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為何一定要殺上官婉兒?

醉憙歡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理一理他們之間的關係。

李隆基的父親是李旦,李旦是武則天的兒子,上官婉兒呢是武則天的御用秘書。

武則天退位後,李旦的兄弟李顯做了皇帝,也就是唐中宗。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少有的女官,才華出眾,更是計謀過人,哪怕是武則天退位後,她依然被唐中宗所重用。

那麼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殺上官婉兒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上官婉兒曾經害死過李隆基堂兄弟李重俊

李顯(唐中宗)其實是一個能力一般的皇帝,他的老婆韋后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也想學武則天當女王。她與女兒安樂公主夥同武三思預謀著謀朝篡位。

在這過程裡,韋后不停的拉攏能靠向自己的人,對於不肯臣服的人則施展各種手段去迫害,其中武三思尤為瘋狂,憑著武則天的遺留下來裙帶關係,在朝中興風作浪。

作為皇室李唐後人的李重俊(李顯兒子)早已看不慣武三思這一夥人,他於神龍三年(707)發動了景龍政變,滅了武三思的門!

因為上官婉兒曾經和武三思走的近,又曾經在人面前貶低李唐後人,李重俊則追殺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逃到了韋后那裡,撒了謊說李顯兒子造反,糊塗的李顯相信了上官婉兒的話,派兵誅殺了兒子李重俊。

(2)淫亂宮廷

據相關記載,上官婉兒也學武則天的風流,她曾經跟武三思、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等,都有過苟且關係。

她憑著關係一直提拔情人崔湜,可這個崔湜也不是好貨,曾聚集幾個兄弟一同與上官婉兒淫亂作樂,這使得朝中人見人厭。

(3)弄巧成拙。

自武三思事件逃過一劫後,上官婉兒變得更加謹慎了,她認為韋后是成不了氣候的,便暗地裡投靠了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唐後人這一邊,那時太平公主(武則天女兒)是和李旦、李隆基父子一夥的。

果然,她這一著並沒有押錯。

不久,韋后毒死了李顯,讓上官婉兒立詔書說封自己為王,這時上官婉兒便告知了太平公主,上官婉兒便把詔書改成了立李唐後人李重茂為王,李隆基父親李旦為大臣。

唐隆元年(710)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滅了韋后一夥,他父親李旦(唐睿宗)上位。

此時,上官婉兒本想著當初改詔書有功,可以躲過一劫,不曾想卻被李隆基誅殺了,殺她的理由是:淫亂之人留不得。

其實歸根到底,當初上官婉兒改寫的詔書,如果寫成立李旦而不是李重茂,也許可以躲過一劫。

如題,綜上所述,這就是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殺上官婉兒的原因了。


歷史小地主


1.上官婉兒沒有政治節操,上官婉兒憑藉其聰明才智,周旋在武、韋、李等各大政治勢力之間,並藉此掌握國家大權。

2. 上官婉兒穢亂宮闈的行為,丟盡了大唐皇家的顏面。

據《資治通鑑》記載,上官婉兒雖然身為唐中宗李顯的妃子,但卻和兩位朝廷官員私通——分別是當時權傾天下的武三思和時任宰相崔湜。

3. 其次,上官婉兒是害死皇太子李重俊的元兇,唐中宗聽信了上官婉兒的話,最終導致了皇太子李重俊兵敗被殺,讓大唐王朝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4.上官婉兒曾經數次干預朝政,對權力擁有野心。


醉夢拾遺


上官婉兒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才女,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號稱“巾幗宰相”。一位如煙花般燦爛的美女才女,也曾在大唐的紅粉年代上留下過她的美麗與風流。

上官婉兒經常勸說唐中宗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對唐朝的文學發展有很大貢獻。


但上官婉兒作為政治家的所作所為就不那麼光彩了。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為唐高宗李治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而被武則天冤殺,從而導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滿門抄斬的下場。

不過,武則天還是對不滿週歲的上官婉兒和其母親鄭夫人網開一面,只是讓她們進入掖庭宮為奴。

上官婉兒的母親鄭夫人,是個聰慧的女子,面對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時,她也沒有一刻放鬆過對女兒的培養。 只因為她相信當初懷上官婉兒時做的那個夢,當時,夢裡有個巨人,給了她一秤,並對她的肚子說道:“只要持此秤,必稱量天下士。”

鄭夫人很是欣喜,覺得腹中的孩子將來一定能飛黃騰達,成為大人物。 誰知,後來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女兒,鄭夫人心裡不免有些失落,覺得她自己做的那個夢只是個夢罷了,不一定會成真。

母親強忍失望,對著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問道:“孩兒啊,你真的有經世之才嗎?”失望過後,母親還是期盼著這個孩子將來能作出一番作為。

