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

艾小城


每个人出生都没文化:都是通过后来学习才有的结果:人家就是勤奋好学:马爷说小时候无论在哪里见到书一定要捡起来读:那怕只在垃圾堆看到半本破书也要捡起来看完:知道为什么马未都先生是怎么样来的文化了吧


悟空中餐美食


有人说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呢?诚然,如今很多知名人士的学历都不高。

比如说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小学没上完就回家种地了,虽然后来补上了,但是按道理说他也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段。


还有近代的一位大师级人物陈寅恪,梁启超向当时的北大校长梅贻琦推荐陈寅恪,梅校长就问陈寅恪是什么学历,有什么著作,梁启超说这些他都没有,只是在国外读过十几年的书,梅校长又问梁启超,那陈寅恪的学问比他如何,梁启超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那些书还不及陈寅恪的一篇小短文,于是梅校长破例聘请了陈寅恪,后来陈寅恪成为了“教授的教授”,学生听不懂他的课,到后来来听课的全都是教授。

在上个世纪,大师辈出的时代里,这种学历不高的大师比比皆是。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学历不高,看起来都很有文化呢?这不是偶然,学历只是代表一个人的过去,不代表一个人的将来,人的命运和见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这些人学历不高,但是有文化,那就是他们背后的努力,或许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教育,但是,社会,世界,书本都是学习的地方,像马未都这些人就是通过自己自觉地学习,才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文化人!或许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得听他们讲,很多学历不高或者根本没有学历的人还在给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讲课。


所以,自觉地学习很重要,出了学校也不能停止学习,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首先我想说的是——学历高并不等于有文化,我见过不少学历很高但说话幼稚如小学生,思想酸腐、僵化,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我觉得这种人学历再高也难有大的出息。

反之,有些人虽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后天的学习能力强,加上悟性高和肯钻研,反而能给人既有文化又有能力的感觉,马未都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马未都1955年于北京出生,祖籍山东荣成,由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性,他只读到四年级便没再读书了,然后下乡当知青,回城后又当了几年机床铣工,于1980开始文学创作。

1981年,他的《今夜月儿圆》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这篇文章让他在文坛上初露头角,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久后他便以它作为敲门砖,进入《中国青年报》当编辑。

那年他26岁,全凭自己的实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学历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从他写的《今夜月儿圆》来看,情节生动,用词精准而简练,已颇有专业作家的老辣劲,这肯定与他平时的努力积累有关系。

据说他非常好学,看过很多书,那个年代有段时间很多人都将家里的藏书烧了,马未都就去捡这些书回来看,比如《简爱》这本书他看过好几遍了还不知道书名是什么,因为书皮被烧掉了。

广泛的阅读使得马未都拥有深厚的知识结构和较于常人的认知,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也体现在他挖掘作家的眼光上,比如王朔、刘震云和苏童,都是他挖掘的。

马未都曾说:“我读过的书甚至比官方系统培养出来的人读的更多,如果我按照官方系统去读书,我今天是博士后,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语道尽了他平时的用功。

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是体现文化的一种,后天自我的学习和积累才是最重要的,马未都的知识量多且全面,所以他给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感觉。

马未都从当编辑开始便喜欢收藏,经常去旧货市场或者卖古董的地方淘货,而那时候又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没有几个人有闲心玩收藏,这就给了他一个机会。

等到收藏开始热起来时,他淘回来的东西就值大钱了,这既是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也跟他个人的努力和远见有关。

众所周知,收藏古董文物是件极其考验眼力和甄别能力的活儿,要是看走眼了,分分钟都能倾家荡产。尽管和他同期的不少人破产的破产,改行的改行,但马未都却能一直做下来,并且做出了大成绩,这跟他的潜心钻研分不开。

马未都说:“搞文物收藏不能太贪。收藏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喜欢的门类的书读一遍,只带着钱去收藏,必死无疑。”

因此他常常能一眼就分辨出一件文物的真假以及它的出产年代,进而能对文物的价格心中有数,如此,就不容易发生看走眼的事了。

从他近年主持的《都嘟》、《观复都嘟》、《马说陶瓷》和《马未都说收藏》来看,每一集都有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无疑都是他从他几十年的收藏经验以及看过的书本里得来的。

这几十年里,他一边玩收藏,一边主持收藏节目和出版跟收藏有关的书,已然是一位收藏界的大家,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这样的人,何须再用学历来衡量?

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家和商人,他还有民族大义,有情怀,比如:他创办了观复博物馆,将自己的收藏无偿捐出,只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文物。

他在其主持的某个节目中说:“文物最后大多都会进入博物馆,一旦进入博物馆,就是整个民族的乐趣。”体现出了他对文物的责任感,并且为文物找到了最佳的归宿。

也是他高于一般商家和收藏家的地方。

他精明洞察,但又不唯利是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都有时,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所以我想套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评价他——莫叹前人皆名士,人间已有马未都。


电影烂番茄


有时候学历≠学问。

说一个我亲眼见到的事例,我的一个朋友报名上了一个硕士班,本来还挺替他高兴的。可是到了毕业写论文和答辩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硕士学历是咋回事了。先是东拼西凑的攒出一份“论文”,然后到了答辩的时候老师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结果当然是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最近这个朋友又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的博士,因为没有英语等级证书,竟然在百度上下载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证书PS了一份,至于课题选项什么的都是找人代写的。

