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多年來中國海軍發展的速度尤為突出,為何能強勢崛起?

黃鑫


近10多年來我國海軍的發展速度的確可以說是突飛猛進:10年前中國海軍連一艘航母也沒有。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員額現役兵力已達到24萬人,擁有76艘大中型驅護艦、57艘現代化潛艇和600餘架作戰飛機。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上馬啟動了核潛艇計劃,目前我國核動力潛艇的水下續航能力為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1985年底至1986年初中國核潛艇成功地進行了最大自給力的試驗,安全航行兩萬餘海里的試驗結果打破了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最大自給力84天的紀錄。2012年9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開始服役。遼寧艦艦長304.5米、吃水線長270米、舷寬75米、吃水線寬38米、吃水10.5米、正常排水量54500噸、滿載排水量60900噸。2017年4月26日根據遼寧艦改裝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我們不妨將我國海軍同世界上其他海軍大國強國進行對比:如今我國海軍在現役艦艇總噸位上僅次於美國;目前俄羅斯只有庫茲涅佐夫號一艘航母且基本處於趴窩狀態;日本海自倒是有4艘艦艇符合直升機母艦標準,但這畢竟不同於真正的航母,說到底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還是受到軍備限制的;英國這個傳統的海軍強國曾擁有過的“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3艘無敵級航母在2017年已全部退役,英國因此暫時成為一個無航母國家,不過目前英國尚有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在建;印度作為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所謂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原計劃2008年建成,結果2009年才安放龍骨,恐怕這效率普天之下也就印度一家吧?事實上印度這艘所謂的國產航母至今為完工。另外對這艘航母能否稱為印度國產似乎也是有爭議的:藍圖由法國設計,艦上裝備和航母本身所用的鋼材大量購自國外,這樣也能稱之為國產?

那麼中國海軍究竟是如何在10多年時間裡取得如此突飛猛進的發展的呢?應該說這首先是需求決定的。我們不妨這樣考慮:如果我們想要買房買車,那麼我們可能買得起,也可能買不起。可如果我們主觀上壓根就不想買,那我們肯定沒房沒車。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一個不抽菸的人給一個抽菸的人算了一筆賬,結果顯示把抽菸的錢省下來夠買寶馬了,可抽菸的人反問“那你不抽菸,你的寶馬呢?”不抽菸的這個人主觀上並沒強烈的買車需求,所以儘管他不抽菸,可他的錢也用到其他地方去了。事實上大到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國家的資金是有限的,然而需要發展的事業是千頭萬緒的。醫療需不需要發展?教育需不需要發展?交通需不需要發展?體育需不需要發展?農業需不需要發展?陸軍需不需要發展?空軍需不需要發展?很顯然國家不可能把所有資金全部用於海軍的建設發展上。當然國家在不同時期的需求是不同的,正如我們個人在不同時期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今天我可能覺得買房比較重要,明天我可能覺得買車比較重要。其實國家也是如此——到底優先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哪項事業的發展取決於國家在特定時期的戰略需要。新中國成立時的底子是一窮二白,然而需要發展的事業可是紛繁複雜的:這一時期我國在國內產業方面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資金用於國內經濟建設;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對新中國採取了封鎖遏制的政策,因此我國同時也面臨巨大的國防戰略壓力。如何協調國內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建設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考驗當時領導層智慧的一大難題,而在國防建設問題上陸軍、海軍、空軍同樣都需要耗費鉅額的資金,那麼究竟該優先供應誰呢?答案是陸軍。