“同時代的武則天不也是女子嗎,不也照樣高坐明堂、權傾朝野嗎!”母親心想。

儘管身處掖廷宮,低賤的處境也沒有動搖母親的決心,她每天都會嚴格督導女兒研習詩詞,廣涉文史,明習吏事,為的就是女兒有朝一日能大放異彩,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大概是上天賦予了上官婉兒一副好頭腦,再加上,上官家族強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紀就已經精通了詩詞歌賦,到了十四歲的時候,已出落成一個美貌如花且才華出眾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個後宮,都沒有人不知道她的。

直到武則天聽說有上官婉兒這號人物之後,便命人把她招進宮裡,並出了考題讓她作詩。 這一年她被武則天召見,讓她試作一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上官婉兒不但聰慧過人,而且,善於察言觀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時間,她就成了武則天身邊最得力的助手。

武則天對上官婉兒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軍政要務的詔書,幾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兒的手筆,大傢俬下都稱她“內舍人”。

在那之後,上官婉兒可謂是平步青雲,權傾一時,大家都稱她為“巾幗宰相”。

在此期間,即使是宮廷詩的最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應制之作,上官婉兒也以或清新雋永,或氣勢壯大等格調氣度傾灑其絕代才華。

如其《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上官婉兒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卻在奉和應制詩中,表現出了壯大恢宏的氣度。如其《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龍年,萬乘觀風出灞川。 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

此詩為絕句體,她以遙看、回矚之“龍為馬”、“玉作田”的昂揚生氣與壯觀之景,襯托出聖駕出行的恢宏氣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聰明的上官婉兒,也會有失誤的時候,甚至她差點連性命都沒有保住。

在《控鶴府秘史》上,對上官婉兒犯錯的記載是這樣的:武則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兒,而且,讓她自由的出入內宮。

那麼,武則天到底信任到什麼程度呢? 武則天在上官婉兒面前直接和男寵張昌宗做愛,絲毫沒有避諱之嫌。

美麗風流的上官婉兒三番兩次見到這些活靈活現的“春宮圖”在她面前上演,說不動春心才怪,再加上張昌宗長得十分俊美,讓上官婉兒有些開始想入非非。

正好那張昌宗原本也對年輕美麗的上官婉兒有意,隨著二人眉來眼去的時間一長,兩人很快就勾搭成奸了。

有一次,上官婉兒和張昌宗正耳鬢廝磨,卻不小心被武則天給撞見了。怒髮衝冠的武則天當場大怒道:“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碰我的男寵,罪當處死!”並拔出金刀直直得刺向了上官婉兒,但是,最後只是在她的額頭割傷了一道淺淺的印子。

上官婉兒被嚇得魂兒都掉了,慌忙跪在地上連聲求饒,張昌宗也替她百般求情。武則天進行痛斥一番後,就放了她一馬。

上官婉兒雖然免於一死,但是,武皇給她額頭上割下的疤痕始終消除不掉。

於是,愛美的上官婉兒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傷疤處刺一朵紅色的梅花。結果,卻把她顯得更加嬌媚豔麗了。宮女們覺得上官婉兒的額頭紅梅很美,於是,紛紛效仿,就這樣紅梅妝流傳開來了,成了唐朝女性特有的一種美妝。

上官婉兒曾寫作過這樣的一首詩:

葉下洞庭秋,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帳久離居。 ——《彩書怨》

這首是上官婉兒留存詩作中最出彩的一首。據說她是寫給廢太子李賢的,因為上官婉兒曾經是李賢的陪讀侍女,那時的他們都還年少,一個青春,一個嬌美,相處的時間長了會產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囚禁唐睿宗李旦主政後,派酷吏丘神勣殺害29歲的親生兒子李賢。後來,上官婉兒去巴州看望李賢,行至此地,聞李賢被害,就在“曬經石”上修建亭子,題寫《由巴南赴靜州》一詩於亭上,懷念李賢:

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 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在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的時候,上官婉兒早早就給自己找好了靠山,這個靠山就是當時的皇太子李顯。在神龍政變中,上官婉兒與皇太子李顯等人裡應外合,殺害了對她有救命之恩的張昌宗兄弟,推翻武則天,恢復唐朝。

唐中宗李顯將上官婉兒納入後宮,封她為婕妤,再後來,封她為昭容,她依然掌管詔命,成為唐中宗李顯的寵妃。

上官婉兒發現,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香兒不僅有著極大的野心和對權力的渴望,而且,她還發現李顯在這美若天仙的皇后韋香兒面前都不敢說半個不字,只能唯命是從。

於是,上官婉兒決定向皇后韋香兒靠攏,因為,能和這個權傾天下的後宮之主搞好關係,對她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皇后韋香兒終究還是缺乏政治經驗,所以,她非常需要上官婉兒的輔助。只因為上官婉兒在武則天那邊積累了多年的政治經驗,而且熟悉朝中事務,以及巧妙的協調各官員之間關係,所以,能為她所用的人,她自然是要拉攏過來的。

於是上官婉兒不僅自己與武則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通姦,而且拉皮條幫助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香兒與武三思通姦。

