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2014年8月19日,乌克兰基辅,城市攀登者雅罗斯拉夫·塞戈达(Yaroslav Segeda)爬上了一座80米高的摩天大楼的顶部。图/视觉中国


任何带有“世界观”或“方法论”色彩的、能从多个角度探讨或模仿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学”——只要它有梗。


这两个说法——“××学”或者“××-ology”,我们应该都没少听过。通常来说,如果一个词有幸以它们为后缀,前面的部分就会瞬间被衬托得复杂难解起来。

比如,文字、数字,听上去不太有气势,但文学、数学,立刻就让人觉得“没列出几本大部头都不算数”;

又或者,《红楼梦》、张爱玲,一般指一本书或一个人,但红学、张学,一下就能呼啦啦扯出一堆学术理论乃至思想门派;

再比如,成功、厚黑,顶多也就是个人特点,然而成功学、厚黑学,就是一个包含了名人名言、知音体段子/奋斗体鸡汤以及10万+ 阅读量的大型行为艺术。

总而言之,不管是现象还是事物,只要顶着“学”的名头,基本上档次都能跃升好几个层级。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我的房间》系列之一,该作品展现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房间。图/John Thackwray

就像互联网能让“万物皆可萌”也能让“万物皆可盘”,现如今,我们又迎来了“万物皆可学”的时代。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

啥东西都能整一个“学”出来——只要它有梗。

举几个例子:曾经在二次元圈流行的“白学”,其实来自一个名叫《白色相簿 2》的游戏,游戏剧情、角色心理被玩家们像在高中做阅读理解题那样认真分析甚至争论不休,进而上升为一门“学问”,爱好者们也被调侃为“白学家”。


时间拉近点儿,最近在社交媒体上以表情包和语录形态出现的“明学”,起初大家只是想吐槽这一类不懂装懂还四处挖坑的老板,传一传就变成了明学家们复制粘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集体玩梗现场。


至于“玄学”就更不用说了,本来也许只是人们身处复杂世界、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经验(瞎)总结,现在则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小趣味。


从考试界的“交卷前五秒,模棱两可的选项千万别改”

到数码界的“一旦买了新产品,旧的那个马上就会坏”,再到锦鲤界的“转发这个杨超越,高数考试不挂科”,无伤大雅的仪式感渗透了生活的每个细节。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白学”是《白色相簿 2》游戏衍生的一门“学问”,其爱好者们也被调侃为“白学家”。

理解这个事实之后,你可能会欣喜地发现,小时候经常听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之类的鸡汤,其实还蛮有道理的:这个世界的全部问题如果真要深究起来,好像确实可以让不同的学科接管。


任何带有“世界观”或“方法论”色彩的、能从多个角度探讨或模仿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学”。


只是它们有高有低、名目不一,大的那些或许已经被别人先插了旗,但小一点的领域还是有很多余地可做文章:特别会收拾屋子的就叫“收纳学”,十分擅长写职场邮件可以起名“工作邮件学”,打游戏时总甩锅给别人的不妨称为“甩锅队友学”,还有专门抖机灵抢沙发的“跟帖热评学”、观察上网人群多样性的“互联网行为学”、研究怎么给偶像打榜应援的“微博超话学”……


每个领域都是新兴学科,第一个提出的人说不定还能被尊为“某学先驱”,title 成色不亚于野生民科。

为了帮助大家开拓思维、发现日常中那些你可能想象不到的研究领域,我们决定把开发“×× 学”(又称 Xueology)的精神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总结了 22 个当代社会细分学科,一共三种难度,欢迎大家选修。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新手入门级

01. 柠檬学/Lemonology

在遇到某个“人有我无”的情境时,及时祭出三字真言“我酸了”,从而准确传达一种微妙的“虽然嫉妒但我不怕承认”的小气型豁达情绪。

它是当代网络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以无差别应用于所有“尽管比我优越但我就是夸不出口”的场合,自我解围效果拔群。

02. 锦鲤学/Lucky-Dogology

新兴线上学科,由当代玄学衍生而来。研究者们主攻“虽然完全不相信自己能成为 lucky dog,但总归这样做了才能安心”。它有专门的鱼形图腾,吉祥物多为女性且不定期迭代。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当代锦鲤:杨超越。图/《创造101》


03. 走廊对视学/Eyes-Meetingology

社恐学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专门解决“走廊眼神交流恐惧症”,不过暂时还没找到万能诀窍。

据说目前为止最权威的方法是“相距不到十米先瞥一眼探探情况,相距三米时再带上表情盯一次,然后就可以安心地擦肩而过”。但在进修之前你必须预习表情管理,以免突然的挑眉尬笑吓到别人。