我國之所以要在特定年代優先發展陸軍是由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決定,或者說是當時的戰略需求決定了我國需要優先發展陸軍。這取決於兩方面:國際軍事界有這樣一句話“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當然這句話在網上也引發了一些不同的議論,問題是這裡的五年、十年、百年本來就不是確指,並不是說一國海軍的建設必須要百年的資金、技術、人才、戰術積累,而是強調海軍建設相比陸軍和空軍的成本更高。在我國工業體系尚不成熟、經濟底子還很薄弱的情況下優先發展成本相對較低的陸軍是最現實的做法。另一方面我國不同於美、英等典型的海權國家:我國是一個同時擁有龐大海疆和廣袤陸地國土的陸海兼備型國家,在當時國際格局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我國的國防安全並不容樂觀,而相比之下陸上的形勢更為緊張——因為在海上我們還可以憑藉海洋作為天然的屏障進行防禦,而在陸上我國的領土將直接暴露在敵對國家的威脅之下。在這樣的形勢下優先發展陸軍是最現實也最緊迫的任務。在優先發展陸軍的年代我國海軍的戰略定位是專守防衛我國海岸線的武裝力量。在這樣的戰略定位下對航母等大型艦艇的需求其實並不強。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就使我國海軍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2008年12月26日我國南海艦隊派出艦艇編隊赴亞丁灣打擊索馬里海盜,以此為標誌此前立足於守衛國家海岸線的中國海軍開始第一次執行海外軍事任務。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在青島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六十週年閱兵式,這次閱兵邀請14國21艘軍艦參與閱兵儀式,充分彰顯了大國海軍的開放進取精神。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後正在亞丁灣執行打擊海盜行動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緊急趕赴利比亞執行撤僑任務。2015年3月29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護衛艦臨沂艦緊急奔赴也門亞丁港執行撤僑任務。2017年10月3日上午中國海軍第26批護航編隊抵達英國倫敦訪問,昔日被譏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終於派出海軍訪問這個當初用武力打開自己國門的國家,於是網上迅速出現了一個段子——英國首相向女王彙報:”啟稟老佛爺,洋人的艦隊已駛入泰晤士河“。2017年7月11日我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2017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事實上近現代海軍本身是誕生於資本主義大航海時代的一個進攻性兵種,儘管我國熱愛和平,不搞帝國主義列強那套侵略殖民政策,但我們也必須爭奪世界範圍內的制海權以守護自己的海外利益——我所謂的海外利益包括但不侷限於能源安全、貿易安全以及海外僑民的安全。甲午海戰中清政府死抱著固守渤海門戶的理念不放,拱手將制海權讓給日本,以致於日軍在攻佔清軍岸防炮臺後利用清軍炮臺和海上的戰艦對北洋水師進行前後夾擊。這充分證明了一個真理:一支不立足於能和敵人爭雄於海上從而禦敵於國門之外,而僅僅只立足於近海防守的海軍在日新月異的年代註定要打敗仗。再看看百年後的利比亞和也門撤僑又一次向我們證明:只有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遍佈世界,中國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隨著我國融入世界的程度日益深化必將更廣泛地參與到國際貿易中,中國的人員和資本必將湧向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那麼我們就必須擁有一支足以保護海外的中國公民和中國資本利益的強大遠洋海軍。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融入世界體系的程度不斷加深實際上已使我國海軍不能再單純立足於本國海岸線的防守作戰,我們必須擁有一支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深藍海軍。這是我國在全球化時代捍衛本國能源、貿易以及僑民安全的有力武器,是中國人員和資本走向世界的堅強保障。百年前帝國主義列強只要在亞洲的海岸邊隨便架起幾尊大炮就能迫使一個老大帝國俯首投降,那時中國的海洋上隨處可見的是外國列強的炮艦。百年後在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的慶典上我們看到新加坡海軍的“堅強號”護衛艦、文萊海軍的“達魯塔誇”號巡邏艦、印度海軍的“加爾各答”號導彈驅逐艦、孟加拉國的“決心”號輕型護衛艦、日本的“涼月號”護衛艦等外國艦隻均參加了閱艦活動,在這裡禮炮聲取代了百年前的槍炮聲,中國海軍向世界證明了自己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決心,同時也向世界昭示了中國作為國際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願以開放進取的精神與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國際和平的理念。那麼我們用什麼在國際上說話呢?當然是用實力說話。所以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海軍戰略必須是開放進取的,而絕不能是保守內斂的。這也就是我所謂的導致我國海軍近年來取得突飛猛進發展的第一個因素——戰略需求的變化:我們的海軍戰略改變了,因此我國海軍的物質基礎也應當隨之改變。

