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2019年10月18日,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在武汉开幕,来自110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同台竞技。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赛事,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截至10月21日,中国代表团仍在赛会奖牌榜上强势领跑。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与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军运会场馆的“双子星”。

为什么是武汉?

“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符号象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汉字中,止戈为“武”,既是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也体现了崇尚和平的民族性格。武、汉合起来,是一座横跨长江的城市。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此次军运会的吉祥物“兵兵”原型取自中华鲟——长江里以“中华”为名的国宝大鱼。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长江上的知音号,2019年10月17日晚,来自世界各地采访军运会的媒体记者,在武汉汉口江滩观看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

中国武汉,这一次,全世界都在看。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两江交汇,长江的浑浊与汉江的清澈,在这里互有交融又泾渭分明。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大江牵手大河,武汉有了三镇

长江与汉江在这里交汇。老一辈的武汉人还管汉江叫“河”,清澈的汉江和浑浊的长江穿城而过,在城市中心相遇,泾渭分明,却又彼此交融。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本届军运会的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设计形似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同时,也象征着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自不用说。而武汉的“汉”,同时也是汉文化的“汉”,正是得名自汉江。《诗经》里说,“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长江与汉水,照出中国军人的威武雄壮。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长江主轴全景。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汉绿地中心俯瞰汉口。

两江划出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崔颢在黄鹤楼上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句子,这大江大河正是武汉人的乡愁。河水切割出来的三镇,让一座城市有了三种性格。武汉人总能分辨出谁是武昌的、谁是汉口的、谁是汉阳的,只因为人和城市共同成长,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活生生的。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昌江滩。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昌老城,江湖辉映。

站在江汉交汇处,三岸好像也在搭台唱戏,武昌有白云黄鹤,汉阳有琴台知音,汉口倒失色了些。汉口历史较前二者短,15世纪时汉水改道,汉阳被一分为二,析出一个汉口。虽然晚出,却因为地理便利,很快发展成重要的贸易码头,近代开埠,汉口更是走在三镇前列了。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汉口

过去,武汉三镇明显地有着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的分别,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如江汉路、汉正街、六渡桥都在汉口;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则在武昌;汉阳是三镇里比较弱势一点的,但提起“汉阳造”那也是中国无人不晓的。即便现在城市日新月异,武汉人的思维惯性却还不自觉地延续着。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东湖樱花园。

文明往往发端于大河流域,单从长江看,城市则兴于交汇支流的河口,嘉陵江口的重庆、汉江口的武汉、黄浦江口的上海,成为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随江水而动,富有韵味。武汉人没什么东南西北的方向感,他只和你说“往上走”“往下走”,是河流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汉人和他们的长江。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龟蛇锁大江,有“武”才有“汉”


从空中俯瞰,汉阳的龟山、武昌的蛇山隔江相对,形成“龟蛇锁大江”的格局,气势非凡。这个“锁”限制了沙洲涨没的范围,从而形成了武汉优良的港口条件,也奠定了后来长江大桥的基础。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由远及近,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串联古今。


通衢,同时又是天险,让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的“武”取自武昌,这是个借自隔壁鄂州的地名,吴王孙权在那里称帝,“以武而昌”名为武昌。今天的武昌在那时叫夏口,是“武昌”的门户与屏障,孙、刘在此结盟,终破曹操于赤壁。宋代的武昌则叫江夏,为鄂州州治,名将岳飞在此屯兵抗金。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汉关,浓浓的码头与江湖气息,四层的钟楼曾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1927年,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三镇合一的“武汉”,大武汉的名头从此越叫越响。在中国,习惯性冠之以“大”的城市,除了上海,只有武汉。抗战中,长江也成为战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叫响全国,中国人以大小战斗数百次、伤亡超40万的代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将战争推向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领导人齐聚武汉大学,校园成为临时政治中心。

江岸上的城市,用温软的土壤包裹起壮士的忠骨,烈士鲜血汇入长江,魂归母亲河。经历过一次次生离死别的古老大地,因为见证过战争的惨烈,更加珍惜和平。抹去血泪昂起头,止戈为武成为中国人不变的信念。本届军运会的口号是“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对于武汉这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光荣城市,意义尤为特殊。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大名鼎鼎的汉阳铁厂一部分并入了后来的武钢。今天武钢的红钢城,造型“双喜临门”,图片经后期处理,同时展现了秋冬景观。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每一次过江,都有一个故事


江河纵横,如同城市的经络,作为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大城市,武汉又被称作“百湖之城”。武汉,是武汉人的江湖;武汉人,也有武汉的江湖豪情。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四桥同框。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三桥同框。

