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封面題圖|《鋼的琴》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如果公司也有擬人角色,那麼雅馬哈(YAMAHA)可能是當代電視劇最喜歡描寫的自帶金手指的「大男主」:說要做鋼琴,就做出了日本第一架國產鋼琴;想承包整個樂隊,就琢磨出了一百多種西洋樂器的做法;戰時被派去做了個螺旋槳,回來就能造發動機、遊艇、摩托車;不甘心在電子時代落後,乾脆自己研究芯片、電腦、混音器,給日本造出一個嫁了 3000 多位新郎的初音未來。

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跨界看上去毫不費力,像極了「神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的場景。雅馬哈似乎不懂得什麼叫隔行如隔山,也根本不畏懼新領域裡的老大哥,它只是默默地做了,就把自己從一個做樂器的公司,做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寶藏公司」。

時至今日,大多數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都能從雅馬哈這座寶藏中挖到自己喜歡的產品,但沒有多少人留意到,這個寶藏最珍貴的不是應有盡有的產品,而是在詭譎多變環境中的謹慎自持,以及始終不變的音樂初心。

01

1853 年,黑船來航,敲醒了封閉的日本,《神奈川條約》簽訂,幕府統治結束,天皇從吉祥物搖身一變,重新成為權力中樞。當時的日本就像一隻埋在沙子裡的鴕鳥被強行拖出來,看到四周猛獸垂涎欲滴後,它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奔跑。

19 世紀後半葉,在明治天皇的授意下,整個日本對科學和技術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熱情。貿易大門被迫向外打開,白銀如水流出,換來了汽車、蒸汽機、手錶、鋼琴等等洋玩意,也催生出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修理工。

雅馬哈的創始人山葉寅楠(Satoshi Yamaba)就是其中一員。

如果說創新是從零到一的全新創造,那麼修理就是提前知道答案,從一到零的按圖索驥。山葉寅楠出身武士家族,自幼受父親薰陶,對力學知識如數家珍,學會手錶和醫療設備修理後,他拆解、重建的自信心大增。

1887 年,山葉寅楠修好了一架進口管風琴。當他知道這臺管風琴是如何花費重金從美國運來,天皇又是如何看重西化教育之後,他動了心思,打算自己攢鋼琴,專門賣給那些買不起進口樂器的人。

從手拿武士刀,肩扛工具箱,再到轉頭做木匠,山葉家族的命運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快速切換。

沒幾個月,山葉寅楠自制的鋼琴就做好了,這也是日本第一臺國產鋼琴。看上去山葉寅楠是個天才,會修手錶就敢修管風琴,修好管風琴就敢造鋼琴。但實際上,如果沒有政府補貼,這位「天才」也活不下去。因為懂行的人紛紛搖頭:音準不行。

對於哈姆雷特來說,生存還是毀滅,那是個問題,但對於山葉寅楠來說,怎麼更好地生存,那才是個問題。本來他只是把鋼琴當成一門賺快錢的生意,被否定後卻有了好勝心,為了和鋼琴死磕,他還成立了個公司,卯足了勁想做出能代表日本的樂器。這就是雅馬哈的前身。

1899 年,日本教育部出資,讓幾個和山葉寅楠一樣的西洋樂器商去了一趟美國學習製作。回來第 2 年,他做出第一架三角鋼琴。第 3 年,公司量產 21 架鋼琴。第 4 年,他的鋼琴拿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金獎。

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山葉寅楠留洋回國交的作業

十年創業,百年守業。山葉寅楠用了 17 年時間,徹徹底底研究透了鋼琴的材質、木工、油漆、音準,也埋下了雅馬哈百年跨界的種子。

1916 年,山葉寅楠去世,公司在戰爭的陰影下艱難運轉。幾年後,日本軍部要求雅馬哈放棄樂器,製造木質螺旋槳。那是一個天皇寧願每天只吃一頓飯,也要籌措軍費的年代,沒有人能拒絕。於是雅馬哈的命運在此劈了個叉,成了軍備製造廠,除了做木質螺旋槳,還舉一反三,做出金屬螺旋槳、發動機、子彈等等。