我國海軍戰略的轉變是刺激我國海軍發展的需求動機,但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需求都能實現的。如果我想把紐約帝國大廈買下來,那麼這就是一個看似美好卻不現實的夢——因為我買不起。所以並不是有需求有動機就一定能實現的。看看我在文中一開始列舉的世界其他主要海軍大國強國和我國的對比吧:俄羅斯、日本、英國、印度等國難道是不需要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嗎?恰恰相反他們很需要。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海軍發展如今會滯後於我國呢?其實說得直白些就是需求是要實力支撐的。如果你有錢你可以把紐約帝國大廈都給買下來,否則這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國家的需求同樣是需要實力作為支撐的: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沒有強大的工業製造體系和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那麼就不可能有人民海軍的今天。在這點上我們可以看一看我們的鄰國印度給我們提供的教訓:2002年初印度海軍開始所謂的國產航母自建計劃,然而所謂的印度國產航母卻是由法國設計藍圖,部分設計由意大利完成,相控陣雷達來自以色列,艦載機來自俄羅斯。由此可見印度的航母發展計劃缺乏自主研發能力作為支撐、缺乏成熟的工業體系作為保障。目前全世界能生產航母用鋼的只有美、俄、中、法、德、日六國,印度並不具有航母用鋼的冶煉能力,為此他們想出的辦法是從俄羅斯進口建造航母所需的鋼材。問題是鋼材的加工和焊接又怎麼解決?再加上印度航母的零部件幾乎都採自國外,印度國內缺乏相關的維修保養技術。印度航母的建造出現停工待料的情況並不是什麼匪夷所思的事:原計劃2008年完工的印度國產航母直到2009年才安放龍骨,這效率恐怕普天之下也就印度一家吧?不過沒關係,人家印度人在調整計劃後預計在2011年建成並下水。然而由於工期一再延誤,印度只好再次修改航母完工的時間——由2011年改為力爭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成並下水。不過當時就有印度媒體估計航母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服役時間不早於2025年。2011年12月29日千呼萬喚的維克蘭特號終於在科欽船廠舉行了出塢下水儀式,這時維克蘭特號僅僅只完成了一個船頭。2013年8月12日維克蘭特號首次正式下水,這時維克蘭特號的完工率只有30%。應該說印度的航母計劃啟動得比我國早,然而印度從2002年制定國產航母計劃到2009年正式動工,時至今日距離交付海軍正式使用還有相當的距離。且不說以印度的工業生產能力進行加工和焊接的鋼材能否確保航母的戰鬥力,我就想知道等這艘航母正式服役之時其他國家的航母技術已進化到什麼程度了?只怕等印度這艘所謂的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服役之時已屬於別國淘汰的水平了吧?從印度海軍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成熟的工業體系和堅實的經濟實力對海軍建設的支撐是何其重要。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中國海軍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中國國力提升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需求和實力共同促成了中國海軍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國海軍在近15年內的發展速度確實有目共睹、成績斐然,艦艇總噸位已達145萬噸,位居世界第二位,不僅規模大幅提升,裝備技術水平也躍居世界最前列!之所以能夠在近十幾年的時間內能夠有爆發式的提升,原因只有四個字“厚積薄發”!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是建立在之前五十幾年的忍辱負重、發奮圖強以及國家經濟、科技和工業體系能力的不斷提升的基礎上的,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海軍建設條件。
海軍目前最強陣容

預計2019底前我國海軍艦艇構成

052C“中華神盾”到055萬噸大驅的進化!

海軍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所涉及的範圍不單單是軍工相關行業,而是體現整個國家科技、工業體系的水平!從建國到本世紀初,我國的海軍規模和技術水平都嚴重與我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國際地位嚴重不符,海軍能力僅能夠執行近海防衛,別說與歐美海軍強國相關,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們的主戰艦艇的規模與武器配置連周邊包括越南、韓國等一些中小國家都不如,導致我國在南海、東海等海上權益收到嚴重損害卻無能為力。這樣的局面知道本世紀初,也就是2005年052C驅逐艦之後才逐漸發生了質的改變,與其說近十幾年的海軍建設是爆發式的發展,倒不如說是為了儘快彌補前面幾十年累積的巨大漏洞!
051型驅逐艦編隊,曾經人民海軍最強戰艦

