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元风水师:一座建于明代的广州赤岗塔

广州赤岗塔:一座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风水塔

广州赤岗塔是广州市现存的古塔之一,是一座风水塔。如果你对风水学感兴趣,那么就一定要前往参观一番了。作为一个深度游爱好者,小编对广州的古塔非常感兴趣,下面就让小编给您介绍一下广州赤岗塔的风景和历史吧。

罗桂元风水师:一座建于明代的广州赤岗塔

广州海珠区赤岗塔结构特点:

此塔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约50余米。首层直径12.5、壁厚3.8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内存“神前拜台”花岗石板一块,北门塔壁曾被拆去大片青砖,民国时期用红砖修复,并于修复处嵌0.36x0.27米花岗石碑一块,上刻番禺县政府禁盗塔砖告示。西门有梯级上2层(暗层)塔心室。梯级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至顶层,现木楼板已圮,不可登。塔每级设神龛。塔基座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5.5、高1米,红砂岩垒砌,基面原为灰色斑岩铺砌,东边在后来修复时以花岗石补铺。3面开门处有石阶至基面。塔基八角均镶有16、17世纪西方人形像的托塔力士,神态生动,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也是研究明代石雕与广州海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资料。塔下岗土岩石皆呈红色,地名赤岗,海拔20至30米,四周原处珠江河水中,后被淤填为农田和鱼塘,明、清时忆形成村落。

广州海珠区赤岗塔建筑特点:

广州赤岗塔的建筑形格与“海鳌塔”大同小异;两塔均是八角形,内部均是17层高,而且底层均有西洋人形象的“力士”承托;可见这两塔关系密切。琶洲的“海鳌塔”至今仍能拾级而上,大可登临纵目。但可惜“赤岗塔”年久失修,重门深锁而只得从外望塔兴叹。珠江河畔,赤岗塔以其沧桑、雄峻的风姿,成为羊城八景之一。然而,因建筑老化,塔身严重倾斜,广州市有关部门将斥资百万元抢救、复修将倒塌的赤岗塔。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赤岗塔,坐落在广州市赤岗一红砂山岗上。该塔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27),为八角形楼阁式青砖塔,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约50米。梯级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至顶层。塔基八角镶有16、17世纪西方人形象的托塔力士,神态生动,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也是研究明代对外交往的实物资料。

罗桂元风水师:一座建于明代的广州赤岗塔

广州海珠区赤岗塔建筑风格:

明代,岭南建筑一般仍沿袭传统手法,又具简洁明快的地方特色。赤岗塔、琶洲塔风格都相近,保留了明代晚期楼阁式砖塔的特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直指王命倡建。工程未半,因经费告绌而停顿。天启年间(1621~1627)由尚书李待问续建而成。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伍崇曜、潘仕成捐资重修。塔为平面八角形,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内有刻“神前拜台”花岗岩石板一块。西门有梯级上二层暗层,为穿心壁绕平座,每级设置神龛,塔身涂刷白色灰浆,转角涂刷朱红色倚柱,柱头涂刷朱红色额枋,额枋上出跳六层菱角牙砖叠涩出檐,二层以上各出腰檐,各腰檐上出跳四层菱形牙砖叠涩出平台。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塔刹不存,上盖两铁铸复盆,一复盆上铸有:“钦加布政使衔在籍即选道番禺潘仕成即选内部正郎南海伍崇曜重修大清道光廿四年岁次甲辰季春吉日济和炉造”等字。塔基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5。5米、高1米,红砂岩石砌筑,基面原为灰色砂岩铺砌,东面部分用花岗岩石补铺。首层塔门处石阶级至基面,塔基角均有西方人形象的托塔力士,神态生动。塔身北面嵌一0。36米0。27米花岗岩石碑一块,上刻民国年间番禺县政府禁盗塔砖告示。该塔于198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赤岗塔以前位于江边,而且还保持着古旧的样子,现在自从这边的公园建起来后,广州赤岗塔也被修葺一新了,在广州赤岗塔的附近,这里也算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好久以前还可以广州赤岗塔,现在自然是不可以了,晚上亮了灯后也挺漂亮的,和广州塔相互辉映吧,令广州的夜景更美丽了。

罗桂元风水师:一座建于明代的广州赤岗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