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在东南亚展开侵略。面对日军的进攻,兵力稀少的菲律宾难以坚守,美军陷入了绝境。此时摆在菲律宾的美国军事顾问,菲律宾陆军元帅,实质上的美国驻菲律宾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却离开了菲律宾,将指挥权移交给了乔纳森·温赖特中将,自己跑到了澳大利亚。

这件事让麦克阿瑟备受指责,被后世称为麦跑跑。那么到底,当时麦克阿瑟的离开,是因为什么呢?

一.风起云涌的局势

伴随着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多个在太平洋上可能陷入战火的国家,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准备。当时的菲律宾也不例外,美国的陆军名将麦克阿瑟就在这里领导菲律宾部队。

麦克阿瑟当时是美国陆军上将,曾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一职,1935年任期届满后,他被派往菲律宾担任菲律宾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后在1936年,获得了菲律宾元帅一职。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此时的麦克阿瑟,为菲律宾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就如同他在美国担任陆军参谋长时一样,他在菲律宾也做的极好。甚至于在1937年年末,担任了菲律宾陆军总司令一职

可以说,麦克阿瑟的功绩得到了一个认可。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有麦克阿瑟有美国军方背景的原因。但是考虑麦克阿瑟本人在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和战后治理日本上,有颇多建树,应该还是他本人的能力因素的原因居多

而在1941年,日本与美国,英国的关系极度恶化,英美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和禁运政策,让日本恼羞成怒。日本一方面与英美谈判,一方面加紧战争准备。打算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进行扩张,以期获得对其罪恶战争所必须的资源。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对此,美国并非没有任何准备,尽管美国不相信日本会冒着多线作战的风险,与美国爆发战争,但是美国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毕竟该死的日本人,向来有不宣而战的习惯。

当时刨除菲律宾陆军的十个师之外,还有22532名美国士兵,被称为美国陆军菲律宾部。主力是当地招募的菲律宾人,而其中的8500多名美国国民警卫队官兵为其主力,并拥有两个装甲团。

而刘易斯·H·布里尔顿所率领的美国陆军航空兵远东航空队则是美国在本土之外的最强大的空军力量。其装备有107架P40战斗机和35架B17轰炸机,是当时防守菲律宾的中流砥柱。

如此强大的力量就构成了美国远东军,再加上颇有功勋的麦克阿瑟上将被召回军队,担任这支强大的美国远东军的司令官,华盛顿方面也可以感到稍稍安心。似乎,战争的阴云已经远离了他们,战争将不会到来。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但是,美国终究低估了,日本人的疯狂。疯狂的日本人,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实力,并被其野心所驱使,悍然发动了战争。日本几乎在同一时间,对英美荷发动了进攻。

美国时间1941年12月7,夏威夷的珍珠港遭到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同时间,东南亚时间12月8日日本也对东南亚发动了全面入侵。

二.燃起的战火

此时部署在菲律宾的远东航空队率先遭到轰炸,原本他们打算先下手为强,轰炸日本所占据的台湾,因为这里部署有日本的航空队。但是因为此时台湾上空为浓雾覆盖,所以不得不延迟。而日本第十一航空战队虽然也因为弥漫的大雾延迟起飞六小时,到了早上九点时,日本第十一航空战队率先发动攻击。

攻击机群从台中、台南和高雄的各个基地出发飞向吕宋。同时也是因为浓雾延迟出发的缘故,在12:40赶上了美军军机为了准备空袭台湾进行燃料补给而停伯在克拉克空军基地的时间点。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日本分别以战斗机34架、陆攻机53架攻击克拉克空军基地,战斗机51架、陆攻机53架攻击伊巴空军基地。进攻克拉克空军基地的战机刚好赶上两个中队的B-17轰炸机队及一定数量的美军战斗机正在降落,第一波的27架日军双引擎轰炸机完全达成战术的突然性,击落大部分美军重型轰炸机,第二波轰炸机伴随着零式战斗机猛烈轰炸机场

一系列对其它在吕宋岛北部的机场轰炸机亦取得成功:3个P-40战斗机中队其中两个被消灭,远东航空队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已经损失了一半飞机,在数天后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日本陆军中将本间雅晴所指挥的日本第十四军也在巴坦群岛登陆,两天后又在吕宋岛北部多个岛屿登陆。尽管美国远东军竭尽全力的利用舰队和空军对日本进行打击,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他们自身也遭受剧烈损失。

前者不得不撤退,后者在损失殆尽。日军最终在吕宋岛南部远离美军防线的莱加斯皮登陆,随后又进攻棉兰老岛。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主要的进攻出现在12月22日的早上,由本间雅晴指挥的日本第14军的43,110名士兵入侵吕宋岛北部的仁牙因湾,日军第48师团及第16师团部分单位在80至100辆坦克及炮火支援下在仁牙因湾东面的3个地点登陆。温赖特少将指挥的缺乏训练及装备的菲律宾第11及71步兵师既不能击退日军登陆,又不能压制在海滩上的敌人。

到12月23日傍晚时,日军已经向内陆突进16公里。翌日第16师团7,000名士兵在吕宋南部沿拉蒙湾海岸二个地点登陆,他们发现柏加将军的部队无力抵抗,他们集中一起及开始朝北向马尼拉推进,与北面南下私部象连成一起以取得最后胜利。