055驅逐艦領銜的驅逐艦編隊

海軍快速發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包括艦艇動力、艦載高性能雷達和電子設備、高性能艦載武器系統以及完善的艦艇設計能力等。以水面艦艇為例,國產GT25000系列艦用燃氣輪機在2010年前後逐漸成熟;346系列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2005年投用、也在2010年前後解決了元器件和性能優化;紅旗-9遠程艦空導彈、紅旗-16中近程艦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等艦載武器也基本上是在2010年前後開始大規模批量裝備,而代表我國水面艦艇設計能力等055萬噸大驅也是在2014年左右才定型、2017年首艦下水,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我國海軍艦艇相關的關鍵技術、設備基本上都是在2010年左右達到了規模化應用條件,也就是從這個時間點之後,水面艦艇開始了大規模“暴兵”狀態,截止目前已擁有30艘054A護衛艦、6艘052C驅逐艦和11艘052D驅逐艦的先進水面主戰艦艇規模!


國產艦艇早已不存在“心臟病”
052DL驅逐艦海試

055驅逐艦101“南昌號”服役在即

近十幾年中不僅水面驅、護艦有了長足進步,2012年“遼寧號”航母的服役開啟了“大國航母”的時代,目前國產首艘航母已完成艦載機起降測試服役在即,裝備電磁彈射系統的國產大型航母也已在船臺建造,人民海軍已吹響了進軍深海的號角!這樣就是爆發了嗎?不是,這背後卻是我們不得不為之的嚴峻形勢!我國經濟體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二(如果按照實際購買力的話可能已經是世界第一),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鐵礦石進口國,來自海上航線和其他海外權益的安全需求對海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海軍規模和能力與需要保障的權益嚴重不匹配,缺少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打擊能力,這樣的形勢正在日趨嚴峻,因此,包括航母在內的主戰海軍艦艇建造任務依然十分艱鉅,遠未到自足自滿的程度。


同時下水的055驅逐艦3、4號艦國產雙航母編隊效果圖


正在建造的國產大型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效果圖

近幾年來海軍每年都保持20萬噸以上的艦艇建造規模,新艦不斷下水的同時仍有大量老舊艦艇需要替代,這也是海軍近十幾年不斷“暴兵”的另一個原因。我國海軍艦艇總噸位雖然快要達到美國海軍的一半,但大中型艦艇的數量連對方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航母更是十分之一都不如,這樣的差距遠不是短時間的“暴兵”能解決的,與之相關的體系建設、經驗積累和文化沉澱可能還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去追趕、彌補,依然任重道遠!


不斷“暴兵”中的造船廠
未來大型核動力航母效果圖


威吶解析


截止2019年,美國現役艦艇總噸位是多少?沒有算得清楚,有過360萬噸,那麼失於老舊,已不能作戰的有多少?有人算不來,魂舞大漠來算一算,也就是200萬噸多一點。那麼我們呢?我們到了100萬噸,至2018年,建造噸位已超過美國,原因是我們欠帳太多,不說別的,美國11艘航母的總噸位都達到了110萬噸,僅航母噸位就已超過了我們,何況我們的老舊艦艇也有不少。如果再加上海軍飛機,我們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有差距要承認,這便是我們強勢發展,要下餃子一樣發展艦艇的原因呀。如果我們不加快速度,差距還會有進一步拉大的危險,當然,我們不是要比它的噸位大,要在我們沒有全球部署的需要,不用那樣多,但沒有足夠的噸位也不成呀,對不對?

餃子噼哩叭啦。056,1300噸的小艦,已近60艘,造它100艘可能都不夠,有漫長的海岸線,有部署需要。如比較新型的驅逐艦052D一級,不足7000噸,遠海還是比較費勁的,大驅055可以,不過剛開始建造。有人舉例,國產航母003,正在建造,可稱為遠海第一艘航母,只是開始。航母出海都是一個大編隊,預警反艦反潛,作戰要素一樣不缺,從大麴到核潛艇,都要成龍配套,我們不過剛開始發展,現在就講強勢崛起,個人以為這個說法還是值得商榷的。

百年海軍。當航母發展百年以後,我們迎來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只是滑躍式起飛的,常規動力,沒有固定翼預警機支持的,都說距離美國差得遠,正是這樣。人家都發展了百年,我們不過剛剛開始。現在就比有點早,我們也不想爭個長短粗細,只滿足自家使用就好,不管10萬噸,還是核動力,經過10多年潛心發展,已迎來非常明朗的技術曙光。只要發展,就沒有不成的,只是需要時間。海軍需要的就是時間,非百年不可得,這便是海軍。

