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在唐代中晚期,由于唐玄宗藩镇制度的建立,藩镇成为了终唐一世都无法绕开的问题。而藩镇就像你的渣女女朋友一样,由于不想变回单身狗,讨厌又无法抛弃。藩镇可以为大唐戍守边疆,藩镇也可以维持地方的稳定,在唐代后期,藩镇的互相制衡更是维系了唐朝的国祚。

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但是,藩镇也是唐朝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藩镇过于强大,也是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后期的藩镇割据,也使得唐朝的权威尽失,最后走向灭亡。那藩镇这个跪着也要过下去的女朋友,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又不能放手的呢?

藩镇的起源

说起藩镇的起源还得从唐朝“贞观之治”说起。唐朝初期主要实行的为府兵制。所谓府兵制就是,农民战时为兵,而平时为农。这样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大规模供养军队,尤其是平时不需要的预备队。府兵是府兵制的基础,府兵平时归折冲府进行训练,而折冲府是划定在府兵范围内的。这套制度是从西魏,也就是后来的北周宇文泰创立的制度。这套制度在唐代发展到了高峰,在唐高宗时期,府兵制大发神威,消灭高句丽,平定西域,重创吐蕃。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府兵制慢慢走向了崩溃。这里面就牵扯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均田制的崩溃。

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魏孝文帝发明的。孝文帝全面汉化肯定听说过,这个均田制也是他颁布的。均田制主要就是由于北魏时期,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以及北魏初期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作为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没有田税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均田制就颁布了。其内容就是政府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授予农民,然后农民给国家当“佃农”。为了让人民稳定,又有了“永业田”。就是这部分田产可以继承,剩下的国家按照每户实际人口再授予田地。

制度是好的,但是,要看看是不是适应时代。在南北朝以及隋唐之际当然没问题,长期战乱限制了人口的大规模增长。人口少,就好管理。

就像现在也是一样,如果你是班长,你们班有多少人,哪个人的作业交了没有你一清二楚。但是,如果你是校长,估计学校有多少人你都记不清了,你哪里知道谁没有交作业,或者哪个班长隐瞒了实际应该交的作业数。

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国家也是一样的,到了唐高宗后期,由于国家稳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口持续增长,管理起来就相对来说复杂的多了。因为均田制是要建立在人口核查无误的基础上的。而且,由于那些个“土豪劣绅”是不需要承担徭役与交税的,而由于种种原因,土地兼并这个伴随中国几千年的问题使得大量农民变成了地主家的“佃农”。而需要作为兵源的府兵也就大量的减少,所以在玄宗时期张说就改府兵为募兵。这个募兵就比较好理解了,招募士兵制度将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藩镇就随着募兵制也就营运而生。因为募兵是要花钱而且要供养的,所以本着“钱花在刀刃上”的原则,募兵制下的士兵都是大量派往边疆作战。而长期在边疆作战,就导致原来征战时候前往边疆,没有战争时候就回家务农是不大可能了。所以,为了方便管理也提高效率唐玄宗就设置了藩镇。在唐玄宗时期,主要就是边疆“十藩镇”。

由于唐朝是个十分“尚武”的朝代,在边疆立功回中央任高官一直都是唐朝的惯例。所以,唐朝时期一直不停的扩张。不停扩张就要不断的增加兵力,而不断增加兵力就要不断的募兵。所以,到了天宝年间十大藩镇已经相当庞大,并且由于唐玄宗过度的信任节度使,所以开始设立的采访使即管理后勤经济的职务大多由节度使兼任。这样,慢慢的藩镇就变成了独立王国。在“安史之乱”以前,虽然藩镇已经慢慢演变成独立王国,但是形式上还是听命于中央。

安史之乱后藩镇的普遍化设置和基本形成

“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晚年的昏庸以及任用没有能力又奸佞的杨国忠有一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藩镇势力的过于庞大且没有制约。藩镇兵力接近50万而中原各地兵力及其单薄。而“安史之乱”的最大问题就是尽快平定。随着唐玄宗错过平叛的最佳时期,以及长安被攻破,安史之乱将不可避免变成一场持久战。灵武登基后的肃宗皇帝,只能选择饮鸩止渴的方式,那就是以藩镇击败藩镇。因为平叛大军不可避免的要在内地长期驻扎,所以只得便宜行事,让节度使兼管州县。

