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和太后为什么一定要杀曹贵人,谁看懂了?

在花丛中打野


皇帝杀曹贵人,一是心惊,卧榻之侧岂能容得下这样毒蝎心肠的女人;二是心疼年世兰,原本心肠不坏的一个人,看走了眼拉拢曹贵人,如今落得这样的下场。


太后要杀她同样有两个理由,其中一个和皇帝的第一个理由一样,他们都痛恨不忠不义之人。

一个既无家世,又没有容貌,更没有才情的女子,如果不是攀附了如日中天的华妃,哪来的这么多年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曹贵人又是怎么对华妃的呢?明着是为她出谋划策,实际是捧杀。她为华妃谋划的争宠之路是靠踩着别人的尸体前行的,但刽子手这个恶名却是由华妃背的。

比如淳儿之死。

如果不是曹贵人在看到淳儿时故意向池中投下石子,华妃怎么会看到藏在隐蔽处的淳儿,又怎么会在情急之下痛下杀手?

而此时的曹琴默却阴恻恻的退开,深藏功与名。

主意她出,恶名华妃来背,曹琴默却仍觉得自己处境凄凉,无限委屈。

华妃容不得别的嫔妃生子,曹琴默依附在华妃的身边却能生下温宜公主,确实不易。华妃为了争宠,将温宜当做筹码,在公主很小的时候给其喂下安眠药,曹琴默更是痛苦。

可她却忘了,华妃给予她的一切。

如果不是华妃将温宜养在身边,以曹琴默的位份怎么可能天天见得到女儿。她最在乎的女儿,如果从小养在教养嬷嬷们的身边,她不能时时相见岂不是更痛苦。

如果不是华妃的庇护,以她不受宠的地位,又岂能过上如今这样滋润的日子?她的处境,可能还不及安陵容。

这些恩情,曹琴默通通都没有半分感念,在年羹尧被杀后,她因为担心自己将来的处境,竟然倒戈相向出卖了华妃,并誓死要将其置于死地。

利聚而来,利散而去,多年的主仆情说弃就弃。

这样一个卖主求荣,恶毒心肠的女人,今天可以出卖华妃,明天也可以出卖任何人,她只要活着,对后宫的安宁来说就是一颗炸弹。
所以曹琴默得死。

但在太后的考量里,还有另一个理由。

曹琴默知道的太多,这些年她和华妃走得那样近,保不齐知道多少年羹尧和前朝的细枝末节,但她又不像端妃那样安分守己,这样的人的存在对于皇家来说始终是一个威胁。如果她肯安安分分地守着名分,不会僭越到要给皇帝做决定,也许太后还能看在温宜公主的份上暂时饶过她。

很遗憾,曹贵人似乎没有发现自己危险的处境。

最后,太后吩咐了太医院一致缄口,让曹琴默的身边人在其安神汤里下了药。

可怜曹贵人刚刚晋了位份,就被活活药死。正如端妃所说,心机再深,也深不过皇帝和太后啊。


瑾湉mm


剧中对曹贵人的评价是很准确的。如果说华妃是猛虎,那么曹贵人就是猛虎上的利爪。

曹贵人在剧中智商能排前三,怀孕的时候能攀附上华妃,顺利生下公主,华妃张扬,脾气也不好,她能在华妃身边那么多年,深得华妃信任。

华妃得势的时候,许多事都是曹贵人出的主意,比如勤政殿生事,让皇帝对甄嬛有嫌隙。设计让甄嬛跳惊鸿舞,设计嫁祸沈眉庄假孕争宠,撺掇余氏下毒害莞贵人等。每一次下手都干净利落,做事滴水不漏,于情于理都能把自己置身事外。

华妃强势,霸气,却没有曹贵人细心,如果没有曹贵人谋划,华妃也不能做那么多坏事,害那么多人。

可是当华妃显出要失势的苗头,曹贵人马上就给自己找后路。华妃故意杀死淳常在,曹贵人有意提醒甄嬛,同时又拖延了时间,卖给甄嬛一个顺水人情,同时又不会暴露华妃杀人的计划。华妃利用温宜公主争宠,曹贵人去给皇帝送莲子,几句话就让皇帝明白华妃背后使的招。后来曹贵人直接倒向甄嬛,帮助她扳倒了华妃。