非常耗銀子。任銀子堆成山,走了彎路就後悔,美國DDG1000,被定位為下一代驅逐艦,接替幾十年的“阿利伯克”,結果因為太科幻,被宣傳為無人能及,至今排名,有人不懷好意,仍奉為第一,真是莫大諷刺。還有他的“福特”號航母,終生不用更換燃料云云,被人捧得上了天,不是什麼好事,僅嚇人是不夠的,現在連總統都在發愁,這個電磁彈射要還是不要,要吧,技術儲備嚴重不足,需要十多年研究;不要,說出的話潑出的水,怪尷尬的。130億隻採購一艘裸艦,還不包括研製費用,這樣造艦法,誰也耗不起,成了還好,只是不成,連自己也知道怎麼辦。比起美國,我們不貪多,使用新技術比例不高,造得相當順風順水,以為這才是我們速度快一點的原因吧?


魂舞大漠


1979年,爆發了南疆衝突戰,教訓了所謂的第三軍事強國,緩和了與西方整體的緊張關係,外來資金和技術加速流入國內;隨即,對外主動宣佈將裁減軍隊員額100萬,樹立起軍隊熱愛和平的乖乖兔形象,與西方關係進入了蜜月期。

高層極具戰略眼光,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因此,軍隊一定要忍耐,要為改革開放服務;於是,軍費被大量壓縮,有限的資金大都用在發展經濟上,國內的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國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長期關注軍隊建設的讀者知道,整個90年代長長的十年時間,海軍發展步履及其緩慢,開建並拿得出手的也就3艘驅逐艦,包括2艘排水量4200噸級的052型驅逐艦,即112哈爾濱艦、113青島艦;1艘排水量6000餘噸的051C型驅逐艦167深圳艦。

其中,051C型167艦雖然採用依然是落後的蒸汽輪機動力,但在海軍發展史上卻意義重大,是海軍大型驅逐艦的開山之作,又在南海艦隊長期擔任艦隊旗艦。

進入新時期,海軍實現了戰略轉移,加上技術上的日積月累,特別是綜國力的強盛,目前,僅次於美國,而位居全球第二;所以有了更多的軍費來發展海軍,彌補改開以來軍隊長期忍耐讓位於經濟建設發展,導致海軍艦艇發展中大中型水面艦艇數量的嚴重不足。

以驅逐艦為例,國產第一代051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僅3600噸,艦上的裝備除了2座3聯裝的海鷹-1反艦導彈以外,艦炮、副炮、反潛火箭式深彈、軌導投擲水雷等,其技戰術性能都停留在二戰的水平上。

缺乏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直升機等,2艘052型和1艘051C型驅逐艦儘管有了防空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直升機等,但裝備的僅是海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不具備本艦和艦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因此,算是勉強解決了海軍有無防空導彈的問題。

從052C型/051C型驅逐艦開始,海軍解決了艦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但艦上的垂直髮射裝置,不具備共架發射能力,只能發射單一的遠程防空導;因此,只能說解決了海軍區域防空作戰能力,但艦載垂直髮射系統較之西方海軍還是明顯落後。

052D型/055型驅逐艦,採有了海軍標準的艦載垂直髮射裝置,其850毫米的直徑,7米或9米的發射井可供選擇,屬於目前全球最大尺寸的艦載垂直髮射裝置,對彈徑尺寸較小、射程50公里的中程防空導彈,具備“1坑4彈”佈置能力,提高了這兩型海軍新銳驅逐艦的導彈攜帶量和作戰水平。

其他,所有影響海軍發展的技術瓶頸,比如燃氣輪機、主動相控陣雷達、反隱形目標雷達、近程、中程、遠程防空導彈、反潛魚雷、10噸級反潛直升機、新型主被動聲吶等得到了解決,海軍水面艦艇發展進入爆發期。

