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作者都破產了,這本書還靠譜嗎?

千微觀察


從培養小孩子或者年輕人的初級財商來說,這本書非常有用,但是在國內實用性上堪憂。

我認為《富爸爸 窮爸爸》這本書籍依然散發著光輝,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或者對我們有志於讓孩子未來更加理性決策的家長,他的書依然非常有用,而且我們也沒有在書中看到什麼觀點是錯誤的。它僅僅是一本帶你入投資領域的書籍,引導你進入財富思維。


我們不為錢工作,讓錢為我們工作!這也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原因。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的打工賺錢,然後全部消費掉,接著又去為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而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並且在錢不多的時候,懂得節儉,然後用節省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從而產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應。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觀念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花每一塊錢的時候,都要想清楚,這一塊錢是能夠幫我們賺更多錢的,它真的值得在現在就被花掉嗎?


但是,《富爸爸》這套書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因為對於財商來說,正經的金融學,經濟學非常深奧複雜,並不是一兩本勵志雞血書就說得清楚的。從凱恩斯到巴菲特,如果發財那麼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別人不會看嗎?所以實用性來說,真的沒有!

最後,總得來說,經典的書籍永遠不會過時,就好像最簡單的理財原理才是最有效的一樣。即使現在從事金融這麼多年,但是每次翻開《富爸爸窮爸爸》都會有新的收穫。特別是在我實現財務自由以後,回過頭再來體會書中的道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對我們自己的啟蒙和引導非常重要。


清風酌客


從培養小孩子或者年輕人的初級財商來說,這本書非常有用,但是在國內實用性上堪憂。

我第一次讀《富爸爸》是在高中,此前爸媽從來沒有教育過我什麼財商,就是好好學習準備考大學。但是那本書第一次讓我瞭解到原來金錢的運轉是有規律的,並不是勤奮努力就可以發財的。但是《富爸爸》這套書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我放到後面再說。

《富爸爸》出現的時候,正值20世紀末,彼時,在中國正在全民討論教育問題,案例上冒出了一個韓寒,文筆橫溢卻自動退學,主流觀點都覺得他即將成為又一小混混。而勵志學剛剛開始盛行,陳安之的自我激勵,李陽的瘋狂英語……正是大行其道的時候。顛覆和奮鬥,是那個時代的學生思想。這種情況下,反對傳統教育,提出財商概念的《富爸爸》一經出現,果然紅遍全國。

《富爸爸》提出財務自由概念,提出職業和眼界存在四種象限,必須儘快跑上快車道,開公司可以更好的避稅,擅於借貸,投資(不動產)房地產是最快的發財途徑……這些觀點在2000年前來看非常超前,可以說盡快的領悟奧義,並且付諸行動的一批中國人,真的是改變人生。但是到如今,這些道理在中國幾乎人人都認可,所以以前的快車道,也變成了獨木橋,投資真的就可以讓你快速發家嗎?想想那些買P2P產品的人們,想想那些在次貸危機中傾家蕩產的人們……所以我想說的是,作為勵志小說,作為初級財務思維來說,《富爸爸》具有啟迪的正面作用。

但是……問題來了,正如所有勵志讀物一樣,精神鴉片的效果往往會高於實踐意義。這就像沒有對象的姑娘更熱衷於看“霸道總裁愛上我”一樣。《富爸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操作性如何?可以說由於國情的不同,如今在中國的操作性非常低。你可以打雞血的告訴自己,我要進口跑上快車道,請問你的本錢在哪裡?你能判定創業或者投資就一定賺錢?美國是個更加公開透明的國家,中國則複雜的多,人情世故,政策法規都要注意……毫無社會經驗的年輕人貿然押注投資,結果往往血本無歸。

其實,《富爸爸》如果說前四本書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聊聊本行美國不動產投資還比較在行的話。後面的一堆書,都是狗尾續貂,亂七八糟,是不是一個作者寫的都不知道。他又不能像合著者特朗普一樣厲害,吹更大牛逼,然後實現更大的牛逼。所以系列後面越來越沒讀的價值,甚至很多內容都是前面故事反覆說或者天知道哪裡來的無法證實的美國故事……

而對於財商來說,正經的金融學,經濟學非常深奧複雜,並不是一兩本勵志雞血書就說得清楚的。從凱恩斯到巴菲特,如果發財那麼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別人不會看嗎?所以實用性來說,真的沒有!