從那之後,武三思經常出入宮闈,很快勾搭上了皇后韋香兒,兩人經常玩一種叫做“雙陸”的遊戲,還讓中宗幫他們計算籌碼,把中宗耍得團團轉。

唐中宗李顯與皇后韋香兒是通過武三思來鉗制張柬之等五大臣的,如此才能鞏固皇權,然後,慢慢抽空他們的權利,最後,一鼓作氣殺了他們。

武三思依仗皇后韋香兒與上官婉兒的支持獨攬大權,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甚至要廢皇太子李重俊,立兒媳安樂公主為皇太女,李重俊對此很是不滿,便在公元707年七月發動兵變將武三思、武崇訓父子等十餘人除掉,隨後,直奔內宮,揚言要殺死上官婉兒。

這時的上官婉兒聽見外面充斥著一片殺聲,嚇得花容失色,慌忙逃到了唐中宗李顯和皇后韋香兒面前。 她一口咬定皇太子要造反,皇太子想先殺自己,然後,再抓皇上和皇后。

唐中宗李顯連忙帶著韋香兒和上官婉兒等後宮佳麗,一起逃向了玄武門,並命令大將軍劉景仁率眾抵抗。皇太子李重俊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在逃跑的路上卻被部下殺害。

公元707年八月十三日,韋香兒及王公們已經下表,向李顯進上應天神龍皇帝的尊號,請求將玄武門改名為神武門,將玄武樓改名為制勝樓。宗楚客又率領文武百官上表請求加封韋香兒的尊號為順天翊聖皇后。唐中宗李顯全部同意。

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及皇后韋香兒的妹妹國夫人、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的母親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女巫第五英兒、隴西夫人趙氏等人,全都仗勢專擅朝政,大肆收受賄賂,為行賄者請託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為他人當奴婢的人,只要向這些人行賄三十萬錢,就能夠直接得到由唐中宗李顯的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

上官婉兒建議唐中宗李顯擴充文學館,還廣招學士,多次組織活動供他們玩樂。史書上有一段記載:

“婉兒常勸廣置昭文學士,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數賜遊宴,賦詩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後、長寧安樂二公主,數首並作,辭甚綺麗,時人鹹諷誦之。”

上官婉兒為何如此熱衷於組織賽詩會、皇家宴遊之類的宮廷活動? 因為,在這種活動上,也就是上官婉兒大放異彩的時候,要知道她可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大才女。

因為她的一身才氣,唐中宗李顯很是寵愛上官婉兒,還安排她做賽詩會的評委,所有選手所作的詩詞都得由她來評定,奪冠的人都會被賞賜金爵,吸引大量文人來參賽。

於是,一百多首詩文便握在了婉兒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樓,一篇一篇地閱讀。當讀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詩文往樓下扔。

正是因為上官婉兒組織的這些活動,推動了大唐文壇的發展,也帶動了皇帝皇后公主等皇室成員對於文學的喜愛。她能領袖詩壇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創作的大量詩作,也組織不少次次文學活動,並制定優秀詩作的標準,所以,大家都說她是一名好“稱量”即優秀的裁判。

上官婉兒因才貌雙全得到了唐中宗李顯的寵愛,但是,她總覺得中宗是個性子軟弱的人,因為,她看到中宗對皇后韋香兒公然在後宮和情夫武三思調情的事情,都是睜隻眼閉隻眼,那麼,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於是,上官婉兒開始有些肆無忌憚起來。 在唐中宗李顯給她修建了一個宅第後,她就經常組織活動,喊大臣們來喝酒找樂子。

後來,上官婉兒不滿足於此,覺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別人調情總歸不太好,於是,就又在宮外購買了新的宅第,裝潢很是華麗,甚至,和一些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們風流快活,有的人還因此獲得高官要職。

經常出入上官婉兒在宮外的宅第的那些帥哥才子,其中,就有一位帥哥詩人崔湜,擔任中書侍郎要職,而且,深受上官婉兒的喜愛,很快,兩個人就這樣勾搭上了。

但是,上官婉兒的野心不止於此,還把崔湜舉薦給皇帝,讓其做宰相。 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適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銓選時,屢屢違法失職,還遭到史李尚隱的控告,被貶到了外州做司馬。

上官婉兒得知這件事後,找來了安樂公主聯手為崔湜申辯,唐中宗李顯很愛上官婉兒,也就不再追究了,並讓其恢復原職。

崔湜看著上官婉兒不遺餘力的幫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把自己的親兄弟崔蒞、崔液、崔滌等帥哥全部引薦給了上官婉兒,供她淫樂。而且,這四個兄弟都長得儀表堂堂,同樣,也很風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兒的胃口。 就這樣,四個兄弟把她伺候得心花怒放,她的日子過得比神仙還要快活。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710年6月,55歲的唐中宗李顯突然去世,據說是被皇后韋香兒與安樂公主等人毒死的。因為韋香兒想做女皇帝,安樂公主想做皇太女。