04. 淘宝学/Taobaology

全称“应用淘宝学”,是一门力求将淘宝硬生生用成搜索引擎的学问。

具体实践领域包括“把商品描述当成微博,学习新概念新名词”“把宝贝详情当成百度,学习生活用品使用小百科”“把客服当成知乎,向他们请教奥数题”等,对生活苦手非常友好,唯一的副作用是可能沉迷网购,导致从此月底吃土。

05. 吃瓜学/Dajiangyouology

适用于各大社交媒体、网站论坛里自称“瓜众”的网友。

入门后有几个不同的深造方向——反转学、站队学、实锤学、和稀泥学,顾名思义,它们分别以“等反转”“不站队”“求实锤”“两边都有错”为口号。

目前四大学派已经吸收了不少瓜学家,竞争颇为激烈。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人们用“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图/unsplash

06. 追剧学/TV-Seriesology

也是最近两年发展壮大的,同样有好几个二级学科:

一是预告片学,特长是看完三分钟的预告片就能准确判断正片上映之后能打几分。

二是风险管理学,主要权衡某部剧是应该买会员看、用 1.5 倍速看还是直接弃剧去 B站挑几个 cut 看。

三是创伤修复学,如果得了雷剧 PTSD,就可以用它来鉴定需要刷多少部老剧洗眼。

07. “我好难”学/Nanology

起源是某个网红视频出现的一句话,使用者本来只是想倒点儿苦水,结果反而带火了一种新句式,即在任何一句话之前加上“我太难了”,表达一种十分微妙的、苦中作乐式的自嘲。

比如,“我太难了,买个衣服居然要8块钱邮费”或者“我太难了,今天吃的麻辣烫根本不辣”——到底难不难无所谓,关键是能满足自己“说惨但不能像卖惨”的诉求,而且简单、in style、好上手。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丰俭由人级


08. 独居学/Single-Serveology

这门学科非常适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城市空巢青年,原因无他,关键在于能搞定所有“一人份”的东西,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一人食餐厅”“如何在一个人逛超市时控制住自己啥都想买的手”“如何一个人租房而不被中介坑”“如何在一个人住的屋子里换灯泡、通马桶、读电表”,等等。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独居,可以为所欲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图/Cristofer Jeschke


09. 薅羊毛学/Haoyangmaology

涉及阅读理解、高数、物流、法律等多个科目的综合实践类学科,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办哪家银行的信用卡能拿到最多积分优惠、转发几个微信好友能在不被拉黑的情况下把价格砍到不能再低、消费到哪个档位能在不破产的同时占到最大的便宜……统考时间是每年的“双十一”。

10. 人设学/Personaology

普及率和失误率都很高的一门学问。有完整的傻瓜式操作指南,比如腿长就说“高冷”、高鼻梁就用“总攻”、笨就是“蠢萌”、啥特色都没有就贴“努力”或者“吃货”标签。

最早出自二次元,现在有向动物(比如猫)和无生命物体(比如扫地机器人)转移的趋势。

不过当下最热门的议题已经不是“怎么尽快立人设”了,而是“怎么避免崩人设”,又称“如何合理回应自己的负面而不被网友群嘲”学。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人设有时是别人贴的标签,有时是自我期许。图/unsplash

11. 开会学/Meetingology

核心理念是“开会说啥不重要,但不能忘记起范儿”。

行为派主要用“会议刚开始就声称自己2点前必须结束”“把其他人的话缓慢重复一遍”“在别人争得不可开交时第一个跳出来喊停”“在会议室里绕着圈踱步”等动作独树一帜。

PPT 派则靠深色背景白色文字、每页只放一句话并使用超大字号、Google 式手绘动画和收尾时绝不可少的“one more thing”另辟蹊径。

12. 人间松弛学/Let-It-Gology

由“佛系”“丧文化”和“宅文化”融合而来,学科口号是“人间不值得”。

践行方式有“今天又是没有进步的一天但我依然睡得很安稳”“虽然在减肥中但大杯奶茶还是要点”“这个梦想完不成那换个梦想好了”等,原则是“不管怎么样,快乐起来就对了”。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有闲的人才是幸福的。图/unsplash


13. 括号学/Bracketology

聊天标点学的门派之一。讲究通过括号表达自己的内心小剧场,例如,用单边括号的“(小声bb”、用两个单边括号的“(大雾(划掉”、括号用在前面的“(奔过来)你好吗”以及用括号自问自答的“一起吃饭吗?(好的)”,等等。