雞湯喝的一時爽,一直喝,未必一直爽啊!


路易韭黃


我今年準備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時,閱讀了《窮爸爸與富爸爸》。

倒不是這本書多麼經典我必須閱讀,實在是我當時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所以用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在微信讀書裡,找到經濟分類,再找到投資理財小類,我想理財分類下的書大概就是我應該讀的。

《窮爸爸富爸爸》是這個分類下排列最前的書。

按照通常的觀點,排列越靠前,自然就是讀的人最多的,也是最值得一讀的,所以這就成了我2019年讀的第一本投資理財類書籍。

說實話,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說它好讀,是因為它語言簡單易懂,讀這本書有點像讀故事,把一些關於投資理財的思想融入到故事中講述,所以讀起來很輕鬆。

但這類書籍,越是容易讀,就越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我想用3句話就能把全書內容給概括完:

1.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工作

2.一切能讓錢流入的才是資產,一切讓錢流出的都是負債,闢如,你的房子並不一定是你的資產,如果是自住的,那麼它就是負債,如果是投資的並能帶來現金流入才是資產。

3.首先支付自己,其次才支付他人。支付自己就是將自己的各項收入用來購買資產,其次才是用於支付各種負債與支出。

合上書的那一瞬間,你會發現你還是一頭霧水,因為除了這些,它什麼都沒講,所以這本書一貫被稱為一本“改變你財務思維”的書,但是我個人覺得很多年前,也許是這樣,而如今還真不一定是這樣。

因為相對於如今這個比二十年前精彩紛呈了幾十倍的世界,這樣的知識鋪天蓋地,就算不讀這本書,有很多知識我們都早已瞭然於胸。

它既做不了一本投資理財的起點書籍,也做不了一本實操書籍,全書中幾乎連一星星理財的建議,實操乾貨都沒有,但是作為一本暢銷書,它也不是一無是處,總有那麼一點點能觸動你的地方,可能這地方就在你打開這本書的前半小時內。

之後一切都是重複,不斷地重複同樣的觀點,給你雞湯,雞血。

也許我有失偏頗,但這是我的切身感受,當然我是半年以前讀的,我不太記得其他感受了,唯一還記得的是,讀一遍就行了,絕對不值得讀第二遍。

正因為我讀了這本書,所以我後來就不太敢讀《窮爸爸富爸爸》系列的其他書,可能我會這樣想,還是出於我過於功利的性格,我覺得它太不實用了。但是我很多次勸誡自己,也許這是一本富爸爸系列最基礎的書,而所有有用的知識會在富爸爸系列的其他書中出現,所以之後,我又讀了另一本《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說句實話,我是耐著性子讀完的,因為內容完全沒用。

尤其關於作者羅伯特.清崎如何避稅,如何通過不斷地購買房產再出賣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富有,那完全不適合中國國情,根本毫無用處。

這本書唯一有一些用處的觀點是把投資人分成四個象限,至於具體是什麼,我也不詳細敘述了。

說這麼多,最後總結一下,可讀可不讀的一本書,讀了也沒壞處,時間多就不妨看看。\t\t


紫貝殼


這個問題絕對值得說道說道!

說之前先介紹下,《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裔日本人--羅伯特·清崎,自1999年4月在美國出版,至今已發行109個國家和地區,總銷量超過2900萬冊。

內容簡介:

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一開始,清崎遵從“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走過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清崎親眼目睹一生辛勞的“窮爸爸”失了業,“富爸爸”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於是,清崎毅然追尋“富爸爸”的腳步,踏入商界,從此登上了致富快車。

在書中,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話說回到題主的問題本身,《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

為此我特地上網查了下事情的始末,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確實存在破產的情況,但破產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清崎的一家公司。

這個清崎平時經常到處去演講授課,輸出自己的文化知識,做著和現今網紅一樣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清崎委託了一家平臺公司為自己做包裝營銷策劃。

但是清崎沒付錢,一直沒付錢。

於是平臺公司把清崎告上了法庭,法庭最後判了平臺公司有權從清崎的公司收益中分賬,總額是2300萬美元。

官司結束了,平臺公司拿到錢了嗎?

