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在東南亞展開侵略。面對日軍的進攻,兵力稀少的菲律賓難以堅守,美軍陷入了絕境。此時擺在菲律賓的美國軍事顧問,菲律賓陸軍元帥,實質上的美國駐菲律賓司令,美國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卻離開了菲律賓,將指揮權移交給了喬納森·溫賴特中將,自己跑到了澳大利亞。

這件事讓麥克阿瑟備受指責,被後世稱為麥跑跑。那麼到底,當時麥克阿瑟的離開,是因為什麼呢?

一.風起雲湧的局勢

伴隨著世界局勢的風雲變幻,多個在太平洋上可能陷入戰火的國家,不約而同的做出了準備。當時的菲律賓也不例外,美國的陸軍名將麥克阿瑟就在這裡領導菲律賓部隊。

麥克阿瑟當時是美國陸軍上將,曾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一職,1935年任期屆滿後,他被派往菲律賓擔任菲律賓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後在1936年,獲得了菲律賓元帥一職。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此時的麥克阿瑟,為菲律賓軍隊的現代化進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就如同他在美國擔任陸軍參謀長時一樣,他在菲律賓也做的極好。甚至於在1937年年末,擔任了菲律賓陸軍總司令一職

可以說,麥克阿瑟的功績得到了一個認可。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這有麥克阿瑟有美國軍方背景的原因。但是考慮麥克阿瑟本人在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和戰後治理日本上,有頗多建樹,應該還是他本人的能力因素的原因居多

而在1941年,日本與美國,英國的關係極度惡化,英美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和禁運政策,讓日本惱羞成怒。日本一方面與英美談判,一方面加緊戰爭準備。打算在東南亞和太平洋上進行擴張,以期獲得對其罪惡戰爭所必須的資源。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對此,美國並非沒有任何準備,儘管美國不相信日本會冒著多線作戰的風險,與美國爆發戰爭,但是美國還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畢竟該死的日本人,向來有不宣而戰的習慣。

當時刨除菲律賓陸軍的十個師之外,還有22532名美國士兵,被稱為美國陸軍菲律賓部。主力是當地招募的菲律賓人,而其中的8500多名美國國民警衛隊官兵為其主力,並擁有兩個裝甲團。

而劉易斯·H·布里爾頓所率領的美國陸軍航空兵遠東航空隊則是美國在本土之外的最強大的空軍力量。其裝備有107架P40戰鬥機和35架B17轟炸機,是當時防守菲律賓的中流砥柱。

如此強大的力量就構成了美國遠東軍,再加上頗有功勳的麥克阿瑟上將被召回軍隊,擔任這支強大的美國遠東軍的司令官,華盛頓方面也可以感到稍稍安心。似乎,戰爭的陰雲已經遠離了他們,戰爭將不會到來。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但是,美國終究低估了,日本人的瘋狂。瘋狂的日本人,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實力,並被其野心所驅使,悍然發動了戰爭。日本幾乎在同一時間,對英美荷發動了進攻。

美國時間1941年12月7,夏威夷的珍珠港遭到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同時間,東南亞時間12月8日日本也對東南亞發動了全面入侵。

二.燃起的戰火

此時部署在菲律賓的遠東航空隊率先遭到轟炸,原本他們打算先下手為強,轟炸日本所佔據的臺灣,因為這裡部署有日本的航空隊。但是因為此時臺灣上空為濃霧覆蓋,所以不得不延遲。而日本第十一航空戰隊雖然也因為瀰漫的大霧延遲起飛六小時,到了早上九點時,日本第十一航空戰隊率先發動攻擊。

攻擊機群從臺中、臺南和高雄的各個基地出發飛向呂宋。同時也是因為濃霧延遲出發的緣故,在12:40趕上了美軍軍機為了準備空襲臺灣進行燃料補給而停伯在克拉克空軍基地的時間點。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日本分別以戰鬥機34架、陸攻機53架攻擊克拉克空軍基地,戰鬥機51架、陸攻機53架攻擊伊巴空軍基地。進攻克拉克空軍基地的戰機剛好趕上兩個中隊的B-17轟炸機隊及一定數量的美軍戰鬥機正在降落,第一波的27架日軍雙引擎轟炸機完全達成戰術的突然性,擊落大部分美軍重型轟炸機,第二波轟炸機伴隨著零式戰鬥機猛烈轟炸機場

一系列對其它在呂宋島北部的機場轟炸機亦取得成功:3個P-40戰鬥機中隊其中兩個被消滅,遠東航空隊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已經損失了一半飛機,在數天後幾乎全軍覆沒。

此時日本陸軍中將本間雅晴所指揮的日本第十四軍也在巴坦群島登陸,兩天後又在呂宋島北部多個島嶼登陸。儘管美國遠東軍竭盡全力的利用艦隊和空軍對日本進行打擊,也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是他們自身也遭受劇烈損失。

前者不得不撤退,後者在損失殆盡。日軍最終在呂宋島南部遠離美軍防線的萊加斯皮登陸,隨後又進攻棉蘭老島。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主要的進攻出現在12月22日的早上,由本間雅晴指揮的日本第14軍的43,110名士兵入侵呂宋島北部的仁牙因灣,日軍第48師團及第16師團部分單位在80至100輛坦克及炮火支援下在仁牙因灣東面的3個地點登陸。溫賴特少將指揮的缺乏訓練及裝備的菲律賓第11及71步兵師既不能擊退日軍登陸,又不能壓制在海灘上的敵人。

到12月23日傍晚時,日軍已經向內陸突進16公里。翌日第16師團7,000名士兵在呂宋南部沿拉蒙灣海岸二個地點登陸,他們發現柏加將軍的部隊無力抵抗,他們集中一起及開始朝北向馬尼拉推進,與北面南下私部象連成一起以取得最後勝利。