华妃倒台,皇帝封赏曹贵人为襄嫔,暗示前朝年羹尧倒台,后宫也需要有人出面扳倒华妃,所以曹贵人的告发是帮助了皇帝。

可是皇帝心里也明白,很多坏事就是曹贵人给华妃出的主意,现在跳出来背弃主人,墙倒众人推,怎么说品行都有问题。所以皇帝封赏她,却不宠爱她。

结果华妃被贬,曹贵人三番两次的找机会进言,要皇帝处死华妃。皇帝对华妃是真有感情,也有这么多年的亏欠,所以凡事对华妃留有情面,曹贵人几次进言显得自己格外心肠狠毒,不忠不义。

另外曹贵人知道太多事情,皇帝和太后也容不下她,所以曹贵人忍辱负重多年,一直隐藏锋芒,也处处算计,选择阵营战队,却又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背叛队友,这种人,皇帝心里是非常厌恶的。最后皇帝和太后指使下人给曹贵人下药,彻底杀人灭口。

曹贵人的死,源于她知道的太多,也源于她算计太过。可她最可怜的地方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母亲,她做的很多事都是在为女儿铺路。

如果你们身边有这样聪明能干,能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但随时可能出卖你的人,你会选择和她一起共事吗?

如果你是曹琴默,你会愿意为了给女儿铺路,去机关算尽吗?还是愿意隐忍度日,一辈子平淡平安呢

《甄嬛传》中曹贵人揭发华妃罪行,受到皇上嘉奖被封为襄嫔。但在这之后不久,皇上和太后就商量着要暗中把曹贵人赐死,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有:其一,皇帝虽然把曹贵人封为襄嫔,这也只是因为局势的需要。皇上本人还是一直认为曹贵人为人奸诈,心思深沉。还有皇帝认为华妃本人心眼不坏,她之所以做了很多错事,背后都是曹贵人挑拨的。皇上这样想虽也有偏袒华妃的意思,但曹琴默也确实替华妃出了不少坏主意。所以这种祸水,太后和皇帝都不喜欢,也留不得。

其二,曹贵人不仅背叛旧主,还有赶尽杀绝的心思,这份毒辣连皇帝都做不到。因此皇帝认为她幸亏没有什么家室,否则后宫还不得乱成什么样。也正是因为没有家室,皇帝才和太后决定要暗中下药让曹贵人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死去。

其三,皇上和太后认为曹贵人既然如此不堪,以后难免会带坏温宜公主,所以干脆就给公主找一个思想纯净、端庄稳重的养母。所以皇上和太后才决定暗中指使太医院给曹贵人的饭食中下药,赐死曹贵人。


轻松一笑说八卦


因为曹贵人野心太大,留下她,她会是个很大的祸害。

还记得她在扳倒年世兰受封襄嫔时对她的贴身丫鬟说过的话:“华妃不可靠,莞嫔更不可靠。妃,贵妃她要一步步的爬上去,不论是谁挡她的路都要死。”

随后她更在皇上提及如何处置年世兰的时候鼓动皇上杀了她。却不想这是皇上在试探她,她这一句,已经触了皇上的逆鳞,可惜她自己尚不自知。最后在一次带着温宜玩儿的时候遇到了甄嬛,这时她在甄嬛面前还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结果甄嬛好整以暇的点破了皇上封她襄嫔的用意时,她的气焰瞬间泄了大半。

而另一边皇上和太后说起曹贵人,对于她的行为也是忌惮不已。最后决定让她身边人给下了药。

其实她要是懂得韬光养晦,徐图后进,未尝不会谋得一条活路。可是她太心急了,也高兴的太早了。所以最后太后和皇帝不动声色就要了她的命。她口口声声说要谋得高位是为了给自己的温宜求一个好出路,其实都是为了她自己的野心找的借口罢了。

图片截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皇甫重明


《甄嬛传》中的曹贵人,是华妃身边的军师,若将华妃比喻成老虎,曹贵人就是利爪尖牙,最后却倒戈,给华妃致命一击,皇上不但没责备她,还升她的位份,襄嫔。但却悄悄下毒处死了她,原因有五

一、曹贵人是华妃死亡的罪魁祸首

为了搬到华妃,甄嬛一步一步绸缪,其中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策反曹贵人,因为曹贵人知道华妃所有事情,所以当曹贵人在皇后宫中吐露华妃的事情时候,华妃没有任何反击之力,直接被皇上赐死了,所以因为曹贵人直接导致华妃死亡。

