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醫生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我們要信任醫生

白巖松:醫生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我們要信任醫生

你願意信任醫生嗎,讀完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會改觀的。

七年前,因為踢球骨折,我在北醫三院做骨折手術。在手術檯上,大夫問了一句:你有什麼要求?

當時,我的回答是:我會做一個模範患者。這是您的專業,一切聽您的。

手術效果非常好。在手術半年後,我回到了北醫的大院踢了一場足球,為我做手術的醫生也在場。

其實,當你信任對方的時候,對方給予你的會更多。當你一開始就帶著懷疑的眼神時,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當下中國,醫生和整個社會之間正是處於這樣一種錯位的關係中。

這個行當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醫生?醫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大家說到醫生,都會說兩個詞,一個是醫德,一個是醫者仁心。

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有哪些行業的後面是帶“德”字的?!只有教師和醫生,一個是師德,一個是醫德。我們的前人夠聰明,之所以這兩個行業後面帶“德”,因為他們維繫人生中兩個最重要的健康領域,

白巖松:醫生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我們要信任醫生

一個是精神健康,一個是肉體健康。所以,社會對這兩個職業的要求特別高。現在很多的醫生都有委屈:我在做這樣行善積德的事情,為大家守護健康,可是還面臨著懷疑。千萬不要懷疑,千萬不要有委屈感。我還是要強調,你越靠近佛,你遭受的磨難和委屈就越多。因為你的職責大,大家的期待也就越高,大家對你的需求也高。

醫者為什麼要有仁心?!醫生這個行當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大家到醫生這兒來,往往都是帶著苦痛,帶著絕望。歸根到底,與其說是到醫生那兒來看病,不如說是到醫生那兒來尋找希望。我們常說,醫生是治病救人。其實治病就夠了,為什麼還要說救人?治病只是治療病狀,但是救人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我們面對這個行當的時候,過多地強調生命的因素,而忽略了心靈的因素。這也是社會上很多的需求跟這個行當發生摩擦的誘導因素。

白巖松:醫生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我們要信任醫生

幹醫生這個行當,你看到的總是一顆又一顆苦痛的心,一張又一張苦痛的面孔。當然,醫生最大的幸福是,病人來的時候是苦痛的表情,經過你的治療,一段時間之後,他帶著笑容離開了。因此,心靈的撫慰和支撐原本就是這個行當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而不僅僅是五年六年學到的醫術本身。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療技能和心理上的撫慰加在一起,才構成“醫者仁心、治病救人”這八個字的全部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