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土一塊石碑,碑文內容令人不解:武松打虎真不可能?

1956年,福建出土一塊石碑,上面記載的內容令人膽寒:元末明初,因為戰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老虎成群結隊出沒,等到明朝建立之後,老虎為患一方,讓百姓不堪其苦。即便組織人手圍剿老虎,效果依然不理想,最後竟然導致了下面這一幕。

萬民緣是死亡,轉徙相續,戶口耗,田野荒。北山虎食人,傷數百人,山中數月絕人跡。

這一記載不免讓人疑惑,鄉民組織圍剿老虎時,至少擁有不少武器,如此還落得這麼悽慘下場,那麼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難道真的不可能,真是施耐庵徹底虛構的一個傳奇?

福建出土一塊石碑,碑文內容令人不解:武松打虎真不可能?

要探究此事,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施耐庵的“武松打虎”原型。

作為演義小說中的傳奇人物,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是“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在景陽岡上,武松竟然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

藝術源於生活,往往會有生活原型,武松打虎的原型主要有兩個。

一,正史上的武松,本是一宋朝義士,河北邢臺清河縣人,為人武藝高強。後來,杭州知府蔡鋆(蔡京之子)殃民,百姓怨聲載道,被稱為“蔡虎”,武松為民除害,將蔡鋆刺殺,最終武松被捕死於獄中。杭州百姓為感其為當地除一“虎”,為其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二,施耐奄表弟卞元亨,元末張士誠部下,“膂力過人,能舉千斤”。當時,伍佑場(海鹽產場,位於江蘇鹽城市南)草地有虎,卞元亨徒手獨往,以腳蹴虎頜,使虎立斃。卞元亨是踢死一隻老虎,但這樣說不夠豐滿,於是施耐奄改為武松鐵拳打死老虎。

福建出土一塊石碑,碑文內容令人不解:武松打虎真不可能?

考慮到施耐庵就活動在江浙一帶,因此不難猜想,施耐庵綜合了正史上的宋朝義士武松,和表弟卞元亨打虎事蹟,從而創作出武松打虎故事。

更為重要的是,從武松打虎原型來看,人力可以勝虎。當然,關於卞元亨踢死老虎的記載,這就不清楚是傳聞還是真實事蹟了。不過從史料來看,卞元亨踢死老虎未必不可能。

《逸周書》: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史記·李將軍列傳》: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太平廣記》:潯陽有一獵人,常取虎為業,於徑施弩弓焉。

可見,只要工具得當,人力完全可以勝虎,如果卞元亨是一個千古奇才,個人力大無比,還真可能一腳踢死老虎。因此,真正的打虎,並沒有福建石碑上記載的那麼難。

福建出土一塊石碑,碑文內容令人不解:武松打虎真不可能?

到了元明清時期,由於人口膨脹,人虎爭地的情況更為普遍,導致人虎大戰的記錄也多了起來。

《元史·烈女傳·胡烈婦》中記載,胡姓烈婦與丈夫劉平回家途中遭遇老虎,劉平被老虎抓去,胡姓烈婦“取刀殺虎,虎死,扶平還至季陽城求醫”,最後胡烈婦“以傷卒”。

《錢塘縣誌》中記載,1485年明朝時期,老虎跑到居民家中傷人,最終“喚獵戶二十餘人,擒之無策,後以石灰灌入袋內,上瓦揭開,放日光,虎仰視,以灰迷其目,次以堅利長槍刺其口,始獲送官。”

《羅源縣誌》中記載,“康熙四十七年春群虎夜夜入市,三月,遊擊陳騰龍督兵民捕之,前後殺獲六虎,患遂息。”

如此打虎記載還有很多,固然有老虎為禍一方,但像福建石碑中記載的慘況,還真是罕見。

福建出土一塊石碑,碑文內容令人不解:武松打虎真不可能?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醫學的發展,老虎的藥用價值被髮掘,這進一步刺激古人打虎熱情。

《備急千金要方·肝藏》:(虎骨)治肝虛寒勞損,口苦,關節骨疼痛,筋攣縮煩悶。

上文《太平廣記》中提到的打虎獵人,“常取虎為業”,可能就是賣給藥店。就數千年中國歷史而言,像這樣的獵人怎麼可能少?而且,這種常年打虎的獵人,自然會有一套對付老虎的辦法。因此,個人打虎,完全有可能。

福建出土一塊石碑,碑文內容令人不解:武松打虎真不可能?

福建石碑記載的內容,應該不會作假,而各種史料記載,也不會全然虛構,既然如此福建石碑記載的打虎為何如此失敗?其實很簡單:一是老虎太多,成群結隊;二是對付老虎方法不得當,或打虎之人不夠英勇。

因此,通過福建石碑中的慘狀,並不能否定“武松打虎”存在的可能性。當然,武松是赤手空拳打虎,現實生活中或許極為罕見,但單人或三五人使用弓箭等打死老虎,幾乎是100%的存在。

另外,現代不少記載證明,人在危險之際,往往能爆發出潛能,所以單人遇見老虎時,未必不能瞬間小宇宙爆發,從而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