此外,还有空格学派、感叹号学派、省略号学派以及句号学派可供选择。

14. “拓展阅读”学/Readingology

“无所事事学”的当代巅峰。硬要说的话,其实也算“淘宝学”的一种发散。

操作诀窍是“举一反三,拓展阅读”:这本书里提到了另一本书,搜来读一下,新书里又提到一本书,再搜来读一下;这个博主长得好美,点进主页看一下,啊,她的闺蜜也好美,再点进主页看一下;这件衣服不错,下个单,下面推荐的包包也不错,再下个单……

目标是把每次“拿起手机就看一眼”都变成“不知不觉看了三个钟”。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拓展阅读”有时候只起到了浪费时间的作用。图/unsplash


15. 反“猜你喜欢”学/No-Recommenderology

跟上一个学科相反,致力于跟算法斗智斗勇,门道包括“不轻易点开商品详情”“不轻易给瀑布流里的短视频点赞”“不到下单时不登购物账号”“浏览器禁用 cookies”等,至高价值观是“随你怎么推荐,点一下算我输”。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博大精深级

16. 杠学/Gangology

探索“如何用一句话成功激怒对方”的互联网语言文学。入门水准(“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你是不是别有用心”“博主是不是收钱了”)比较好学,高阶杠学家则需要灵活走位、见机使用“你讲道理我就说你不通人情,你谈人情我就说你不讲道理”的满分逻辑杠起地球。

它还有个兄弟学科叫防杠学(Anti-Gangology),但始终没跟上杠学的发展速度,至今还在初级阶段。

17. 彩虹屁学/Fandomology

杠学之外的另一个高阶互联网文学流派,跟“尬吹”一样都是夸人,遣词造句却更加真情实感、文采斐然。

长得好看叫“脸蛋天才”,表情丰富叫“神仙演技”,气质出众叫“下凡辛苦”,这是饭圈的基础技能之一。

非饭圈的朋友学起来可能不太适应,不过一旦掌握,就,literally 没有你夸(吹)不上天的东西。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彩虹屁学过于深奥,我等凡人岂能企及皮毛? 图/Denise Chan


18. 划重点学/Zhongdianology

依然是互联网文学的一种,配合杠学效果拔群。特长是研究怎样利用“划重点/敲黑板”之类的 hint,以最快速度看完一段话。

初级水平是一目十行,中级水平是去评论区找现成的课代表,高级水平是直接留下一句“太长不看”并飘然而去,徒留对方辛苦打出来的一大段文字。

19. 数据脱水学/No-Fake-Dataology

互联网数学,用于处理生活中所有看起来不咋靠谱的数字。常用公式有“80集电视剧,实际剧情长度要除以2”“流量明星的微博转发,去掉一两个0才是活粉数”“一部电影网站评7分,实际最多及格,8分才勉强算好看”。

美中不足的是,这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网感,对中老年网友(比如爸妈们)来说不是很友好。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数据有它自己的想法。 图/unsplash


20. 过年学/Nianology

跟独居学同属单身人口必修课,难度却大了很多。经典议题包括“如何应付家长们的花式催婚”“如何在家庭聚会中正确回答亲戚们的问题”“如何优雅地吐槽春晚”“怎样克服节后综合征”。

主要学说包括“家可以常回,但不能长住(否则你妈很快就会嫌弃)”“节前一周要买完所有东西(不然快递可能会停止发货)”“不回家过年的,先打听好附近哪家外卖不打烊(以免饿死)”等。

21. 图鉴学/Online-Anthropology

正牌创始者是电视剧《东京女子图鉴》,但后来陆续冒出了太多占山为王的田野门派(“北京女子图鉴”“山东男子图鉴”“朋友圈无聊行为图鉴”……连“垃圾分类图鉴”都有),主要作用是集中展示“人类这种生物到底有多喜欢搞 stereotype”。

现在有两个新分支,一个叫“××行为大赏”学,一个叫“××言论 bot”学,三者结合,就形成了所谓当代人类观察学。


行走江湖,当代青年需要了解这22种当代新学

《东京女子图鉴》


22. 理性玄学/Shuiniology

锦鲤学的升级版,不仅有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比如“外卖里的微辣既有可能完全不辣,也有可能辣穿地狱”,或者“下班前5分钟往往是代码 bug 高发期”),还会尽职尽责地给出解释——水逆理论不好使,那是因为别的行星也会逆行;零点整登录游戏没抽到 SSR,下次改成在屏幕上画个五角星;平价护肤品效果不明显,那就加大力度换贵妇版再来一次……

就像套娃一样,这套理论不行还有下一套。这个学科的宗旨就是“用一切自圆其说的方法,寻求任何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哪怕只是宁可信其有的迷信”,林林总总的“墨菲定律”,就是它的开山之作。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第546期

✎作者 | 刘融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