二、买主之人是万万留不得的

皇上虽然明面上升了曹贵人的位份,但是对曹贵人也是不满意的,之所以曹贵人能有一席之地,都是华妃的帮忙,虽然华妃一直压迫威胁曹贵人,但是温宜得以养在身边,全是华妃的功劳,所有计策大多是曹贵人想的,告状的时候把自己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这样的出卖旧主之人是留不得的。

三、华妃是皇上喜欢的女子

虽然华妃作恶多端,但是确实皇上喜欢的女人,虽然有年氏一族的原因在里面,但是确实喜欢华妃张扬的性格,虽然在气头上处死了,的事后一定会回想起华妃的好,所以他只会更厌恶曹贵人。

四、这样的母亲早晚会带坏孩子

曹贵人以为事情做的天衣无缝,但是皇上和太后这两个后宫的老油条早已明白里面的窍门关卡,只是表面上没有惩分曹贵人,但是温宜毕竟是公主,有这样的母亲做榜样终究是祸害,必须处死她,但是不能明目张但,只能让曹贵人身边的人悄悄下毒。

五、心机深沉狠毒的人不能让她存在于后宫

后宫的女人都有一定的算计,可以争宠,但是心思狠毒之人绝不能存在于后宫,皇上和太后是容不得这样的人存在的,就秘密给他杀了。

以上个人观点










翻影如晴


背叛旧主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皇上看到曹琴默就会想到自己兔死狗烹的过去,曹琴默身上有过去的影子,提醒皇上他曾经做过的不仁不义之事,这样的人放在身边,碍眼又堵心。于是就寻了个借口,赐死曹琴默。

在华妃拍肃喜纵火烧了碎玉轩以后,皇上连夜让人审问肃喜,供出了华妃。皇上知道了华妃的所作所为,但是终究念着往日的情分,以及华妃怀孕流产的份上,他始终狠不下心杀华妃。皇上随口问了曹琴默应当如何处置华妃,曹琴默说:杀之,以平后宫之愤。

这是后宫众人的想法,还是曹琴默一个人的想法?皇上对华妃的纵容真是纵容到心里去,哪怕华妃犯了天大的错,皇上也不杀她,日后还打算给她贵人的位分,好好在宫里养老。直到华妃要杀甄嬛,戳了皇帝的痛处,朕留你性命、如此待你,你却要杀了朕最在意的女人,实在可恶。

结局虽然是皇上的确也杀了华妃,但是皇上难过了好几天。可见在皇上心里,华妃是有一席之地的。那么又是谁做了杀了华妃的推手呢?毫无疑问,曹琴默。

假如我是皇上,我看到曹琴默就会想到华妃,华妃有好的地方,但是更多是因为受到年家的牵连,华妃身上总是有政治的影子,他本心不想让华妃死,但是华妃必然是跟年氏一族脱不开干系,年羹尧功高震主,自己不得不防,这都不是什么光彩事。

看到曹琴默就会想到华妃死的枉然,想到自己对功臣的过去,皇上不愿看到曹琴默是一方面,但是还有女儿养在曹琴默身边,为了女儿的健康,曹琴默这个人恐怕不能留。

所以皇上杀曹琴默,真是有充足的理由。他毕竟是宁可错杀三千,也决不放弃一个的人。


入行娱乐


曹贵人之死是皇上与太后的决断,在此之前,皇上还因为曹贵人揭发华妃有功,赐予了襄嫔的位分,原本想要通过背叛华妃,攀上甄嬛这名潜力股时,却被身边的奴才下药毒死了。

我认为皇上和太后杀害曹贵人的主要原因有4个:

1. 曹贵人本就是华妃的“谋臣”,作恶多端,本就该死

之前没有处置这个曹琴默,就是怕打草惊蛇。

当时年羹尧的势力非常大,华妃又得皇上的恩宠,曹琴默依附在华妃身边,替她出了不少的馊主意,皇上与太后心知肚明,但就像皇上说的那样,后宫与前朝的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一直没有动这个曹琴默。最后杀她,也是因为她没有家世,孩子也可以让别人养,杀她没有后顾之忧。