韋香兒秘不發喪,將諸位宰相召進宮中,又調集各府兵共五萬人駐紮在長安城中,指派駙馬都尉韋捷、韋灌、衛尉卿韋璿、左千牛中郎將韋錡、長安令韋播、郎將高嵩分頭統領這些兵馬,又命令中書舍人韋元負責巡察城中六街,還命令左監門大將軍兼內侍薛思簡等人帶領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範唐中宗李顯的庶長子均州刺史譙王李重福。

韋香兒任命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為宰相,讓他們仍然擔任東都留守。韋香兒又任命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為同平章事,朝政大權盡落韋香兒之手。

上官婉兒意識到皇后韋香兒可能靠不住,雖然,韋香兒像武則天一樣有足夠的野心,但是,她還是缺乏謀略而且心慈手軟,沒有武則天那樣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鐵血手腕,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大肆屠殺李唐皇族,韋香兒的政治才能和那個像極了母親武則天的太平公主一比,也稍遜一籌。

從成為昭容以來,上官婉兒一直積極投靠皇后韋香兒與安樂公主母女,和閨蜜太平公主的關係就淺了很多,直到發覺韋香兒可能靠不住後,她又開始和太平公主聯絡起來。

韋香兒還是堅決讓閨蜜上官婉兒擬寫遺詔。上官婉兒因為對韋香兒做女皇帝的能力不放心,上官婉兒想腳踩兩隻船,兩邊通吃。

上官婉兒連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偽造了一份所謂的“天子遺詔”,內容是這樣寫的:““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臨朝聽政,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前兩句是韋后的意思,而最後一句,則是太平公主的授意。

然而,這份遺詔還是遭到了韋香兒集團的核心成員安樂公主與宰相宗楚客等人的強烈反對,所有宰相紛紛聯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為緣由,剝奪了相王李旦的輔政之權,由韋皇后一個人臨朝聽政。 雖然,這份“遺詔”沒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兒並沒有氣餒,因為,她已經把自己對李唐宗室的忠心表達出來了,只是留了條後路而已,無論韋香兒做女皇帝還是李唐皇族取勝,她上官婉兒都是勝利者。

韋香兒為了做女皇帝,她調集軍隊進長安城,掌握軍隊的將領都是韋家子弟,宰相也都是她的親信,可以說軍權政權都掌握她手裡。

宰相宗楚客與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家諸人一同勸說皇太后韋香兒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當時守衛宮城的南北禁衛軍以及地位重要的尚書省諸司,都已經被韋氏子弟所控制。

宗楚客又秘密地上書皇太后韋香兒,引用圖讖來說明韋香兒理當取代大唐朝而君臨天下。宗楚客還打算害死唐殤帝李重茂,只是十分擔心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會從中作梗,於是與韋溫和安樂公主密謀除掉他們。李唐王朝面臨再次滅亡的危險。

可韋香兒雖然手握重兵,安樂公主韋溫宗楚客等人也勸她儘快除掉李旦與太平公主,但韋香兒卻心慈手軟,一直不忍心對小叔子李旦一家與小姑子太平公主一家痛下殺手,最終導致滅亡的命運。

得到消息的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萬騎左營統帥葛福順拔劍直闖羽林營,將韋璿、韋播、高嵩三人斬首示眾,高聲喝道:“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齊心協力,剷除韋家人及其死黨”。



李隆基便與劉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門,鍾紹京率領著工匠二百餘人,手持斧子鋸子跟在後面。李隆基派葛福順率領左萬騎攻打玄德門,派李仙鳧率領右萬騎攻打白獸門,雙方約定在凌煙閣前會師後,即大聲鼓譟。葛福順等人分別殺掉守門的兵將,攻入宮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門外,三更時分,聽到宮中鼓譟聲之後,即率領總監及羽林兵進入宮中,在太極殿負責守衛中宗靈柩的南牙衛兵們聽到鼓譟之後,全都披掛整齊響應李隆基等人。

半夜三更皇宮中火光沖天殺聲四起,睡夢中的皇太后韋香兒驚醒,她嚇得花容失色,惶惑中她披頭散髮衣衫不整逃入飛騎營,有一個飛騎兵將想做女皇帝的絕色美女韋香兒斬首,並把她的首級獻給李隆基。號稱唐朝最美公主的絕代佳人安樂公主正對著鏡子畫眉,也被士兵斬首示眾。

李隆基的親信劉幽求,率領叛軍包圍上官婉兒住處之時,上官婉兒反而命人把大門一開,帶著一眾宮女不慌不忙的出來了。這時的上官婉兒穿著一身豔麗衣裳,鎮定自若,嫵媚動人,她不緊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遺詔副本遞給劉幽求,說道:“我一直對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這份遺詔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證明我的忠心,請將軍過目。”

劉幽求一看美若天仙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兒就心軟了,何況遺詔裡確實有寫讓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為參謀政事的詔令。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拿著遺詔副本去向李隆基報告。

沒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詔書,二話不說就下令把上官婉兒斬首示眾,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穢亂後宮,絕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這樣,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最終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時候年僅46歲。可能,她到死都沒有明白,遺詔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麼反而成了催命符呢?


