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近年又成三流?

兗礦中都客


中國足球在沒有職業化以前是亞洲一流球隊,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成二流,近年又成三流?這重要的是學習了外國的形式!亂了體育的精神和人的靈魂!五、六、七十年代,運動員的工資才二十六元錢!但他、她們是把自己的責任和集體榮譽連在一起的!他、她們的奮鬥目標和理想就是為國爭光!現在你去問問,有幾個人是這樣想的?混成三流球隊很正常!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俗話說得好!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張臉啊!


安寧逸人泠石


中國足球在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為何職業化後變為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球隊。其實很簡單,中國的男足職業化後,最大的變化就是過度商業化,這是中國男足逐漸走向沒落的根源。

看看職業化後的中國男足,名副其實的爛泥扶不上牆。有人說是在中國人的體質不行,這顯然不是理由,為什麼女足就可以踢出成績,難道女足姑娘們不是中國人嗎。

其實,真正的問題就出在男足職業化後,路子走偏了。注重的不是提高球員的技術,而是如何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使得中國男足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團體之一,出手就是千萬元年薪。一個男足教練的年薪就是上億元人民幣,比整個女排團體的年薪還高出許多。這就是中國男足職業化後最顯著的變化,幾乎是100%商業化,球員踢球只為錢,比賽輸贏都無所謂,反正照樣拿千萬元年薪。

再看看職業化後對於國家隊球員的選拔,沒有一個人敢保證,進入國家隊的那幾個球員的技術水平是中國所有職業球員中真正出類拔萃的。至於他們是靠什麼進入的國家隊,只有該知道的人知曉。

在其他國家,足球職業化提升了球隊的技術水平。而我們的足球企業化後,只是提高了球員的收入,對於技術水平根本不做問津。職業化帶來的商業化,不僅沒有提高中國男足的技術水平,反而跌落到了谷底,並且躺在谷底安逸享受,任由退步、不求上進。當然,這並不是球員的問題,他們決定不了中國男足的發展方向,是誰的問題大家都清楚。

看看在前幾天的比賽中,中國男足竟然能輸給外國校隊,讓球迷欲哭無淚。難怪球迷擔心,中國男足與小學生踢球不會不會照樣輸掉。如果是這種輸法,根本用不著花上億元生拉硬拽的請裡皮來做教練,隨便請個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做男足教練,反正最終結果都是輸球。年薪給20萬就可以,何必浪費那上億元資金。使得男足在世界足壇成為最有錢的笑話,豈不是花錢買尷尬。

總之,職業化後的中國男足之所以會踢到不入流的水平,歸根結底也就是一個“錢”字鬧的。要想提升中國男足,首先要調整發展方向,將其從偏離的軌道上拉回來,否則,想在多辦法也是枉然。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你覺得現在的中國男足屬於幾流水平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不懂球就是這種言論。

我來說說,中國足球沒有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足球在我國成了貴族運動。球場少,城市人多地狹,商業利益最大化與住房剛性需求兩方面導致寸土寸金,必須把地拿來發展建築。足球場佔地面積太大,土地寸土寸金,所以場地少而貴,比如業餘踢球都要排隊還得湊錢出場地費。另外即使有意願把孩子送到足校,但收費也貴,一般家庭都踢不起,你們可以看看恆大足校的學費標準就明白了。

第二,沒有全民普及足球文化,踢球意願低。中國人天生不喜歡足球,寧願進行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也不願踢球。

第三,固有思想阻礙。中國社會是一個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導致走關係走後門成為關係戶的專利,好多有能力的孩子提拔成了問題。

第四,計劃生育有一定影響。本來就業形勢就嚴峻,人多不發達,家庭望子成龍一般都不贊成把踢球作為職業來看待,甚至認為是偏門左道。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家長精心呵護,不願其在這種需要激烈對抗的運動中受傷。更何況要是將來孩子提不出來進不了俱樂部就認為廢了,沒有其他謀生手段。

第五,急功近利的思想大大妨礙足球的發展。足球運動恰好是需要深耕細作長期堅持才會出效果的運動,少了十年都看不出效果的。很多俱樂部老闆不願做這種長期投資,回本慢、見效慢、風險大。

綜上所述,最後導致註冊球員太少,選材面窄,本來論運動能力就是黑人﹥白人>黃人,我們才更應該優中選優,擴大基本盤規模。因為職業球員人少才導致高薪低能的天價球員。因為市面上最好的也就是這幾個人,足球市場廣大,球市火爆,你不買有人買,這就是市場經濟。