一分錢也沒拿到,因為清崎宣佈自己的公司破產了!

要錢?沒有!

要臉?臉算什麼?

“你有一項技能或資產,你都可以考慮用企業形式擁有,享受更多好處和保護”

這是清崎曾經寫過的一句話,能看懂嗎?

清崎就是這麼實踐的,活學活用,看來這本書真的是他自己寫的,用的這麼順手。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裡,知道清崎對房子是怎麼定義的嗎?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口袋的東西,不管你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口袋裡取走的東西。你想要致富,只需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只想當窮人或是資產階級,那就不斷買入負債吧。“

我們來看看房子,房子,購買了之後需要交一堆的稅,每年還要還貸,還得花不少錢去維護,是不是看到錢不斷流出口袋?

按照清崎的定義,房子屬於負債。

但是呢,清崎年輕時的核心資產,就是很多小房子和幾家小公司的股權,他就是靠這麼起家的。

我們再來看清崎說的另一句話: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是資產。----富爸爸

呵呵,朋友們從中領悟到什麼了嗎?

在無月看來,追求財富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渴望能找到速成的方法,但真正的方法在於你能不能抓住機會,能不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機會和方法,光靠聽,靠看,靠模仿是沒有用的。

文章的最後,分享書中富爸爸的一段話:

“機會就擺在人們面前,但大多數人從來看不到這些機會,因為他們忙著追求金錢和安定,所以只能得到這些。

如果你們能看到一個機會,就註定你們會在一生中不斷髮現機會。那時,我會教你們其他的事。學會了這些,你們就能避免生活中最大的陷阱。”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在2012年,《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擁有的一家公司申請破產,對於其破產,有兩種說法:

有人認為這是又一個成功案例:清崎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演講,其演講由他自己的有限責任公司環球富有有限公司和一家教育機構Learning Annex合作組織進行。而通過演講獲得收入之後,環球富有有限公司沒有結清Learning Annex的款項。最後在2012年Learning Annex起訴環球富有,並且勝訴,獲得了2400萬賠償金的判罰。但是清崎雖然個人名下還有很多其他資產,他還是堅持要環球富有破產(在國外,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是不會波及個人資產的)。從而使得自己不用全額賠付2400萬賠償金的罰款。所以,這再一次說明了清崎的財商頭腦,他用一個簡單做法躲避了債務。

同樣的事件,視角不同情況也各有不同。也有人認為這說明清崎有可能是個空架子,因為這個行為影響了他的信譽。在2012年之後的若干年,他的聲譽的確打了折扣,這和他書中描繪的那種,犯了錯就很羞愧,走正道,注意形象不犯法的描述有差別。

怎麼看清崎和他的《富爸爸窮爸爸》,個人認為,他的書籍依然散發著光輝,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又或者有志於讓孩子未來更加理性決策的家長,他的書依然非常有用,我們也沒有在書中看到什麼觀點是錯誤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富爸爸窮爸爸》他並沒有解決投資實施上面的具體問題,他還是一本帶你入投資領域的書籍,引導你進入財富思維,但沒有解決投資的具體問題,這個問題很具體,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在什麼時候?買入還是賣出?多少金額的?哪一種資產?”投資決策是個很具體的問題,近乎你在思考的時候,也因為情況不同而有所變化。

2002年,清崎預測2016年美股大崩盤,然而預測並不成功,然後清崎預測2016年如果美聯儲降息的話,美股就會大反彈,不然,崩潰正在路上。結果美聯儲2016年12月開始加息縮表,而美股繼續上行。另外,其預測還有是在2018年比特幣最高點附近看好比特幣的未來。

從清崎的例子中,個人若干點總結,拋磚引玉大家共享:

1、投資決策,是一項注重細節的具體決策,沒有方法論是不行的,但是光有方法論,沒有投資基數,信息渠道,知識認知,也是不行的。我們前段時間說為什麼經濟學如今如此熱門,因為微觀經濟學是指導人決策的。現代人所有的決策都要自己做出,而又不得不自己去承擔決策的後果。