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通典》记载就是:“采访理州县,防御理军事。”而随后废除了采访使,全部由节度使管理。这样,藩镇的雏形算是形成。但是,这只是当时的一个权宜之计。但是随着“安史之乱”形式上的平定,即河北三镇:幽州、成德、魏博的投降以及河北镇兵南下建立的淄青和淮西藩镇的建立,藩镇局面初步形成。这个时候,由于国家长期的战乱以及中央无力完全铲除叛乱藩镇,所以就只好与藩镇妥协,只要顺从中央不继续“闹事”,就暂时不予追究。

可是,原本准备秋后算账的中央却再也没有机会铲除藩镇,这也是当时唐代宗没有想到的。后来,为了保住中国经济命脉漕运的畅通,所以又在中原设立了藩镇。不仅如此,由于北方连年的战乱,东南一带成为当时大唐的财赋重地。所以,又在南方设立藩镇。在安史之乱中,由于大量西北边军内调,西域被吐蕃吞并。为了保证长安的安全,在京西北也设立了大量的藩镇。当然,唐朝中央也不是偏执狂,设立藩镇也是有一定数目的,藩镇的数目一直维持在49个。《资治通鉴》中就说:

“诸州之兵,皆有常数。”

藩镇制度恶化,尾大不掉灭亡唐朝

在唐宪宗时期,由于“小太宗”的一系列激烈的削藩政策,自明相裴度派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后,藩镇基本被遏制,如果不是唐宪宗早死以及晚年的怠政。再加上宋朝的制度唐朝不可能穿越过去,所以藩镇削弱但是又不得不保留。但是,随着穆宗时期对于裁撤士卒的安置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大量士卒又回到了藩镇手上,至此藩镇局面又回到了宪宗前的状态。

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不过,由于宪宗的大力整治藩镇,所以此时的藩镇大多都是小藩镇,很多时候主要矛盾都是内部“下克上”问题,并不是与中央的矛盾。所以,大体还算相安无事。可是,无论哪个王朝总会出现个积极奇葩的皇帝。唐僖宗就是这么个皇帝,按说此时的大唐主要能控制的武力就是神策军了,但是唐僖宗竟然把神策军变成了废物。虽然,这个锅可以给宦官,但是宦官是依附于中央的,他也不想唐朝灭亡。宦官是外行,那皇帝也不想管,那就该到唐朝灭亡的时候了。

黄巢起义给了藩镇一个契机。由于为了平叛,靠中央肯定是不太可能了,所以主要就是靠藩镇的力量。可是藩镇都是白眼狼的,肯定只能“自扫门前雪”,谁也不会出力来真正平叛。而黄巢也是捡软柿子捏。所以,最后的情况就是小藩镇不是被起义军消灭就是投靠大藩镇。然后,大藩镇靠着镇压起义军的机会大肆扩张领土。这个情况我们似曾相识?对,就是中国古代一直在上演的。比如:东汉末年、元末、明末、清末上演的次数相当多。

唐朝是怎么不计后果的“撩到”藩镇,又不能放手的?

最后随着黄巢攻占长安,神策军被彻底消灭,中央军事力量彻底丧失,那制约这些藩镇的力量变成了互相制约没有外力。然而,又由于小藩镇已经都合并成了大藩镇,所以,互相之间征地盘的事情就只能上演了。

南方由于藩镇力量小,先天不足,又由于经战乱破坏小,所以藩镇大多保境安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所以,就发展成了“十国”。北方由于受到战乱波及大,再加上有朱温和李克用这么两个强悍的人物,在华北平原上面互相混战最后统一。所以,朱温杀了哀帝后就成了“五代”。


  • 《旧唐书》
  • 《资治通鉴》
  • 《通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