至於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幾方面。

首先是李隆基要徹底結束唐朝自武則天做皇后以來長達55年女人當政的局面。李隆基親生母親就是被武則天殺死而屍骨無存,而上官婉兒是武則天與韋香兒的親信,是女人當政的主要成員。

其次,這份遺詔是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共同制定的,李隆基擔心留下多次參與宮廷政變足智多謀的上官婉兒,會讓她與姑母太平公主勾結,讓太平公主如虎添翼,以後對自己與太平公主爭奪最高權力是一大威脅。

第三,李隆基擔心上官婉兒迷惑父親李旦。美若天仙文采風流的上官婉兒是唐中宗李顯的寵妃,相當於是唐睿宗李旦的嫂子,李隆基擔心她會像迷惑伯父唐中宗李顯那樣迷惑父親李旦惑亂朝政。李隆基應該知道父親李旦對上官婉兒有好感。

上官婉兒被殺以後,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追贈上官婉兒昭容,諡號惠文。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殺死權傾天下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徹底結束了唐朝自武則天做皇后以來長達58年的女人當政的紅粉年代。


厚德載物49847


上官婉兒有才,沒錯!上官婉兒有能力,也沒錯!上官婉兒有心機,更沒錯!正因為上官婉兒是個不一般的人物,在女皇武則天時期,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有‘’巾幗宰相‘’之稱,深得武則天的喜愛和信任。武則天退位後,上官婉兒成了唐中宗李顯的昭容,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建立了很鐵的關係。可見上官婉兒是個識時務的人,在人際關係和權力之間玩得遊刃有餘,直到碰上了李隆基,遊戲才結束。

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皇后,此時上官婉兒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支持李隆基的態度,可李隆基毫不猶豫,就把跟她姑姑太平公主關係很好的上官婉兒給殺了。年輕時的李隆基是個敢想敢幹的人,而且頭腦清晰,處理問題很到位,他為了對付韋皇后,與姑姑太平公主結盟,扳倒韋皇后後,李隆基又想方設法除掉了太平公主,是個有氣魄的帝王。

那麼李隆基為什麼要除掉上官婉兒呢?其實從李隆基處理上官婉兒的速度來看,他就早有此心,上官婉兒在他心裡就是個禍害,此人不除,朝廷不安。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上官婉兒到底做了些什麼。

上官婉兒(664~710年),從小明慧善文,才華超群,咸亨三年,選為唐高宗的才人(據說這個才人是武則天給的名分而已),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664年,因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廷芝和祖父上官儀被武則天殺害,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兒與母親到掖廷為奴。677年,因才華不凡,被武則天免去奴婢身份,留在了武則天身邊,深得武則天的歡心,此後一直陪伴在武則天左右。

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復位後,上官婉兒又留在唐中宗身邊,專門負責起草詔令,拜為昭容。這段時間她與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打得火熱,服侍慣了武則天的上官婉兒,又慫恿韋皇后效仿武則天,稱帝登基。

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向李顯推薦武三思,武三思有了唐中宗的信任,又有韋皇后的撐腰,本來已經熄滅的武氏火種又重新燃燒起來了。武三思先後把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等人給殺害了。上官婉兒經常宣揚武氏,讓太子李重俊非常不舒服,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殺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訓。準備再除掉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跑到唐中宗和韋皇后那裡,說太子是衝著皇帝和皇后來的,結果太子李重俊被殺。

上官婉兒作為一個女人,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實屬不易,她被武則天喜愛,是因為才和機敏,她被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看重,是因為才和能力,最後被李隆基殺害,也是因為才。雖然我們不能說是完全因為才,招來的殺身之禍,但有才也是她被殺的主要原因。

李隆基之所以要殺上官婉兒,我認為有如下四個根本原因:

1、立場

上官婉兒沒有始終如一的立場,她很會迎合當權者的心思,所以武則天喜歡她,唐中宗和韋皇后喜歡她,太平公主也喜歡她,這樣的人猶如牆上草,風吹兩邊倒,毫無原則和政治立場。

2、陰險

上官婉兒14開始跟隨武則天,在武則天的耳濡目染下,對於帝王之術非常熟悉,所以他知道怎樣去玩弄權力。太子李重俊就是被她的陰險給坑了。

3、狡詐

上官婉兒,經常勸說韋皇后,行武則天之事,本事比婆婆武則天差遠了韋皇后還真動心了。李隆基發動唐隆政後,誅殺了韋皇后,上官婉兒卻利用起草的詔書去討好李隆基,說明他能審時度勢。可惜的是李隆基已經看透了她的把戲。

淫亂

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並宣揚武氏的功德,這是李唐不可容忍和寬恕的。

所以李隆基不用思考,就會把上官婉兒殺掉,毫不猶豫。


史道驛站x


一代女皇武則天去世後,繼任者唐中宗李顯懦弱無能,唐朝大權逐漸旁落到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手中。