解決選材面窄的問題,我覺得其他問題都不是大問題。很多人說有的小國家人非常少成績還好。那是因為人家是發達國家,不愁吃穿,加上白人運動能力和濃烈的足球氛圍,即使足球是業餘愛好也踢得不錯,比如冰島。還有人說,人家的教練和設施好,我們的教練業餘、設施簡陋所以水平低,我反駁的例子是巴西,巴西很多大牌明星都是從貧民窟踢出來的,在街頭巷尾,在泥地裡用塞滿紙的皮球踢,照樣成為足球強國。

所以,結論就是,普及足球文化到全民,起碼能像籃球一樣普及,即使不敢豪言會誕生世界級的足球球星,但起碼是亞洲一流水平。

解決人才問題,就是修修補補的發展問題了,剩下的就是為選材讓路,比如: 以能力作為選拔標準,破除人際關係壁壘;完善設施和教練培訓;建立健全各級校園足球聯賽;投入資金到青訓體系;為成不了明星的球員提供其他職業選擇,做好保障工作。



艾麥x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是多個因素造成的。

一是現在踢球的孩子少了,過去放學凡是能踢球的地方都有孩子們在踢球,現在看不到了,尤其是獨生子女這代人,踢球的更少,沒有基礎自然出不了人才。

二是踢球成了貴族運動,得有錢才行,什麼時候窮人孩子都能踢上球了或許中國足球就好了,不妨把足球列為扶貧項目,到貧困地區選些有天賦有發展潛力的好苗子免費培養或許能踢出來,既為國家爭光又能改變貧窮。國外一些球星哪個不是窮人家孩子。

三是足球界更要防止腐敗,花錢進隊,花錢上場。要有郎平這樣的不圖名利只看能力的教練來主事,其他人少干預。

四是要有長期戰略不能以進一二次世界盃為目標。基礎搞好了,實力上來了,進世界盃也是正常的事了。

五是中國各方面都強大了,為什麼足球不行,決策者們應該在這個項目上痛下決心,徹底改革拿出真招來,一個足球比原子彈難搞嗎?乓乓球、女排等不都搶佔世界高地了嗎?別光罵光喊。要有權威人出來組織一次大討論,定個大戰略一直幹下去。準行。


ZCS網言絡語


中國足球壓根就不是什麼錢的事情,C羅梅西掙那麼多也沒見人家偷懶。也不是沒有場地,敘利亞、伊拉克都在打仗,我們不是一樣踢不過?更不是學業緊張,韓國日本學業不也很緊張嗎?關鍵是沒有家長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踢球,包括我這個鐵桿球迷。

因為普通人家孩子踢足球很難有出路!

足球這項運動培養週期長,從六七歲開始接觸足球,到十七八歲初步確定你是不是適合職業足球,再到20多確定能不能踢上職業足球,當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以前專業隊時代,選不上的可以去體校,體校好歹也是中專,那個年代讀上中專就等於進了體制內,起碼也是個體育老師。而且體校吃的好,管住宿,算工齡,給補貼。在那個孩子多、家裡窮的年代很多家長都是求之不得。雖然說那時候教師工資不高,但是那時候都是國企,有開展文體活動需求的,中專生進去就是幹部編制,所以體育生出路不愁,所以專業隊時代國足好歹也是亞洲二流強隊。

後來搞職業足球,一時間甲A大火,各地政府紛紛跟進,一邊扔掉了青訓的包袱,一邊拿著手裡的專業隊資源套現,青訓這一塊根本不對俱樂部提要求,直接導致青訓滑坡。後來搞起了足校模式,想利用民間資本複製專業隊,一開始因為球員掙得多,家長也是趨之若鶩,送錢的送錢,陪睡的陪睡,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家長們發現這根本就是個坑。

首先是社會對從業者的文化水平要求更高了,足校的文化課教育不能跟正規學校比,國內的體育訓練並沒有怎麼考慮青少年的生理特點,而是把成年隊的三從一大直接移植到青少年階段,所以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勢必導致小球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

以前初中生進個國企很正常,但是你今天去勞務市場看看初中生能找什麼工作?大致也就是清潔工、快遞員、保安之類的吧?本人不是對這些職業有歧視,但是你讓家長每年花上幾十萬就培養個清潔工、快遞員之類的,除非家長腦子進水了!更何況足校的文化課教育連初中都趕不上!