因为互动更频,武汉人和大江的关系更为密切。人说武汉是“骑”在长江上的城市,说得贴切。武汉人一辈子总要过上千百回大江,过江去“中国最美大学”看樱花,过江去江汉路逛街买买买,过江去沌口的武汉体育中心看球、看演唱会、看军运会开幕式……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家在这头,黄鹤楼在那头。


《汉阳门花园》里唱,“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去汉口”。“万里长江第一桥”是很多人第一次感知武汉和长江的地方,京广铁路上的列车穿行公铁两用的双层大桥,黄鹤楼从车窗里闪过,人们便知道——这里是武汉。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侧观长江,上天入海。

如今武汉已经拥有10座长江大桥,不久前刚刚通车的杨泗港大桥又刷爆了朋友圈,它让武汉拥有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同时也是通行能力最大的公路桥。武汉造桥的速度惊人,来武汉看桥,真真是常看常新。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在武汉,如何穿越长江?

为了过大江,有人上了天,有人入了海。2条过江隧道,4条过江地铁,大江被打通了。地铁中传来“列车即将穿越万里长江”的广播,窗外什么也看不见,但却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那种就算每天都听也压抑不了的血脉喷张。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杨泗港长江大桥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二七长江大桥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汉长江二桥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鹦鹉洲长江大桥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天兴洲大桥与高铁轨道,在戴家湖公园上空分成四岔道口


有时,人们会用一种更怀旧的方式体验长江——轮渡。三十年前,武汉长江轮渡的的鼎盛时期,年客运量达1.4亿人次,是现在的十倍多。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长江轮渡,渡的是江,也是情怀。

当你踏进拥挤的船舱,跟着众人去抢一个看得见江景的黄金位置,长江似乎也准备好了要和你唠唠家常。于是浪涛轻拍着,江边建筑随江流远去,江风吹着,脑中思绪跟着飞舞起来,那些留得住的、留不住的都付诸江水。武汉人的喜怒哀乐一遍遍在江上上演着、上演着,船便到了彼岸。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轮渡上演着武汉人生活里的一幕幕喜怒哀乐。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江边的九头鸟


最直击灵魂的过江方式是游泳。武汉人把游泳称之为“玩水”,自是与水亲密无间。孩子们还没长大,就在心里许下了横渡长江的愿望,就像是一场成人礼。武汉每年都有渡江节,那也是一项国际体育盛会,平时在江湖里历练多时的健将们都忍不住要一展身手。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生长在江湖里,武汉伢天性爱玩水。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渡江。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水上飞人。

横渡长江刺激与危险并存,总能听到“xx玩水再也没回来”的噩耗,可武汉人却是乐此不疲,毫不露怯。人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头鸟谁也没见过,大概是种水鸟吧?不然武汉人怎么就那么爱玩水,爱吃小龙虾、武昌鱼,还把鸭子大卸八块,鸭脖、鸭翅、鸭舌、鸭掌吃得津津有味?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外面的世界千变万化,但市井始终是武汉人心中最爱的武汉。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到了冬天,武汉人会晾晒各种各样的腊制品。黄鹤楼不远处,是褪下网红滤镜,拥有真情实感的武汉。

因码头而兴的武汉,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人来人往,最接地气。每到汛期,长江与汉江显露出暴戾的面孔,每每直面洪灾的武汉人被磨砺出一股蛮劲儿。所以九头鸟的精神也就是敢说敢做、敢为人先。武汉人凶,但也最讲义气;武汉人嗓门大,但也讲道理;中国近代史上好多个第一都发生在这座城市,只因这里的人“天不怕地不怕”。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武汉人的过早,名扬全国。品种丰富热辣生香不说,最有趣的是大街小巷各色人等过早的“过法”,勾勒出一幅幅意趣盎然的生活画卷。


对于武汉人来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尽的江,过不完的早。过早也是码头文化的体现,大名鼎鼎的热干面便是一种制作快、能量高的“方便食品”。码头生活造就了武汉人走路吃、骑车吃、追公交吃的行色匆匆,也造就了热干面、豆皮、面窝、糯米包油条、欢喜坨等丰富的早餐品种。武汉的城市口号是“每天不一样”,在过早这件事上是最直观不过的了。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爱过早,也爱吃夜宵。

如今的武汉也确是“每天不一样”,随着军运会的临近,新的建筑地标、更完善的设施与交通,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光彩。或许是因为江水的柔情,“九头鸟”也是嘴硬心软,一边抱怨着“满城挖”,一边对眼前的变化暗暗得意。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军运会沙滩排球中心。

中国的“武”与“汉”:军运会为何在这里举办?

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武汉是武汉人的家,当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媒体来家中做客,武汉人的识大体、热心肠被激发起来,2.6万名赛会志愿者、20多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到这场盛会之中。九头鸟拍了拍翅膀,在长江上空飞翔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