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小学老师,学校允许挑年级,你愿意教一二年级,还是三四年级,或者五六年级?

tb雅


今天是国庆节,祝今日头条友友节日快乐!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好回答。我首选五六年级,其次选三四年级,最后才是一二年级。

实事求是,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汉语拼音以前没学,61年初中毕业,79年进村小当代课教师。我的汉语拼音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学会的。

我教书几十年,79年进村小就教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那时还没改六年制呢。几乎长期教小学毕业班语文。记忆中,只教过一次二年级数学,一次四年级数学,一次五年级数学。

我比较擅长教中高年级的语文,临退休时,还在教小学毕业班语文。我数学比较差,初中毕业回乡后务农18年,务农期间还可以看看书,语文知识还有点巩固,而数学上是一点不沾。造成了严重偏科,所以,我只能选择教中高年级语文。

现在的小学,安排老师跟班上大循环的多,小循环的少。大循环有大循环的好处,小循环也有它的优点。让一些老师长期教低年级,教高年级,他们对教材相当熟悉,教学方法熟练。甚至于连每年的统考试题题型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好处多多。

当然,老师大循环,跟班上,对本班的学生是非常的了解,有利于教学上的补缺补差。而小循环,接触的班级学生,要有一两个星期的熟悉了解过程。这是小循环的弱点。而大循环呢,一个班级的学生,是长期是一个老师在教他们,学生会有一种厌倦感。采用小循环教学,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这也是事实。


笨笨潮爷1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要是允许我挑选班级我首选二年级。不选一年级,其他年级都可以选。

一、我为啥不选一年级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一般是六周岁或者是六周岁半。他们的年龄小,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非常好动,上课时随便说话的习惯非常严重。一年级的教师首先要注意训练学生上课要保持安静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事举手,不能叽叽喳喳的随便说话,否则课堂纪律无法维持,课也就无法进行下去。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坐姿,正确的书写姿势等等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教师要有很大的耐心,没有耐心,你无法带好一年级的。一年级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二年级就不可能带好。因为一年级的基础就没打好,其他年级再立规矩就很难了。

我是一名男教师,我自我感觉我的耐心度还有所欠缺,所以我不想接手一年级。再说,我的年龄也不适合带一年级,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已经是爷爷辈分了,孩子们不可能喜欢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师的。他们喜欢的应该是有耐心,妈妈型的老师。

二、我为啥首选二年级了

俗话说“要想舒服找二四”,意思是教师要带班级就带二年级或四年级。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可以在不用老是强调课堂纪律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做完了作业也会养成检查的习惯,自己的事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二年级的教师操心远远少于一年级。孩子们变得有序、文明、懂事,所以我最佳的方案就是选择二年级了。

三、为啥中高年级都可以选

我从教26年了,所带的班级大部分是中高年级,并且连续带小学的毕业班级。

中高年级的孩子,思维更加活跃,求知的欲望更强,对很多事物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严慈有加,宽柔相济,有时还要耍点小聪明 ,要不他们还真不听你那一套。尤其是六年级的孩子面临毕业,必须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否则他们就会惹出很多事。

四、教师最重要的是责任心

责任重于泰山,小学的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更少,属于弱势群体。对小学老师来说,保证孩子的安全是首要任务。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形成安全技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教师要安心从教,不浮躁,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责任心最重要。教师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守住教育的净土,使孩子们变得纯洁可爱。

我是小老师的闲言碎语,专注教育方面的交流探讨。


小老师的闲言碎语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教了十来年的高年级语文,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其实,每个学段各有特点,各有优劣。

首先低学段孩子天真活泼,奶声奶气,让教师感到年轻精神。看到低年级的孩子们烦恼减少许多,尤其是掉了牙新牙还没长出来,说话透风,口齿不清,很是可爱。教低年级的教师总是脸上挂着笑容,每天很开心的样子,受孩子们感染了。但平时班级管理事务太多,什么事情都得自己亲手去做,孩子年龄太小,什么都不懂,行为习惯一点一点去教去训练,很累。



