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你的個人信息

陳某,八十年代末出生,秭歸縣人。陳某因涉嫌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於2019年3月18日被秭歸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4月23日經秭歸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保護好你的個人信息



經秭歸縣人民法院審理查明,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3月,陳某註冊多個微信號、QQ號,通過QQ聯繫買家和賣家,以低價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再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需要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的下家,從中賺取差價牟利。

2019年3月,秭歸縣公安局接到上級公安機關交辦陳某疑似通過網絡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線索,該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於3月20日對陳某使用的手機和隨身攜帶的U盤等電子設備進行了數據勘驗,從其所持的U盤中查獲了包含公民個人信息的文件45個,共包含公民個人信息591380條,從其所持的手機中查獲了包含公民個人信息的文件57個,共包含公民個人信息622141條。經對數據去重處理後,從陳某處查獲的公民個人信息為557068條。

法院認為,陳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法院予以支持。

2019年8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陳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陳某的違法所得人民幣五千一百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保護好你的個人信息



相關知識:

什麼是“公民個人信息”?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溫馨提示

提醒網友,在日常上網時,要提升隱私保護意識,不隨意暴露個人信息。同時,要遵守網絡秩序,不隨意貼發其他公民個人信息。

保護個人隱私小竅門:

1.儘量在不需要時關閉手機定位服務,以免行蹤被竊取;

2.公共場合的Wi-Fi連接要謹慎;

3.網絡賬號密碼設置儘量複雜,不同賬號的密碼儘量多樣化;

4.使用社交軟件要注意隱私權限設置,不認識的不輕易加好友;

5.在論壇、貼吧、個人空間發言儘量不留自己的微信、QQ、郵箱、手機號碼等聯繫方式;

6.寫公開的網絡日誌時儘量不涉及真實姓名,可用暱稱或符號代替。

7.不要隨意丟棄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如快遞單,

8.儘量避免在社交軟件上透漏真實身份信息,

9.不貿然參加網絡“調查問卷”等互動活動;

10.收到短信、即時聊天軟件發來的不明鏈接,不要輕易點擊。

11.在接到相關詐騙電話後尤其要提高警惕,以預防個人信息洩露。

12.保管好個人證件照和證照複印件。

13.不在網上曬私密照片。

14.手機不要輕易外借。

15.重要信息要加密保護。


保護好你的個人信息



最後提醒,不要進行偷窺、偷拍、竊聽、散佈、傳播他人隱私,侵害他人隱私權,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行為,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