信任亲戚。这种情况在现今社会也不少见,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怀有强烈的戒心,总觉得孩子就盼着自己早点死,好瓜分自己那点可怜的薄产,于是对子女百般疑心,却觉得亲戚比子女更加可靠。这真是糊涂到了极点,亲戚再亲能亲过有血缘关系的子女吗?父母分不清亲疏远近,只会把子女推得离自己更远。

第三,这位母亲还有识人不清的毛病。她对自己的子女不信任,却能立遗嘱把财产给亲戚,如此举动就不会深深刺伤子女的心灵吗?她以为亲戚是好人,可实际情况却是亲戚拿到财产就变脸,这不是非常滑稽的事情吗?我丈母娘就是这样的人,有个亲戚特别擅长吹捧她,每天各种花式夸奖她能干、显年轻,是家里的顶梁柱,把我丈母娘夸得飘然欲仙,对这个亲戚信任有加,人家问她借几万块钱,她眼睛都不眨就给了,至今都没还,她还不许我们说亲戚有什么不好。更可恶的是这个亲戚还在背后挑唆个不停,致使丈母娘对自己的女儿女婿越发不信任,态度极其恶劣。

诸葛亮这样的充满智慧的伟人看到刘禅“亲小人、远贤臣”的时候,都会气得倒仰,但也拿他没什么办法。咱一介无才无德的草民看到家里的老人“亲亲戚,远子女”的时候,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只能是随她去了,她爱怎样就怎样。

尽管如此,我们该尽的义务还是要尽的,哪怕老人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亲戚,也不能说我们就不用尽赡养的义务了。毕竟生恩、养恩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只要我们力所能及能做的,还是应该去做的,一切以“无愧我心”为准则就好。至于别人说什么刺耳的话语,给我们什么白眼,或是对我们挤兑不休,我们都可以无视。

须知,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我相信这种无耻的亲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而多做善事,多持好心,拥有一身正能量的我们却会心中安乐、踏实,终有一日,我们定会收获人生幸福的甜果。


亲子育儿堂


就像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句话所说的,老人只要对你尽了抚养义务,你就需要尽你的赡养义务,这和遗产如何分配没有任何关系。就是算老人将这个财产捐赠给慈善机构你也需要赡养老人。

老人立的不算是遗嘱应该是“遗赠协议”(给继承人所立的才叫做遗嘱,给非继承人的叫做遗赠协议),但是遗赠需要注意一点,如果被遗赠人(亲戚)在老人过世后的2个月内没有表示接受遗赠,那么就视为放弃遗赠。

再有就是亲戚是否需要照顾老人,如果老人所立的是遗赠抚养协议并且亲戚也签了字,那么就有义务赡养,亲戚不来照料,就有可能导致遗赠抚养协议无效,老人过世后房产按照法定继承来继承。如果仅仅是一份遗赠协议并没有要求对方有赡养义务,那么是不需要来照料老人的。

不过老人得是对自己的儿子多失望才会选择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遗产?我觉得儿子需要好好想一想。


东友律师团


不要攀咬亲戚,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只要弄清几个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

这些问题是:1,母子关系不和,母亲立遗嘱把财产赠送给亲戚,亲戚与母亲之间是否具有赡养问题,2,母亲立了遗嘱之后,亲戚是否一定得到这份财产,3,现在母亲名下的财产能不能够支撑她的养老费用。

现在咱们分析一下这几个问题。一,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与母亲的遗产是否留给自己无关。母亲生病,子女照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二,母亲虽然立了遗嘱,但亲戚最后未必就能够得到母亲遗产,照着这个母亲如此率性的行为,也许母子关系和好后,母亲会更改遗嘱,把财产又留给子女。亲戚不来照料,很好理解。因为他并不确定得到遗产,如果去照料,很有可能让人认为别有用心,是在讨好母亲,争夺儿子的财产,在对母亲进行道德绑架。

三,如果母亲名下有大量财产,而母子关系恶化刮母亲甚至不愿意留给儿子,那么,她很有可能不愿意接受儿子的照料,而愿意出钱自己雇人照料自己。

结论:儿子根本不需要担心,母亲的财产就可以使母亲衣食无忧,他根本不需要儿子尽赡养的义务和亲戚的照料。

建议:不管母子关系因为什么原因而不和,儿子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所以儿子应该尽量缓和与母亲的矛盾,母亲也应该理解儿子的处境,各退一步,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握手言和。

至于母亲遗产的归属问题,在母子关系和好后,很有可能会重新拟定。就算是不再更改遗嘱,都已经发展到担心赡养问题了,估计也不会有太多财产,根本不需要记挂在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