其次中学段孩子正是习惯形成期,由低学段到高学段的过渡期。比低年级孩子懂事了,管理起来不再那么费劲了,但是这个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动。替其他教师带过一段三四年级,学生特别爱动,小动作比较多,需要教师不断维持课堂秩序。下课,尤其是男孩子会撒欢似的到处跑,会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架了。低年级的孩子们很听话,老师不让干啥坚决不干,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三四年级孩子有了一些自己主见,一些同学之间的拉帮结派有了小苗头,教师就得动脑筋。

知识方面,学生开始接触作文,一二年级是写话训练,三四年级开始由句到篇训练,识字量增大,课文篇幅增加,内容较多,教师备课就得下番功夫了。


最后高学段孩子比较安静,有了一定的学习意识,自觉性比较强。在班级管理上教师非常轻松,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把重点放在备课和训练上,再也不用孩子的调皮爱动烦心了。学生比较懂事,让老师省心,什么事不用老师再苦口婆心地说教。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课堂上经常擦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互相辩论,课堂很有意思。

高学段孩子大了,性格稳重了,许多事情拿不出脸,知道害羞,总怕丢人,不再像低年级孩子那样,小手举得高高直喊,老师叫我,老师叫我。高学段课堂比低学段课堂少了些热情活跃。


如果学校能给我自主选择的机会,我愿意去低年级挑战,喜欢看低年级小朋友的灿烂天真的笑脸。


小学教学采菱儿


我最喜欢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

我们学校原来一直是一到三年级,四至六年级两循环,我基本上是从四年级带到六年级。可能是因为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一般吧,半路接其他年段,总感觉不是那么顺心顺手。

因为不同的年级由不同的老师带,有些老师对其他年级的教材不是很熟悉,各个年级之间的知识衔接也不是很了解,多少会有一些知识缺漏。

而且学生到了四年级,有些不学习的孩子基础非常差。差到数学连二十以内加减法都还不会,乘法口诀不会。语文拼音基本不会,写出的字缺胳膊少腿,没有几个字写清楚的。

而且这些孩子有了厌学情绪,学习习惯又不好,要把他们的成绩拉上去,难度非常大。到了六年级,教学成绩总是不够理想。

后来教材改革的第一年,其他老师都害怕上新教材,我就申请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

虽然一年级什么都不会,学习纪律卫生手把手的教了一个多月,包括每天陪孩子教他们扫地。累了两个月左右,各方面基本上走上正轨。

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我重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第二学期重点抓差生。然后的几年工作就轻松多了,六年级毕业成绩让我相当满意,比起以前半路接手的好太多了。

后来我还带了一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两届的学生学习习惯和成绩是多年教学生涯当中最好的,特别让我满意的是没有那种厌学的学生。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碰到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他会郁闷六年。碰到老师水平不高,学生运气不好,好在学生碰到我算学生们运气好。

如果单让我选一个年级,我选二年级。

因为当过老师的都知道二年级最好教,不像一年级什么都不懂,事事要亲力亲为。有什么知识缺漏,基础差也很容易补上去;学习习惯、纪律不好,还能慢慢纠正。

还有二年级的知识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拿高分,差的孩子也可以考到80分左右,教学成绩会比较漂亮。

到了三年级以后,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难度加大,基础差的孩子成绩就会掉下来,不及格的就会频繁出现了。

但是学校一般会根据各个老师的特点统筹安排,由老师自己选的可能性比较少。


肖潇傻洒2018


我们学校实行的是大循环,就是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如果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的顺序是五六年级、三四年级,一二年级。

我为什么这么选择呢?

一、不同的年级,班主任的课节是不同的。

在我们学校,班主任都教语数两科,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每天需要上五节课,只有两节课闲课,工作量特别大,非常辛苦。三到六年级,科任课大量增加,每天能有三四节的闲课,明显轻松了很多。



二、年级越高,孩子的做事能力越强。

现在的学校,除了学习,还有大量的活动,办小报,写观后感,参加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参加各种答题……每一个活动,都要求上交相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对这样的活动,低年级只能请家长进行协助,老师辅导起来也特别费力。五六年级的孩子,对这样的活动已经特别熟悉,他们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找资料,自己完成,老师只需要把把关就可以了!

