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

管線施工調查

管線摸底

管線摸底是在具體的保護方案制訂之前,通過相關部門瞭解管線的具體情況,包括管道的直徑、內徑、材質、走向等具體的管道鋪設情況。要儘量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根據所反映出的管道具體情況制訂下一步的保護計劃。

手續辦理

施工調查之前需要辦理一系列的手續,包括管線監護申請卡、監護交底卡、業務聯繫單等。要按照相關規定實行管道的雙監護制度,在施工時由管線主管單位實行監管。手續辦理完畢之後,才能開始下一步的工作。

制訂保護計劃

保護計劃也可以說是管線施工的管道保護方案。要根據管線的具體位置與詳細情況制訂管線的保護計劃,如穿過工作井的管線要遷移或改線,穿過開槽埋管段的管線要根據情況採取相應的理論保護方案。在保護規劃制訂之後,還需要經過業主、監理工程師及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審核之後方可最後確定。

挖探洞

探洞的挖掘地點要選擇管線間距較小的地方,在挖探洞時對一些較淺的管線埋置後再埋置較深的管線,這樣可以避免在樣槽開挖的過程中出現差錯。必須採用人工開挖的方式,在用空壓機鑿除面層結構時,需要對結構層內的已知管線逐層撬除,以避免對管線造成損壞。

調整保護方案

根據探洞探測出管線的具體情況,根據管線探測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調整保護方案,如需管線遷移或改道需經業主批准。如果因為管線保護導致工期拖延,需要採取局部保護的方法,並且對施工方案作出相應調整,並提交相關部門批覆。

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

地下管線損壞原因分析

(1)不明管線

在施工之前未搬遷或施工中未採取任何保護措施致使管線損壞。這類事故的發生,可能為下列情況之一:管線年代久了,無任何資料表明管線的存在;認為是廢棄的管線而實際上仍在繼續使用;保密電纜,一般圖紙上並不標明;規劃設計管線與竣工圖不符,或原管線工程未驗收,沒有竣工圖,施工中照規劃設計圖的管線位置進行保護,但實際上管線的鋪設位置已變化。這4種情況下,都會發生因未對管線進行事先搬遷或保護而導致管線損壞的事故,而且這種事故大多比較嚴重。一般情況下,這種事故可以通過事先進行物探或挖探溝查明管線後進行搬遷或保護來避免。然而進行物探和挖探溝需要一定的費用和時間,施工單位一般都不會也不願意做此項工作。

(2)土體變形引起管線損壞

如基坑開挖邊坡失穩或流砂現象引起較大的土體變形,當變形量超過管線變形極限時,就會發生管線損壞。

(3) 土體擠壓導致管線損壞

市政施工過程中,打樁、壓樁等工作程序都會使管線周圍的土體結構發生改變,使土體對管線的擠壓程度過大,造成管線的損壞。再加上很多管道由於施工年份過早,本身都已老化,承壓能力有限,再加上接口不牢,很可能會在土體擠壓的過程中受到損壞。

(4) 水流沖刷

施工中排水或附近上水管或下水管漏水,水流沖刷土體,使土體流失,埋於土中的管線失去土體支撐而損壞。

(5)不均勻沉降,造成管線損壞

如頂管、質構、井點降水和沉井下沉施工過程中均可產生土體不均勻沉降,頂管和壓力注漿還可能引起地面隆起。當不均勻沉降或隆起值較大時,可致使管線斷裂或接頭錯位。

(6) 臨時支撐拆除後的損壞

保護管線的臨時支撐拆除後,管線下部回填土不密實或回填不當,導致管線損壞,這種損壞有時發生在施工結束後某一時刻。

(7) 氣候因素

施工開挖,地下管線暴露後,遇冬天氣溫驟降,管子凍裂。

(8) 原已損壞的管道

原已損壞的自來水管、下水管和煤氣管,存在漏水漏氣現象,但平時埋在地下未發覺,待施工開挖後發現,並使勢態擴大。

(9) 管線上部荷載過大

如大型施工機械、車輛、材料、土堆等荷載,將下部管線壓壞。

(10) 振動荷載引起管線接頭鬆動

如打樁、爆破、施工機具等振動衝擊荷載傳至管線上,使管線受到損壞。

地下管線保護措施

規劃階段

在工程施工的規劃階段,應該從相關渠道盡可能多地獲得各種地下管線的詳細情況,如通過專業管線單位的交底會議來獲得管線的詳細資料。在獲得這些地下管線資料之後,要與施工調查所得出的結果相對照,以對這些資料進行校對與檢驗;對各種地下管道要制訂有針對性的管道保護方案,並制訂管道保護的應急預案,建立科學、規範、可行的管道保護體系;設置專門人員對管道保護進行管理和監督,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對相關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與安全施工技術;建立健全相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使相關施工和管理人員都能夠明確自身在管道施工安全方面的責任,並制訂相關的獎懲措施。

施工階段

在具體的市政工程施工階段,要安排有技術、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對開挖路槽等環節進行管理和指揮,嚴禁在地下管線的安全距離之內進行機械作業,避免管道受到土體擠壓;對於管道位置,要採取人工開挖的方式,進行薄層輕挖;在管道暴露之後要採取積極措施,對管道進行臨時加固和保護,消除安全隱患;對不明管線要會同相關單位召開專門會議,制訂保護方案;要提高機械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專業水平,在挖掘的過程中小心操作,安全施工,避開地下管道位置。相關施工人員要保持警惕,避免施工過程中破壞非重力流管道,避免發生施工安全事故。在沒有掌握具體的管線資料時,要靈活根據土層變化和含水量推測管線具體位置。另外,還可以根據管線保管材料和警示來判斷管道的材質和走向,挖掘到相關包管材料和警示時,要警惕對地下管道造成破壞。

應急措施

在事故發生後,要及時保護事故現場,並及時聯繫相關維修人員進行搶修;儘快疏散周圍車輛與群眾,必要時可以封閉道路,以避免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要及時報告業主和施工單位領導,獲得支持與幫助;事後要對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處理過程寫成彙報材料,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加強防範,防止這類事故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