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收播新機械|藤和葉碎變基肥入地,無須人工刨甘薯出土

耕種收播新機械|藤和葉碎變基肥入地,無須人工刨甘薯出土

上圖:正在作業的甘薯殺秧機。

下圖:收穫機作業後再進行機械分級撿拾。

耕种收播新机械|藤和叶碎变基肥入地,无须人工刨甘薯出土

在昌樂縣,呂來祥是數得著的甘薯“種植達人”,早在三年前,他就在自己經營的300多畝甘薯田裡使用機械殺秧。“現在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省時省力更省錢。”

呂來祥的種植基地位於昌樂縣鄌郚鎮泊莊村雨羅山腳下。該地區因沙壤土、山泉水、晝夜溫差大等條件,所產甘薯果型好、沙瓤狀。十年前,正是看中了這裡良好的地理位置,呂來祥從濟南迴到了老家,承包土地種甘薯,併成立了雨羅山彩色地瓜合作社。

搞甘薯種植這些年,呂來祥的人工成本壓力不小:“去年一個工一天80塊錢,今年漲到120元了。”甘薯生產用工多:翻地、起壟、扦插、管理、割藤、挖甘薯等一整套工序費時費力,呂來祥想破解這一難題。2018年,雨羅山彩色地瓜合作社與濰坊市農機推廣站合作,承擔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濰坊試驗站技術推廣任務。在市縣兩級農業部門的幫助指導下,呂來祥陸續引進了拖拉機、旋耕機、起壟機等設備,並於去年購置了甘薯分級機和甘薯播種機、收穫機,實現了甘薯生產全程機械化。

“收穫前先機械化殺秧,把甘薯藤和葉子切碎,收穫機把甘薯挖出來的同時,把切碎的藤蔓埋進土裡,成為綠色基肥。”在地頭,呂來祥指著正在作業的設備說。

說起機械化生產的好處,呂來祥說,過去每年在人工費上需要支出15萬元左右,如今只需支出不到5萬元,而且效率明顯提高。就拿收穫來說,一條寬近0.8米,長約100米的甘薯壟,人工刨土需要半天時間,用機械化收穫,則僅需幾分鐘。“去年合作社第一次用播種機進行扦插作業,一天就播種了50畝甘薯苗,效率是人工播種的10倍還要多。”

目前,合作社得益於全程機械化種收,面積已由原來百餘畝擴大到600多畝,帶動周邊地區種植甘薯3600畝。今年10月初,全省甘薯新品種新技術現場會在合作社召開,全省400多位專家以及甘薯種植大戶來此觀摩培訓。

據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軍清介紹,近年來,昌樂農業部門幫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成長,重點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下一步,我們還將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關補助政策,積極引導農民向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的甘薯種植方向發展。”

對於昌樂縣農業農村局這一做法,省農業農村廳農技推廣總站站長高瑞傑給予了肯定,“甘薯全程機械化還處於試驗推廣階段,昌樂縣這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值得推廣。”

農村大眾報記者 張超

>>名詞解釋:

甘薯

俗稱地瓜,又名紅薯、甜薯、番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