這次被逼無奈的跨界看上去得不償失,硝煙散去,日本變成一片廢墟,雅馬哈除了無形的鋼琴和機械製造技術,什麼都沒有了。

為了重操舊業,喚醒創傷中的人們對音樂的熱愛,雅馬哈一邊恢復鋼琴生產,一邊開設音樂課程。誰都可以去學,給點錢就教,就這麼賠本賺吆喝,雅馬哈終於以最快速度恢復了戰前的音樂教育氛圍。

創業初期是雅馬哈最狼狽的時期,卻奠定了整個雅馬哈的價值觀:「每逢事、盡其力」。

這不止是為了做出一架賣得出去的鋼琴,更重要的是,它逼著雅馬哈看清每個時代的特點,時刻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努力。

02

從賣琴到賣課,雅馬哈的跨界之魂算是被激發了。

戰時積累的機械製造工藝很快就派上了用場,為了讓發動機工藝不浪費, 1955 年,雅馬哈開設了摩托車工廠,還同時給豐田等汽車廠商提供發動機。

摩托車做得好好的,工廠職工又發明出一種新材料玻璃鋼,摩托車用不上,乾脆給滑雪板用,於是開設了一個體育用品部,順便做一下同樣需要兼備韌性和強度的弓箭。

玻璃鋼產量太大,體育用品也消耗不完,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如做個泳池吧。但光做泳池是不是太死板了,和樂器部門的同事聯繫一下,做一個可移動+按摩+音樂浴缸是可以實現的。萬一和其它傢俱不配套怎麼辦,雅馬哈像得了強迫症,又按浴缸的風格設計了一整套傢俱。

由於對自己的產品太有信心,擔心傢俱舒服到讓用戶成為不願出門的宅居一族,雅馬哈還開了幾家大型度假村,研發了高爾夫球杆,甚至還包括打球時需要的高爾夫球車。

幾十年間,雅馬哈雖然走出了一條常人不敢想的跨界之路,但難能可貴的是,它走得遠,卻始終沒放棄自己的樂器主業;它玩得多,卻敢於捨棄那些外表光鮮卻難以掌控的財富泉眼。

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大佬們愛玩的造車遊戲,雅馬哈 1965 年就和豐田玩上了

1960 年代,雅馬哈漸漸成為全球主要鋼琴製造商之一,趁著品牌紅火,雅馬哈迅速擴充產品線,一舉拿下日本絃樂器製造商 Tenryu 和日本管樂器工廠,成為全品類的綜合樂器製造商。此後 20 年,隨著經濟復甦,雅馬哈西洋樂器不僅攻克了日本市場,還成了歐美音樂市場的主力。

但雅馬哈始終記得戰後萎靡的傳統樂器市場,深怕再被時代巨浪拍下潮頭。當看到日本政府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雅馬哈也尾隨著 NEC 、東芝等大企業入場了,但它不做多,只做和音樂芯片有關的。

拿著自己研發的半導體,雅馬哈推出了錄音機、電子混音器、電子鋼琴、貝斯,甚至是電子架子鼓。為了滿足音樂發燒友的專業需求,雅馬哈還開始研究錄音棚和音樂專用電腦。

怎麼讓傳統樂器電子化、數字化,是雅馬哈音樂部門最操心的問題,卻不是日本社會關注的問題。

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1981 年大家都在敲 Hello world,雅馬哈搞出了音樂 PC

在這個時期,雅馬哈幾乎觸及了當時日本所有最賺錢的行業:汽車、半導體、個人電腦、房地產,財富就像泉水一樣,不停地從這些泉眼中湧出,相比而言,做樂器顯得那麼平平無奇。

幸好,願意被人看做平平無奇的,除了古天樂,還有雅馬哈。

1980 年代後期開始,雅馬哈放棄個人電腦業務,賣掉幾家度假村,還把汽車股份賣給豐田和三井物產,半導體業務也縮減到僅滿足內部需求。就連看起來一片紅火的摩托車業務,也通過與重慶企業合資和削減業務線的方式,轉變為以海外市場和高端賽車為主。1990 年代的日本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有首歌曾這麼唱:「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騙的我/是幸福的」,但對於及時斷舍離的雅馬哈來說,沒被時代泡沫所騙,才是幸福的。跨界跨到滿身銅臭的雅馬哈,修修剪剪,還是那個以音樂為主,偶爾在風馳電掣的摩托車上狂野一下的雅馬哈。