今天中超和中甲的國內球員加起來不會比院士多。就是再算上乙級的也不會比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多,成才率太低了。如果每年幾十萬的開銷用在學習上的話,只要腦子不算太笨,念個本科應該沒問題吧?就算腦子笨或者不愛讀書,學個一技之長沒問題吧?有這兩樣好歹你能在社會立足了吧。

所以現在去踢球的孩子大多數是以下兩類:

第一、家裡實在窮或者孩子讀書實在差,家長也就指望九年義務制以後出門打工的。與其在家裡養著,不如送去體校包吃住,到時候進了職業隊是光宗耀祖,進不了職業隊也無所謂,反正原來就準備打工的,談不上任何損失。

第二、家裡實在有錢並且孩子不肯讀書的,反正這種家庭就算孩子不讀書也一樣吃香喝辣的,與其讓他手裡有了幾個糟錢天天在外面闖禍,不如送到足校關起來。

這兩類人佔主體,你覺得中國足球能踢得好嗎?因為前一種大多是陪太子讀書,後一種踢得好不好根本無所謂。


專門消遣槓傻黑噴


“窮孩子不能踢球”是中國足球繞不開的原罪

我作為資深球迷,伴隨足球三十多年,從看1987年奧運會預選賽,開始關注中國足球,國家隊的成績改變著我的脾氣,聯賽的變化成為日常生活內容。

我從來不狂熱,大學畢業後大量發表足球評論文章,以前的入行朋友,許多在媒體圈已人五人六,但對中國足球的看法,感覺大家差距不大,也許人家出於利益,一直有所保留。現梳理觀點,和大家交流,歡迎批評指正。

1.足球改革的大方向並沒有錯。足球改革是體育改革一部分,都從屬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局,將計劃經濟轉為市場調節,才是中國取得今天成就。足球是需要大量人才累積,需要深廣群眾基礎的運動項目,請問如今的足壇,註冊運動員,有四十年前多嗎?所以問題出在大家忽視的一點,就是人才培養機制被破壞。

2.業餘體校為足球培養了大量後備人才。以前足球隊和業餘體校,都是體委財產,由省到縣佈局,都屬於事業編制。業餘體校按照成績招錄,也可以與重點學校聯辦,學生考上了出路就有保證。水平高去運動隊踢球,淘汰後拿畢業文憑分配工作。以前上體校,與當兵一樣,是城市貧困學生上進的兩個鐵飯碗,能不拼命玩命嗎?

3.足球職業化人才培養的硬傷。成立足球管理中心後,聯賽進行了改革,改革舉措頻出,動機和初衷必須肯定,但人才培養的短板越來越致命。招牌運動隊和梯隊交給俱樂部後,體委陸續關閉關閉了業餘體校,高豐文等老教練辦起了訓練班,要自籌資金,被迫收費彌補虧空,陸續收費辦班的多了,後來俱樂部的足球學校也辦起來了,一律收費,金額也越來越多。

4.掏錢學足球成為中國足球惡質化的催化劑。真正希望通過踢球土雞變鳳凰的孩子基本沒了,城市有錢人的孩子成為運動員,很容易滿足的他們當網紅難免。看看現在運動員的豪宅,豪車,美女和越來越高的簽約費,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不玩命?

所以總結起來,中國足球以前還相當不錯,那是因為計劃經濟保底,全球一體化的改革,各國的進步讓中國顯得落後。足球惡質化也不僅僅在中國,全球都差不多,全球就沒有幾個真正盈利的俱樂部,足球娛樂化、組織化、廣告化的問題,在哪都一樣。

除了被迫接受現實,對於改變足球現狀,我提出如下建議:

1.明白足球定位以清晰足球戰略。中國體育欣欣向榮,就足球死氣沉沉,既然體育全面借鑑美國,為何不”放棄”足球,讓其自生自滅,就如此這樣讓市場調節?不影響中國體育大局,也不會對中國形象產生多大影響,踢不好足球也沒什麼大不了。

2.趕緊補足人才培養短板。業餘體校是不是變向恢復?足球重點學校予以繼續加強?高校足球運動是不是加大投入?在城市適當建設公益足球小草地,這些都可能改變現狀,踢球人數必須提升 ,讓金字塔地部更雄厚。

3.歸化必須謹慎。我們還沒有到認輸的地步,中國是不服輸的民族,足球總會踢好一些,盲目引進外籍運動員,對民族自豪感殺傷很大,如果引起入籍混亂,結果受衝擊的就是全社會。

足球需要激情投入,無慾無求的年輕人不該上場,當足球成為有錢人掙錢玩物時候,就與普羅大眾漸行漸遠,所以打破這個死結,必須讓足球更親民、更大眾化、更具生命力。




多彩體壇


中國足球其實從來沒有過職業化,足協只是打著職業化的旗號,幹著不職業的事情,中國足球的水平逐年下降也是正常現象。從1994年所謂的“職業化”以來,中國足球一直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

近些年來足球人才實現井噴的日本足球,才是真正的實現了職業化。在日本J聯賽職業化之初就確定了相應的理念:在維護球員利益的基礎上,維護俱樂部、聯盟的利益,形成一個多贏局面。

而中國職業聯賽呢?政策朝令夕改,聯賽隨時停擺,一切為了大賽成績讓步,俱樂部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足協更是推出過“U23”、“每隊最多4名國腳”、“取消升降級”等一系列奇葩政策。足協和聯賽的權威蕩然無存,中超聯賽已經徹底和職業無緣,只是成為房地產老闆們的自娛自樂。

