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擒鳌拜失败,孝庄太后有没有留后手?

冉之酉色


很多人在看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时候,看到年仅16岁的康熙下令让布库捉拿鳌拜时候,在感慨康熙魄力的同时,不免也为他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如果当时捉拿鳌拜失败,康熙的皇权将受到很大威胁。事实上,大可不必担忧。因为鳌拜只是孝庄太后的一颗棋子,这一切都在孝庄的掌握之中。

孝庄的政治手腕是极其厉害的。索尼、苏克萨合、遏必隆和鳌拜4位辅政大臣就是在孝庄的特意安排。孝庄在定这4个辅政大臣的时候就明白,实权将会落入鳌拜手中。因为索尼虽然能力强,有军功,资历深,但是年龄太大,会不作为,只求不犯大错就行;遏必隆军功少,能力比较弱,没有主见,只会任人摆布;苏克萨哈又是新进的大臣,根基不牢固;而鳌拜是战功累累,能力又很强,并且还在满洲贵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虽然孝庄太后从来未曾垂帘听政,但是她却有很大权力。

有的重大事情,鳌拜等大臣需要请示孝庄。康熙三年,传教士汤若望受到攻击,鳌拜等人想要将其凌迟处死。可是,在孝庄的保护下,汤若望逃过一劫。

孝庄曾经曾经对鳌拜策动换田一事大家干预,亲自“切责四辅圈地扰民”,而鳌拜四大辅臣并没有敢怎么反抗孝庄。鳌拜虽然权力很大,但是依然很忌惮孝庄太后。《康熙王朝》中,班布尔善等人怂恿鳌拜造反时,鳌拜就说孝庄可抵得上十万大军。

孝庄有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本事儿。孝庄虽然处在后宫中,但是对天下大事基本了解。在平叛鳌拜时,情况很危机。孝庄推荐了九门提督吴六一。吴六一不负厚望,成功剿灭叛军。还记得和周培公一起平定三藩的大将图海吗?他也是孝庄推荐给康熙的。

孝庄还有娘家人和王公贵族的支持。在平定三藩时,康熙缺兵少将。孝庄立刻召集以前的很多家奴,为康熙增加数万大军,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孝庄是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贵族,有蒙古大军的支持。如果鳌拜真的反叛,八旗子弟更多应该是效忠皇族,而不是跟着鳌拜造反。

关于康熙平叛鳌拜,虽然没有史料记载是孝庄太后授意康熙所做,但是有人认为没有孝庄的指导,康熙是绝不敢那么做的。孝庄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提高康熙的威信,而将功劳让给康熙。


历史新见解


康熙擒下鳌拜,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不需要每天战战兢兢的生活。那作为少年康熙身后的女人,孝庄皇太后到底有没有为康熙擒拿鳌拜留一些后手呢。我们来慢慢分析。

康熙的谋划与实施

随着索尼的病逝,遏必隆的投靠,将苏克萨哈处理掉后,鳌拜可以说是一家独大,连康熙都不放在眼里,因此康熙想要管理朝政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将鳌拜除掉。

康熙首先找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年轻亲贵子弟,每天在皇宫内练习布库(就是摔跤),康熙八年五月份的时候,康熙终于准备好了执行自己的计划。

首先,他将鳌拜的党羽都派往外地执行公务,让属于自己的禁卫军掌控了京城的防卫权;

其次,他让索尼之子索额图在大殿门口担任“保安”,负责让鳌拜交出的随身兵器;同时准备一把椅子,拒掉了椅子的一条后腿,然后进行简单的粘合(之所以是一条后腿,是因为鳌拜见皇上姿势自然不能太随意,所以只要不向后靠,椅子就不会发生问题,我们又说,这条椅子也是真给康熙面子,关键时刻没有掉链子,不然我们听到的可能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鳌拜上缴兵器进入大殿之后,康熙站起来迎接鳌拜,宣布赐座,也就是那个被处理过的椅子,他让练习布库最好的少年在鳌拜身后伺候鳌拜(扇扇风啥的),排名第二的呢给鳌拜端上一杯滚烫的茶水,天那么热,鳌拜一拿,手自然就烫到了,然后鳌拜又不能扔掉(尽管鳌拜已经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但是明面上的尊敬还是要装一装的),他就顺势一用力,往后躲了躲防止热水洒在身上,这往后一躲可好,一下就躺下了,这个时候康熙大喊:快救鳌少保!(当然,救的方法,就是十几个少年一下就扑在了鳌拜身上,顿时鳌拜身上满身”大汉“)接下来康熙突然起身,念起了鳌拜三十大罪状,当念到凌迟处死的时候,鳌拜露出了上身满布的伤痕,说我为你爱新觉罗家大天禧,你却如此对我!至此康熙那也就不能在说杀鳌拜的事情了,改为终身监禁。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及其凶险,毕竟当时的鳌拜可是满清第一勇士,一有疏忽,对康熙来说就可能万劫不复。

