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谱谁来写合理?

解焱


家谱作为记载家族世系繁衍以及一个家族内重要人物事迹的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其实是与国史、地方志相并列的,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有其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家谱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所以近几年社会上又兴起了续修家谱的热潮。那农村家谱续修由谁来写比较合理呢?

一般来说,一个家族想要重修家谱,必然要预先成立“家谱修编委员会”,主要有族内有名望的人士以及有文化的人士组成。他们要整理家族世系,组织文字资料,挨家挨户落实人丁姓名,出生日期及相关经历等等,以便上谱。

这家谱的修编是需要经费的,所以这经费的筹集也算是修编家谱的一件大事。一般来说,在过去续修家谱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族产的收入等,然而到了现今社会,一些族产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宗亲赞助。像族内一些搞企业的成功人士,他们会捐款赞助续修家谱。当然,也有的采取集资形式,由族内人以户出资方式收取资金,完成家谱修编工作。

一般来说,家谱由四个部分组成。有谱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文献等,谱序主要是记载阐明本次修谱起因和目的、以及修谱的经过、释清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过程及谱学理论等,其目的就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而凡例是本家族思想的概括性表述,用以说明本家谱的编修内容和基本原则,是家谱编修的纲领性文字。家族世系是一本家谱的核心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家族世系不仅记载了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等支系的繁衍,更能从中看出一个人的五服排行及上承支系等个人信息。家族文献则是收录记载了本族的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以及先人的诗文传记等一并收录在内。这就是家谱的几个组成部分,当然有的家谱最后也有捐献榜,记载了续修家谱族内人士捐款的详细情况等。

当前期的调查、筹集经费、搜集材料等工作完成之后,便会由修谱委员会选出家族内文字功底较好之人执笔,修编家谱,等完稿后由编委会统一校对,以免出现遗漏或是差错,确认无误之后,才会组织印刷。


建行渐远


农村家谱的编写大致可分三块:组织领导,编写采访,后勤保障。

一、组织领导

由族长或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牵头,组成筹委会,通知各房各支代表集会,商定各项修谱事谊,并组成修谱的领导班子,确定编修和后勤的主管人员。

二、编写采访

主编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和编写水平,才能编修出高水平的家谱。

采访是编修的基础,所以采访人员一定要细心认真,最好由各支熟悉情况的人选担任,把修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一一不漏的统计上来,才能保证修谱的顺利完成。

三、后勤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是修好家谱的保障。或集资,或募捐,量出为入,保障各种物资供应的及时到位。后勤主管要廉洁负责勤快,多与族长和编写联系,不浪费不欠缺,做好修谱的保障。





王兆林0309


家谱是一个家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家族史,二零一三年我参加了并主笔撰写了家谱,里面内容太多而且复杂,特别是原来的老谱老字体,但大多数还是认识的,带上新华字典一目了然,无传无序不成谱,人际关系要搞清楚,不掉户不漏人,包括去逝的人也要记载,家谱一般分两种版本,第一是欧阳版本,第二是瓜藤式版本,多数家族用欧阳式版本,每面从上到下要系五代,到第六代就另开头系,俗称五代六抬头,必须衔接准,面格则方必须要交代清楚,即某某公支孙下世系,不然就乱套不便于查找。修家谱只要把辈份衔接好就清楚了一部分,但写传序的确要有一定水准,字数不要多,又要简明扼要的把要写内容写出来,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又对家族有重大贡献的人,才够资格写入传和序。必须交代一下:写已故的人为传,在世的人为序,这是有讲究的。另外家谱有许多目录,比如:名人文人录,他是记载家族中有人在某某年当官特别是高官,某某人考上状员(大学生在某某高校毕业)商人即富人出资为家乡修建祠堂公路桥类公益性设施等等。总之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耗时耗人力费钱的事,人员分工走访是最费时费钱的,特别是校对要精准,司账管钱各项开支能减就减,还有不理觧的人,扯皮拉勾,不愿出钱等等,人上一百各种各色。修谱是叫做卖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想想总得有人做,只要自已走的正,问心无愧就行。


历史刻录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的一个伟大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孝道,讲究追根溯源,祭奠纪念先祖。

因为人们要追根溯源,所以记录一个家族发展史的家谱就应运而生。就象国家有史记,地方有县志一样,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特别是一些名门望族,家谱延续了几十代,跨越几百上千年。祖上有什么人做过大官,家族何时出过什么大事全都记录在册。而且以前起名都是按照族谱里的字辈严格按辈份取名。时至今日,同姓的陌生人还能根据辈分确定谁是叔谁是爷。

可见,家谱在以前确实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家族里的族谱过些年又要按照生老病死娶妻生子兴旺发达来续谱。


那么,农村里的家谱都是谁来写呢?

