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小冰的孩子莉莉今年上五年級了,小冰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繪畫班,孩子也在各種賽事裡獲過不少獎。

一次,莉莉的公司要求做一份創意海報,莉莉就想讓孩子幫忙畫一座創意城堡,結果等了半天,孩子拿過來一看,她頓時傻眼了。

畫的確實就是城堡,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但是也是最普通的城堡,沒有所謂的"創意"。

"這是你自己想的嗎?"小冰問。

"不是啊,這是我照著網上臨摹的,我盡力照著畫了,不像嗎?"

小冰突然噎住了。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父母們或旁人誇獎孩子:"哎呀你看,畫得真像啊!"而孩子也會將這句誇獎當做是最高榮譽。

但卻不知道,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繪畫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孩子並不是一個成人,他們還小,但他們也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人生體驗,他們和成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而繪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的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成人去看孩子的畫,不應該拿名家的要求去要求孩子。而成人在平時感興趣畫的畫,也跟孩子的繪畫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因此,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評價孩子的畫是不切當的。

其次,繪畫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就像嬰兒出生會通過哭和笑表達自己的情緒一樣。

父母通過嬰兒的哭和笑來判斷了解他的情緒,"哭"是嬰兒的一種最常見的表達方式,而家長也不會去評價這是好的還是壞的吧?

沒有一個家長會說:"你要是再哭,我就不給你喝奶!"或者是擔心"我孩子怎麼哭得這麼厲害,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可在繪畫上,父母卻會用好和壞來評判,甚至會上升到心理分析,判斷孩子的性格品質。但是孩子的畫和嬰兒的哭是一樣的,這都只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而已。

孩子有時候不會用語言表達,當然也不懂太多文字,那麼繪畫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他們最容易講述自己感受的方式,家長應該摒棄陳舊的觀念,從孩子的畫中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

可以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

“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一味追求"畫得像",孩子會丟掉什麼?

就像我開頭舉的例子,家長長期過度地追求"畫得像",會讓孩子產生思維依賴。

而孩子更會丟掉的,是以下5樣重要的東西!

  • 觀察

這裡的觀察並不僅僅指"看",孩子還會聽、聞、摸、嘗等等,比如孩子看到一隻貓,他會覺得很新奇,這時他的各個感官都是打開的,他可能會先用手摸摸貓咪,然後可能還會聞一聞,甚至還會親吻它。

這些都是感官經驗的學習,而當孩子對一副畫作過度沉浸於"畫得像",那麼她就過度地追求"看",而導致其他感官能力的衰弱,甚至她在其中都來不及感受到美。

  • 想象

這就是我開頭講的,小冰希望孩子能給自己一個創意畫作,卻發現孩子長期追求臨摹,所練習的目的已經走歪了,在日復一日的模仿中,孩子反而丟失了自己的想象力。

而孩子年紀越小,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力就越強,奇思妙想多的讓成人都感到嫉妒。

但是很多從小學繪畫的學生們表示,有時候讓自己單獨畫一樣物件,他們沒有了對象甚至都畫不出來!而他們畫出來的東西,雖然細節構造完美,卻也失去了創意的靈魂。

  • 情感

繪畫是最好抒發孩子情感的一個手段,而情感的形成首先是從情緒開始的。

當我們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情緒的時候,孩子才能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去模仿別人"表達的情緒"時,就會變相地堵塞了孩子情緒的出口。

結果孩子到最後,根本就感覺不到繪畫的樂趣了。

“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 認知

孩子的畫除了表現情感外,同時也是認知的表達,是實踐帶來的感知。

是一種在實踐中通過發現、感知、在觀察,然後產生思考和問題,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而不是成人直接給予的間接經驗。

而只有孩子真正具體地經歷之後,才能更好地運用經驗提高自己,不僅是在繪畫,也包括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

  • 表達

俗話說,藝術是語言。在我們的大腦的左右兩邊,左腦是負責語言,比如我們平時的聊天說話;而右腦是藝術腦,負責非語言的表達。

當孩子不斷地通過練習,不斷地做藝術表達時,孩子就不僅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還可以學習到許多非語言傳達的方式,比如說感知力、情緒知覺、感受等。

“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換種方法,給孩子最好的藝術啟蒙

在這裡我想給所有家長們介紹一個方法:VTS(Visual Thinking Strategy),即視覺思維策略。

  • 什麼是VTS?

這是美國的兩位心理和教育專家Abigail Housen和Philip Yenawine在20年前提出的概念,這個理念是讓孩子在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學會觀察細節,表達想法,懂得傾聽,同時還要與人交流。

通過教育學家們的一些測試,他們發現經過VTS教學的學生們,他們對視覺圖像的理解會更加透徹,而且數學和閱讀能力也相應變強,甚至在人際交往中的情緒控制都在變得更好。

  • 怎麼在生活中使用VTS?

其實VTS運用起來很簡單,你只需要讓孩子欣賞一幅藝術作品(通常是畫作),然後問孩子3個問題:

1.畫主要畫了什麼,發生了什麼?

2.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讓你產生了這樣的聯想?

3.你還能在畫裡找到什麼?

通過問題引起孩子的興趣和思考,而不是告訴孩子畫的是什麼,或者單純誇讚畫得好並要求孩子臨摹。

其次,家長還要學會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比如你讓孩子看《清明上河圖》,你可以問孩子:"你看到畫中有有人有動物,但他們每個人都在做不同事,有些人處於靜態,有些人處於動態,你能看出來嗎?為什麼呢?"

這時就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因為這些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所以孩子也不會因為答錯而覺得丟臉,這類開放性問題更有利於激發孩子的信心。

從而我們可以看出VTS的精髓——通過不斷地提問,通過不同的問題引發孩子的觀察和思考。

“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最後,我們還能運用VTS幫助孩子寫作。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欣賞畫來進行寫作訓練,家長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具體看"思維導圖"的文章),比如用樹狀圖或者氣泡圖讓孩子填充:比如讓孩子寫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什麼?在這幅畫背後體會到了什麼?

這樣孩子就不止是單單看著畫,而是通過VTS的引導,讓孩子去思考畫背後的意義,並通過文字表述出來。

總而言之,要想給孩子進行藝術薰陶,給孩子最好的藝術啟蒙,並不是要求孩子在藝術模仿程度多麼高(比如在繪畫上要求孩子一定要"畫得像"),而是要通過藝術引導幫助孩子去思考、表達和寫作,學會真正地欣賞藝術,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啟蒙。

“畫得真像”,教孩子“畫得像”,是最糟糕的“藝術教育”

我是小D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