2、測不準和大概率。大多數情況下,有效的資本市場股價隨機遊走,又或者說,大多數情況下未來現金流量你是測不準的。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但是,如今的科學家依然在不遺餘力的找證據去證明上帝在擲骰子,從波爾、海森堡、薛定諤到現下。前段時間有個耶魯大學麥克·德沃雷特實驗室就完成捕獲量子躍遷。這說明,上帝依然在擲骰子。也就是說,雖然未來會測不準,你依然要找事物的概率,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是隨機概率。比如老齡化就是個大概率事件,你如何讓人一夜變年輕。比如能源消耗和汙染加劇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投資在於追尋概率,然後承擔因為概率預測失敗而導致的後果。

3、投資教育者未必要功成名就。術業有專攻,諸葛亮為什麼不當皇帝?歷史上還有個人,也是個教育家,就是《祖魯法則》作者吉姆·史萊特,1975年由於美國經濟大蕭條,其破產了,那一年巴菲特的業績是4%。來年,巴菲特幾乎翻番,但是吉姆·史萊特已經和投資無緣。另一個人,彼得林奇最終利用吉姆·史萊特的投資原則獲得成功,這個方法就是PEG,也就是說未來3-5年的增長率應該是一個股票參考的市盈率。

嗯,就這些。


凱恩斯


【導讀】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日語名清崎徹,日裔美國人。

關於破產的解釋引用他寫作的理論來說明更好些“你有一項技能或資產,你都可以考慮用企業形式擁有,享受更多好處和保護”2012年,申請破產是他的“富裕全球公司”,而這個公司只是他擁有諸多公司當中的一個,這是一次公司破產,而非個人破產。當時清崎本人大約8000萬美元的資產在清盤過程中不會受到波及。破產是他資金運作的一個戰略措施。


【這本書還靠譜嗎?】

2019年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本,2018年還搞了20週年紀念版,這套書證明其在破產以後還持續火爆以外,作者羅伯特·清崎還是一位高深的營銷專家,不僅僅把書賣的好,還搞火培訓、運營品牌、資產操縱方面都是很有能力的,作為財商入門書,這本書還是有很多亮點,同時作者作為一個商人,擁有一套獨到的運營策略,破產公司的行為當然是為了保護他公司,從道德上講,某些行為確實咱們也看不慣,但咱們也不是當事人,美國人法律,他們講契約精神,這裡面又有多深的套路,所以有些事情往往不需要談感情時候,就得談利益,很多人還是希望能從這本書找到路子。

對於本書來說,火了幾十年就足以證明他的理論實用性,尤其對於咱們正在發展的國家的想要富裕的老百姓。


【推斷論點】從兩個理論和實例來推斷這套書還是值得閱讀。

富人的資產運作,窮人莫把負債當做資產

早些年深圳,我身邊有很多人炒房,他們首付一套房,然後再貸款買一套房,再租出去,用租金負擔上一個房子的月供,以此類推。

這裡的第一次買房就產生了負債,而後便操作的房產就在市場價值增長中逐漸轉變為資產,結果就是有一天你通過買賣把第一套首付還清,口袋裡還有幾本房產證。

根據統計目前90後、00後負債人均5萬元以上。而這些錢去了哪裡?當然是資產的運作環境裡面了。目前的電子貨幣也是這樣,就是在有價值的環境中裡找有價值的資產。提供價值就是負債的我們。

【結論1】所以這個年代還是學點財商知識,認清形勢,理財投資。

咱們別看那麼遠,先把負債弄清楚了,瞭解這個社會財富環境是很必要的,同時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零工經濟也漸漸來臨,平時可以通過理財、零工、內容變現等把收入多元化,培養自己財富掌控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時間就是金錢,財富不靠金錢衡量,而是靠時間

我們的財富就是手上的金錢嗎 ?錢當然不是,你這個月的房貸、水電、手機費等都交了嗎?今天老子不幹了,明天瀟灑,一週後你要怎麼辦?

當我們忙著追求金錢和安定的時候,常常忽略了時間的問題,時間就是財富!

