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不喜歡港片?

M煮酒論政


大家好,我是每天為您推薦一部好電影的最愛酷電影,期待您的關注!

現在不止年輕人吧,包括我這種港片的死忠粉都已經不太喜歡港片了,其原因歸根結底可以歸結為港片的沒落吧!香港電影的衰落,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首先,咱們從導演、演員說起。

十年前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香港影視演員有誰,我會回答“周星馳、劉青雲、梁家輝、黃秋生、梁朝偉、張學友、任達華、吳鎮宇”等等等等,好演員太多了。十年後的今天,同樣的問題,我發現答案居然是一樣的。

這說明了什麼,應該不言而喻吧,最近今年香港電影的演員,好像和十年前還是一撥人,嚴重的後繼乏人。除了滿屏幕的古天樂,你印象中還有其他能鎮得住場的新生代香港演員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了。不過,說到底還是,滋生優質香港電影的土壤和時代,已經過去了。

大家再看看現在的香港導演吧,市場已經決定,他們拍電影的主流受眾群體是大陸觀眾,作品需要更加迎合我們的口味,無形中就讓所謂的“港味”漸行漸遠。可惜的是,在失去了他們原本擅長的東西之後,做的並不是很好。

其次,咱們再說說大環境。

估計有很多老影迷和我一樣,細數一下自己喜歡的那些經典港片,發現有三四成的影片是不可能在國內上映的。迎合國內市場,就勢必需要放棄一些港片的原則。於是,我們再也看不到王晶無下限的搞笑、邱禮濤大尺度的恐怖、杜琪峰對現實的諷刺。


在未來,將只有“中國電影”一個標籤,不會再有“香港電影”、“臺灣電影”,這是時代的進步,大勢所趨無可抵擋。作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也不能忽視中國的存在。連好萊塢都要為了中國,對電影做出改變。

年輕人不喜歡港片?

不喜歡就不喜歡吧,因為會有更多的“中國電影”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最愛酷電影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不喜歡港片?

我想主要原因有二點:1 目前香港電影題材單一 。2 香港演員青黃不接,演員老化情況嚴重。


曾經的香港影視圈,是令人矚目的造星基地,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湧現出一大批影視歌壇明星,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同時帶動電影業的發展。

當時的明星成龍、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張國榮、狄龍、劉青雲、梁家輝、譚詠麟、鄭少秋、曾志偉、陳小春、董驃、古天樂、梅豔芳、吳倩蓮、葉倩文、林子祥、任達華、王菲、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林正英、張曼玉、袁詠儀、周慧敏、周海媚、鄭裕玲、關之琳、劉嘉玲、鍾麗緹、張敏、朱茵、鐘楚紅、沈殿霞等等太多了,想到的就這麼多,林青霞和王祖賢沒算進去,因為她們是臺灣的。

導演當然不能放過這麼多明星,於是各種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拍的又好看,比如成龍的電影(好多啊,不一一列舉了),還有其他《甜蜜蜜》、《胭脂扣》、《白髮魔女傳》、《英雄本色》、《縱橫四海》、還有那個《監獄風雲》(這個你們懂得,哈哈)、《刀馬旦》、《開心鬼》系列、林正英的搞笑殭屍電影系列、《富貴逼人》賀歲片系列、《法外情》、《似水流年》、《少林寺》、《重慶森林》、《倩女幽魂》、《賭神》、《黃飛鴻》系列、《大話西遊》系列、《花樣年華》、《青蛇》等等太多了。


但是現在呢?這些影星要麼退出影視圈了,沒有退出的也都老了,當時的吳鎮宇(87年成名)、張家輝(89年開始演藝生涯)還是算嶄露頭角呢,現在他們都50左右了。

現在港片翻來覆去就是警察黑幫,看不到生活片子,演員都是那幾個人輪著上,(哪幾個演員大家估計都知道),男明星還能扛扛,女明星就找內地的......唉!

最後圖片放《甜蜜蜜》吧,張曼玉和黎明一起唱《甜蜜蜜》的時候,懷念下曾經的香港電影。


荷花小評


大家好,我是隻說電影不打官司的秋局,歡迎關注,分享更多的電影新觀點:)

說起現在年輕人不喜歡港片,我們就要先了解香港電影的過去,清楚香港電影為什麼落寞以及香港電影現在在做什麼,我們先來梳理一下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基本情況。

香港電影以邵氏和嘉禾兩家電影公司最為知名。

首邵氏有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和楚原。

代表作包括《梁山伯與祝英臺》、《倩女幽魂》、《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獨臂刀》,《流星蝴蝶劍》、《蕭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等,此外邵氏電影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功夫小生,較為知名的有王羽、狄龍、姜大衛、傅聲、羅烈等。

嘉禾電影公司,首先是李小龍,他的出現直接改寫了嘉禾的歷史,四部半電影部部叫座,為嘉禾打了一個很好的翻身仗。後來嘉禾電影公司又出現了洪金寶、成龍這樣的功夫喜劇代表人物,後輩還有林正英、元彪、元華、鍾發、錢嘉樂等等。

