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府:太平天國的窖金之謎

洪秀全建天朝宮殿時,是傾“全國”所有,掠各地寶物於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金。太平天國兵敗南京之後,清朝政府曾下令追繳國庫裡的財寶,但曾國藩以“城內並 無賊庫”的回覆,否認了天王府存在財寶的推斷。

天王府:太平天國的窖金之謎

近年來有一則新聞報道稱,廣東韶關始興有個“曾氏銀庫‘’

當年曾國藩之弟曾 國荃率湘軍主力進攻天京,掠奪來的太平天國財寶,有一部分就藏在了這裡。這條新聞 在網絡上迅速傳播,讓早就眾說紛紜的太平天國藏金之謎更是雲遮霧繞。而曾是太平天國首都的南京(天京),天國藏金的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到底有沒有留藏大量金銀財寶?如確有秘密的藏金庫,它又在哪兒?有沒有被人挖掘出來?這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的懸案 在太平天國創建之初,就頒佈實施了“聖庫”制度。這種制度規定,一般的太平軍身上除了極少量的錢財之外,不能多帶。凡是戰鬥當中繳獲的所有錢財,全部要上繳到聖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兩或銀5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天王府:太平天國的窖金之謎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更是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進一步明確了“聖庫”制度。作為供給全城居民和軍隊的“聖庫”,其財物之多,可想而知。聖庫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後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天王府是他唯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1864年,湘軍進入天京後,燒殺搶掠,洗掠全城三天,可稱得上是撈盡了地上浮財。因為民間一直流傳太平天國非常富裕,“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湘軍們懷疑還有更多財寶窖藏在地下深處。為了查出太平天國究竟有沒有藏寶,曾國荃嚴審李秀成,曾國藩也派幕僚訊問李秀成,其中有一條問:“城中窖內金銀能指出數處否?”李秀成在自述裡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敘述,分別引出“國庫無存銀米”“家內無存金銀”的結論,搪塞了曾國藩但是,曾國荃知道,天京城陷時,太平軍的口號就是“弗留半片爛布與清妖享‘’。於是,曾國藩、曾國荃相信,天京一定很富有,城陷之 後,湘軍到處掘窖,就連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報裡也公然提出“掘窖金‘’。

天王府:太平天國的窖金之謎

不過,曾國藩後來在對朝廷的奏摺中卻稱:“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 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料之外,亦為罕見之事。”並說除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別無所獲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曾氏兄弟沒有得到窖金,有的認為曾國潛在李秀成口供一畢。

左宗棠、沈葆楨也上奏彈劾曾國藩兄弟吞沒財寶。《能靜居士日記〉中說湘軍“在 即處死,是殺人滅口。 偽天王府取出金銀不資,即縱火燒屋以滅跡”。1866年5月19日的《上海新報》上記載 說,曾國藩的夫人由金陵回湖南,護送的船隻有200多艘。有什麼珍貴的東西需要這麼另外,清人有筆記記載,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個翡翠西瓜是圓明園中傳出來的,上 多的船來護送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有一裂縫,黑斑如子,紅質如瓤,朗潤鮮明,皆是渾然天成。這件寶貝後來居然在曾國荃手中!可見,天京之戰曾氏兄弟獲“益”匪淺啊!

天王府:太平天國的窖金之謎

湘軍是否把所有的財寶都運走了?抑或根本沒有發掘完?專家認為,當時曾家兩兄 弟運金銀時比較倉促,很有可能沒運完,因為如果這筆財富過多,肯定會驚動清政府。所以他們暗度陳倉,取走其中一部分。而且,後來曾國藩再次來到天王府修繕,也沒有深挖,天朝宮殿下或許還有窖藏。

南京當年天王府遺址,今西花園一角還隱約可以看出舊時面貌。南京解放時期,有人聽說窖金的事,甚至將西花園中湖水放幹,但卻一無所獲。天朝宮殿內的許多重要建築,如金龍殿、曖閣、穿堂及左右附屬建築也沒有被完全燒燬,至少舊址還在。

那麼,窖金的下落究竟如何?如今,我們只能在歷史的碎片以及民間的傳說中窺探到一些蛛絲馬跡,卻始終無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