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你的這個問題啊,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很多人對此也是非常困惑的。

這就是說:

第一

學習書法確實需要數十年嗎

學習書法沒有年限,沒有哪一年就到達成功和成熟的標誌。王獻之是大書法家,一生只活了43歲,除去童年八歲,學書法十歲,他的成功時間只有10年,也就是說,王獻之不到30歲已經成功成為一個書法家了。據說,他青少年時代,已經對老爸王羲之的書法有意見,希望他改變風格。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你看看,王獻之用了多少時間呢?充其量20年。

現代畫家徐悲鴻22歲拜康有為為師,學了幾個月,書法大進。徐悲鴻30歲以前已經成為畫家畫書法家,也沒有用幾十年學習書法。

但是,書法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幾十年一輩子到死還在學習古人書法,這也很正常。

我們應該敬畏古人,每一個古代大書法家,都是集中了幾代書法家的成就,有學不完的東西,值得我們經常溫習古代書法家的精神,以補充我們沒有深入到的地方。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這叫與古為伴,與古為師。但是,這並不是一直在重複古人,泥古不化。而是在書法學習的深度之中,去提煉我們沒有學到的東西。

比如說,一開始學習書法,我們可能只在乎“法”,但是,隨著學習書法的深入,你會感覺書法只有法還是不夠的。

書法除了法還有“意”、還有“神”、還有“韻”等等,這些超乎形表的東西。所以,書法到最後,就不是“法”了,而是比法更有靈性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終身的,是永遠沒有邊際的,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學不到書法的“神韻”。所以,說書法需要幾十年,也就是有幾十年的,這絲毫不是誇張。

第二

習書法離不開古人嗎

當然離不開古人。因為我們學習的書法就是從古人那裡開始的。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書法是有應用書法和歷史書法兩部分的。無論哪一部分,都離不開古人。

例如,篆書、隸書你能編造一個嗎?

古人就是那樣寫的,他寫的什麼字,到了你這樣改,到了他那樣改,那麼改來改去,我們還能認識“書法”嗎?

例如我們現在通行的楷書、行書和草書,都是來自於東晉王羲之時代。

王羲之的書法唐代就固定下來了,到今天將近1400年了沒有改變 。

我們今天,大多數人學習書法,其實,主要是學習楷書行、書和草書。這些書法,基本上就是實用的藝術。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這些書法都需要規範。比如草書,看起來沒譜,自由發揮,其實必須有譜。

如果沒譜草書豈不是成了天書?

而且,書法總是要給人看的,如果你一套我一套的自由任性,那就不好認識了了。所以,歷朝歷代的書法家,都要注意書法必須能夠認識到原則,而這個原則,就是要與古人保持一致,要學習古人的法度和規範。

除了學習實用的書法,還有歷史的書法。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例如,篆書、隸書、章草這些書法,由於歷史的原因已經不在實用主流使用了,或者使用的很少,但是,書法的藝術還有欣賞價值,書法的歷史趣味和歷史的聯繫下仍然存在。所以,這些書法也值得學習和欣賞。

那麼,學習這些書法,就要按照古人的法度學習書法,你不能生編亂造出一些字來。

第三

書法是不是藝術

書法是有兩重性的。一方面它是嚴格遵守法度的思維符號,一方面,創造這些符號的時候,也會按照美的原則去創造。

例如,對稱、平衡、變化、統一等等這些美的原則,都會在書法創造中體現出來。

如果加強和突出這些原則,那麼,書法就會有藝術性了。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同時,我們應用書法,也需要一些藝術性的。

比如說對事物的感受,對情感的抒發,都會通過寫字的過程得到體現。

這就是藝術可以創造藝術的可能性。只因為這個原因,書法除了使用的價值之外,藝術的價值也是重要的一面。

這是世界文字史是最獨特的地方。只有中國書法具有這樣的藝術可能。

因為漢字是獨立的個體單位。可以橫寫排列,也可以書寫排列,而且既能夠整整齊齊,也能夠參差錯落,這就是書法藝術性的空間。像拼音文字,是按音節分的,每一個詞的音節長短不一,橫豎不能變化,藝術的空間非常小。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漢字書法充分利用了單字空間和章法空間,可以自由處理藝術安排,也可以自由創作筆畫,所以,就會有欣賞價值。

書法的創作過程就充滿藝術的空間,所以,書法就是一種藝術。

第四

學習書法的目的就是模仿古人寫字

這是錯誤的說法。書法模仿古人是一個過程。就像畫家寫生是繪畫的一個過程一樣。畫家最終不是要畫一個看到的雞,而是要畫出心中的雞,才能有藝術。

書法家也是這樣。我們不是要寫得跟古人一模一樣,就叫有藝術,而是通過學習古人要寫出自己對漢字的感受,才能叫做藝術。只有按照書法的一般規律,寫出自己獨特感受的書法,才能叫做藝術。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但是,就像畫畫一樣,畫畫要畫出一隻雞,你必須要有對雞的形態、神韻的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長期的觀察和寫生,通過觀察和寫生,你會逐漸掌握雞的形態和神韻的規律,然後你才會加深對雞的美好的豐富感受。

學習書法首先從古人入手,就好像畫家通過寫生、觀察認識事物的規律一樣。

只有學習古人的書法,你才會找到書法的規律。

這些規律例如,筆法規律,結構規律,墨法規律,章法規律等等。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只有深入研究這些規律,你才會深刻感受書法之美和書法美的規律,這樣,你對書法就會從一個自然國王走向一個必然國王,最後自己成為書法的國王,統治書法,形成自己的書法世界。

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的。所以,學習古人,也是長期的。

但是,再怎麼長期,也不是成為古人的奴隸,而是要成為書法規律的創造者,這才是學習書法的藝術價值。

學習書法模仿古人有意義嗎?書法的藝術在哪裡


藝術貴在創造。但是,創造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對美的規律和書法規律的長期認識的結果。

所以,很多書法家本來只是學習一下楷書就行了。但是,對書法規律的認識越來越少深入了,所以,他的書法視野也就從楷書伸向篆書、隸書、行書、草書,甚至更多的書體和流派了。

這就是學習書法既要學習古人,也要有創新的道理。

所以說,“學習書法就是永遠模仿古人寫字”那是完全錯誤的,也是非常膚淺的。

最後我們說說,學習古人值得不值得的問題。

從書法實踐來看,學習古人的主要的,也是絕大多數人僅僅止於古人門下,難以創新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實現創新。

那麼,這是不是就說明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虧了”?早知如此,還不如不要學習古人,自己直接創新就行了?

這又是一個脫離書法的極端思想,也是用繪畫原理代替書法原理的奇怪想法。

書法總之是漢字,書法就是對漢字的規範書寫,學習古人書法,是書法的基本任務,能夠傾其一生完成這個任務,已經很不錯了。

其次,也不是寫字都叫書法,書法是以寫字為對象的更高的藝術追求,這種追求,不是每一個人都向往的,因此我沒說,對於沒有書法藝術追求的人來說,就沒有必要追求藝術創新了,能夠保持傳統就很不錯了。

藝術是一次昇華,需要對書法有更多的最求,但是,即使如此,一個書法藝術家,從來也不會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沒有創新,而是要不斷從古人的書法營養中汲取靈感有所創新。

那麼,可能也有一些人是這樣想的而其實並沒有跳出古人的藩籬,即使如此,那也不能認為就不值得。

如果真正學到古人的水平,也仍然是書法造詣很高的書法家了,至少,他們到達了古人的高峰,也是可以俯瞰群雄的,一覽眾山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