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当地时间10月25日,“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迎来一场由北京发起的盛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

识政君注意到,今年4月,希腊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正式成员,“16+1”升级为“17+1”,本届论坛为扩员后首次召开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论坛开幕式上,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为中国给中东欧国家带来的重大机遇点赞。

埃迪·拉马说,“17+1”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已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及首都城市团结合作、共赢发展的新平台。各首都城市把和中国的合作视为重大机遇。大家通过这一平台,凝聚智慧、分享经验、增进了解,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地拉那市更是在过去的合作中直接获益,惠及旅游、文化、交通、卫生等多个领域。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论坛吸引众多媒体报道

诚如埃迪·拉马所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众多喜人成果。中国同中东欧17国在2018年的进出口额达近90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今年前7个月仍达536亿美元,同比增长7.1%。截至7月,中国企业在17国累计投资近125亿美元,17国在华累计投资愈16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化工、金融、环保、物流、新能源、医药等多个领域。

而首都市长论坛作为“17+1”合作重要一环,是各国首都直接沟通、互利共赢的广阔平台,不仅在对外交往中代表了国家形象,更为国内城市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论坛在北京外办统筹协调下,先后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市、黑山波德戈里察市、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成功举办三届,作为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打造的跨区域地方合作平台,促成了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经贸、文化、旅游、卫生等多个领域;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城市商协会圆桌会机制、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院校联盟等由我市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对推动有关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本届论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永恒主题下,下设议题“绿色城市”、“城市规划”和“韧性城市”,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各首都城市在环境整治、城市规划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开展交流。论坛举办期间,各首都城市市长深入交流,紧紧结合各自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分享城市治理经验、成果及跨城市、跨领域合作需求。

每每提到中国、提到北京,各国首都城市代表都不吝赞美之词。

“作为17+1的一份子,我们备感荣幸。”下一届论坛的东道主,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市副市长米兰·特里维奇在接受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采访时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成为全球领导型国家。北京历史悠久,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城市管理经验。首都市长论坛无疑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我们怎能错过。希望我们能与北京共享合作机遇,共同打造和谐宜居城市。

“18在中国是吉祥数字,这意味着17+1的美好前景。而这份幸运是北京带给我们的。地拉那市市长埃里昂·维利阿伊笑着说。

话音刚落,引起阵阵掌声。他的话道出了现场许多人的心声。

知多一点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

地拉那市是阿尔巴尼亚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3月21日,与北京市结为友城。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斯坎德培广场

地拉那最早于17世纪初由一位土耳其将军所建。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逐渐变成为商业中心。1920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1928年至1939年佐格一世王朝统治时期,曾雇请意大利建筑师对地拉那进行了重新规划。1939年至1944年德国和意大利对阿的占领结束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于1946年1月11日在地拉那宣告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拉那在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下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骑马青铜雕像兀然耸立

当前,地拉那市权力机构分为市议会和市政府,市议会有55名议员,议员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市政府为执行机构,下设市长办公室、服务和人事总局、经济总局、公共事务总局、市政总局、法制局、公共采购局、财务监察局、土地监察局、项目准备和协调办公室、公共关系局等单位。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东正教堂

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最大城市和主要工业中心,主要产业包括冶金、拖拉机修理、食品加工、纺织、制药、化妆品、染料、玻璃、瓷器等。该市附近有煤矿。

北京在中东欧发起的论坛,引发这位总理盛赞

魅力北京图片展在当地展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