韋后及其勢力集團大肆打壓李唐宗室及朝中反對勢力,培植親信禍亂朝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殺,本來冷眼旁觀的李隆基這下坐不住了。

(李隆基)

同年7月21日,時任臨淄王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徹底剷除了韋氏一黨,逼迫登基不足一月的李重茂退位,擁護自己老爹李旦復位,也就是唐睿宗。

李隆基也藉此由臨淄王一躍升為東宮太子。

而在“唐隆政變”中,本文的主人公上官婉兒也被歸於韋氏一黨,被李隆基誅殺,過程在史料中也有相關描述:

據《資治通鑑》載:“及隆基入宮,昭容執燭率宮人迎上,以制草示劉幽求。求幽求為之言,隆基不許,斬於旗下”。

在政變發生時,上官婉兒執燭率領宮人迎接李隆基,並出示了她與太平公主所擬詔書(建議立中宗第四子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的詔書)。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這是想以詔書證明清白,表明自己並非“韋氏一黨”,而是和李唐宗室一夥的,但是李隆基卻不領情,連自己親信劉幽求的求情也不理,照樣誅殺了上官婉兒。

根據《新唐書》、《舊唐書》記載:上官婉兒與韋氏一黨往來甚密,多次勸說慫恿韋皇后效仿武則天。

如果記載屬實,那麼上官婉兒就是妥妥的“韋氏一黨”,李隆基殺上官婉兒就無可厚非了。

但是,根據上官婉兒的墓誌銘記載,飛揚跋扈的安樂公主曾經要求唐中宗廢了太子李重俊(中宗第三子),改立自己為皇太女,遭到上官婉兒削髮為尼、喝毒藥死諫反對,鬧劇最終才不了了之。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蓋棺定論的墓誌銘所記載的可信程度更高。


由此可見,上宮婉兒並非“韋氏一黨”人馬。表面看來上婉兒沒有非死的理由。那麼,李隆基為何非要殺了她呢?

上官婉兒是李隆基匡復李唐江山的攔路虎

從公元683年李治駕崩,唐中宗李顯繼位開始,李唐江山的大權實際上就旁落到了武則天手中,然後唐中宗被廢,武則天於690年登基稱帝,一直到705年被迫退位。

之後唐中宗復僻再為帝,好不容易政權迴歸李唐,這時候又跳出了禍亂朝政的韋皇后、安樂公主,眼看李唐江山又要再次落入女性手中。

這時候來看一下上官婉兒的政治生涯軌跡:

14歲入宮深得武則天賞識,得以侍奉在女皇身邊掌管宮中詔書,處理百司奏表,參與處理政務,權勢一時無兩,這一呆就是20多年。

唐中宗李顯繼位後,搖身一變成了李顯的妃子,以昭容的身份繼續侍奉君側,而且也深得李顯信任,政治上繼續掌管宮中詔書,參與政務,權勢比起武則天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直到710年“唐隆政變”前,朝中大權雖然被韋皇后、太平公主瓜分,但文獻中始終沒有關於上宮婉兒朝中地位明顯下降的記載。

根據上宮婉兒豐富的政治履歷,雖然沒有拜相封侯,但卻是妥妥的進了“帝王訓練班”,對起草詔書、帝王御下之術、國家機器如何運作之流程等等,自然是瞭然於胸。

這也是李隆基最忌憚的地方。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後,就是為了徹底的匡復李唐江山,對於上宮婉兒這頭“攔路虎”,政治上的女性代表人物,李隆基當然是除之而後快了。

殺上官婉兒是為了削去太平公主的臂膀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比較像她,所以對她比較寵愛,並不阻止太平涉政,加上李顯復位後對太平公主也比較尊重,有什麼要求也儘量滿足。

物質不足以滿足,那就只有權力來湊,就這樣,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唐朝的權力中心。

而上宮婉兒這邊,以她的政治智慧,不說武則天、李顯兩任帝王,就是在太平公主心目中,上宮婉兒的地位都不差。

據《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明確記載:“太平公主哀傷,遣使弔祭,賻贈五百匹,詞旨綢繆”。

在上官婉兒被殺後,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婉兒,證明婉兒和太平二人交情不溥,李隆基自然清楚知道,便將上官婉兒視作太平公主的勢力。

但這裡有些地方讓人感到很疑惑。

1、上官婉兒是被李隆基歸於“韋氏一黨”而被殺的,一般亂黨謀逆被誅後都會被削號貶為庶人,韋皇后、安樂公主下場正是如此。

但是上官婉兒得了厚待,墓碑上題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墓誌中更得了“惠文”諡號,地位等同唐朝後宮皇后,落款為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老爹。

兒子誅殺逆賊,老爹就跑去給逆賊平反,這父子倆究竟是鬧哪一齣呢?