互聯網行業生死就1—3年,如果你不工作了,還能維持生活多久,然後又得被動開發工作了?或者啃老,變賣零星家產。

【結論2】認清當前環境以後,需要創造被動收入,想幹啥就幹啥,說走就走的旅行,說的就是你的自由財富,哪天不高興老子不幹了,瀟灑走天下,而不是限定自己72小時玩完再考慮下一步工作。

掌控財富靠的就是你賺來的時間,讓錢為你工作。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購買以後的自由時間,今天的懶惰就是消耗時間,道理誰都懂,關鍵還看自己。


【我認為,你應該】


書啥時候讀不重要,重要是自己現在狀態,訓練好思維比較重要,我認為經常來悟空看看優質的問答,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訓練自己看待事物的辯證觀點和批判性思維。

你應該還停留在自己的糾結環境下需要做很多忙不完的事情,解決負債,創造資產,賺取時間 我認為都應該這樣規劃著,不妨與網上的朋友一起討論下,說不定就會改變一些想法,從而有了更好的方向去學習呢?


知心聲


現在這本書看起來就是失敗的經典,首先他教你不買房,因為買房就要買沙發,物業等等,說白了房子不是資產是負債,他教人拿錢投資理財。實際如果這三十年內你照他的玩法死定了。不買房就得花更多的錢買學位,負擔更大的風險,老搬家還附帶家庭風險,沒有安全感,且不說能不能娶到老婆,就算有家庭也會被換租房子折磨,最後可悲的是按正常利潤比跟不上房價上漲比例,只能是經過十幾年奮鬥把幾套房子的錢變成了一個首付。而且按照他的操作為了避稅私人物品也以公司成本的方式購買,比如車子。現在破產按老美的清算制度估計他估計連褲子都不剩。


用戶4013272058296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在高考畢業後那個暑假,這本書當時火到不行,不少中國人特別是70後、80後們都是通過它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財富自由。



而我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本書評價很低,他們感覺根本沒有給出實操型的理財建議。

其實更多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更多傳導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先從精神上富起來,也讓你知道,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僅僅包括投資金錢,還包括投資你的時間、健康、教育甚至人生。



有多少人每天非常努力的工作,而且時間呢很少,但收入並不理想,或者是呢即使收入很豐厚,但是時間很少,壓力很大。

尤其是像很多年輕人,他走出校門以後,找到一份勉強合適的工作,然後就是每天起床上班,努力奮鬥掙工資,但是幾年下來以後呢,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經就不錯了,並沒有攢多少錢,即便是有些儲蓄,但是面對今天城市裡的房價,如果沒有家人幫忙的話,也很難購買,買了以後呢,又背上沉重的負債,這樣呢對工作的依賴就會更強,每天呢都是繼續起床上班,繼續努力奮鬥去掙更多的工資,好像永遠也跳不出這個循環一樣,生活質量呢其實沒有太大的改善。

在忙碌之餘呢,我們可能會不禁地問自己,依靠著要努力給別人打工掙來的工資,能有一天變得富有嗎?

答案是很清晰的是吧!

血淋淋的就在我們自己心裡,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這樣每天為了消費而忙碌,上班掙工資,為了更多的消費,更加努力的工作,去掙更多的工資,這根本就不是任何一個富有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賺錢方式。



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它出版時間是在99年,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有點兒老了,這麼多年的時間,整個的社會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因個人財務問題而破產,作者的觀點和知識會不會已經不適用了呢?

實際上會過時的,永遠是具體的方法,但是關於財富的觀念永遠不會過時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就是在幫助我們革新理財觀念,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金錢,去看待生活,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在生活中做出明確的正確的選擇。



你肯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很刺耳,說貧窮本身就是一種專制,貧窮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錢而貧窮,是貧窮的思維模式,讓窮人永遠都無法擺脫貧窮的狀態,擁有這種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呢,即便是有金錢從他面前走過,有機會砸在他腦袋上,他也無力伸出手去抓住它。所以《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呢,給我們帶來的是觀念的變革,那你發現這個社會所有的變革是不是都是關於觀念的變革的,所有的人生存狀況的改變,也都必然始於他思想上的改變。