新藝城作為後起之秀培養出像石天、麥嘉、黃百鳴、徐克等七怪,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諸如《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新藝城七怪最知名的自然是徐克,他是香港電影新式武俠代表人物,《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黃飛鴻》等等。吳宇森和徐克聯手打造了《英雄本色》之後徹底翻身,之後的《喋血街頭》《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奠定其暴力美學大師的地位。

此外當然也有杜琪峰銀河映像、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以及王晶的情色片,都是組成香港電影重要的類型片。香港電影到了90年代末期開始走下坡路,之後雖然有《無間道》《寒戰》這樣的經典,不過和輝煌時期還是不能相比的。

我們探討香港電影的衰落,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1、市場變化: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是臺灣,隨著臺灣的沒落,缺乏市場支撐的香港電影走向了沒落。

2、後輩資源不足:隨著香港電影標籤化人物的老去,後輩新生匱乏,即使像老牌公司英皇在新人培養上也是捉襟見肘。

3、標籤化退去:美國好萊塢曾經分析香港電影,它是世界上唯一不用考慮過程的電影,只要享受快樂就好,不用糾結是不是合理,這就是香港電影另類的存在以及市場的認可。但是,現在的香港電影發展靠的是中國大陸市場,為了滿足中國電影市場的受眾需求,香港電影不斷被同化,缺少了香港電影自有的特點和辨識度。

4、經典難以複製:王晶說周星馳是最好的喜劇演員,未來30年也不會有超越他的存在,俗話說,時事造英雄,缺乏香港黃金期的土壤,很難複製經典。

5、香港導演的魂已不在。香港導演的基本功非常好,像我合作過的《雪山飛狐》導演譚友業譚導,但是,他們現在已是為了掙錢和玩票,缺少了香港電影輝煌期的那種執著,那種為藝術獻身的魂。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年輕人不喜歡港片的原因,當然也因為隨著改革開放,各國各種類型片的引入,打破了以前香港電影在中國相對壟斷的態勢。


秋局電影報告


作為一個“不喜歡”港劇的年輕人,說說我自己不喜歡的原因吧

1、文化差異和語言環境

正所謂十里不同天氣。

內地與香港雖然交流密切,但畢竟在香港生活的年輕人並不多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在深圳,也會去香港,可是我聽不懂粵語,所以看港劇,原聲聽不懂,港普又不太喜歡。

比起看港劇,我可能更喜歡看國產劇。



2、香港電影的衰落

香港電影正在衰落,輝煌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的港劇,演員的陣容、服化、劇情都沒有過去的韻味了,不能給當代年輕人以精神衝擊。

以前看周星馳的電影,看徐克的電影,看林正英的電影,都會為當時的技術和文化感嘆,但現在的香港電影已經做不到了。

所以,觀眾流失也是正常。



3、審美獨特性的消失

現在很多人會懷念90年代的香港的帥哥美女,其實我們懷念的是90年代的審美文化。

90年代的香港的衣著服飾住行和文化,在世界流行文化中,都是佼佼者我們現在經常會提起復古港風,指的就是90年代香港的服飾妝容審美。

現在的香港,審美風格漸漸與內地接近,服飾妝容審美獨特性漸漸被內地追上。




4、韓劇、日劇、美劇、英劇分流

互聯網的進步帶來了國外的文化。以前,大家都看電視,電視裡播放什麼我們就看什麼,可選擇的餘地不多。

那時候會播放港臺劇,《鹿鼎記》、《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新龍門客棧》《射鵰英雄傳》,還有林青霞、周潤發、周星馳等等的電影,雖然播放的次數不多。



印象中幾乎沒怎麼播放過美劇英劇韓劇日劇,智能手機普及後,每個人手機都有好幾個視頻APP,可選擇性更多,再加上韓劇、日劇、美劇、英劇的確有很多精彩的電視劇,比如《使女的故事》《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權力的遊戲》《李狗嗨》《非自然死亡》等等等等。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看完這些電視劇電影之後,分給港劇的時間就沒有了。

5、不喜歡港劇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小時候也看了不少港劇,比如《談情說案》、《珠光寶氣》、《公主嫁到》、《搜神記》《封神榜》等等,2015年大火的《使徒行者》,我們也是追著看完了。



香港電影也看了不少,香港有名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很清楚。周星馳是香港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電影幾乎每個年輕人都看過。

我們並不是絕對的不喜歡港劇,如果碰到劇情好、演員陣容強大、畫面美炸的港劇和電影,還是會看的。


OYAMOVIE


因為港片已經過了它的頂峰時期了。在90年代到2000年代的時候,港片為中國的電影市場添加了很多色彩,現在的港片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是,說實話還是比現在很多電影要強。但是,港片文化,現在並不能給人很大的新鮮感了。下面就來說說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港片了,那些流量明星和爛片為什麼又票房能那麼高了。

1、港片文化沒落

以前,中國內陸電影工業發展不是很繁華。香港依託著一國兩制,很多的電影的過審不用通過內陸。所以,他們在一些電影的內容和主題上都會比較新穎。而在那個時期,中國的電影才剛剛起步,而且受限於政治和文化因素始終沒有發展起來。而香港電影在那個時候就開始了他們的繁華時代。以前的港片很多人看, 那是因為沒有了選擇。到了2010年後,電影市場百花爭鳴,很多內陸優秀的導演和演員都有了其優秀的代表作。也都開始崛起。而香港很多演員都到了內陸發展。這就導致了香港電影在慢慢的沒落。