12月26日,麥克阿瑟命令重新執行戰前舊計劃只防守巴丹及科雷希多島;軍事指揮部及菲律賓政府均搬到島上。12月30日,菲律賓第31步兵師移到之字形關口附近以保衛從呂宋中南部撤下來的守軍的側翼,而美軍菲律賓師則在巴丹重組。

1942年1月5日,第31步兵師被移到在巴丹半島頸部—位於奧隆阿波-馬尼拉公路西面的十字路口防守,該地在1月6日陷落。

撤退到巴丹是比較成功的,第31師在半島內作為後備力量以補充在防衛行動的損失。但這不改變整體的局勢,現在決定菲律賓命運的時刻到了。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麥克阿瑟將軍希望將部隊、裝備及物資完整地撤退到預定防線上,這就是代號為橙色—3的戰爭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阻延日軍的入侵步伐,直至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全力集結及打通往菲律賓的航道。

在巴丹半島,由於地形有利於防守,及受到在馬尼拉灣防衛港口設施的守軍及在附近科雷希多島要塞的守軍炮火支援,守軍被預計可堅守至援軍到達。

美國海軍已預計需要2年時間以進行橫渡太平洋的戰役,但如果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內被擊潰,不會有任何增援到達。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在之後的戰役裡,麥克阿瑟在1941年1月份至3月份,在巴丹戰役中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其部署也非常成功。比如在萬榮地區,波拉克-皮晉查防線上,美菲聯軍都成功遏制住了日軍的進攻。

甚至於在阿布凱-莫邦防線上,美菲部隊還一度重創了日本第十六師團,迫使日本第十四軍被迫向北撤退。但是這不改變,巴丹戰役的整體局面。因為援軍遙遙無期,他們已經無力繼續堅守了。

三.麥克阿瑟的離去——怯戰?還是迫不得已

麥克阿瑟就是在這個時候離開的,在3月12日晚,麥克阿瑟和其家人,以及數位美國遠東軍軍官離開了科雷吉多島。他們將乘坐約翰·巴爾克利中尉所指揮的魚雷艇前往棉蘭老島,然後乘坐B17轟炸機前往澳大利亞。

此舉確實有臨陣脫逃之嫌,但是請注意,這道撤退命令,來自華盛頓,是羅斯福總統下達的。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畢竟,如果美軍要繼續打下去,一位熟知東南亞情況的將軍必不可少,同時麥克阿瑟曾經擔任過美國陸軍參謀長,對美國陸軍建設有頗多功勳。如果任由其被日軍俘虜,明顯是不合適的。

於是羅斯福向麥克阿瑟下達了命令,讓他帶上自己的將軍和幕僚團隊前往澳大利亞,接收一支大軍,並帶著軍隊反攻菲律賓。

當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軍。

這道命令的下達,其實讓麥克阿瑟怒火沖天,他第一反應是這是讓他在敵人面前示弱投降。他憤怒的表示,自己將辭去遠東軍司令的職務,作為志願者在菲律賓戰鬥下去。

但當他冷靜下來,他必須承認,菲律賓的失守已成定局,儘管他可以一時阻擋日軍——他已經為此努力了數個月,並頗有成效——但不可否認,隨著補給的日漸減少 ,他將輸掉這場戰爭,並失去他心愛的菲律賓。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如果離開,或許還能在澳大利亞帶回一支援軍。如果不離開,那麼菲律賓將再無希望。他只能選擇離開,但他做了最後一次抗爭,不坐潛艇,不坐飛機,他要坐上魚雷艇離開。

這很危險,因為日本人已經封鎖了菲律賓海域,隨時都可能遭遇到日軍軍艦。但是他寧可用手槍和日本人的軍艦決鬥然後被炸死,也不願意灰溜溜的逃走。

這個選擇其實非常愚蠢,因為最安全的轉移方式其實是乘坐潛艇,或是飛機離開。乘坐魚雷艇不僅容易被日軍的巡邏軍艦發現,而且魚雷艇遇到風浪就可能被打翻。

但是在麥克阿瑟眼裡,既然日本人信誓旦旦的說要抓他去東京,還要把他當做戰犯審判,並且宣稱封鎖了整個海域。那他就要從海上抵達棉蘭老島,狠狠的扇日本一個耳光。最終,麥克阿瑟從海上抵達了棉蘭老島,然後乘坐B17轟炸機抵達了澳大利亞。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儘管這趟航程讓他身心俱疲,魚雷艇的顛簸和惡劣的海況讓他非常不適應,嘔吐和暈眩感折磨著他。但是拋棄部隊的恥辱更讓他難以接受,儘管麥克阿瑟為人傲慢,還有些自大,但是臨陣脫逃和背信棄義,絕不是他的缺點。

然而當他滿懷希望而來,希望帶領羅斯福所說的大軍,反攻菲律賓時。卻發現根本沒有什麼部隊。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的麥克阿瑟,只能按下自己的怒火,並在3月20日抵達特羅威火車站時,進行了一場慷慨激昂的即興演講,他發誓:“我從巴丹脫險,我還會回到那裡!”

臨陣脫逃轉進如風?麥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羅斯福騙我,我不會走

結語

事實上,麥克阿瑟並非臨陣脫逃,作為一名將軍,一名指揮官,一名軍人,他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即便他被命令撤往澳大利亞,他也沒有放過一個可以羞辱日本人的機會。即便這會讓他冒上一個巨大的風險,但這也側面證明了他的勇氣。

而兩年半之後,他也履行了他的承諾,率領部隊回到了菲律賓,將日本軍國主義者一網打盡。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大東亞戰爭全史》、《麥克阿瑟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