通常修家谱都是由家族里有一定影响力或德高望重的老者牵头,组织几个人合作完成。

这里面必须有年龄大明事理头脑活的老人。因为家族最近几十甚至近百年发生的大事和一些人事他们都亲历过成听前人说起。所以他们就是家族里的一部活历史,修家谱自然离不开他们。

其次,现存辈分高,威望高的老者也是需要的。家族里的一些不平事成有争议的人该不该写进家谱,以什么身份什么方式写进去是需要他们来定夺的。


再者,当然也需要家族里文化较高的人了。这个自不必说,编撰修改,歌功颂德,激励后人需要他们。

当然,还需要一些见过世面,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族里的很多人很多事都需要去核实落实。包括某人何时在何地出生,何时亡故于何地,坟茔修在何处都是要一一落实的。有的大家族分支多,经过历史迁徙(比如湖广填四川)后分布较广,这些事要真实详细记录的话是需要这些人去到处跑的。

还有一种人不得不说,那就是族里的有钱人。修家谱是全家族的事,有的集资众筹,有的做好成本价卖给族人,但也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人主动承担费用。所以家族里还是欢迎这些人的!


随着时闽环境的变迁,现在家族里的很多观念越来越淡漠了,很多人起名也不按辈分起了。其实在某一方面来看,这还真不怎么好。

好在农村还是有很多人在继续传承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西。


岭上走马


在我老家族谱都是有家族德高望重有文化的长辈保管包括修谱,现在我是第17代掌谱人😂我还是个00后啊





宝树振家声


农村家谱到底谁来写合理呢?

就所了解的一些皮毛暂且回答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现在不只是农村,就是在一些城市里面,也流行起重修修家谱、族谱的事情来,也应该算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吧。

本来,国家有史,《二十四史》;地方有志,省志、市志、县志;同族有族谱家族有家谱,对历史的遵循和继承,这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民间修谱肇始于宋朝,千百年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以小见大,有学者云“史不绝,则国存;谱有续,则家传。”

直到“文革”浩劫,族谱、家谱被最为封建糟粕,列为“四旧”,多数的家谱、族谱被毁坏已尽。现在修族谱、修家谱只能说是重修了。之所以说是重修,就是这个原因。


过去修谱,是有宗族长老、家族大佬负责,倾全家族之力,其他人既没这个权利也没这个资金。

现在呢?现在既没有宗族长老,也没有家族大佬,有的只是一部分热心的同族之人。他们中间多是一些有文化的人,因为修谱没有文化可不行;另外还要有一颗热心肠,不然谁愿意东奔西跑呢?

有一位张姓老友,为退休教师,凭借自己的威望,他召集一帮同样热心的年岁较大的人,从前年开始,用了三个春秋,方将同族的家庭跑了个遍。现几个人正在闭门撰写呢!偶尔约他出来聊聊,他总是说很累很累。但又说,累,还是快乐的!


一株吊兰1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做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是热爱家族事情,再就是能够收集更多家族发展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才能写家谱,至于家谱谁来写,要找一些家族德高望重的人参入大家研究,这样写出的家谱真实可靠。我现在就在我家族委员会做会长,正在收集资料写我们的家谱。


用户时光闪耀


农村家谱的编撰和续修工作,现在基本都会通过选举等方式,组建成立“家谱编撰委员会”。委员会进行合理的人事安排,分派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必须有会计组、对外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等。基本形成一套完整详细的工作模式。

至于有谁来操笔?无非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要求人品端庄,德高望重的长辈。其二,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


一壶清酒喜相逢


您好,我是三农领域的优质作者,如果有任何关于三农、农村和农村生活趣事方面的问题,欢迎和我多多交流。

对于现在不在农村生活的朋友对于家谱这种物件应该不是很熟悉了,但是因为确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家谱存放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就会导致家谱确实有损坏的情况,还有就是随着家里面老人相继去世,这些去世的老人都是要写进家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当下的农村,因为家谱不仅是代表着一种亲情,同时也是在彰显对于这样一种文化的传承,所以不单单是一个家族的亲情的凝聚,同样也是家里的后代人对于过世的老人的一种不重视。

其二,因为现在如果是想要重新写家谱也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的,像是在北方地区的农村,他们村民大多数也是找人写的,因为这里面所牵涉的一些内容像是日期或者是姓名等等都是认真对待的。

最后,并且因为写家谱也是一个修编的过程,而并不是随便自己在家里面就能够进行填写的,同样也是按照年龄,除此之外也不能够把晚辈写在长辈的前面等等,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对于写家谱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北方地区的一些区域至今到过年的时候家里也都是会摆放家谱的,但是并不是自家人就能够拿来进行撰写的。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这一问题的回答,欢迎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哦~


姑蘇城南


这种提问真是个傻逼问题,家谱还分农村和城市?就凭这也没必要谈写于不写的事了,恐怕你都不知道你还会有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