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你知道嗎?手肘的疼痛是高爾夫球傷害中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甚至在女性業餘高爾夫球選手中是最容易發生的傷害。以下是來自劉又銓醫師(臺灣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對高爾夫運動手肘傷害預防及治療的分享,讓你降低手肘傷害,以更好的狀態享受長期的高爾夫運動!

根據研究統計,手肘傷害約佔業餘高爾夫球選手傷害的1/3,佔約職業高爾夫球選手傷害的1/10。這個數據看起來很驚人,但背後隱藏的訊息其實更值得注意。

首先我們發現業餘高爾夫選手的手肘傷害比率比起職業高爾夫選手要高出三倍多。專家透過生物力學和動作分析的角度來看,發現業餘選手在增加揮杆力量和速度的時候,會比較依賴上肢的力量,而職業選手則會更懂得運用軀幹的旋轉,這可能是業餘選手更容易出現上肢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樣的道理,業餘女性運動員的軀幹力量多半不足,依賴手臂力量的狀況更為普遍,所以手肘的傷害才會名列前茅。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打高爾夫不只會得高爾夫球肘,也會得到網球肘

如何區分高爾夫球肘和網球肘呢?手肘的肌腱傷害在外側手肘(外上髁)的稱為“網球肘”;發生在內側手肘(內上髁)的稱為“高爾夫球肘”,一開始雖然是以常發生傷害的運動命名,但有趣卻諷刺的是,高爾夫球選手的手肘傷害中,「網球肘」的發生比率竟然是「高爾夫球肘」的5倍之多。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高爾夫球肘

負責彎曲手腕、手指以及前旋前臂的多條肌肉彙集成一條大肌腱,稱為“總屈肌腱”附著在手肘“內上髁”,這個位置就是“高爾夫球肘”的受傷位置。高爾夫球肘主要是因為突然的外力造成“後繼手”(通常是慣用手)的傷害,例如球杆打到石頭、長草叢或樹根,業餘選手在人工草皮練習或是“挖地瓜”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高爾夫球肘。

網球肘

相對的,負責伸展手腕、伸直手指的肌肉群也會彙集成一條大肌腱,稱為“總伸肌腱”附著在手肘“外上髁”,這個位置就是“網球肘”的受傷位置。網球肘主要是因為“前導手”的過度使用導致,揮杆時握杆過緊以及過度練習最容易導致網球肘。另外如同一開始文中提及,軀幹用力不當,使“動力煉”失衡,過度依賴上肢出力,也會造成手肘肌腱負擔增加,引起網球肘。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正確的動作及順暢的發力流程

是預防高爾夫手肘傷害的關鍵

要預防高爾夫球造成的手肘傷害,應該要從動作的調整開始,透過專家指導進行核心肌群強化、改善軀幹及關節柔軟度、提高旋轉爆發力而不過度依賴上肢用力,正確的動作及順暢的發力流程是避免傷害的重中之重。

除了選擇杆身較輕且握把稍粗的球杆有助於降低握力需求,避免前臂肌群的過度使用,也要進行前臂肌肉的肌力強化。

在有症狀的時候可以穿著專用的護肘,來減少肌腱的負擔,但不應該勉強在疼痛的時候繼續練習。

運動前確實的熱身至少十分鐘,讓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確實充血,提高關節的活動度,增加軟組織彈性也可以預防傷害。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對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施予刺激修復是最新的理想治療方式

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的治療原則上類似,症狀輕微時,適度休息及一般的復健治療就能促進傷勢的恢復。嚴重的疼痛可以考慮做單次的類固醇注射,但是類固醇注射並沒有長期的效果,對組織修復沒有幫助,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也對肌腱的修復有不良影響。

運動醫學專家們的最新共識是,對於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應該施予刺激修復的治療,體外震波治療、增生注射治療、自體血小板注射治療(PRP)都是理想的治療方式。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相信通過以上專業的分享,球友們對於高爾夫球手肘傷害又有了更深的瞭解。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你對高爾夫運動了解得更多,就能夠讓這項綠色運動發揮它更大的效能,也能讓你獲得更健康、快樂、持續的運動享受。

高爾夫運動對手肘的傷害(深度好文)

- 長庚大學醫學系學士

- 中國臺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

- 中國臺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會員

- 中國臺灣運動醫學會會員

- Lamigo桃猿職棒隊醫療團隊

- 中國臺灣奧會運動醫學下鄉服務特約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