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積極者,財政也!

10月17日,財政部公佈了前三季度月財政的主要數據:1-9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累計同比增長3.3%(前值3.2%);稅收收入同比-0.4%(前值-0.1%);非稅收入同比增長29.2%(前值27.3%);增值稅同比增長4.2%(前值4.7%);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速增長5.8%(前值4.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同比增長9.4%(前值8.8%)。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圖1: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企穩反彈

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一、財政收入:累計增速繼續企穩

受減稅降費和經濟基本面趨弱共同作用影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增速總體趨緩,但1-9月累計增速較1-8月反彈0.1個百分點至3.3%,邊際上繼續企穩。具體來看:

稅收收入增速下滑,非稅收入繼續大幅上漲。1-9月,稅收收入同比下降0.4%,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創近十年來新低。非稅收入累計增速則達到了29.2%,環比上漲1.9個百分點,創2016年以來新高,與稅收增速形成“蹺蹺板”效應。因此,如果稅收增速進一步放緩,那麼預計未來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利潤,以及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的上繳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以與稅收收入增速下滑形成對沖。

圖2:非稅收入增速繼續大幅提升


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主要稅種中個人所得稅增速仍維持大幅負增長,增值稅增速連續五個月下降。1-9月,受個稅改革及基數效應影響,個人所得稅累計同比增速大幅下降29.7%,但降幅繼續小幅收窄。增值稅累計同比增速4.2%,較1-8月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這源於增值稅改革影響與經濟基本面下滑的共同作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增值稅累計同比增速會繼續下降。此外,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影響,企業所得稅累計同比增長2.7%,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9.6個百分點,已連續五個月下行,創2010年以來次低值。消費稅累計增長15.8%,環比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維持了今年以來的高速增長。

圖3:同比增主要稅種累計速繼續下滑

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速繼續回暖。1-9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累計增長5.8%,較1-8月上行1.6個百分點,但1-9月的全國土地購置面積卻累計下降20.2%,同時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在回落,加之“房住不炒”的定位與近期對於房企融資政策的收緊,預計土地出讓收入增速難以回升至2018年的高點。應當看到,在減稅降費政策背景下,土地出讓收入對地方政府有著格外的重要性,房地產調控持續從嚴將進一步加大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但近幾個月的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回暖對於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進一步實施積極財政具有重要作用。

圖4: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增速繼續反彈


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二、財政支出:以積極姿態繼續託底經濟

受制於稅收收入大幅下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繼續放緩。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為9.4%,環比前八個月反彈0.6個百分點。

圖5:公共財政支出增速有所反彈

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其中,節能環保支出增速領跑各項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交通運輸支出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增速明顯下行。在一般公共預算各支出項目中, 節能環保、債務付息、城鄉社區事務支出的累計同比增速較高,分別達到14.5%、13.9%和12.6%,均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此外,今年以來一直增速較高的交通運輸支出,受到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影響,累計增速大幅下降至8.5%。總體而言,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的反彈對於維持積極財政與託底經濟至關重要,預計四季度地方政府會以專項債資金在基建領域繼續發力,以對沖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基建類支出增速下降的狀況。

圖6:節能環保支出領跑各項財政支出增速

為什麼前三季度稅收少了,支出增長了,財政收入卻增加了?

三、結論:財政收支壓力邊際緩解

總體來看,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受減稅降費政策與經濟基本面趨弱影響較大,財政支出增速從二季度開始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但按照中等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計算的財政收入來看,1-9月的累計增速已反彈至4.4%,環比1-8月增加了0.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壓力繼續緩解。

前瞻地看,提前下達2020年專項債額度,可一定程度上緩解財政支出增速下滑的壓力,對基建投資增速形成支撐,進而進一步託底經濟。

(本文文字版權屬招商銀行App所有。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任何情況下,本文資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廣告、邀約、邀約邀請,也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交流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