我们来想一想,如果康熙失败了,孝庄皇太后会如何呢?

调集兵马准备平乱是真是假影视剧《康熙王朝》中,在康熙行动的前一天晚上,来到了孝庄皇太后的面前,说了自己的计划,孝庄皇太后让他放心,说自己已经从热河调来五千精兵,天亮就可以抵达京城,而为了给那些年轻的子弟们壮胆,孝庄皇太后又说了康熙从热河调来了五万兵马,不要怕。

热河是在承德,而紫禁城在北京,两者距离有两百多公里,也就是将近五百里,先是让传令官加急传递消息,最快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五千兵马哪怕都是骑兵,最快也需要两天的时间到达,这样一来一回就需要三天的时间。

这三天,即使鳌拜的党羽大臣都被调走了,那还是有一些心腹眼线的,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如果鳌拜真的知道有五千骑兵从热河奔赴北京,还是瞒着自己,那他怎么会大摇大摆的找康熙呢。

因此,调集兵马这个事情,应该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后手

作为满清最成功的女政治家之一的孝庄皇太后,为了帮助康熙对抗鳌拜,甚至让康熙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皇后,通过联姻来对抗鳌拜的力量,自然不可能没有准备。

我认为她可能做了两手打算:

其一,康熙失败之后,以长辈的身份出现,告诉鳌拜这只是康熙年少不懂事,因为听说过鳌拜的勇猛却没有真实的见过,因此想尝试一下,看看少保是否真的如传闻般是我大清第一勇士,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之后再给鳌拜一些赏赐,平复他的心里,一是给康熙一个理由,再也是给鳌拜一个台阶,不让他直接就造反,还有就是告诉鳌拜,自己还在呢,不要太过分。

其二,康熙失败后,作为皇太极的老婆,是当今朝中辈分最大的,康熙的奶奶,比鳌拜也是大上一辈,不仅如此,她在朝中也是有着一定的权利的,更主要的她还是皇太极的遗孀,如果鳌拜真的反叛了。

孝庄皇太后也有把握,以自己的身份召集八旗子弟,尽管不能是全部,也会是大部分,也不怕真的打仗。

因此,孝庄皇太后才会在知道康熙的想法后不去制止。你们觉得孝庄太后还有什么其他的后手吗。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我们从《康熙王朝》中应该能够看出孝庄对于整个清王朝的重要性,也的确如此,她在多尔衮的手中保证了儿子顺治的帝位,又一手扶持康熙上位,保证康熙顺利执政。
孝庄的政治手腕是极其厉害的。索尼、苏克萨合、遏必隆和鳌拜4位辅政大臣就是在孝庄的特意安排。孝庄在定这4个辅政大臣的时候就明白,实权将会落入鳌拜手中。因为索尼虽然能力强,有军功,资历深,但是年龄太大,会不作为,只求不犯大错就行;遏必隆军功少,能力比较弱,没有主见,只会任人摆布;苏克萨哈又是新进的大臣,根基不牢固;而鳌拜是战功累累,能力又很强,并且还在满洲贵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鳌拜本质不过一家奴耳,上位之路靠的是表忠心!鳌拜虽然是满清第一巴图鲁,但是他的出身并不高,他只是镶黄旗的一个护军统领而已。他所有的功绩都是因为她死心塌地地追随皇太极。所以在孝庄面前,他只能以家奴自称。

在皇太极驾崩后,豪格与多尔衮的储位之争。他是坚定的豪格支持者,原因只有一个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拥有对正黄旗和镶黄旗的继承权。所以他与正黄旗的索尼等八人密谋阻止多尔衮上位,并且誓死兵谏,”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即使康熙失败后,作为皇太极的老婆,是当今朝中辈分最大的,康熙的奶奶,比鳌拜也是大上一辈,不仅如此,她在朝中也是有着一定的权利的,更主要的她还是皇太极的遗孀,如果鳌拜真的反叛了。 孝庄皇太后也有把握,以自己的身份召集八旗子弟,尽管不能是全部,也会是大部分,也不怕真的打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认证考核期中,请大家帮忙顶我上去,感谢大家)孝庄之所以放心大胆让康熙擒鳌拜,是因为她把背后所有厉害关系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放心啦,她知道棋子放在哪里便无后顾之忧!所以不是有无后手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后手的问题?