低年级的孩子不会干活,尤其一二年级,班主任每天都得带着孩子扫除,干活特别慢。到了高年级,这些事已经不用老师操心,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的很好。



三、年级越高,越容易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

一二年级的孩子,非常天真可爱,他们虽然也犯错误,但都是无意识的,不会故意气老师。

三四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开始不听话了,有一些孩子开始和老师对着干,这时候的班级管理最费劲,需要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懂事了,他们对老师有了更多的情感需求,有许多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疑惑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这时的孩子特别重感情,只要老师多关心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事情的利弊,孩子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做法是为了他们好,师生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所以,如果让我自主选择,我一定会选高年级。


漫步在微风中


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不管教哪个年级都是愿意的,真正好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来调整自己,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自己。

我自己之前一直在中高年级教学,直到几年前突然被调到一年级。

刚去一年级真的不适应呀,孩子坐不住,需要哄,动作慢,不会讲。而我的性子又比较急。所以刚开始上课时感觉很抓狂,一节课觉得自己根本没讲什么,就在维护纪律了。

几天下来,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一年级。班级感觉也乱糟糟的。

没有办法就跟同组的长带一年级的老师多请教。向她们学习哄孩子的技巧。渐渐地,也适应了教一年级的情况。

第一年级孩子热情,和老师真的很容易成为好朋友,而且孩子单纯,给点奖励就很高兴,夸夸就能高兴很久。这都是高年级孩子不具备的,虽然很稚嫩,但是他们也在努力学习管理好自己。

同时低年级改作业真是舒服,作业量少,除了上课费嘴些,放学也早。

所以我觉得,真正优秀的老师是无论去哪个年级都能很好适应,并努力带好学生。


你不懂得孩子


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不用冠冕堂皇地应付领导和家长,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肯定会有一个自己很乐意选的年级。

刚带完六年级的我,急切地想带一年级,因为六年级最后一学年接的别人的班,学生各种不配合,磨合了一整个学期,大部分学生被我用魅力征服,但有几个同学,无论你怎么做,依然内心坚定地不理你。所谓的后娘难当,就是如此。

这学期如愿以偿接的一年级新班,各种焦头烂额。首先一年级孩子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上课只顾得管纪律了。而且孩子们自理能力差,三天两头忙于学校各个角落帮孩子找东西,跳绳落操场了,铅笔不见了,文具袋在进校门到教室这段距离内不见了,水杯不知道放哪了,雨伞和别人拿错了……一般一节课有半节课在处理这样的事情。还有黑板报、文化墙、打扫卫生全部自己来。突然觉得还是六年级好,很多事情孩子都会了,老师不用这么累。

其实教几年级都各有利弊,不过都是这山望见那山高罢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围城”的心理效应在作怪。

“围城效应”来源于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城外的人远远望城内,城内烟雾弥漫,被一种神秘笼罩,想象中是祥云冉冉,仙乐飘飘,花香鸟语,流水青松,风景无限,欣赏风景必须千方百计冲进城内;而城内的人却认为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时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忧伤,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

出现“围城效应”的原因

一、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围城”效应就是表现出人类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马上会想通过逃避来解决。可是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无法逃避,所以对不存在我们面临的问题的境况充满希望。比如:三四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对于指导作文和批改作文这个工作充满了厌倦,就会期待去一二年级,不用判作文。

二、缺乏客观认识

我们往往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而对别人的境况充满期待。比如每当要办板报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就很羡慕高段的老师,只用布置下去,不管结果怎样,就可以静候佳音了。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高段学习任务更重,很多坏习惯怎么也纠正不过来,积重难返。


芒果妈妈说育儿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如果学校允许挑年级那就太好了。如果硬要让我从六个年级中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三年级!