2、香港電影在內陸的發行資源不好

以前,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大多數的內陸導演是被香港導演瞧不起的。其實在2000年那個時間段有很多的內陸演員嘗試著港漂。但是,都被排斥,吳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遺留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內陸的這些發行方以前都是受過香港導演或者資本方的氣的。你從內陸的一些電影就可以看出來。很少內陸的大導演喜歡用香港的演員,雖然都知道他們的演技很不錯。慢慢的香港電影在內陸就影響力變小了。你可以去看港片的排片率,在內陸一直都不高。另外,這些年香港導演都開始往內陸發展了。

3、內陸觀眾的欣賞水平在變

以前,大家都覺得香港電影很好,我以前也覺得很好。但是,這幾年看香港的電影,我真的挺怕的了。套路都是相似的。一個劇本的邏輯性總是感覺同出一轍。就類似好萊塢的那些系列電影一樣。總能猜出來他的劇情走向。這也是我為什麼現在不喜歡看美式的系列電影了。真的缺乏新鮮感了。另外,就是韓流文化影響了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現在喜歡愛豆了,喜歡流量明星了。簡而言之就是腦殘粉了。他們不在乎電影更深度的東西是什麼,他們只在乎他們愛豆在電影中表現如何。稍有人說不好就開始指責別人沒有寬容度。現在流量明星的電影都紛紛撲街了,港片又開始中規中矩的再走了。倒是內陸的市場百花齊放了。這就是區別。香港還是地界太小,很難排出像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這樣的大場景電影。想做一些大製作呢,在香港又很難找到投資商,所以,現在的香港電影處於一個很尷尬的處境。


電影解讀人


原因很簡單,香港現在很難拍出高質量的電影。

當年,香港電影有一個口號,叫做千萬票房俱樂部,意思是一部電影,獲得千萬票房,就是很成功了。

按照當時香港電影行業規律,千萬票房的電影,拍片和宣傳的成本不超過300萬港幣,但是現在300萬港幣很多二流演員都請不來。

所以,90年代後拍片的成本劇增,導致香港小成本電影無法維持,而香港電影沒落,使得電影從業人員北上,香港電影人員斷檔,沒有了優質明星的電影,自然沒有好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概念逐漸在中國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港片的感覺,僅僅留在回憶中,而標誌這大陸、香港、臺灣乃至東南亞華人作者很大程度上融合的“華語電影”,這個概念在這幾年也逐漸形成。

這也是現在很多越來越懷念舊港片。


電影故事匯


第一個,是時代發展的問題,現在都是90後,00後的年輕主力,他們是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聯網飛速發展,他們就是生活在這個流量,網紅,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很能體會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環境,所以很多東西他們是沒有見證過的,對港片所展現的內容不怎麼感冒。

第二,整體社會環境的改變。隨著香港迴歸,國家政策,各種不同的文化湧入香港,香港的經濟政治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香港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改變,我們常說電影來源於生活,我們可以看到港片所拍攝的內容也發生了改變。

第三,整體社會風氣,商業化。現在多數拍的電影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到處都衝滿金錢的味道,流量小鮮肉,當紅網紅,社會進去一個“快餐消費”時代,拍一部電影可能只要幾個月,半年左右,電影質量有所下降,缺少佳作,再加上特效鏡頭的加入,整體是偏向視覺享受,沒有很多能震撼人心的內容。

總體來講,香港電影就是在這個大雜燴時代,慢慢的淡化了自己獨特的港味,這其實也是一種轉型,畢竟要符合觀眾的胃口,老式港片現在只能是賣一賣情懷,很難再引領潮流,這是一個趨勢,希望香港電影能在保留精髓的同時有所創新吧,同時也希望香港電影能培養符合時代的巨星,就像上世紀張國榮,梅豔芳,周潤發這樣的代表,讓世界記住香港電影,香港文化。







sky電影yy


我就覺得現在的港片好像越拍越差!好像只是為了坑錢掙票房其他方面都不理!隨便找個小鮮肉阿豬阿狗就去拍片搞得不倫不類的還要大勢宣傳!也是差強人意啊!而且四大天王和星爺成龍等等的很多天王巨星甚至是王晶這些製作人等等很多著名導演都老了真的是後繼無人啊!所以現在的港片真的遠遠及不上以前的輝煌歲月!反觀現在中國大陸的電影就越來越好!越拍越有看頭!💪👍✌


KingKong818


第一可以直接接觸外國片了,第二國產片的發展有了進步!第三港片進步大大,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都老了。唯一優勢就是可拍一些大陸不給拍的題材


森林小笨


因為港片嚴重脫離了現實,每一個演員太過戲劇化,現在觀眾的普遍文化素質已經提高,純粹的靠激情幻想的電影已經跟不上社會的主流發展,香港導演天馬行空自娛自樂那一套已經不管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