鳌拜本质不过一家奴耳,上位之路靠的是表忠心!

鳌拜虽然是满清第一巴图鲁,但是他的出身并不高,他只是镶黄旗的一个护军统领而已。他所有的功绩都是因为她死心塌地地追随皇太极。所以在孝庄面前,他只能以家奴自称。

在皇太极驾崩后,豪格与多尔衮的储位之争。他是坚定的豪格支持者,原因只有一个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拥有对正黄旗和镶黄旗的继承权。所以他与正黄旗的索尼等八人密谋阻止多尔衮上位,并且誓死兵谏,”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在多方斗争与妥协以后,多尔衮作出让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一同辅政。这个格局不过缓兵之计,目的就是多尔衮为了在大清仍能保持团结的情况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斗争仍然继续,各种势力仍然在做着权力上的争夺。多尔衮重点打击豪格,而豪格的拥护者鳌拜自然是处于被“迫害”的行列。

这就使得鳌拜彻头彻尾成为多尔衮的反对者。顺治亲政后,得知鳌拜、索尼等人当年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认为鳌拜是个大忠臣,所以把他视作心腹肱骨。而鳌拜的表现也表现得可圈可点,顺治14年(1657)冬,孝庄病重,鳌拜昼夜于宫中侍候,都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

性格决定命运,鳌拜性情刚愎,器量狭隘,势力愈张,骄横日甚。

所以顺治18年(1661)正月初8,顺治驾崩的时候,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4人成为了托孤辅政大臣。这4个人里索尼是正黄旗,鳌拜和遏必隆是镶黄旗,只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所以这四个人之间仍然也是内斗不止啊!

鳌拜和遏必隆本身都是镶黄旗,愿意不愿意那都是同盟,更何况遏必隆相对还是比较腹黑一点的,万事不出头。而索尼年纪又大了。所以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就成了鳌拜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辅政期间,鳌拜的野心是得到了进一步的膨胀。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一直被康熙看在眼里,恨在心里。鳌拜很善于打仗,但是政治上仍然非常幼稚。

看看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做了什么?你就知道鳌拜为什么会是这个结局了。

索尼在死前上书请康熙提前亲政。因为他提前得到孝庄赐婚,将自己的孙女嫁给康熙做皇后,保证了赫舍里家族未来的荣华富贵。

而苏克萨哈也是被鳌拜压着,没实权,所以不如趁此机会,直接请辞辅政大臣。这就意味着鳌拜和遏必隆也应该下岗了。这样一下子反而成了康熙的忠臣,整个正白旗面临的”不公正”的政治待遇都将改写。

而遏必隆虽然鳌拜做什么,他都不发一言。但是康熙4年(1665年)就把二女儿送进宫里了,当时连个封号都没有,人家任然啥话都不说,结果康熙16年(1677年)立为皇后,是为孝昭仁皇后。而自己也仅仅身陷囹圄一年而已,很快就得到了康熙

再来看看鳌拜,只知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结果别人审时度势,各有所得。而他被康熙打翻在地,用来立威!所以真正厉害的人都不在表面,而在背后。表面越张狂,结局越荒唐!

即便康熙失手了,接下来只需要康熙一道诏书,鳌拜仍然无法掀起大浪!

因为此刻上三旗,正红旗、正白旗都已经站队到了康熙旗下,而所谓的鳌拜的镶黄旗,也已经有一半现在康熙旗下。到时候无非是考验遏必隆得态度,废话女儿在宫里呢,康熙明确了鳌拜的罪状,难道自己还要跟鳌拜一起造反不成?