另一方面,中國職業聯賽的急功近利也讓中國足球水平不斷的倒退。日本聯賽為了保證各俱樂部的良好運營和實現培養國內球員的目標,設定了限制外籍球員薪金總額的政策,並要求縮減職業足球運動員薪水,規範俱樂部財政支出。這種環境下,日本球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養國內球員身上,很少依靠天價外援取得成績。

而中國職業聯賽所謂的“轉會調解費”等限制天價外援的政策,則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不僅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反而讓中超各大豪門更加有恃無恐,天價外援不斷登陸中超,也進一步壓縮了國內球員成長的空間。畢竟在成績面前,沒有球隊敢大膽使用國內年輕球員。在剛剛結束的亞冠淘汰賽中,依靠本國球員的浦和紅鑽徹底碾壓了擁有眾多大牌外援的廣州恆大,就是中日職業足球之間的差距。

除了限制外援之外,日本足球也更加重視青少年足球的培養。日本政府大量投資建設訓練場地、比賽場館,舉辦日本高中足球聯賽,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和足球密切接觸。日本的職業聯賽有著良好的晉升體系和青訓模式,各年齡段的梯隊一應俱全,各個足球學校都在積極招募有天賦的青少年加以培養,這也是日本足球水平不斷提高的原因。

而像我們熟悉的恆大職業足球學校,一年光學費就5萬塊錢,如果算上其他費用,一年下來的費用是很多家庭負擔不起的,這也阻斷了很多孩子的足球夢。就像張玉寧的父親為了培養孩子,賣掉了上海八套房子。中國足球已經成為富家子弟的運動,越來越多普通家庭正在讓孩子告別綠茵場,中國足球人才出現斷檔也是情理之中。

中國的職業足球,唯一的問題就是不職業。


硬核教練


我從兒子一年級就送去參加足訓,練到四,五年級,一些足球具樂部就會來選人,選中的具樂部給一筆錢給教練就,球員可以參加職業訓練,沒選中的,教練會開家長會,說與俱樂部溝通一下,花一筆錢也可以進職業隊參訓。跟據球員的個人情況,交的錢也不一樣。每個球員,俱樂部多多少少都是要花錢的,教練兩面收錢也都心照不宣。然後說小球員到俱樂部後,教練員只要回本市家長必然是一條龍服務,請吃,請喝,還送禮,只希望善待這些小孩,但俱樂部的做法是往死裡練這些球員,練出來就賣掉收回成本,小賺一點,沒練出來就退回來,基本都廢了,球沒有踢,書也沒讀。這些青訓的教練也是受排的對象,心態,好差,都有點變態,將自己的垃圾情緒發在小球員身上。這是我經歷的足訓。五年級就沒送兒子踢球


鎮孚


縱觀中國足球歷史,最高fifa排名1998年37,最低2008年100,現在世界排名68,平均72,但是太早的沒有意義了,因為很多國家沒有球隊。中國足球起步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比較早,但是發展緩慢,唯一一次世界盃在2002年,當時排名63。亞洲排名前幾位日韓伊澳卡塔爾阿聯酋,沙特在之後,除了日本靠技術和團隊合作,韓國伊朗澳大利亞西亞國家等都是靠身體吃飯的,而中國在兩方面都不佔優勢,因此實力不如。其實要理性看待國足,不要期待過高,因為就是這個水平,最好的時候,也贏過2010法國(後來法國再也不找中國隊熱身了),最差的時候也輸給過泰國。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十二強賽很可惜。大家都認為是敘利亞是弱隊 ,計劃在他身上拿6分,而恰巧正是這個敘利亞葬送了國足的世界盃夢,主場由於顧超失誤(背鍋的顧超再也進不去國足),被敘利亞進了一球,之後多次嘗試無果,以1:0輸掉了首局。客場雙方2:2戰平,結果只拿了一分,如果兩場全勝,晉級世界盃的就是中國了。十二強賽贏3平3負4,贏的3場是對韓國,烏茲別克斯坦,卡塔爾,輸的四場是韓國,伊朗,敘利亞,烏茲別克斯坦,勁敵韓國3:3戰平,但客場進球兩個,因此從進球看比韓國強,亞洲球隊除了日本都不強,再弱再強也有輸贏,理性看待。希望明年十二強不要遇到日本,與靠身體的國家比還有輸贏,遇到日本,形勢不太樂觀。


別了因扎吉


現在中國足球是錢多人傻,貴族玩的娛樂,大家是來撈金的,誰會想到榮譽。

中國足協就是一群無賴在無恥地操控著,想讓中國足球進步,無異於讓他們去吃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