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後上蘭山


作者 馬忠

國慶70週年長假,閒著也是閒著,家人們一合計,上蘭山吧,觀蘭州市全貌。

三十年後上蘭山

蘭山,我是三十年前上大學時上去過,畢業後到外地就業,後來又輾轉調到蘭州,蘭山下居住十年了也沒上去過山頂。下個決心真不容易。這次是想上去看看蘭州市到底變成啥樣了。

車沿著伏龍坪那條上山車道蜿蜒而上,容易倒是容易,就是比以前從山下直接爬上去遠多了。

隨著高度的上升,蘭州市的市容逐漸顯露,城市確實變得美了。不過這蘭山也不是以前概念裡那種純粹的山,快到山頂的地方沿途好多房子,人工改變的景觀越來越多。以前可不是這樣,山上基本沒有什麼房子,也沒有高大的樹,從山上哪個點看市區都是一覽無餘。

我們在蘭山東邊的山上種樹,中午就著自帶的涼開水吃乾糧,山上幹一整天活。一個班的學生,嘻嘻哈哈,又唱又說,相當於在枯燥的學習期放風,辛勞並快樂著。

從山上望市區,一圈城市被農村圍護著,東頭五里鋪以東是農田,靠南還有東崗機場(好像只是用來起降的,大大的空曠場地沒見有飛機),還有大煙囪整天冒濃煙的蘭鋼廠。北面雁灘公園以北也是農民的果園,我們還經常到果園裡買果子吃,比市場上便宜。就是東方紅廣場,也沒有那麼多硬化,除了專門修的人行步道,其餘都是原始的土地,長著高大的槐樹和一些灌木,也有些花,晚上人們就在樹下的長凳上消遣,地下超市那是後來的事。

從山上往下看,滿目是平房四合院。樓房不多,而且很矮,一般是五六層到七八層,聽說七層以上要裝電梯,所以七層以下的多。從山上看到城市裡最高的就是工廠的煙囪和自來水的水塔。許多煙囪冒著黑色的煙,很嗆人。當時覺得這就是城市的特色和象徵。

三十年後上蘭山

轉眼三十年過去了。如今蘭山頂已經發展成有名的旅遊景點,山上好多旅遊接待的地方,再看不到純粹的山坡和草皮。沒有房子、道路及停車場的地方有高大的樹木,樹已成林,感覺是森林公園,人被掩在樹林裡,除非到三臺閣下專門預留的觀景點,你就看不到市區。當然,觀景點設計得相當人性,在那裡隨便一站,就能看到市區全貌。令人震憾的是,蘭州市竟然把黃河盆地塞得滿滿地,農田早就不見蹤影了,那個空曠的機場也已經高樓林立,城市的樓房在河谷平地上塞不下,翻卷上去佔領了北邊低矮的山丘,東北邊山上的碧桂園、北塔山後的九洲、還有南邊繞過蘭山順山谷延伸上去的阿幹,都把城市拉扯著往外延展。

市區好多高樓,感覺就像是石林,而最高的樓房已經六七十層了。由於技術的發展,樓房造型各異,風格多樣,色彩豐富,看著賞心悅目。最為主要的是,從山上再看不到一個煙囪、一處水塔,看不到一絲冒煙的地方,乾淨而清新,感覺就是個宜居的地方。黃河穿城而過,留下無數氤氳的溼氣,在城市上空忽濃忽淡的飄蕩,給人一種溫馨的感受。尤其在我們上山時剛下過雨,山上溼潤的空氣更給人增添了愉悅的感覺。

發展真快,我們的城市真好!

三十年後上蘭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