4000噸級的054A型護衛艦就服役了30艘,1300/1400噸級的056/056A型護衛艦已服役下水海試60餘艘,將近7000噸級的052D型驅逐艦也已服役10餘艘,下水海試10艘,包括首艘055型萬噸大驅101南昌艦也已經服役於北海艦隊。

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遼寧號航母已服役並形成戰鬥力,國產首艘002型航母也即將成軍,年內海軍雙航母編隊可期;滿載排水量將近5萬噸的901型綜合補給艦965呼倫湖號也已成為遼寧號航母編隊的成員,彌補了海軍航母編隊缺乏大型綜合補給艦的短板。

綜上,海軍自進入新時期,發展速度尤為突出,開始強勢崛起,源自綜合國力的提升、貿易和能源通道的不斷延伸、海外利益的擴展等,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與國力相符合的海軍,來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同時承擔更國的國際責任,譬如常年派出艦隊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反海盜任務。

海軍造艦速度的提升,同時也是在彌補長期以來,海軍發展的欠賬,所以外界包括軍迷看來每年不斷有新艦下水,近年來,一年就下水一支噸位相當於法國海軍的艦隊。

其實,海軍發展歷史欠賬太多,需要提速造艦才能彌補,就這麼點艦下水,談不上什麼“下餃子”;二戰時期,美國在二年時間內,就下水了175艘滿載排水量3000餘噸的弗萊徹驅逐艦,那才叫“下餃子”。

美海軍伯克級防空驅逐艦就有65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也有26艘,我海軍才有多少艘防空驅逐艦,10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就有11條,想必這就是海軍實力的差距;所以軍迷千萬不要再提什麼海軍開始“下餃子”了,一副小孩未見過大人卵的模樣,就是見識不夠,眼界不夠開闊。


國平軍史


等咱有了錢,航母買兩條,跑一條,曬一條!如今?有錢~買艦!(庸俗一把,吐吐心中淤積之氣)

對於中國海軍,2019年甚至在未來5年之內都是一個大爆發的年代,因為每一年中國海軍都會服役和下水大批的新式戰艦,從航母、核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常規潛艇等應有盡有。這其中也有補充中國海軍歷史欠賬的原因:我們大批老式051驅逐艦、053護衛艦需要退役和換裝,這些艦艇已經和現代意義的海戰脫節,服役也沒有多大的用途。其次就是中國海軍戰略轉型成功,從黃海海軍,變為藍海海軍。之前大部分主力艦艇都是導彈艇、掃雷艇、護衛艦為主,現在要變為航母、驅逐艦、核潛艇為主。大艦的下水和服役,更是給中國海軍更新換代帶來了機會。

當下,中國海軍的新式艦艇包括了002型航母,055萬噸驅逐艦,052C/D導彈驅逐艦,054導彈護衛艦,056導彈護衛艦,093B導彈核潛艇,094A戰略核潛艇,039C常規潛艇,901型遠洋補給艦等主力艦艇。中國海軍每年至少要建造/下水/服役20-30艘大型戰艦。

其次,就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沒有經濟實力作為依靠,造這麼多軍艦也是不可能的,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同時中國還有百家大型造船廠以及千家配套製造廠的支援,再加上國家意志:一定要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多種因素上,中國海軍才能在近幾年徹底崛起,而這背後的投入絕不是百億、千億元就能完成的。中國海軍現在“下餃子”的情況,就是避免重蹈北洋艦隊無艦可用的後者。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我國海軍近年來發展及其迅猛,已經躋身世界上最強的兩個海軍行列,僅次於美國。從2003年只有2艘神盾艦,發展到現在一共有30艘神盾艦,從2003年一艘航母都沒有,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2艘6萬噸級航母,從2003年只有10艘053H3型護衛艦還算能用,到現在有了30艘054A護衛艦,這16年,我國海軍的發展創下了世界奇蹟。

是什麼導致了我國海軍如此迅猛的發展?海事先鋒看來,主要有3大原因。首先第一個原因是有需要。不論是歷史上哪一個軍事強國的崛起,都和需求有關。這些需求各不相同,比如英國海軍的崛起是因為英國廣大的殖民地需要保護,比如一戰德國海軍的崛起,是因為挑戰霸主英國,冷戰中蘇聯海軍的崛起,則是因為核戰略的發展,需要保障對美國的海上核打擊能力有效。

