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频繁产业布局,营商环境再升级,这些产业迎来重大利好

厦门频繁产业布局,营商环境再升级,这些产业迎来重大利好

一座城市的发展走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回顾厦门多年的产业布局,不难发现“产城融合”战略已经上升为厦门,乃至福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部署。

目前,厦门已经形成三大经济带,包括北部生态及旅游培育带、中部先进制造业聚合带、南部现代服务业培育带,与之匹配的产业布局愈加频繁,相关政策颁布多达数十项,背后孕育着前所未有的产业及营商机遇。

2018年6月,厦门市提出重点打造12条千亿产业链群,重点实施10个千亿投资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产值或营收超千亿、具有更高产业水平与带动力的产业链群,形成一批支撑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其中12条产业链包括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等。

2019年7月,厦门市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在抓招商促发展的热潮中,创新发力,瞄准科技密集型企业、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精准扶持“三高”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方位、多角度覆盖政策、技术、人才、土地、资金等企业所急所需的要素,重点破解融资、住房、就学等难题。会上新启动一批技术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持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产品设计、成果转化及政策咨询等功能,不断优化厦门创新创业营商环境。

厦门频繁产业布局,营商环境再升级,这些产业迎来重大利好

厦门市召开“三高”企业发展大会后,厦门市科技局第一时间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强做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全面启动“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围绕未来产业,厦门市科技局还推出第一批拟立项支持的11个重大科技项目,主要覆盖数字诊疗装备和新型药物、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委托厦门市科技局成立“厦门市新兴产业办公室”,开始前瞻性地布局培育“光电、软件、生物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

2018年,厦门市海沧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招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围绕三大产业颁布15项政策。以前大多数人提起翔安区想到的是地段偏远的郊区,是一个难以发展起来的片区,但是现在翔安的发展速度上演着中国奇迹。地铁建设、机场开发、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建设,而在前段时间发布的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翔安区8项主要经济指标,5个全市第一。海沧、翔安是厦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特写,这些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厦门频繁产业布局,营商环境再升级,这些产业迎来重大利好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正实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尤其是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附加值、高集中度的现代服务业,使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逐渐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位置。厦门的经济崛起离不开高瞻远瞩的产业布局,通过产业招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福建省首家由科技部、教育部双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园——厦门大学国家科技园,根据厦门自身的产业定位,聚焦生物医药医疗、海洋生态环境、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五大核心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创新产业孵化模式。再次明确了厦门未来重仓的产业方向,给予那些具备市场感知触角和战略布局眼光的企业,提供了拥抱时代红利的机遇。

纵观厦门十年,一直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大批入驻,逐渐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链价值高地,营商环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形成招商项目517个,总投资4666亿元,其中:世界五百强、央企项目90个,总投资近600亿元;行业龙头及新锐企业项目32个,总投资128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2个。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分别达46.5%、41.9%。

2019年上半年厦门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厦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7.36亿元,增长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排名福建前三甲。未来,厦门可期,企业犹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