03

當整個日本社會體驗著「失去的十年」時,雅馬哈成了「日本的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希臘劇變時期的哲學家,人們要麼愛他,要麼罵他。他反對哲學是一門「純粹的學問」,也反對「為思辨而思辨」,他直截了當地說,哲學必須是有用的:

哲學論證如果不能幫助治療人的疾苦,就是空洞無益的。正如醫術如果不能解除身體的疾病就毫無用處一樣,哲學如果不能去除靈魂的苦楚,也就毫無用處。

雅馬哈對音樂的目標也是如此直截了當:它必須能分享感動,同時盈利。

在日本各地,雅馬哈經常邀請著名指揮家、鋼琴家、歌唱家出席,一起舉辦大型素人演奏會,其中退休工人、帶娃的家庭主婦都很常見。它也會每年舉辦內部員工音樂會,這些平日埋頭幹活的工人,每到日子就能用自己做的樂器公開演奏。

這樣的員工待遇並不常見,至少不是每個製造奔馳車的工人,都能開上奔馳。

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熱愛是最好的早教

使勁激活日本市場的同時,雅馬哈也沒忘了拓展海外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市場。通常情況下,音樂教育的發達程度和地區經濟的發達程度緊密聯繫,打入音樂教育發達的市場收割成熟的用戶,是大多數樂器公司都會做的事情,但雅馬哈另闢蹊徑,選擇了從音樂教育欠發達的地區入手,從零開始培養忠誠用戶。

在印尼、緬甸、菲律賓、巴西等不發達地區,雅馬哈開辦了 900 多所音樂學校,當地小學生接受的第一堂音樂課,很可能就是捏著雅馬哈捐贈的豎笛,用著雅馬哈研發的教材,在一個受過雅馬哈學校培訓的老師帶領下,緩緩吹出哆來咪發唆拉西。

在中國臺灣,這種雅馬哈式的音樂啟蒙開始得更早。最近總被催著發表新專輯的周董, 4 歲就上過雅馬哈設立的「山葉幼兒音樂培訓班」。

樂器是耐用品,一架保養得當的鋼琴,可以跟隨演奏者終生,而一個音樂愛好者,卻很可能在不同階段擁有不同特色的樂器。雅馬哈從零開始培養音樂愛好者,相當於給自己培養了一群真正懂音樂的忠誠用戶。與此同時,雅馬哈還買下了鋼琴老貴族貝森朵夫、英國鋼琴製造商Kemble,完善了全價位產品線,把種子用戶牢牢圈在手中。

現如今,全球每賣出 2 架鋼琴,就有一架來自雅馬哈。

伊壁鳩魯認為,人應該是自由的,也應該是快樂的,而雅馬哈則實踐著「音樂商業應該是正當的,也應該是能促進音樂普及的。」

雅馬哈創業至今, 132 年過去了,黑船的濃煙早已散去。作為一個根本不生產本土樂器的公司,它可能是最不日本的日本樂器商,太過豐富的跨界產品也讓人們以為雅馬哈的不變,就是它的萬變。

但當人們在飛揚的塵土中,騎著雅馬哈摩托和雅馬哈音響共享《一起搖擺》時才會明白,雅馬哈的萬變,只是為了它的不變。

敢「騎著摩托彈鋼琴」的,也就這家寶藏公司了

1968年雅馬哈越野摩托,搖擺嗎?

[1]Music Trades:Yamaha's First Century

[2]St. James Press:International Directoryof Company Histories

[3]Armstrong, Larry:Sweet Music with OminousUndertones for Yamaha

[4]任德山:翻開日本史

[5]yamaha.com:製品の歴史

[6]yamaha.com:ヤマハってどんな會社?

[7]伊壁鳩魯:自然與快樂


本篇作者|毛洪濤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