我國海軍的發展和崛起,主要原因則是因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有太多的海外利益需要去保護,比如說我們在其他國家的投資,比如說我們賴以生存的海上貿易生命線,比如說我國在其他國家建設的工程項目,尤其是港口設施。既然有了廣泛的利益,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海軍去保護,那麼這些財富轉瞬間就可能被複雜的國際局勢消滅掉,甚至被無緣由的摧毀。

其次,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國的海洋權益遭受了來自超級大國的挑戰。我國在黃海、東海、南海上都或多或少的和一些鄰國有海上的問題需要解決,但是超級大國就利用這個機會,以維護航行自由為藉口,在我國周邊海域挑起事端,動不動就派遣軍艦、航母來南海航行,更有甚者還會穿越一些敏感的海峽,這就從海上對我們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我們需要強大的海軍來應對壓力。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能力可以做到。這個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經濟上,我國財政收入達到了3萬億美元,每年的軍費為1200億美元,都達到了世界第二位,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去支撐大海軍的建設。再一個我國的技術也達到了要求,大海軍的建設離不開技術做保證,我國海軍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055、新型國產航母、新型核潛艇等先進艦艇的建設,都離不開技術作為支撐,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耐心的設計和發展自己的艦艇,這為我們發展大海軍提供了技術保障。


海事先鋒


中國海軍強勢崛起的因素可以說是特別多了,個人總結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站在政治方面的角度來看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發展的決策上基本都是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失誤的,雖然說社會也存在著很多陰暗面,但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還是比較和諧的,可以說是讓中國在這些年一直都是處在一個安定的狀態的,經濟也慢慢發展起來了,國富也就自然強兵。


第二點,中國人民族的歸屬感

從中國成立到現在,可以說在這幾十年湧現出特別多非常優秀的科學家的,基本上每個中國人對國家的歸屬感都是極強的,一個民族的的凝聚力可以說會給這個國家的發展帶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看起來不明顯,但確實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歸屬感和凝聚力,一個國家可以說是非常難發展的。

第三點,休養生息的策略

從二戰結束以後,世界格局發生很大變化,世界大多數地方基本上都是處於穩定狀態,有矛盾很少用戰爭來解決,局勢可以說是很穩定的,讓中國能夠平穩的發展,積極的發展經濟,科研,還有其他方方面面,雖然說是受到西方一定的封鎖,打壓等等,但中國的發展還是遏制不了的。

第四點,中國的核威懾

新中國成立以來,很快就開始研究核武器了,到核武器研究出來之後,國家的安全有了很大保障,中國在世界上話語權也開始變高,其他國家可以說是不可能隨便打壓中國了,可以說核武器的成功研製,讓中國能夠平穩發展起來,威懾老美也不敢輕易動手。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也開始變好了,整體國力自然而然提升,對海軍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些年海軍發展的特別快。



第五點,美國長期以來的威脅

可以這樣說,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美國一直都是對中國有想法的,其實不只是對中國有,對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想法,而中國發展的又那麼快,老美感覺對自己的霸主地位產生了影響,可以說是變著花樣給中國使絆子,政治,經濟軍事都是這樣。逼得中國不得不趕緊發展,可以說美國的威脅,對中國的發展起來一定幫助的。


最後一點就是,這是現代軍事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最初是陸軍,然後經濟,科技能力都滿足了,自然就要發展海軍和空軍了,有那個能力肯定要發展實力保護自己,所以海軍近些年發展的快是必須的,未來在經濟和科技能力滿足的情況下,發展太空戰艦都是有必要的。

新中國成立這麼多年,現在條件滿足了能夠建造航母、最新的095核潛艇、殲20、殲31還有最新的055大型驅逐艦,能夠批量生產,為什麼不批量生產呢?所以這十年來,中國軍事實力發展的比較快,未來中國海軍航母也會越來越多,實力將越來越強,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好自己。


問軍一杯酒


對於這個問題我分為兩大個方面來講

從經濟方面來講:

1.得益於中國近十多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並且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上,中國的發展很是傲人,這為中國海軍的發展提供了最大的動力。通過一個對比來說明,俄羅斯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得益於其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的軍事力量,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軍事力量的發展很是緩慢,因為俄羅斯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震盪,經濟壓力非常大,無法為軍隊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反觀美國,利用其強大的國防體系,在軍備上對其他國家都有隔代的優勢,這因為資金充足,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力量去研製!

