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而不攻列宁格勒,是希特勒犯下的致命错误吗?

邹庆征


没有占领列宁格勒是希特勒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最大战略失误之一,其后果不亚于后来的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并没有消除列宁格勒在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上的巨大价值,因为德军并没有彻底包围列宁格勒,通过拉多加湖的水上运输线(冬季则是冰上运输线),列宁格勒的军民不仅顽强的生存下来,而且还有能力发起持续不断的反攻,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始终被牢牢的牵制在这里,无法加入到关键的其他战场,宝贵的兵力被毫无意义的浪费和消耗了。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列宁格勒原本是德军第一个要占领的战略目标,足见其军事意义之大。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占列宁格勒,一旦占领列宁格勒,首先意味着北方战场战斗的结束,那里的战线将大大缩短,从而腾出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兵力用于其他方向上的进攻,而不是像现实那样整整2个完整的野战集团军都被牵制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防御作战。另外由于列宁格勒还是苏军波罗的海舰队的海军基地,使苏军波罗的海舰队得以继续在该海域作战,德国无法充分利用波罗的海来改善东线的运输状况。如果德军占领列宁格勒,那么苏军波罗的海舰队也就宣告全军覆没了,这在军事上意义极大。另外列宁格勒还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坦克和火炮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加入到对德军的反攻中,一直未停止过。


从政治上来看,列宁格勒向堡垒一样夹在德国和芬兰战线之间,使得两国始终无法建立地面的联系,苏军在列宁格勒的坚守也动摇了芬兰的参战信心,芬兰军队在夺回原属于自己的领土后便不再继续进攻,德军相当于失去了这个关键的盟友,那可是不少于70万人的强大军队,战斗力比罗马尼亚、意大利军队要强多了。

从军事上来看,对于列宁格勒的围困在1942年初就已经失败了,希特勒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错误,他曾试图弥补这一错误,在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占领克里木半岛后,希特勒便下令将该集团军调往列宁格勒前线,准备彻底占领列宁格勒。但是苏军先于德军发起了反攻,列宁格勒的德军在击退苏军的反攻后也暂时无力发起对列宁格勒的进攻,之后随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遇严重的危机,希特勒再也无暇顾及列宁格勒了。现在看来,德军唯一占领列宁格勒的机会就是在1941年的9月份,希特勒不应该急于发起“台风行动”而调走北方集团军群绝大部分的装甲部队和空军,而是应该先集中兵力拿下列宁格勒,对于莫斯科的突击应该留在第二年进行。尽管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但是没有第4装甲集群的坦克和空军是不可能发起攻城作战的,希特勒失败的种子在这时候已经埋下了。


战略论


希特勒在二战中犯下的错误很多,到底哪一个是最致命的?众说纷纭,至今争论未休。

个人认为,未及时攻占列宁格勒,对于德军、希特勒、轴心国联盟来讲,损失和失误是相当巨大的。

首先,“巴巴罗萨”计划,单从军事角度讲,是十分合理的,三个重军集团捏成拳头出招。列宁格勒作为首要目标之一,甚至入冬前稳定战线的必定目标,是合理、正确的。

但为什么没有实现呢?没有实现、围而不占有什么后果?失误在哪里呢?



第一,北方集团军群长期被托在此地,军事价值大打折扣。在红色方案实施不久,北方集团军群进展神速,很快到了列宁格勒的外围和近地带,芬兰军队也把入侵的红军赶出了家门。此时才是1941年8月初。如果此时德军一鼓作气、与芬兰军队联手,彻底占领列宁格勒、围歼苏军北方及波罗的海军队,完全有能力、有机会实现。可此时基辅包围战、斯摩棱斯克等战役,都需要大量机动兵力,不得不抽调各战线的部队,所以才放弃了到手的胜利。

没有占领列宁格勒,德军与芬兰的陆上联系打不通。德芬联军、波罗的海三国志愿军、北欧志愿兵等近百万对苏联、对斯大林有着刻骨仇恨的虎狼之师未能释放、组织起来。反而消耗在长期的围困当中。这是折己之长。



第二,政治影响力减弱。德军打来时,深受苏联迫害的三国,如同中国人民欢迎解放军一样祈盼王师欢迎解放者,无数青年踊跃协助、参加德军。但战争托入持久战、消耗战之后,德国加紧了对占领区人民的搜刮、压迫,并且人民已经见不到德军胜利、得到解放的期望,随着苏联的不断推进,三国民心不得不倒向苏联。



