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女排聯賽引援?職業化的春天到來了嗎?

讀體漫育


女排聯賽不是第一年有外援,只不過隨著新賽季朱婷的迴歸,各隊的引援力度增強了。加上明年是奧運會年,中國聯賽賽程短、工資高,所以吸引了更多外援加盟。但是職業化的春天,我認為依舊沒有到來,而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9-2020新賽季女排聯賽將於11月開打,在朱婷加盟天津女排官宣後,各隊的引援情況也逐漸落實下來了。北京女排引入了兩名美國球員,分別是巴奇和迪克森;上海女排引入了美國主攻拉爾森和德國接應利普曼;浙江女排引入了黑山球員博坎和斯洛文尼亞球員薩沙;廣東恆大女排引入了俄羅斯主攻客舍列娃和保加利亞主攻拉巴德婕耶娃。



不過由於聯賽的引援窗口要等到12月份才關閉,所以盛傳的遼寧女排和雲南女排等球隊是否會有引援,還是未知數。

關於高水平外援的加盟,我認為是利遠大於弊的,可以從以下兩點來分析。

第一、聯賽的可看性加強,吸引更多關注,有助於推廣女排項目

雖然中國女排國家隊在國際排壇取得不少的榮譽,在今年的世界盃上又完成了衛冕,但是我們的聯賽的水平並不高,而且發展得磕磕絆絆,所吸引的關注度也不高。但是在高水平的外援加盟之後,有利於女排聯賽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立足,這一次加盟的有美國女排的隊長拉爾森以及巴奇、迪克森等人,都是從意大利聯賽、土耳其聯賽等球隊轉會而來的,另外如人美球靚的利普曼和科舍列娃的到來,都會帶來不少的球迷和粉絲,這其實相當於與一個窗口。而女排聯賽的競爭性和對抗性也會增強,也就是說越老越好看了。



第二、高水平外援的加盟能夠起到幫、傳、帶的作用,提高國內球員的水平

各隊引入的外援基本上都是高水平的外籍球員,在女子排壇闖蕩多年,其能力在大多數的國內球員之上,而且經驗豐富,他們的加盟,能夠把國際上女排比賽的新打法新技術帶進來,也能夠讓國內球員來學習來一起進步。例如從瓦基弗銀行隊歸來的朱婷,加盟天津隊之後,對於二傳姚迪、主攻李盈瑩來說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他們的出色表現能帶動其他球員,也能促進其他球員的提升,這是肯定的。

不過,也有不少人會認為中國女排足夠強大,不需要外援,外援的加盟反而會擠壓和搶佔國內球員的位置和發展空間。我不認同這個觀點,高水平的聯賽都有外援加盟,想要發展聯賽,想要提高球員水平,引援是必經的一步。

那麼,引援的幅度和力度加強了,職業化的春天就來臨了嗎?我看未必,這只是第一步。

在國內,選擇投入女排的好苗子不多,也就是說女排項目的推廣和普及做得很一般,而且整一個聯賽依舊是省隊+全運會班底的模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年要不是排協出面加上郎平幫忙從中翰旋,朱婷不可能離開河南隊前往土耳其瓦基弗銀行效力。



聯賽需要走向職業化、市場化,但步子邁不出去,想要走出這一步需要強大的勇氣,也只有廣受歡迎的中超足球聯賽可以慢慢走向成熟走向職業化,女排的瓶頸很難突破,而且能夠投入女排支持女排的贊助太少了,沒有資本的進入,聯賽的硬件提高也很緩慢。所以,這就是一個怪圈,走不出去,就不會有職業化。

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女排聯賽確實在進步,高水平的外援的加盟,或許就是第一步,隨著中國女排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希望聯賽能夠借東風來發展。坦白說,2019-2020新賽季是最好的契機,倘若明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能夠創造衛冕的佳績,那麼,我們的女排聯賽的春天或許真的會到來!


一言不合聊個球


中國"女排職業聯賽”引援,經歷了一次引援、二次引援,現又取消了二次引援,重新回到了只允許一次引援的規則範圍內。對此,職業化的春天到來了嗎?個人談點不成熟的看法,權當拋磚引玉。

一,如何看待女排職業聯賽的引援?

1,大凡賽事,必定要設定規則,只要規則允許,一視同仁,官方發佈施行,倒也無可厚非,遵辦就是了。因為,任何規則都不會十全十美,必定要有一個逐步完善與修訂的過程,比如二次引援的問題,就存有很大的爭議,實踐中也確實存有弊端,現在取消了,綜合分析,是個利好。至於女排"職業"聯賽,只要規則允許,各俱樂部隊充分利用好規則,引不引援,則需結合實際,各隨其願,有利於自己的長遠和近期目標就行了,這是大前提。

二,如何看待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的春天,到來了嗎?個人認為,遠遠的沒有到來。

第一,球員多是體制內的,沒有自由身,不僅聯賽內部缺乏流動,就連走出國門打球也幾乎不可能,基本上都是隊內玩,賽內玩,試問:一個球員都不能流動的聯賽,職業嗎?能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聯賽嗎?