(太平公主)

雖然這時李旦是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力,但這樣落太子李隆基的面,總歸是不太好。

另外,自古歷代皇帝對於真的逆賊亂黨,只有無情鎮壓誅殺,沒有去後悔平反的。

這道理皇帝李旦明白,既然明白還堅持做了,由此證明,上官婉兒真的不是亂臣賊子,死得有點冤。

2、皇室殺人總要有個理由,文獻中都沒有任何關於定罪上官婉兒的記載。

3、太平公主也是政變發起者之一,按道理說,誰是亂黨、緝拿名單一早就和李隆基商量好了,假如太平公主認為上官婉兒是亂黨該死,就不會傷心了,也不會去吊蔡。

只有一種可能,誅殺上官婉兒是李隆基單方面的行動,太平公主並不知情。

綜上所述,李隆基一心想匡復李唐的男人江山,是李唐皇室中比較有遠見、魄力和果斷的一位成員,而朝中如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皇后等這些比較有政治實力的女性,就是他必須剷除的目標。所以,無論上官婉兒是“韋氏一黨”,還是“太平一黨”,都是其匡復路上的“攔路虎”,李隆基必須要殺上官婉兒。


小刀刀說史


上官婉兒憑藉她的聰明才智,周旋在武、韋、李等各大政治勢力之間,並藉此掌握國家大權,但她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昭容,沒有自己的勢力,朝堂上的風起雲湧也讓她疲於應付。

  景龍四年,即710年5月,中宗突然死亡,這讓上官婉兒感到了危機。韋后意欲獨掌大權,讓婉兒起草一份遺詔,第一,讓十六歲的李重茂接班當;第二,讓輔政,就像當年的武則天一樣,裁決軍國大事。

  但是,婉兒並不認為韋后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大局,李唐皇族的力量依然相當強大,李重俊的政變已經給了她足夠的警示。於是婉兒聯絡了太平公主,此時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舉足輕重,她也樂意與婉兒合作,於是二人連夜起草好了一份不同於韋后讓婉兒起草的那份遺詔的遺詔。

  這份遺詔重點內容一共三條。第一條: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第二條:韋皇后知政事;第三條:相王參謀政事。然而韋后並不滿意,她準備效法武則天當皇帝,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這無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機,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

  當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殺入內宮,聲稱“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大部羽林軍臨陣倒戈,韋氏一黨來不及反應,盡數被殺,史稱“唐隆政變”。  

  

  而與韋后關係過密的上官婉兒也在誅殺之列,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此時還是沒有放過上官婉兒。

  當時,李隆基一聲號令,羽林將士們便欣然從命,宮城的防衛,韋后與均被殺之。其實,李隆基此次政變要殺的第三個人,就是上官婉兒。但是,婉兒臨危不懼,在殺聲震天之中,自己化妝更衣,命令宮女排列整齊,靜靜地秉燭迎接劉幽求。

  這個場景讓劉幽求十分吃驚,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本想當初草擬的那份詔書能證明自己和韋后不是同謀,但也正是這份詔書引來了殺身之禍。因為李隆基希望的是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稱帝,而婉兒的草擬詔書中相王李旦只是參謀政事。

  儘管劉幽求苦苦地為上官婉兒求情,但是,李隆基還是下了必殺令,一代才女上官婉兒就這樣死在了李隆基的刀下。其實,上官婉兒在政變中計劃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聯絡了太平公主。然而,她沒有算到引兵攻入宮中是殺伐決斷的李隆基。 


魏昭雨


後武周時代

李顯復位以後,宣佈恢復唐朝國號。武周王朝煙消雲散,但是,在後武周時代裡,唐朝依舊處於不太平的狀態。

原因在於天子無能。

動亂的唐朝

李顯之所以丟失皇位,固然和武則天強勢脫不開關係,但是,李顯方面,其軟弱無能也是重要原因。

李顯復位後,其年輕時代軟弱無能的毛病並沒有因為年齡增長而改變。反之,由於李顯不知道該如何治國理政,導致韋后、太平公主以及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都有了奪權的野心。此外,武周雖然結束,但是武則天的孃家人,依舊在朝廷裡做官,對於“前朝餘孽”,李顯非但沒有展開清洗,反而委以重任,從這可以看出李顯的無能和荒唐。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最為器重的女官之一。因為不論是才華、能力還是野心,都被武則天視為另一個自己。因此武則天在位期間,對上官婉兒委以重任。

李顯登位後,上官婉兒依舊掌握巨大的權力,並且還被李顯冊封為“昭容”。但上官婉兒何等聰明?她也深知自己身為嬪妃,如不自強,很難有較好的晚景,因此,要廣泛培植自己的勢力。

於是,上官婉兒一方面同武家的勢力暗通款曲,另一方面則積極和韋后母女示好,同時暗中聯絡太平公主。

婉兒之死

唐朝景龍四年(西曆710年)。李顯突然去世。按照李隆基的說法,李顯是被韋后母女毒死的。

韋后在李顯死後開始考慮效仿武則天的套路——先扶植一個傀儡皇帝(李重茂),而後讓傀儡皇帝禪位給自己。

太平公主此時則和上官婉兒暗中勾結,並且太平公主還聯絡李隆基,一起密謀針對韋后發動政變。

李隆基之所以殺死上官婉兒,原因如下:

