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今年2月25日下午,遂溪县举行宣传推广杨柑镇东埇村做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部署会。

东埇村貌巨变

带头人成关键

近日,笔者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委会。在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陈国雄与妇联主席黄小玲陪同下,我们开车来到东埇村进行采访,因村长袁科出发在外地,副村长袁要就在村口迎接我们。下车后,沿着4米多宽的入村水泥路,边走边看边听袁要和陈国雄的介绍。该村是抗日战争根据地革命老区村庄,现有85户450人,耕地面积520亩。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村里的集体经济薄弱。如今,我们看到村民住房二、三层楼居多,村巷纵横交错,巷道全部水泥硬底化,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村里有文化广场、文化楼、综合性文化中心、篮球场、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戏台、休闲小公园和公厕。此外,安装路灯70盏、监控16个。“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有这样的成绩,大家都夸袁科这位村长。谈及袁科任村长,话得从头说起”。

袁科今年五十开来,他在1980年外出打工,1983年举家到深圳居住创业,逢年过节才回村里。1998年至今合股在深圳龙岗区办娱乐场所,任副会长。2013年初,他从遂溪县杨柑圩购买家具拉回老家,联系三位司机,前二位认为东埇村路难进,都推辞,第三位经再三请求才答应运。村里的干部群众也告诉他,因村路不畅,加上村里“脏乱差”,经济发展滞后,被外村人鄙夷是一个落后穷困村。为了改变村里落后状况,袁科积极向村干部建言献策,搞好新农村建设,他的想法得到村干部及村民的认可。2013年的一个晚上,村里召开村民会议改选村长,袁科在深圳,不参加会议。老村长袁要说:“本村落后,我无能为力,要建设好东埇村,目前村长最隹选择是袁科”。经过无计名投票,村民一致选他为村长。袁科任村长后,以村为家,有事同群众商量,外出办公事自掏腰包,不花村里一分钱。村里进行总体规划后,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整治,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种植火龙果,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办好村里各项实事。

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村民新建的小洋楼和宽敞的村道。

整治“脏乱差”

改善人居环境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东埇村以创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为目标,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和大规模整治,把私占闲置土地一律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使用。在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过程中,不少村民对拆除旧房屋、牛栏、猪舍、露天厕所排斥。袁科就一家一家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逐个说服突破,使全村群众在思想上行动上都统一到创建新农村建设中来。

2013至2019年,全村拆除破旧房屋、牛栏、猪舍、露天厕所等违章建筑2000多平方米,平整村四周竹林、杂木60多处,清理环村路、巷道障碍杂物一大批。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巷道笔直、村路四通八达。村里净化、绿化、美化、空气清新、宜人居住。

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火龙果种植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

遂溪县杨柑镇是1000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东埇村也有部分农户种植火龙果,火龙果有的品种种植时间长,逐年退化,病虫害增多,经济效益不理想。近年来,袁科打听到镇内种植火龙果有新优良品种、新技术栽培管理,经济效益高。根据该村的自然资源条件,切实抓好种植火龙果这一特色农业经济,引导村民引进果大、味甜、水份足的大青龙、金都、大红、红宝龙等优良品种,并采用夜间灯光辐射光合作用新技术,使火龙果变为不分季节,常年开花结果,提高产量,增加收入。2018年,全村种植火龙果90亩,总产值200多万元,纯收入120多万元,人均2600多元。其中村民郑瑞连一家种植7亩,产值15万元,纯收8万元。袁要说:“目前,大力发展火龙果这一特色产业是增加本村农业收入的主攻方向,2020年的种植面积将会大大增加”。

乡贤返乡当村官 东埇村换新颜

建水塔解决村民饮水卫生问题。

自愿捐献不等靠

村里年年添新颜

东埇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资金投入不行,坐等靠上级更不行。袁科多方找外出乡贤、青年商量,自愿捐款建设新农村,他的举措得到支持。自从2013年起,袁科带头捐款6万,外出乡贤袁伯强跟捐0.6万,其他村干部也慷慨解囊,外出打工的“年轻一族”得知村里号召捐款建设新农村后,纷纷在村青年微信群表态,一定年年坚持捐款为村里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东埇村年年添新颜。2013年,投入18万元建设公厕、篮球场和购买乒乓球台;2014年,投入28万元,建设巷道水泥硬底化1.2公里,建50立方水塔一座,安装健身器材和开挖鱼塘3亩多;2015年,投入30万元建起150平方米的文化楼;2016年,投入10万元安装路灯70盏、监控16个;2017年,投入14万元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18年,投入18万元建设小公园;2019年,投入57万元建设村道、文化广场和戏台。2013至2019年9月,全村共投入建设资金175万元,其中争取到上级政策性补助资金30万元;村里出租土地收入9万元;村民自愿捐款98万元,捐款最多是袁科22万元;袁科垫支借出工程款38万元。此外,村里在这6年多来也树立起三项新风尚,经费由外出人员赞助。一是举办节日晚会,村民齐欢乐。从2014年开始,举办节日晚会(包括正月十七年例、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二是确立敬老风尚,给长者奉送康乐金或礼品。从2014年起,每年年终给村中70岁以上长者(包括不达70岁的残疾人、低保对象)送康乐金200元或物品,体现对老弱者的关爱。三是成立教育促进会,振兴人才后劲足。从2016年开始,村里考上大专以上的学子,每名奖励1000元,考上遂溪一中以上重点中学的,每名奖励600元,有效激励后代学好文化,为国为村争光。

袁科担任杨柑镇东埇村村长以来,发扬老区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村里年年添新颜。如今,东埇村是湛江市、遂溪县“生态文明村”,杨柑镇“平安民主法治示范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