第三,经济没有保障。瑞典的铁矿石,一直是德国的钢铁血脉。列宁格勒不占领、波罗的海舰队不消灭,这条经济命脉一直处于严重威胁状态。



最后说一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战斗力、战斗意志是毫不逊色的。直到二战结束、德军投降,北方集团军群也没有受到大规模的围歼,几乎边打边撤地回到了库尔兰半岛,在此爆发出更惊人的战斗力。以致最后走投无路投降,受到了就地释放、遣散回家的礼遇。


祁连武青


是致命的错误。

假如41年能首先攻下列宁格勒,再在来年5月左右以图莫斯科或南面的顿尼斯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都将使德军处于有利的态势。甚至处理得当的话,41年8、9月份就有机会一举占领列宁格勒。在这基础上,二个集团军群就可以全力攻向莫斯科,那时守卫莫斯科将更加困难了,被攻克的可能性将大增。

然而由于德军对进攻列宁格勒缺乏计划和决心,并在指挥和兵力调配等方面出现错误,错失了8月份快速攻克列宁格勒的机会,至9月份,由于受即将开始的对莫斯科的“台风”战役的影响,不得不暂停了攻取列宁格勒,再次错失较好的机会。

等德军从莫斯科战役的失败阴影中缓过神来,42年年中开始的“蓝色方案”,德军再次把作战重点转移。根本没有时间与兵力把攻取列宁格勒提到优先的目标上来(希特勒在42年也多次动过列宁格勒的脑筋,并派出第11集团的部分部队增援北方集团军群,想弥补错误,怎奈时机已过)。

由于兵力不足,最后北方集团军群在东线余下的时间内,只能以围困列宁格勒的方式坚持到43年下半年,期间只能被动方式应对一次又一次的苏军解围攻势。44年开始,受东线大局影响,只能以败退的方式退入白俄罗斯,再退入波罗的海三国,直至最后在库尔兰投降。

在长达近4年东线战事中,真正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作战,只维持到41年9月份,其余时间都是被动防守。长时间的防守消耗战,占用大量其它战线急需的步兵兵力,并一样使北方集团军群损失惨重;由于完全被动防守,不享有攻势主动权,对苏方的兵力牵制有限,很难对整体战局有大的影响力;作战基本都以阵地战的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德军机动作战的优势,扬短避长,得不偿失。

(个人看法,欢迎探讨)


探测卫星A


我认为希特勒绝对的无错。因为前苏联的特殊天然奇寒无比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希特勒的彻底的失败的啊。至于围而不攻绝对的又是个后勤补给出现的短道短路所出现的无耐之举咋办啊?无饭吃无依穿因寒冷故以及枪支弹药机器战车油料的补给全都是问题宗合性的实际困难的啊还有兵员士气低落体能衰弱疲倦不堪以及疾病的流行伤兵员的治疗转移交通运输的被干扰破坏等等吧所有宗合一切的因素造成了希特勒的彻底的在苏战争中的完全的失败的啊哈哈哈。这个还与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反侵略的力量分不开的啊对否?

若论错误希特勒手下参谋及其它工作人员绝对的有错因不了解天时,地利,人,的因素只论精神力量哈哈哈是否?


李承岱


当希特勒进攻俄国的那一刻就注定失败、一个小德国把戦线拉的这么大就是打进比得堡将败的更惨在俄国十一月的天那就是死,与当年的滑铁沪的拿破仑有一拚、二战的日本也是如此。意大利就更别提了


用户5248990110737


不是希特勒犯下致命错误。德军远离本土作战,后勤远远跟不上作战部队,致使作战部队饿着肚子和敌人作战,枪支弹药和重武器严重缺乏,兵员严重不足,无力支持大规模战争大的消耗。苏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人越打越多,战力越打越强。可德军,人越打越少,战力越打越弱。德军围而不攻,是撒走大量装甲车和大量空军,去支援其他战场。德军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去和苏军大血战,大决战。列宁格勒不是围而不攻,是因为围不了,攻不动。


中国美6220


莫名其妙的问题,德国当时能打下肯定会打下,谁喜欢在超级战役时侯,身后有近百万敌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