12月26日,麦克阿瑟命令重新执行战前旧计划只防守巴丹及科雷希多岛;军事指挥部及菲律宾政府均搬到岛上。12月30日,菲律宾第31步兵师移到之字形关口附近以保卫从吕宋中南部撤下来的守军的侧翼,而美军菲律宾师则在巴丹重组。

1942年1月5日,第31步兵师被移到在巴丹半岛颈部—位于奥隆阿波-马尼拉公路西面的十字路口防守,该地在1月6日陷落。

撤退到巴丹是比较成功的,第31师在半岛内作为后备力量以补充在防卫行动的损失。但这不改变整体的局势,现在决定菲律宾命运的时刻到了。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麦克阿瑟将军希望将部队、装备及物资完整地撤退到预定防线上,这就是代号为橙色—3的战争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阻延日军的入侵步伐,直至美国太平洋舰队能全力集结及打通往菲律宾的航道。

在巴丹半岛,由于地形有利于防守,及受到在马尼拉湾防卫港口设施的守军及在附近科雷希多岛要塞的守军炮火支援,守军被预计可坚守至援军到达。

美国海军已预计需要2年时间以进行横渡太平洋的战役,但如果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内被击溃,不会有任何增援到达。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在之后的战役里,麦克阿瑟在1941年1月份至3月份,在巴丹战役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其部署也非常成功。比如在万荣地区,波拉克-皮晋查防线上,美菲联军都成功遏制住了日军的进攻。

甚至于在阿布凯-莫邦防线上,美菲部队还一度重创了日本第十六师团,迫使日本第十四军被迫向北撤退。但是这不改变,巴丹战役的整体局面。因为援军遥遥无期,他们已经无力继续坚守了。

三.麦克阿瑟的离去——怯战?还是迫不得已

麦克阿瑟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的,在3月12日晚,麦克阿瑟和其家人,以及数位美国远东军军官离开了科雷吉多岛。他们将乘坐约翰·巴尔克利中尉所指挥的鱼雷艇前往棉兰老岛,然后乘坐B17轰炸机前往澳大利亚。

此举确实有临阵脱逃之嫌,但是请注意,这道撤退命令,来自华盛顿,是罗斯福总统下达的。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毕竟,如果美军要继续打下去,一位熟知东南亚情况的将军必不可少,同时麦克阿瑟曾经担任过美国陆军参谋长,对美国陆军建设有颇多功勋。如果任由其被日军俘虏,明显是不合适的。

于是罗斯福向麦克阿瑟下达了命令,让他带上自己的将军和幕僚团队前往澳大利亚,接收一支大军,并带着军队反攻菲律宾。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军。

这道命令的下达,其实让麦克阿瑟怒火冲天,他第一反应是这是让他在敌人面前示弱投降。他愤怒的表示,自己将辞去远东军司令的职务,作为志愿者在菲律宾战斗下去。

但当他冷静下来,他必须承认,菲律宾的失守已成定局,尽管他可以一时阻挡日军——他已经为此努力了数个月,并颇有成效——但不可否认,随着补给的日渐减少 ,他将输掉这场战争,并失去他心爱的菲律宾。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如果离开,或许还能在澳大利亚带回一支援军。如果不离开,那么菲律宾将再无希望。他只能选择离开,但他做了最后一次抗争,不坐潜艇,不坐飞机,他要坐上鱼雷艇离开。

这很危险,因为日本人已经封锁了菲律宾海域,随时都可能遭遇到日军军舰。但是他宁可用手枪和日本人的军舰决斗然后被炸死,也不愿意灰溜溜的逃走。

这个选择其实非常愚蠢,因为最安全的转移方式其实是乘坐潜艇,或是飞机离开。乘坐鱼雷艇不仅容易被日军的巡逻军舰发现,而且鱼雷艇遇到风浪就可能被打翻。

但是在麦克阿瑟眼里,既然日本人信誓旦旦的说要抓他去东京,还要把他当做战犯审判,并且宣称封锁了整个海域。那他就要从海上抵达棉兰老岛,狠狠的扇日本一个耳光。最终,麦克阿瑟从海上抵达了棉兰老岛,然后乘坐B17轰炸机抵达了澳大利亚。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尽管这趟航程让他身心俱疲,鱼雷艇的颠簸和恶劣的海况让他非常不适应,呕吐和晕眩感折磨着他。但是抛弃部队的耻辱更让他难以接受,尽管麦克阿瑟为人傲慢,还有些自大,但是临阵脱逃和背信弃义,绝不是他的缺点。

然而当他满怀希望而来,希望带领罗斯福所说的大军,反攻菲律宾时。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部队。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麦克阿瑟,只能按下自己的怒火,并在3月20日抵达特罗威火车站时,进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他发誓:“我从巴丹脱险,我还会回到那里!”

临阵脱逃转进如风?麦克阿瑟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骗我,我不会走

结语

事实上,麦克阿瑟并非临阵脱逃,作为一名将军,一名指挥官,一名军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即便他被命令撤往澳大利亚,他也没有放过一个可以羞辱日本人的机会。即便这会让他冒上一个巨大的风险,但这也侧面证明了他的勇气。

而两年半之后,他也履行了他的承诺,率领部队回到了菲律宾,将日本军国主义者一网打尽。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大东亚战争全史》、《麦克阿瑟回忆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