第二,受體制上的制約,球員不是簽約球員,收入固化,薪資與球員價值不對等,打球的激勵因素多來自於榮譽和精神層面上的,明顯的源動力不足。

為什麼引進的外援是簽約制,收入按合同來,重金引援,收入不菲,而我們自己的球員,只能拿外援的百分之幾甚至是更少的收入,但卻打了同樣的比賽,是我們的球員水平不如外援嗎?我看不是,七仙女水平對位比較應絕對在引進外援的水平之上,就是國家隊其他球員的水平也不一定比引進的外援差,但同工不同酬,收入天壤之別,差距巨大。說職業聯賽,那是對引進外援說的,對本土球員那是相當的不職業。績效與收入不掛鉤,不開放球員市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還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球員"嗎?

第三,沒有職業化,市場化怎麼激活,投資方、廣告商、媒體、電視轉播的積極性如何體現?投資方與教練、球員的收益怎麼界定,球迷市場又如何火爆?全是虛擬虛化的操作,本質上還是行政辦法辦聯賽的那一套,即便是投資方整一個聯賽也是虧字一個,投資不能帶來收益,那投資方圖的什麼?花錢買虧嗎?因此,我們的"職業聯賽"只不過是冠了個名號,換了個馬甲而已,名不副實。

第四,世界範圍內的三大球職業聯賽,絕對不會是我們這樣子的,不倫不類,四不像(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行政化)+固化的,缺少流動與雙向選擇的"職業聯賽”。

因此,不與國際接軌,不走真正職業化的道路,不解脫束縛,不開放球員市場,球員不能內外流動,收入不與績效掛鉤,球員的價值不能在簽約(合同)中體現,那職業化的春天就不可能到來。


蔚藍的天73114570


中國排球聯賽已經步入職業化,職業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市場化運作,而不是由官辦。之前我們球隊是政府投資,地方體育局領導下。而市場化就是引進企業資本,甚至是民間資本辦球隊。這已經沒有地域限制了,其它省市的企業也可以投資運動隊,由企業投資冠名,增強企業的知名度。既然是市場化運作了,那麼就要遵循市場化規則,企業要保證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只有通過引援的方式使得球隊能夠取得好成績。

目前我們排球聯賽職業化只是剛剛起步,離著真正的職業聯賽相差甚遠。最為明顯的就是尚未形成國內球員的合理流動,就目前情況看,球員的自由流動幾乎是空白,所謂球員流動現在還僅僅停留在租借這種方式。相比國內球員流動如死水一潭,引進外援的腳步邁的越來越大。我們欣喜地看到,這個賽季外援的引進工作,各個俱樂部也都開始重視起來,除了那些“貧窮”的俱樂部沒錢引進外援外,其它有實力的俱樂部在引進外援方面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大了。今年是中國排超聯賽第三年,就目前公佈的各隊引援情況看,更多的世界頂級球員分分投到中國排超聯賽中。相信我們通過更多世界級球員的引進,聯賽的理解程度會更好,我們的聯賽世界影響力會更大,水平也會更高。

我們的聯賽職業化才剛剛起步,相對職業化的要求差的還相當遠,現在就說春天來了還為時尚早。但是隨著各個球隊的投入越來越大,買外援引進步伐越來越快,相信我們的聯賽離著春天真的不遠了!


東方朔566


去年北京女排在外援盧克爾、迪克森和內援丁霞、王夢潔的幫助下,奪取了聯賽冠軍。今年排超其餘球隊也鸚鵡學舌引進了外援,只從引進外援這一方面看,說中國女排超級聯賽職業化的春天來臨了不完全正確。




第一:

中國女排超級聯賽閉門造車,在電視轉播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只有天津衛視做的好,天津衛視體育頻道對天津女排的所有比賽都進行直播,可是其餘的比賽球迷沒有地方看,中央五臺要轉播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比賽,沒有時間播放女排超級聯賽,可是各地地方臺也不播放。在電視轉播方面不要說和土耳其女排聯賽比不如她們,就韓國女排聯賽和日本女排聯賽比也不行,日本女排聯賽和韓國女排聯賽都有電視轉播,她們的球迷可以看到任意一場比賽。



第二:

為了國家隊的成績,排協任意壓縮聯賽賽程。土耳其女排聯賽、意大利女排聯賽、俄羅斯女排聯賽已經打三輪了,中國女排超級聯賽下個月2日才開始,中國女排超級聯賽結束的也早,世界女排四大聯賽土耳其女排聯賽、意大利女排聯賽、俄羅斯女排超級聯賽、巴西女排超級聯賽都是第二年5月份結束,國外女排隊員在俱樂部保持狀態,打的比賽多是以賽代練。中國女排隊員打的比賽少還需要到國家隊繼續加練保持狀態。



第三:

中國女排超級聯賽也沒有內援轉會制度,球員基本不流動。隊員的工資也不高,外援的年薪高,前年金軟景在上海女排的年薪是80萬美金,像國內一般女排隊員給一個月工資8000人民幣就可以了,可是有的隊員達不到。


結語:

以上三點什麼時候有所改變?球迷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女排超級聯賽比賽了、可以看到聯賽的比賽場次多了、球員的工資高了、球員可以自由流動了……這樣才算中國女排超級聯賽的春天到來了。



大家說呢?歡迎討論。


婷婷玉立atg


好!士超不也引援了嗎?中國女排聯賽走向世界!加油~中國女排姑娘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