2.皇上想替华妃出口气

曹琴默因为长期在华妃身边,受到欢宜香的影响,差点生不出温宜公主,是华妃救了她一条命,也正是因为华妃,温宜公主才得以养在她自己身边。但最后曹琴默居然把自己做过的坏事推的一干二净,出卖旧主(还进言要杀死华妃)。皇上处理曹贵人,也是替华妃出气(虽然皇上废弃了华妃,但对华妃还有点感情)。

3.以儆效尤,意图扫除后宫不正之风

皇上做的虽然悄无声息,但后宫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出卖旧主,作恶多端的人是没有好报的,这也是在给后宫诸嫔妃一个警告。

4. 为甄嬛扫除不利因素

我们都知道,当时扳倒年羹尧的,甄家就是其中的功臣,曹琴默这样做,明显是在投靠甄嬛,皇上杀掉这个人,也是想给甄嬛一个清静,不要让曹琴默这种人,影响了甄嬛甚至迫害甄嬛。


五条虫影视解说


当一个后宫女人得到太后“背叛旧主,狡猾阴毒”的评价时,太后与皇帝还会留她吗?



太后与皇帝对后宫中女人的品性了如指掌,当然也知道曹贵人依附华妃,为华妃出阴划策,充当爪牙。但曹贵人能在华妃的悍妒之下生存,还能在欢宜香中生下温宜公主,太后与皇帝也不得不赞叹她的聪慧!

聪慧归聪慧,做人要有道德底线。即便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也讨厌痛恨身边的人品行低劣。年羹尧死后,皇帝一边利用曹贵人举报年世兰,一边心里骂着她。

皇帝对太后说:儿子不是不知曹贵人背叛旧主,只是这时候需要她去做这些事,唯有她在后宫揭发年答应,才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祺贵人新贵得宠,恃宠而骄,路遇年答应,恰逢年羹尧三七心情不佳,口角几句。祺贵人不但在皇帝面前撒娇要惩治年答应,还吵嚷的合宫皆知。皇帝与皇后和几个妃嫔在宫中闲聊逗弄温宜公主,聊到此事,曹贵人说:祺贵人也不是无理取闹之人,想来如此呕气也是事出有因。


欣贵人说:年答应也是,年羹尧已经这样,还不省事。

曹贵人就说:年答应屡屡犯上,皇上一再宽让,她却变本加厉不知悔改,实在有负皇恩。年羹尧已死,留她已是法外开恩。

皇帝:依你说怎样处置年答应?

曹贵人:既然年答应不知悔改,皇上不如杀之,以平后宫之愤。

皇帝把怀中的温宜递给乳母,起身说道:你倒很聪明,也够狠心。

这时皇帝对曹贵人已经厌恶到了极点!皇上心里有年世兰,曹贵人让杀她。此时,皇帝心里想杀的人不是年世兰而是她曹琴默。

转身皇帝就对太后说:其实世兰本性不算坏,许多事情还是襄嫔在背后出谋划策的缘故。



太后:幸好她没什么家世,皇帝也不是那么宠爱她,不然这样狡猾阴毒的女人早就不能留了。

皇帝:儿子与世兰到底是多年的夫妻,总有恩情在,许多事也是儿子对不住她,只要她不再生事,儿子以后会给她贵人的位分,让她好好养在宫里。



太后:只是年答应性子刚烈如火,只怕是难以办到。

果然,没几天年答应让肃喜火烧碎玉轩,终于还是得到赐死的恩赏。

皇帝与太后再不会留曹琴默了,她最后举报华妃的任务已经完成,留下她没有任何的意义!




皇帝对年世兰心怀愧疚,心里的那道坎自己迈不过去,现在蹦出来个背叛旧主的曹琴默,唯有杀她,皇帝才算对年世兰有个交待,也只有杀她才能给自己一个解脱的借口,杀她替年妃出气,替自己出气。


寻桂子


我觉得要杀曹琴墨最主要是因为会威胁自己的安全,皇上是最高统治者,他的人身安全关系极大,但凡帝王者大都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追求长生不老,曹琴墨心恨手辣,又聪明机智,除了自己的女儿温宜,其他人的生死她一点也不在乎,为了女儿可以倒戈甄嬛扳倒华妃,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厮杀旧主,这样的女人睡在枕边太危险了,哪天死在她手里都不知道。虽然曹琴墨很坏但是对女儿是真心爱护,在后宫这个大染缸里她所有的善意和爱全给了自己的孩子,如若哪天温宜被逼和亲远嫁,曹琴默一定会疯狂报复那些促成者,首当其冲的就是主宰一切的皇上。所以她必须得死。





