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武松殺了他的嫂子潘金蓮,石秀也殺了他的嫂子潘巧雲,我們不妨對照一下,看看二者之間,都有什麼不同之處?這其中,又反應出了兩個人在性格上都有哪些差異之處。

一 他們和嫂子的關係不同

潘金蓮是武松的同胞哥哥武大的媳婦,是武松的親嫂子。當武大向潘金蓮介紹武松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武大道:“你的叔叔在這裡,且來廝見。”

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潘巧雲是石秀的新結義的哥哥楊雄的媳婦,並不是他的親嫂子,所以當楊雄向潘巧雲介紹石秀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楊雄入得門,便叫:“大嫂,快來與這叔叔相見。”

在“叔叔”這一稱呼之前,多加了一個“這”字,就表明了石秀與楊雄和潘巧雲的非親非故來了,這個介紹的語氣,就遠不如武大在介紹武松時說的那麼硬氣了。

潘巧雲的父親潘公,卻對石秀有著莫大的恩情。

在石秀為楊雄打抱不平之後,楊雄的丈人潘公也急急忙忙地帶著人來給女婿助陣幫拳來了,然後三人坐在一起飲酒。

潘公見了石秀這等英雄長大,心中甚喜,便說道:“我女婿得你做個兄弟相幫,也不枉了!公門中出入,誰敢欺負他!叔叔原曾做甚買賣道路?”石秀道:“先父原是操刀屠戶。”潘公道:“叔叔曾省得宰牲口的勾當麼?”石秀笑道:“自小吃屠家飯,如何不省得宰殺牲口。”潘公道:“老漢原是屠戶出身,只因年老做不得了;只有這個女婿,他又自一身入官府差遣,因此撇下這行衣飯。”

可見這潘公,不但疼愛他的女婿楊雄,也很欣賞一表人才的石秀,所以回到家後,“楊雄的丈人潘公自和石秀商量要開屠宰作坊”,這樣一來,石秀就結束了流浪生活,不必靠著賣柴為生,幹上了自己的老本行,得以“裡裡外外身上都換了新衣穿著”。

也正是因為潘公對石秀的收留,石秀才能夠在楊雄的家裡常住下來。要不然楊雄每日裡都要進衙門裡公幹,石秀還怎麼能夠長期的在義兄家裡白吃白住呢?

所以說,潘巧雲的父親潘公,對石秀是有著知遇之恩的。

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二 他們的嫂嫂所犯錯誤的性質不同

潘金蓮不但出軌西門慶,更讓武松氣憤的,是她還與人合謀,害死了武大,他可是武松在世上唯一的一個親人了。所以,為兄報仇,才是武松決定要殺掉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根本原因。

潘巧雲的手上並沒有人命,她只是和斐如海出軌,給丈夫楊雄帶了個綠帽子而已,如果非要再給她加上一條罪狀的話,那就是她順從了斐如海的脅迫,把使女迎兒也拉在一起聚眾胡鬧,但這些都沒有傷害到石秀的切身利益。他之所以一定要攛掇楊雄殺死潘巧雲,除了他的專愛打抱不平以外,潘巧雲在楊雄面前誣陷石秀非禮嫂子,壞了石秀的名聲和他們的兄弟情義,才是更讓石秀感到氣憤的。

三 武松和石秀對官府的認同程度不一樣

武松是官府裡的公人,所以當他調查明白了哥哥的冤情以後,首先想到的是告到官府去。後來,只是由於知縣的徇私枉法,不與武松做主,武松才不得已採取了自己解決的方式。

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在解決掉潘金蓮之前,武松找來了鄰居們來做證見,記錄下了王婆和潘金蓮的口供。雖然只是在家裡,武松卻也搞得如同在官府裡一樣的過程,他並不是糊里糊塗的殺死了人了事。

在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以後,對鄰居們安排好了後事,“卻押那婆子,提了兩顆人頭,逕投縣裡來”,聽憑知縣的處置,大有“一人做事一人當”的真好漢的氣概。

那個時候的武松,還沒有看清當時的社會情況,仍然對北宋朝廷心存幻想,即使是在他後來決定去二龍山落草之前,和宋江話別的時候,他還首先提出了詔安的想法呢。只是後來發生的許多事情,才讓他對朝廷逐漸感到了失望,所以,當後來宋江在梁山上再提出詔安的時候,武松又是第一個跳起來反對的。

而石秀在弒嫂的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從來也沒有提起過官府的作用,可見他對當時的朝廷有著清醒的認識,是抱著極度的不信任的態度的。殺完人之後,石秀便向楊雄提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一起上梁山落草為寇的計劃了。

四 武松粗魯,但殺人有節制;石秀精細,卻又過於狠毒

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潘金蓮和西門慶合夥毒死了武大,所以武松殺死了他們。王婆在其中撮合他們,罪不至死,所以武松把她背綁了,送到了官府裡去解決。