我这才理解到为什么中国的学历在国外让人家不承认和看不起。

博士学历都能造假还有什么学历不能。


历史好玩


最不喜欢有些人,在任何时候都以文凭论资历学识,开口就说他小学中学毕业水平。

大学文凭只代表你高中毕业后再读了3∽4年时间的书的证明,但不等于你学到的东西比他人自学三丶四年的东西多,常识知识不比大学毕业生懂得少,大学只代表你记性好,考试的时候能发挥出来,而读不上大学的可能是考试变蒙圈一片空白,或者其他原因考不上大学而已。范进七十才中举,不是他不行而是有时命运行到克印读书运,不管你才高八斗他偏偏考不上。就像有些老师他教的学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但是他的儿子却上不了大学,有什么奇怪呢?能不能坚持长期的学才是关键!现在很多小学毕业生到大学去讲课,你说他的学术高,还是你读大学学的三年水平高?


闲云野鹤毛人同


我是微课军师,你的问题我来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他不是看起来很有文化,是真的很有文化好吧,这都是因为马老爷子人生经历丰富,见多识广。

马老爷子1955年生人,下过乡,当过工人,做过编辑,拍过电视剧。

由于酷爱收藏,经过多年的积累,光凭他的私人藏品,在1996年就在北京创办了一家博物馆,叫“观复博物馆”。后来又分别在上海和厦门两地各创办了两家,目前厦门的观复博物馆因用地规划问题已关闭。


马老爷子年轻时

马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插队。然后又一个人游历新疆,领略过祖国的大好山河,风土人情。回城后当过工厂的工人,掌握了一定的钳工、焊工、车工的工作技能。

期间,对文玩古董产生兴趣,积攒微薄的工资购买自己喜欢的古董。那个时候虽然假货还比较少,但他还是看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具备了超越绝大多数收藏者的鉴别知识。


马老爷子中年时

马老爷子中年的时候,进入《青年杂志》社做编辑,认识了例如王朔,海子,严歌苓,刘震云等日后知名的作家和诗人。

他还是王朔第一本小说集的责任编辑,在王朔的介绍下又认识冯小刚等一批影视界人士,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两部电视连续剧,在文化圈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当然,他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耽误收集自己喜欢的文玩古董。而且鉴赏水平已达到了专业人士的水准。



马老爷子老年后

马老爷子在文化届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退隐江湖,专心沉浸到了他酷爱的收藏世界。他出版的《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还获得了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马老爷子被大家认识,主要是通过一大批介绍中国文化和古董鉴赏的电视节目。他的代表节目有央视2008年的《百家讲坛》,一共做了6期,共52集。

在2013年,他又在网上做了《嘟嘟》和《观复嘟嘟》个人脱口秀节目,又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可以说,马老爷子就像一坛老酒,越酿越香。这和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对事物的洞察钻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人一个的学历并不决定他将来能取得的成就。军师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说法,叫:文凭不代表水平。

我是微课军师,感谢看到最后,打字不易,请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啦!


微课军师


我当过四年一个名牌大学聘用的辅导老师,各系学生还都喜欢听我演讲,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承认我辅导的很好。尤其是给党团员斑干部每周例会上千名只要是我主持从不缺席迟到,半个小时的讲课全雅雀无声,当我每次宣布下课时他们还竖着耳朵一动不动意犹未尽,有很多同学甚至说:怎么,到点了?有同学好奇问我:老师你什么学历?知识真渊慱!我毫不犹疑回答:初中毕业!高中三年尽搞文革了!他们似信非信!


用户6190880002283


马未都确实学历不高。我喜欢看他的节目,原因是由于他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有着特殊的经历。同时他见过我没见过的人,没见过的事,没见过的物。我更多的是在听他叙述自己的经历,见闻,描述当时的各种事物。用以弥补我的信息缺口。至于他的各种看法各种评论就见仁见智吧。


奥露平


孙庆国试答:

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学历。

用一句“抬杠”的话,孔子什么学历?

如果用数学思维解释:

∵每个人是在最有文化和最没用文化区间内。即:每个人∈[最有文化,文盲],孔子是万代宗师,国家(朝廷)没用给他颁发毕业文凭;

∴“学历”≠“有文化”;

∴“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符合数学集合原理。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的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孙工的文话旅行笔记



马未都不是看起来很有文化,而是确有文化。文化有两种,一种是从书本学习而产生的文化。另一种是从社会和从身边的环境这个大染缸中一点一滴熏染的具有为实践性的文化。虽然二者都在学习文化,学者型的文化构成和实践型文化的构成都离不开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与知识,但他们又是有区别的。


翰墨书道认为这个区别存在在于谁主谁辅的的情况。学者型是由书本知识然后融入实践,而实践型的文化构成则是唯实践为目的。这两种形式的文化虽然仍然以学者型为第一,这是从知识和文化方面来看到,但从经济方面来看,可能实践型文化的经济效益的确比学者型的文化要高一些。问题出在文化向经济的转化形式,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存在过度期的。所以就会出现题主所说的情况。无论如何,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虽然采取了方式不同。

但就马未都来说,说马末都文化程度不高,实在是存疑。马末都1955年生于北京,1981年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而且是在《中国青年报》上,那时候马末都才26岁,说其没有文化似乎是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呓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