这是一个圈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曹贵人绝顶聪明,作恶多端,心狠手辣,并且很有野心,留下她是个祸害

曹贵人依附在华妃身边,替华妃出了不少坏主意,可以说是华妃的军师,华妃在前期能够打压甄嬛,沈眉庄等人 ,曹贵人出了不少力。并且能够在华妃眼皮底下生个小孩,可以说明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并且在华妃失势时,她又背叛华妃,顺势揭发华妃的恶行,置华妃于死地,还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可见她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并且她是个野心极大的女人,后面被封了襄嫔,她的目标远远不在于此。这样的人留在宫中就是个祸害。


2 曹贵人没有家世,太后和皇上可以随意处置

同样是皇后作恶多端可以留在宫中继续做皇后,华妃一开始也是做了很多坏事,但是都没有被打下去,因为他们都是有家世的,皇上是不敢随便乱动她们的。但是曹贵人是没有家世的,所以她一旦做了坏事,太后和皇上就可以随意杀她而不必担心前朝。

3 怕带坏公主

如前面所说,曹贵人心狠手辣,这样的女人怎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皇上子女不多,温宜公主又很是得宠,所以太后和皇上必然不会让曹贵人继续抚养温宜公主,肯定要给她物色一个德艺双馨的母亲,那么杀了曹贵人。


经典影视片段欣赏


其实皇上和太后决定杀曹贵人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曹贵人自己做事过于决绝。下面我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

1、皇上和太后一贯的处事风格

作为整部剧中最大的两个BOSS,皇帝和太后一直在幕后掌控一切,前朝后宫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底。而皇帝一贯处事就是对自己怀有二心的臣子总会在合适的时机除掉。就如抢夺温太医时疫药方的江城江甚,甄嬛只提及了一点关于这件事情的信息,皇帝就已经下了必杀的决心。从此可以看出只要不是为自己所用的人,皇帝都会将其除之。

2、曹贵人出卖旧主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

要说到曹贵人在这部剧中最大的用处就是在扳倒华妃的时候。其实曹贵人这一环与《琅琊榜》中梅长苏扳倒谢玉一样,并没有直接在目标身上找差错,而是借助幕后的帮手将其拉下,只不过这个帮手却是相当的不一样。一个是怀着江湖情怀,恩怨分明的卓鼎风,另一个则是阴狠毒辣的后宫贵人。曹琴默将华妃扳倒之后,其实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不过曹琴默聪明就在,你们虽然借我的手扳倒华妃,但是我也能脱身。因此在交代全部的事情中,曹琴默永远都是那个被主子胁迫,身不由己的母亲罢了。其实只要曹琴默安分守己,没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也是能够在宫中孤独终老的。

3、对华妃过于决绝,让皇帝太后不敢在将其留在宫中

一直没有被捧过的曹贵人,在当时恐怕已经飘起来了。因此在看剧的时候,曹琴默被封为襄嫔的时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在甄嬛正在担心皇帝没有将华妃处死的时候,曹琴默对于甄嬛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棋子,不管曹琴默后来建议处死华妃能不能成功,甄嬛都是赢的。华妃死最好,即便不死,曹琴默这个极度危险的人物能够让皇帝起杀心也是不错的。因此在曹琴默建议皇帝处死华妃之后,皇帝立马就和太后商量了关于曹琴默的事,狠毒是曹琴默的标签,这样的人留在温宜公主身旁也是不行的。因此后来让伺候曹琴默的宫女下毒,曹琴默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狠毒会害了自己。

4、没有及时抑制住自己的欲望

其实曹琴默最真实的内心想法是在成为襄嫔之后说的:为了温宜有个好的前程,不管前面是谁也不能挡住自己封妃,贵妃,皇贵妃德鲁。在整个后宫中,压制自己从来不敢反抗的就是华妃了,现在华妃垮了,心中的石头落下,心情自然舒畅,看世界也就明朗许多了。自然出卖华妃都能得到襄嫔的位分,如果是将华妃赶尽杀绝那自然会得到更高的位分。当然曹琴默怎么也不会想到,皇帝为什么在明知华妃犯下如此多的过错还不将其处死。

以上是大嘴巴的个人观点,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请在下面的评论区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