愚蠢的畢言言


這本書說的都是不能反駁的道理,比如要重視理財、合理消費之類的。很多說教,都還是很正確的呀。

作者自己過的怎麼樣,跟這本書價值如何,大部分是不能劃等號的。我能舉出一大堆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和知名演員自殺的,也能舉出諾貝爾經濟學獎作者破產的,但並不能說明他的作品或者學說沒有價值。

連馬克思自己都說,辨證唯物主義是方法而不是教條,不能把結論就奉為絕對正確。要學習分析事物的方法、活學活用。真理是有條件的,換一個條件,真理就不是真理了。

放寬來說,不止是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一切書,包括教材,其正確性都是有條件的,我們自己閱讀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角度解讀,讓書裡面的東西正確的指導實踐才是我們讀書的目的。大部分書都是不全面的、有謬誤的,即使是大師或者權威,意見也有相左的。

不要教條,靈活學習,靈活閱讀。


孫建波


先說結論,關於題主的問題,本書的作者表面教你的是理財致富知識,但是自己卻不是通過理財致富的,所以,跟他本身破不破產沒有直接的關係,就是不破產,你也學不到真正的理財知識。

類似的問題我之前回答過,關於《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書和這本書作者觀點,站在金融從業者(交易員),而不是分析師、經濟學家、投資顧問的角度來解讀。我認為,這本書和作者本人的賺錢方式,可以概括為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這本書只能算是理財啟蒙教育,真正專業的理財知識,作者沒有實現,也教不了大家如何通過投資賺錢

這本書只能算是一種理財啟蒙書,只能告訴你的以下5個觀點:

  1. 除了工資收入,你還可以通過理財來獲得第二份收入

  2. 富人不為錢工作,而讓錢為自己工作

  3. 合理消費,真正理解什麼是資產和負債

  4. 清崎認為,人的一生或者職業都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四個象限,不同象限的人獲取財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5.根據資產和負債,你可以選擇的資產主要有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等主流的投資工具。

本人認為,觀點也只能是觀點,我們都知道,通過合理的消費,積累財富,通過理財投資實現財富自由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但是,關鍵是如何投資,這個世界上95%以上的基金經理都不能做到持續的盈利,一個普通投資者,能夠實現財富的增值嗎?

第二方面,在金融行業,每個人的賺錢方式都是不同的,本書作者就是靠演講,賣書和買課來賺錢。而不是說如何通過投資來賺錢。

如果仔細的讀者,或者金融行業的老司機都知道,金融行業裡面有存在幾類人,他們的賺錢方式都是不同的,而且在我們身邊也很常見。我可以將他們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人:真正靠投資賺錢的人,比如交易員好的操盤手,這些人都在投行或者大的基金公司裡面做交易,本身不面對客戶,也不出來拋投露面,有些人基本上都是自己交易,不給機構做;

第二類人:分析師,經濟學家,這類人學歷很高,都是在一些大的證券公司或者資產管理公司,通過一些研究報告和分析來分析行情,本身不做交易,只能是解釋一下當下的行情走勢,比如郎鹹平和李大霄,本身就是並不通過市場交易而賺錢,完全是在機構上班掙錢,或者通過廣告代言賺錢,甚至買課來賺錢,比如郎鹹平。

第三類人:證券公司業務員和投資顧問,基本上是靠客戶的交易佣金來生存的,如果大家跟興趣,可以讀讀《客戶的遊艇在哪兒》這本書,這裡面都詳細的介紹了,讓別人投資的那群人,不是通過幫助客戶賺錢,而是通過客戶的交易佣金都買了遊艇,而客戶都沒有賺到錢。

第四類人:不在正規的機構上班,而是財經教育類公司,只是教你一些理財的常識,獲取財富的方式不過就是資格類考試的培訓,理財付費知識售賣,賣書等操作。

第五類人:就是靠給別人管理財富,而自己賺佣金的那些機構或者個人!

以上就是金融業的幾類人和賺錢的方式的,大家瞭解了嗎?

歡迎大家關注牛熊獵手牛熊獵手是由專業的交易員組成的交流平臺,我在頭條按照不同的主題建立了不同的交流圈(股票交流圈、期貨交流圈、外匯交流圈),我會在裡面不定期的分享一些個人經驗、投資知識和行業規則,期待大家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