即便鳌拜仗着自己的武功,打出所谓”清君侧”,形成抗衡局面。此刻只需要孝庄一道诏书,以皇太极遗孀的身份,诏令镶黄旗回归。如若不然,鳌拜是要自己打自己耳光吗?

更何况,入关以后,经过顺治朝的汉化。皇权意味着什么?作为臣子,鳌拜又有什么资本跟康熙斗?

《康熙王朝》里有个班布尔善叛乱,被九门提督铁丐吴六一平定。这是艺术创作,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来展示了,如若鳌拜动刀兵最后的结果,呗剿灭,也只有被剿灭。

其实从前往后,都显示了孝庄在康熙身后布局的身影。但是孝庄更多的是不干预。在这整个过程中,他她只动了一个棋子,那就是替康熙娶亲,把赫舍里家族拖下水,和康熙捆在一起。其他她甚至连问都没问一句。然而正是因为这步棋,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把整个棋局都走活了!


雄起的阿亮


康熙生擒鳌拜,奠定了自己亲政的开始,更是在《康熙王朝》中成为了其三大功绩之一,可是说这是少年康熙能力的一次最佳体现!

我们从《康熙王朝》中应该能够看出孝庄对于整个清王朝的重要性,也的确如此,她在多尔衮的手中保证了儿子顺治的帝位,又一手扶持康熙上位,保证康熙顺利执政。

所以,如果康熙生擒鳌拜的计划落败,孝庄有没有后手呢?

我个人觉得答案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肯定有啊!

  1. 孝庄贯穿三朝,其政治能力不可想象。孝庄在清朝前期是一个不可以忽视的人物,不夸张的讲,之所以有“康乾盛世”,离不开孝庄的功劳,她在血雨腥风之中,帮助自己的儿子福临上位,从而坐上了皇太后的位子,这其中,完全是孝庄通过自己的智慧,周旋于各种势力之中,保证了自己的地位,儿子的地位,顺治就这样延续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到了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清算,可以说此时的孝庄拥有绝对的权力,更不用说她一手把康熙放到了皇位之上,她虽说深居后宫,但屹立三朝不倒,根基之深,难以想象!!!

  2. 鳌拜并没有形成足以威胁清朝的势力――他并无谋反之心!孝庄知道鳌拜不得不除,因为这是少年康熙亲政的最后一步,就如同当年的顺治一样,多尔衮不死,顺治就无法正常的治理国家。同样的,鳌拜不除,不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康熙想要抓住手中的权力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康熙才会在孝庄等人的授意下,动手解决鳌拜,孝庄对于这样的事情,肯定是有准备的,而且是强硬的手腕,我们知道,孝庄也是经历大风大雨过来的“女中豪杰”式的人物,可想而知,对付一个连谋反之心都没有的权臣,后手的准备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3. 孝庄老谋深算,假如康熙练手不成,鳌拜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鳌拜当年被誉为满清第一勇士,有很多荣耀加身,在顺治退位,立玄烨为帝时,鳌拜就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方才8岁,所以,孝庄也就让他们四个把持着朝政,可是,随着索尼的老去,鳌拜的权力欲望膨胀,直接压制了其他几位大臣,自己霸立于整个朝堂之上,严重影响了清朝正统的统治。孝庄没有出手,因为这件事必须由自己的孙子玄烨解决,才能保证他的地位稳固,所以她在幕后稳稳的做着把握方向的人,鳌拜必然会被“请出”权力中心!!!


所以说,孝庄在康熙前期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她保证着清朝的正统,鳌拜说句实话,在她那里是完全不够看的!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孝庄太后在清朝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于清王朝前期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经三朝,而且作为女人并且参与着王朝起起落落的政治斗争;并能将顺治、康熙二帝推上皇位,进行辅佐培养,至少可以确定孝庄是个极其聪明,有远见,有大格局的女人;当她在康熙亲政以后的政治局面中,选择在“二线”进行“隐藏式辅导”时,就可以猜测到孝庄必然对当时的政治局面了如指掌,早就做好了多套方案来确保康熙,和大清王朝的政治命运;所以就算康熙皇帝擒拿鳌拜失败,她也会动用身份来做最差的武装抵抗,并且当时的中央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在皇帝手上,而且鳌拜属于蓝旗,在满人的政治立场上还不允许你来破坏家族体系的权利导向;所以孝庄太后必然做好了准备,以便在危难时刻处理掉当时大清王朝的最大政治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