2.得益於中國十幾年來工業的均衡發展,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均衡。還是拿俄羅斯來說,前一段時間,俄羅斯現在唯一的航母不是被砸了一個大洞嘛,並且俄羅斯還只有一艘用來維修航母的浮船塢,這個浮船塢還有問題,不得不到中國來維修,所以工業的均衡發展對海軍的發展影響也特別大,尤其是中國擁有多個高水平世界一流的造船廠,這極大的促進了海軍的發展!

3.近十幾年來,中國在全球各個地區的利益不斷增長,中國急需要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來確保中國的全球利益,這也是國家重視海軍發展的原因之一。

從海軍的現狀來說:

1.原有很多的艦艇都接近設計壽命或已經超期服役,急需予以更新;

2.就是補短板,對海軍急需但又缺乏的裝備型號進行補充;

3.需要統一艦艇型號,用統一的、先進的艦艇平臺替換雜亂的各型平臺,達到綜合作戰的需求;

這都是海軍被動需要快速發展的原因。

其次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國近代所受的苦難就是從海上來的,沒有一個強大的海防,中國就無法重新屹立於世界。





絮恆


近十年來我國海軍高速發展,肯定是因為有錢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談何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軍工科研方面可以持續大量的投入,經過幾十年的積累,近十來年我國軍事裝備領域迎來了全面開花結果的喜人景象。

另一方面,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工業取得了大規模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工廠。201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突破30萬億約4.5萬億美元,處於全球第一的位置。造船業早就取代韓國多年世界第一,全國上下建立起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為海軍裝備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得益於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海軍艦艇迎來了“下餃子”的盛況,一大批先進戰艦被批量建造出來,先後服役於人民海軍。如056系列輕型護衛艦下水服役了近60艘,054護衛艦系列、052C/D中華神盾系列也建造了幾十艘,055萬噸大驅媒體報道一開工就是8艘的規模,國產首艘航母也已經下水等待服役,加上其他輔助艦艇,有人統計我國在建艦艇規模等於一中等強度的國家海軍艦隊規模,這些都離不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


名小明


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從2010年前後開始,我國的軍事力量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式裝備,各種高科技含量的技術全部應用到軍事領域,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遼寧艦的入役,殲15艦載機的成功起飛,殲20第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的出現,東風家族又新添了一系列成員等等。一系列的新式裝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讓人們看的眼花繚亂的同時,又不得不感慨,我國現在的軍事技術發展的真是快啊。現在為止,我國艦艇的總噸位達到了145萬噸。來看看05年之前我國拿得出手的裝備幾乎寥寥無幾。我國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寥寥幾艘神盾艦和053型護衛艦。再看看如今,新型航母即將入役,裝配有核動力和電磁彈射起飛裝置的新式航母正在建造,055大型驅逐艦正在海洋裡乘風破浪。

那麼為什麼我國會取得如此突飛猛進的進展呢?沐風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有需求才會有動力。任何一件東西的出現,都是因為有需要他的需求。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華人民素來以德服人,但是有一些強權主義和霸權主義,他們始終認為用拳頭來說話。所以為了保持我國的原有國際地位,也為了在以後能使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的更高,所以我們就必須有相應的實力來捍衛我們這一個地位。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全球化,我國也成為了世界前幾的出口國和進口國,在這個時代,海洋領土更加寶貴,雖然說我國陸軍的戰鬥力在全世界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我國的海軍戰鬥力量,卻便不像我國陸軍那樣突出。不說比得過美國和這些歐美海洋強國,甚至還不能足以震懾我國周圍的一些小國家,導致他們蠢蠢欲動,一點一點的損害我國的領海主權。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國就有了對增強海洋力量和海軍力量的需求。

二、歷史的積累,科技的沉澱,厚積而薄發。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要攬瓷器活。想要做好某一件事,就需要有足夠的準備。我國能有如此的突飛猛進的進展,完全離不開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們的積累,正是他們給我們積累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和工業能力,才使得我國海軍有了這次噴井式的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