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在遠古的時候,人們是推崇血親復仇的,"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的觀念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在儒家的經典《禮記·曲禮》中寫道:“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也就是說,當自己的親兄弟被殺了以後,為他報仇的兄弟,要時刻帶著兵器,只要見到仇人就可以殺死他。

但是在後來的社會發展中,這種私下裡的復仇形式在大多數的時候,是被官府所禁止的。因此上,武松殺人後雖然是大快人心的,卻也是要接受懲罰的。

可是這種情況,卻和石秀弒嫂毫無關係。

石秀是一個精細人,非常善於觀察、思考,他用“十分瞧科”就看出了潘巧雲和斐如海的姦情,在向楊雄告訴了實情以後,卻受到了潘巧雲對他的汙衊,繼而楊雄也被矇在鼓裡,趕走了石秀。

楊雄聽了,心中火起,便罵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廝倒來我面前,又說海闍黎許多事,說得個‘沒巴鼻!’眼見得那廝慌了,便先來說破,使個見識!”口裡恨恨地道:“他又不是我親兄弟!趕了出去便罷!”

楊雄和石秀二人,畢竟只是新結識的結拜兄弟,兩人關係的牢固程度,都抵不過潘巧雲對楊雄說的幾句慌話的調撥。

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這樣,石秀也就明白了,以楊雄的智商,是難以認清這件事情的,所以他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一步一步把楊雄引入到最後殘殺潘巧雲的地步。

石秀先是殺了報曉的頭陀和斐如海,而且把他們的衣服都扒光了,造成了他們互相殘殺的跡象。這就相當於給楊雄送了個信,證明了自己所言的真實性。

其實,即使是做兄弟的要幫哥哥,把這種事情做到這個地步,也就可以了,剩下的該怎麼辦,已經不關石秀的事兒了。可他偏不,非要把事情做絕了。

楊雄上街去尋找石秀,卻不知石秀也在尋找楊雄。楊雄是個直性情的人,缺少計謀,於是石秀給他安排出了周密的殺人計劃,把地點定在了翠屏山上。

其實,潘巧雲是罪不至死的。宋朝的律法,是依照唐朝的律法實行的, "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說白了,潘巧雲也就是一年半的有期徒刑,更何況斐如海也已經被殺了。

而且,楊雄一開始是並沒有想殺死潘巧雲的。

楊雄揪過那婦人來,喝道:“賊賤人!丫頭已都招了,你便一些兒休賴,再把實情對我說了,饒你這賤人一條性命!”那婦人說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舊日夫妻之面,饒恕了我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須要問嫂嫂一個從頭備細原由!”楊雄喝道:“賤人!你快說!”

同是弒嫂,武松和石秀的不同之處,顯示出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差異

在楊雄的話裡,已經有了要饒潘巧雲性命的話頭,這個時候,別說石秀勸一勸楊雄息怒,就是石秀要是能閉上嘴,潘巧雲和迎兒也不至於死在楊雄的刀下。說到底,這畢竟是人家兩口子的家務事,楊雄是願意殺了她,還是願意休了她,甚至是原諒她,都是和你石秀沒有一點兒關係的。

本來侍女迎兒已經把事情的大體經過述說了出來,就連誣衊石秀調戲潘巧雲的事情也都招了出來,然而石秀依然不依不饒,非得讓潘巧雲自己再說一遍事情的經過。這樣,就不但更加激起了楊雄的憤怒,也再一次洗刷了石秀揹負的汙名。

在石秀的一再催趕(把刀遞給了楊雄)下,楊雄先是殺了迎兒,緊接著又把潘巧雲給肢解了,手段殘忍而又血腥。

人們都說是石秀弒嫂,然而他並沒有親自動手殺潘巧雲,可是,他卻一再的把楊雄要饒了潘巧雲的心,扭轉成要殺她的心,所以,說石秀弒嫂,一點兒也不冤枉他。當潘巧雲看見楊雄殺了迎兒,正要向自己下手的時候,還天真的向石秀求助:

那婦人在樹上叫到:“叔叔,勸一勸!”石秀道:“嫂嫂,不是我。”

石秀的回答,把他的狠毒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事兒不是該你勸的,這話回答的是有道理,可是,難道去掉嫂子的頭面、首飾和所有的衣服,就是你一個做叔叔的該幫著做的事情嗎?石秀處處擠兌楊雄殺人,卻還把自己在這件事情裡,擇的一乾二淨,可見其為人可惡可畏。

比較起武松弒嫂和石秀弒嫂來看,更加體現出了武松是一個天地間響噹噹的好漢子,即使是為兄復仇而殺了人,卻也是經得起人們的評說的。而石秀,就顯得有些過於精細和狠毒了,打抱不平固然是好,但也不能越俎代庖,把手伸的太長了些,並且也全然不顧及潘巧雲的父親潘公對他的知遇之恩,很有些小人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