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泰安市>东平县 大安山村

商老庄乡大安山地处东平县西南部,距东平县城26公里,距梁山县城18公里,由大安山、新光、潘孟于、新村四个行政村组成,人口6000余人。北靠东平湖水库,南与梁山县小安山镇接壤,东毗新湖乡,西部紧连柳长河。

大安山历史悠久,旧称安山镇,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明清时期成为鲁西南最大的水旱码头和商业重镇。《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写宋江率军攻打东平府,即是在安山镇安营扎寨。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兵部尚书李奥鲁赤总统领民夫83万人,开挖安山以南,经袁口、开河至济宁的运河。当年正月开工,十月完工,时称济州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漕运刺使马之贞,统民工251万人,开挖了安山以北,经阳谷、聊城至临清的运河,二月兴工,次年六月告竣,忽必烈亲赐名为会通河。济州、会通两河沟通了京杭运河航运,安山镇遂成为运河航船货物转运中枢,商旅云集,店铺遍布,白天千帆竞发,帆樯林立,夜晚桅灯高挂,渔火漫天。“会河帆影”为东平古八景之一。

安山节制闸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是京杭运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闸口东西走向,闸身长8米,口宽6米,闸板为三寸厚的铁板,安有起落闸板用的绞索架,南北闸壁长15米,闸壁与沿口用金山标准大青石铺设,每块石长1米,高0.8米,宽0.6米,石与石之间用铁钉扣加固。壁内填夯三合土,用石矾灌注。大闸历经数百年急流冲击,固若金汤。南北闸壁镶有八个系船的大铁环,运河两岸码头有系船石桩百余条。闸头上有四个闸耳,俗称“金闸耳”,是用金黄色石头雕刻而成。安山闸上有桥,南北走向,紧系9根茶碗粗的大铁索,上铺12块可随时拆卸的铁木结构桥板。安山闸是大运河上的重要建筑,安山桥则是当时运河上济宁至临清段最好的桥。乾隆皇帝南巡时,乘船沿大运河来到安山镇,对安山闸桥赞不绝口,并在桥头立了八棱御碑,以示纪念。

安山闸建成启用后,安山镇日趋兴盛起来。成为大运河上的水旱码头和商业、交通重镇。每天南来北往的官船、商船、货船、渔船、运粮船川流不息,会帮齐聚、商客云集,贫苦百姓也融入安山镇,谋求生计。清末鼎盛时期。全镇6条街,街长1.5公里,有2000余户,1万余人,商户百余家。大运河从镇中间穿过,河北1200余户,多系商铺、作坊、渔行、粮行、饭店、客店等;河南800余户,多系农户、船户,渔户等。街巷、古居顺河而建,布局灵巧,错落有致。

大运河俗称“运粮河”,因粮船较多。安山码头也成为鲁西南较大的粮食集散地。明末清初,安山码头每天过往运粮船只100多艘,每年江淮一带500多万石粮食取道于此运往京都。镇上的粮行有18家。郓城、寿张一带的高粱、大豆,汶上、东平一带的小麦、谷子都要到此交易,秋后每天成交量达千石以上。

安山镇有四大货栈,代客代卖各种货物与积存,用于南北交流,往南运的有焦枣、雪白梨、干鱼虾、棉花、中药材等土特产;运粮船回南方时,装船捎走。从南方运往北方卸货栈出卖的有瓷器、红白糖、江米、茶叶、甘蔗、竹器、杉条、丝绸、麻布及产于南方的中药材等,多系运粮船捎来。货物交易的“粮船市”是安山镇特殊的日子。春秋两次运粮官船前来,商会即向数十里内集镇张贴广告,邀请剧团唱大戏,周围乡民来听戏、买东西。货栈、饭店、旅店持续几天营业繁忙,彻夜灯火,夜不罢市。

随着物资交流繁荣,“五行”“八作”应运而生。“五行”指车行、船行、秤行、斗行、牙行,各有各的帮派。如船帮中的青帮和红帮、三番子帮等,分别代表江、河、湖不同船帮的势力范畴。车行由附近村镇50多辆木轮大车组成。从安山镇上船接货往四乡分送,再把四方土特产装运上船。市场上大宗交易均有经纪人过秤,收取佣金。民国时期安山有赵家渔行、李家渔行,独揽安山鱼市,他们把渔民出售的鱼虾收购起来,大宗卖给鱼贩子,从中赚取差价。斗行是粮食市中的经纪行业,善于玩弄诈术。牙行也称“经纪人”,凡大宗货物、牲口交易,少不了牙行从中撮合。“八作”指八大作坊,即粉坊、面坊、油坊、酒坊、纸坊、馍坊、豆腐坊、宰坊等。都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坊、店铺、酒馆等,样样俱全。安山镇来往客商多,饭店、酒馆做出的酒席盛宴、地方名吃南北有名。如安山大炖鱼、李家糟鱼、王家狗肉等。

安山古镇也是佛教圣地。玉清寺建于宋朝,占地60亩,寺内和尚100余人,僧众多尚武练拳,自成门派。玉清寺楼阁参差,建筑宏伟壮丽,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每年三月三香火会,香客云集,多达数千人,后该寺院毁于大火。安山西南500米有一村庄,全庄60多户乡民全靠租种寺院土地为生,为和尚的佃户,取名和尚庄。玉清寺内有一口大铁钟,高1.8米,钟口直径一米,重约千斤。“文革”中发现,被造反派运来悬挂于安山大队办公室门前,敲钟为武斗信号,后下落不明。

七月十五放河灯是安山闸世代相传的风俗。河灯用薄柳木板做成,将木板截成12厘米或长方形,或船形,板上插有竹棒,裹上蘸油的棉绒为捻,周围用油纸做护罩,在水中能燃放五六个小时。放灯时,用摆渡船把河灯一箱箱摆上,再点燃几支大蜡烛,用于照明和点燃河灯。有几名桥夫在闸口下往河里放入点燃的河灯,让河灯顺水漂流,河灯全放入河中,形成三里灯河。水面灯火与水中倒影相映闪烁,“浮光耀金,静影成壁”。这时两岸狮子、高翘、民间杂耍、各种曲艺小唱与河里彩船上的乐队交织共鸣,整个夜晚热闹非凡。安山闸放河灯,从明代一直延续到1937年,历年不辍。

「乡村记忆」泰安市>东平县 大安山村

渔市

「乡村记忆」泰安市>东平县 大安山村

今会河帆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