我是教英语的,我们地区的英语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如果一开始就让我教三年级会让我信心倍增!一开始孩子们英语的第一任老师是我,没有其他教师的前摄抑制!孩子们对于我们的教学方法、语音语调也就会适应的较快!我不喜欢中途接的班级特别是英语这一科,如果接的班级对英语已经没有兴趣或是兴趣不高,要想提高这样班级的成绩和兴趣都是异常难的!

我刚刚到学校的时候就让我教六年级的英语,据了解他们三年就已经换了3个英语老师,而英语无疑就是语数外中最差的一门!班上的学生对英语不在乎也不感兴趣,没办法只有醒着头皮上啊!这一年真的什么方法都用了,也非常非常的累最后结果还是不如人意!从此我就对这种中途接的烂班有了非常深的阴影啊!



其次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最听老师话的,和老师作对的学生很少!学生听话,教学也就相对愉快顺畅!


有趣的Soul


教育有焦点,我们有观点!很高兴和你一起分享我的观点。

我就是一名小学教师,不过学校不允许我挑年级。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学,我个人而言都不建议频繁的更换老师。就我所熟悉的小学而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是采取大循环教学,六年为一届,一届一届的带毕业是最好的。

接手自己的班级教学,孩子们都比较适应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方法,自己也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节省了师生相互适应的时间,家长也与老师建立了较稳定的相处模式,因此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但现实情况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有接手别人班级的时候,特别是乡村学校,教师流动大,接手别人班级的时候会更多。就我自己而言,从教11年了,没有带过完整的一届孩子,教的最久的一个班级也才两年,在这11年中,带的最多的年级是六年级,今年是我上的第五个六年级数学。



当然,题主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假设,既然是如果,那么我就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是一名数学男教师,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年级我都任教过,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有的选,我会选择教高年级的学科。原因是高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交流。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班级内通过几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一套自运行模式,而且高年级更容易避免因换老师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年级的孩子也更容易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师。

以数学科为例,不管整个班级基础如何,只要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那么提高成绩并不难。我所带的5届毕业班的孩子都是从六年级才接手的,每一届毕业时,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一定提升,但我接的低年级学生却不能保证有此效果。



我最畏惧教的年级!

一年级!

我带过三年一年级的孩子,其中有两年是班主任。

在这每一个一年级里,都会让我数次崩溃到怀疑人生!

一年级的教师,就是一个大保姆,教学工作反而只占到一半,更多的是树立规矩和处理学生间的纠纷。

而且对孩子要有超乎想象的耐心,一个很简单的知识点也许都要强调无数次。我真的佩服教低段的老师!



回到题主问题,我们有话说!

选择了教师职业,更多的时候只能无条件接受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没的选!

如果能选,就我个人而言会选高年级。

最不愿意选的是一年级,事情太过繁琐!




叙州小学教育观察


我是小学生的妈妈,如果我是一个老师,我会选择一年级。

一年级管起,未来更容易

可能很多老师会暗笑,一年级难度高,压力大,没干过根本不知道有多难。

这话一点没错,但一年级是孩子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也是孩子小学的塑型期,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从这个时候开始带,成了之后以后就事半功倍,轻松许多。

反之,就会因为孩子各种适应不当,带着小瑕疵开始更难的内容,再想让孩子有进步,让自己的掌控力更好,其实更难。除非,特别幸运的接到一个开了好头的班。

一年级是只纸老虎

孩子从幼年到童年,环境,要求,社交群体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就算是我们,现在遇到这么多问题的叠加,也会焦头烂额。

可是,一旦我们静下来了,就能逐一慢慢的去攻克,每一个问题其实都不难。

一年级孩子我打算怎么带?

1.规矩和赏识并进

规矩是为了立威,这对于新团队能合力前行至关重要。但规矩和肯并不冲突,孩子练习过程中,不论和要求差多远,只要有变化,就值得肯定。

2.家长明确定位

家长是执行的第一责任人,但不是全部的。告诉家长怎么做,然后关注家长的执行,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