第一。上官婉兒從武后時代開始,一直到韋后攝政時代,這期間興風作浪、結黨營私,李隆基不會不知道。因此殺死上官婉兒,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朝廷裡面的不正風氣;

第二。李隆基發動的政變是以擁立李旦為口號。李旦的軟弱性不比李顯強多少。因此李隆基知道,自己將來必然要面對強勢的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如果倖存,必然成為太平公主的智囊,從而對自己不利。因此為絕後患,也要殺上官婉兒,剷除太平公主的羽翼。


藤樹先生


據說近幾年出土了上官婉兒的墓碑,上面記載著墓主的生平,並沒有提到被殺一事。所以“李隆基殺上官婉兒”一事,未必是歷史真相。

如果真的是他殺了她,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權臣,在朝中有相當的實力。而李隆基要完全掌握權力,又不耐煩一個一個地懷柔、一步一步地奪權,就殺雞儆猴,恰好選中上官婉兒做那隻被殺的小雞。

比如在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的政治聯盟奪權的過程中,上官婉兒站錯了隊,支持韋后一方,事敗後被清算。

甚至也有可能,當武則天稱制之時,李旦完全是個傀儡,李旦的小兒子更不受重視。而當權的、紅得發紫的上官婉兒,當然看不上這個失寵的、隨時可能丟掉性命的小皇孫,可能對他有過不禮貌的舉止言語,就被李隆基深深記恨,“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了。

我們沒看到的歷史太多,我們無法妄測真相。


棲鴻看紅樓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上官婉兒,因為他十分的瞭解這一個女人。左右搖擺,迷戀權勢,今朝自己有權,未來呢?

所以上官婉兒很危險,尤其是作為一個掌握著權力的人物,尤其還是一個隨時會背叛的人。這實在是太危險了,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她既然可以背叛他人,就很有可能背叛自己,無論她是否漂亮。



這是一位很有力量的女子,而且據說樣貌也是不錯。但是她太聰明瞭,而且在政局之中左右逢源,只是她沒有想到的是,最後竟然是李隆基打了進去。而且她還和韋后關係密切,和太平公主也不差。


但是李隆基也是很忌憚太平公主,再加上上官婉兒的這種情況,牆頭草,自己勢大就倒向自己,但是很明顯此時她還是會和太平公主搞到一起,那麼就太危險了。還是除去她比較保險。

其實就個人來說,背叛他人的人還是小心一點。能不用就不用,用了也要多加防範。


圍知歷史


上官婉兒是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後來上官儀獲罪被殺,他的父親上官芝也被殺,而此時的上官婉兒才剛剛出生,就因為全家獲罪,和母親鄭氏一起被送往掖廷為奴.

鄭氏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原則,所以在母親的照料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從小就聰明伶俐,甚是招人喜愛。

公元677年,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召見,隨後讓其掌管宮中召命,後來權勢越來越大,唐中宗復辟後,拜上官婉兒為昭容,仍然深被信任,但是在後來的政變中卻被李隆基處死,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韋后一起殘害大臣,並抬高武家勢力

武則天被逼下皇位後,李顯重登帝位,上官婉兒也被李顯收入囊中,接著又投靠韋皇后,韋皇后可不是什麼好鳥。

她每天都夢想著與武則天一樣君臨天下,有了上官婉兒的幫助,張柬之等五位大人全部被誅,張柬之可是李顯復位的首功之人,就這樣被殺了。

上官婉兒還與武三思私通,在她的安排下,武三思和韋皇后有了共同的利益,這就讓其他皇室成員心生怨恨,因為武家人好不容易被打壓下去了,現在又死灰復燃,所以皇室成員多多少少地把這種恨轉移到上官婉兒的頭上。

二:把矛頭指向李唐皇族

上官婉兒幫助韋皇后和武三思做壞事,並且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屢次請求李顯廢除李重俊太子之位,立自己為皇太女,這讓太子李重俊心生不滿,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於是太子發生叛變,誅殺了武三思父子,下一個目標就是上官婉兒,可是這時候的上官婉兒逃到宮中,誣告太子李重俊要弒殺皇上和皇后,最終太子兵敗被殺。

而上官婉兒在這件事當中,處處與皇族作對,還搭上了一位大唐太子,所以此時的上官婉兒已經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三:上官婉兒跟李隆基不是一條心

據史書記載,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母女毒殺,韋皇后的野心越來越大,而此時太平公主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上官婉兒又轉而依附太平公主,最後和太平公主合力草擬了一份遺詔,擁立李重茂為繼承人。

雖然他這次擁護的是李唐宗室,但李重茂是李顯兒子,而後來是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母女,李隆基當然想擁立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當皇帝,這樣自己才有機會當皇帝。

可是現在你擁立的不是自己一方,而是別人,那這就留你不得了。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李隆基在發動政變後,當場下令誅殺上官婉兒,一代才女就此隕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